发烧的高原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崩塌的冰川与上涨的湖泊
  2016年7月17日,阿里的阿鲁雪山。毫无征兆地,六千万立方米的冰川突然向东北方向垮塌,泻入旁边的阿鲁盆地。几分钟内,呼啸而下的冰石覆盖了十平方公里土地,埋葬了数百头牲畜,以及九名不知所措的牧人。
  两个月后,附近另一条冰川再次大范围垮塌。“一连两次,这絕对史无前例!”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灾害专家大卫·派特利(Dave Petley)教授震惊道。阿鲁雪山位于西藏西北部。长久以来,这里冰川被认为比较稳定,不像藏东南区域常发生冰川运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群国际研究人员迅速集结,利用卫星影像和电脑模型探究其成因。“考虑到崩塌速度和覆盖度,我认为这只可能是融水引发的。”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地球科学专家罗尼·汤普森(Lonnie Thompson)教授说,“融水增加,在冰川底部渗流,导致冰崩。”
  阿鲁冰川的灾难,轰然托显出青藏高原36800座冰川的消融现实。
  中科院青藏所姚檀栋院士的团队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退缩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退缩加速。高原外围的冰川退缩速度最快,每年可达50米。高原腹地的冰川,如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的普若岗日冰川,退缩速度较慢,但平均每年也将近10米。
  冰川融水注入内流区的湖泊,导致湖泊水位上涨。1970—2000年,三十年间西藏中部色林措湖区的八座湖泊面积扩大了10.9%,淹没周边220多平方公里的牧场。色林错也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
  2016年,研究人员分析了青藏高原139个气象站52年的记录,发现半个世纪以来高原气候显著地持续变暖。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尤甚。高原地表气温平均每十年升高0.359摄氏度。而同一时期,全球平均每十年温度才升高0.222摄氏度。
  融化的冻土与退化的草地
  气候变化的影响,还深入地下。
  冻土是指含冰的岩石和土壤,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对温度极为敏感。在中纬度的高海拔地区,永冻层的形成取决于海拔高度。永冻层以上,土壤会季节性融化,称为活跃层。
  20世纪50年代初,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为了保障公路安全,工程师们长期监测公路沿线的冻土层。几十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形成冻土层的临界海拔不断提升,而且活跃层不断变厚。1975年,青藏公路124道班附近的冻土层厚达5.5米;到1989年,冻土层已完全消失。1980~1998年,沱沱河的冻土活跃层每年变厚2~10公分。
  地表的植被受何影响?
  冻土层退化对植被的影响十分复杂。与极地不同,青藏高原的冻土含冰量少、活跃层厚。冻土层退化,使得上层土壤的渗水性增加,地表更加干旱;而且永冻层面距地表越远,上层土壤水分含量越低。如此一来,地表植被逐渐稀疏,高寒草甸和草原退缩,适应干冷条件的植物群落扩张,比如灌木。
  然而,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还不仅仅通过冻土这条途径。
  提前的春天和上攀的植物
  另外,全球变暖还会让春天提前、夏季延长。这对高原的花花草草没有好处吗?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使用遥感技术,分析了1982—2006年青藏高原的草甸带和草原带的生长季变化情况。这一时期内,高原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并无阶段性变化。但研究人员发现,生长季节不但没有延长,反而缩短了3~4周。
  什么原因?
  头十几年,温暖的春季令植被萌芽期提前。冬季,高原植物进入休眠期,但它们需要一定数量的累计有效低温时数,才能打破休眠。随着高原冬季越来越暖和,植物休眠期不断延长,于是第二年春季的萌芽期推迟。而在草原带,七八月份的高温让植物加快速度生长,于是生长季反而提前结束。
  不仅如此,气候变化还会迫使植物攀登喜马拉雅。
  从2007—2010年,一到夏天,印度德里大学的亚斯梅因·特尔瓦拉(Yasmeen Telwala)就在喜马拉雅群峰间跋涉,记录植物分布的海拔带。
  特尔瓦拉发现,这些植物的分布区平均上移了240米。将近12%的物种,分布区上移600多米,只有9%分布区上下缘的海拔没有显著变化。原先分布较低的植物,向上迁移的幅度最大。这些植物分布上移的趋势,比阿尔卑斯山脉的更加显著。
  过去一百多年中,当地夏季气温上升了1.5度,冬季升温则两倍于此。
  一刹那故园沧桑
  恐龙灭绝,高原隆升。那木措和色林措曾一片汪洋,松和冷杉也曾在唐古拉山麓葱茏。野生动物在漫长的进化旅程中,与高原的气候丝丝入扣。历史上高原的气候也曾动荡,但从未像近一百年来这么快速。
  当气候变化改变生态资源的结构,在分布、数量和质量,野生动物将受到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是否改变了藏羚羊的迁徙模式?湿草甸不断退缩,野牦牛是否被迫落脚其他栖息地?林线上升会不会压缩雪豹的生存空间?
  2015年,中科院动物所研究人员模拟了气候变化对22种高原有蹄类的影响。文章认为,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55%~68%的有蹄类局部濒危,4~7种全面濒危。气候变化将使得有蹄类的适宜分布区普遍北移,平均幅度达300公里。藏东南的生物多样性可能受到严重削弱。
  李娟博士对雪豹栖息地的分析发现,随着气候变暖,雪豹栖息地向更高纬度和更高海拔变迁。横断山和喜马拉雅的很多区域将可能不再适宜雪豹生存,全球雪豹栖息地破碎化进一步加剧。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对野牦牛栖息地的模拟表明,野牦牛目前适宜的季节性栖息地,49%~98%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
  野生动物熬过了百万年巨变,才进化至此。可留给它们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时间,不过弹指刹那。遗憾的是,除了上述模型结果,关于近代气候变化对高原野生动物的影响,严谨的观察和研究十分罕见。
  未来的不确定性
  野生动物沧桑故园,人也无法独善其身。
  通天河牧民次松家西南2500公里,拉达克农民次旺罗布也在发愁。青藏高原西南缘的拉达克气候干旱,村民完全依靠冰川融水。过去十几年间,村庄周边的冰川几乎消融殆尽,仅存的冰川也退缩了10公里之远。三月春播,田地无水。因为争水,引发纠纷的事件频现。
  次旺罗布决定改变这种状况。他在村庄旁边的阴凉坡地上,自建了一个简易水库,将丰水期的融水引入。几个冬天下来,水库逐渐变成一座人工冰川,发挥重要的水利调节作用。农耕季节,村民终于有了水源补充。
  同样,在高原腹地的牧区,封育草场的围栏,拦不住天公搞怪;杀死鼠兔的毒药,治不好冻土融化。把人和牲畜圈起来、把草场分隔开,恐怕不是普适高原的办法,导致世居在这里的牧民,决心没了、借口多了、千百年来的经验断了。扩大放牧区域也不一定有效。这可能降低单位人力的经济效率,还激化同野生动物的资源竞争。
  别看藏羚羊满地跑,在气候快速变化面前,它们远比通天河边的次松更脆弱。在失衡的穹顶下,要保持高原生物多样性,更需要当地人对生态资源的占有度做出让步。
  大局上,政府的认识,将很大程度上决定青藏高原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和力度。建立超越行业部门的专项应对决策、整合用于发展和保护的资源投入,应该是重要的起点。
  次松们也需要弹性的生计:要想躲过气候变化的劫,或许有条件地转换土地利用模式、尝试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服务购买机制,才是值得大力探索的方案。
其他文献
时尚在西藏流动,且更加无孔不入。当西藏的年轻人同内地的青年人一样在追赶时尚浪潮之时,突然发现自己最古老、最习以为常,最传统的一些习惯风俗,反而成为了时尚潮流和当代文学艺术追捧的焦点。北京雍和宫藏清代香巴拉唐卡(上图)  1940—1950  1946年,以贵族嘎雪巴家族的子嗣嘎雪塞·顿珠为领队的藏族学童进入印度大吉岭的圣约瑟小学部学习,那是一所剑桥制的教会寄宿学校。  当年的学童,后来的西藏翻译家
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消灾祈福、上供还愿、超度往生等,多用于佛像及佛塔的装藏;有些则直接置于寺庙,山洞或“擦康”内;还有的堆放在山顶和路口的马尼堆处,与风马旗、玛尼石刻和经幡一起,接受信众的顶礼膜拜。在嘉绒藏语中,“擦擦”叫“甲巴”。占巴南喀大士传记中里记载,它来源于古象雄的方言,是藏语对象雄语的音译,为复制之意。相传吉岗当地的擦擦即起源于古老的象雄时期。吉岗地区擦擦  高僧
简介:西藏考古史上的开山之作。本书按大区域划分为三个部分进行组织。第一部分是西藏寺院,第二部分是甘青内蒙古寺院,第三部分是内地的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寺院遗迹。第一部分西藏寺院调查包括三个地区的调查记,即拉萨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调查记等。第二部分甘青内蒙古寺院调查则偏重于明末以前的兴建。第三部分内地的藏传佛教遗迹,现只辑录蒙元时期在当时大都即今北京修建的两处佛塔史料,还有对南宋旧都临安即今杭州的一
【摘 要】教学资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托和载体。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以教学目标为原点,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关注点,充分开发和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既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得到落实,又能减轻品德教师课外搜寻教学资源的负担。  【关键词】教材资源;优化品德教学  教学资源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托和载体,没有它,课堂教学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型的教材观提倡“教材是一个范例”,要真正落实
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及管理平台,包括西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机房改造、数据中心建设四大板塊内容。自治区农牧厅质检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实现自治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并通过数据共享系统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拉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进行数据对接”。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质检中心了解到,该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年
在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拉力赛“拉动”青海省青海湖旅游文化与经济的同时,以环湖分布的古岩画遗存等为代表的独特人文资源,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而备受关注。作为超级资源复合体的青海湖,在旅游、体育、生态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已逐渐步入带保护色彩的良性综合性利用开发阶段。  环青海湖分布的古代岩画遗存主要集中在青海省海西、海北和海南。如图所示,它们分别位于天峻县江河乡的卢山、天棚乡的鲁茫沟,都兰县热水乡的卢丝沟、香
松赞干布的童年犹如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所不同的是,后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  公元6世纪,西藏雅龙部落的第三十一代赞普朗日松赞,率部携家眷浩浩荡荡从山南进驻墨竹工卡。驻守在“吉曲”河流域的苏毗部落头人也投诚迎接这未来的主子。欢呼声、祝贺声不绝于耳,即便热闹非凡,但人们并没有忽略一个年仅三岁男孩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笑容。这个有着灿烂笑容的男孩,就是被藏族人称为“快乐王子”的年幼的松赞干
“2020年2月11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据美国宇航局NASA说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所以扫把能够站起来。”于是,那一整天的朋友圈里,都是立扫把的照片,网友们纷纷表示不可思议。由于太过火爆,以至于NASA都出来辟谣,科学家亲自示范,表示扫把每天都可以立起来,并非只有网上传言的那几天。或许这只是在全民抗疫的时刻,有人搞出点事情开心一下,缓解紧张的气氛,但确定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当真的。但联系网上最近疯传的双
【摘 要】建构科学概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实现科学概念建构可视化的三个步骤:多角度充分观察,夯实概念建构基础;多层次展示思维,把握概念建构进程;多样化整理总结,展示概念建构的成果。在概念架构的过程中,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概念建构;可视化  建构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许多学生虽然暂时能顺利通过科学测试,但在
【摘 要】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情化”“景化”“行化”等评价策略,发挥评价诊断、激励、导向、调节等功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要求教师在既定学习任务轨迹的牵引下,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评价。智慧的课堂评价不仅能为学生指点迷津,提高自信心和创造力,更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产生温馨的情感表达,使信息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