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物言志类散文往往借物传情,因而含义隽永、韵味无穷,但一般都不直言,这给我们的阅读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巧妙而快速地透视文中的蛛丝马迹,发现其中的端倪,领悟这类文章的要旨,成了中学生阅读的障碍。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的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这就告诉我们,再深奥的文章,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就一定能发现其规律,读懂文章的含义。我们不妨尝试以下阅读方法。
一、剖析概念
托物言志,又叫寄意于物,它是借助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或品质。常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志是指人的志向、情趣、思想、品质等,所托之物一般为花草树木或某种事物。
剖析一下,这个概念包含物和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靠一定的手法联系起来的,两者应该有某种相通处,换句话说,都通人性。这是我们读懂文章的基础。
二、掌握规律
1.思维模式规律
一般托物言志的文章行文规律是由物联想到人,又由人联想到人的精神,即“物——人——人的精神品质”联想模式。如:由“O”想到太陽月亮,更想到像太阳月亮那样发光发热的人,想到生活中那些照亮他人,给别人带来温暖的人。
2.人与物的共性规律
物人之间,决不是胡乱联系,它们之间一定有相似、相关、相通的地方,作家一般利用物的外形特征来说人的精神特征,如借竹空心说人之虚心,借竹节说人的节操;有的用动物的行为特征来说人的精神特征。如借黄牛步履坚定、任劳任怨的行为特征来赞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人,用杜鹃叫声凄婉来表达人的精神凄凉哀伤;还有的用字的谐音来赋予它一种精神。如用“柳”与“留”谐音来表达人的留恋、依依不舍之情。
3.习惯认同规律
人们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不自觉地对某物赋予了一种共同的意义,即我们常说的事物的象征意。如“岁寒三友”象征坚忍不拔的品格、忠贞的友谊,百合花象征团结有爱,丁香象征愁思或情结,落红象征着老年仍坚持奉献的精神,望月代表盼望团圆、思家等。这样的例子见多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敏感度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紧扣概念,巧妙甄别,快速确立文体类型
要善于区分写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学生很容易把托物言志的散文读成单纯的写景抒情,托物言志表面写物,实质写人,一般或明或暗含写人的内容,它与写景抒情的文章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区分。
1.直击标题、快速提审与人有关的词
标题中有些词,如拟人性质的词,表文体的词,暗示是托物言志的散文。
如《白杨礼赞》题中的一个“礼”字,很显然不是对白杨行礼,而是作者要表达对像白杨一样的人的敬意,它决不是单纯的写景抒情。又如《陋室铭》,题中一个“铭”是用来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的文体,很显然不是简单地介绍房子。
2.跳读正文、快速揪出写人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托物言志的散文,除了写物之外,有时还写点与人有关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写物是幌子,写人才是真。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物都像人,都有人的味道,人的品德,人的精神,只是前面含蓄,这儿直接而已。两者写的是同一个内容。
如《荔枝蜜》,文中除了写蜜蜂之外,还写了辛勤劳动的农民,从这里来看,文章绝不是简单赞蜜蜂或介绍蜜蜂。又如《紫藤萝瀑布》,文中除了写紫藤萝之外,还写到了“生死谜,手足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不是单纯的紫藤萝生命的赞歌,更是对人生命的思考。
四、依据规律,巧妙选读,准确归纳主题
1.挑选表人品的词来读
有的文章,初看很难见写人的内容,但仔细看,还是可见写人的蛛丝马迹,作者有时直接把表现人格的词用在物上。我们细心地把它挑出来,稍加综合,就不难发现一个完整的形象。
如《海燕》中描写海燕形象的句子:“在高傲的飞翔”“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它在大叫,又在号叫,它因欢乐而高叫”“在这叫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声里乌云听出来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上述文字中,我们只要挑选“高傲”“勇敢”“欢乐”“渴望”“愤怒的力量”“热情”“信心”这些词来读,就不难发现一个高傲、勇敢、乐观、敢于搏击风浪、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
2.挑选表特征的句子来读
作者在描写事物时,往往所写的内容很多,而关键的就那么几句,以写事物的特点尤为关键,读者读时抓住重要特点来读,就能很快的抓住文章的主题。
如《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树”“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抓住“向上”的特点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力争上游、积极向上的抗日军民形象。
3.挑选议论抒情句来读
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揭示中心,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更值得我们去发现,更值得我们去充分利用。
如《紫藤萝瀑布》,文中有一议论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一方面让我们看到本文是托物言志的散文,另一方面更让我们明白写的是关于人生命的思考。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了托物言志散文的概念,掌握住了托物言志散文的规律,能运用一些阅读技巧,相信我们读起来还是会很轻松。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初级中学。
一、剖析概念
托物言志,又叫寄意于物,它是借助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或品质。常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志是指人的志向、情趣、思想、品质等,所托之物一般为花草树木或某种事物。
剖析一下,这个概念包含物和人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靠一定的手法联系起来的,两者应该有某种相通处,换句话说,都通人性。这是我们读懂文章的基础。
二、掌握规律
1.思维模式规律
一般托物言志的文章行文规律是由物联想到人,又由人联想到人的精神,即“物——人——人的精神品质”联想模式。如:由“O”想到太陽月亮,更想到像太阳月亮那样发光发热的人,想到生活中那些照亮他人,给别人带来温暖的人。
2.人与物的共性规律
物人之间,决不是胡乱联系,它们之间一定有相似、相关、相通的地方,作家一般利用物的外形特征来说人的精神特征,如借竹空心说人之虚心,借竹节说人的节操;有的用动物的行为特征来说人的精神特征。如借黄牛步履坚定、任劳任怨的行为特征来赞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人,用杜鹃叫声凄婉来表达人的精神凄凉哀伤;还有的用字的谐音来赋予它一种精神。如用“柳”与“留”谐音来表达人的留恋、依依不舍之情。
3.习惯认同规律
人们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不自觉地对某物赋予了一种共同的意义,即我们常说的事物的象征意。如“岁寒三友”象征坚忍不拔的品格、忠贞的友谊,百合花象征团结有爱,丁香象征愁思或情结,落红象征着老年仍坚持奉献的精神,望月代表盼望团圆、思家等。这样的例子见多了,我们对这类文章的敏感度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紧扣概念,巧妙甄别,快速确立文体类型
要善于区分写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一般学生很容易把托物言志的散文读成单纯的写景抒情,托物言志表面写物,实质写人,一般或明或暗含写人的内容,它与写景抒情的文章有一定的区别。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区分。
1.直击标题、快速提审与人有关的词
标题中有些词,如拟人性质的词,表文体的词,暗示是托物言志的散文。
如《白杨礼赞》题中的一个“礼”字,很显然不是对白杨行礼,而是作者要表达对像白杨一样的人的敬意,它决不是单纯的写景抒情。又如《陋室铭》,题中一个“铭”是用来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的文体,很显然不是简单地介绍房子。
2.跳读正文、快速揪出写人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托物言志的散文,除了写物之外,有时还写点与人有关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写物是幌子,写人才是真。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物都像人,都有人的味道,人的品德,人的精神,只是前面含蓄,这儿直接而已。两者写的是同一个内容。
如《荔枝蜜》,文中除了写蜜蜂之外,还写了辛勤劳动的农民,从这里来看,文章绝不是简单赞蜜蜂或介绍蜜蜂。又如《紫藤萝瀑布》,文中除了写紫藤萝之外,还写到了“生死谜,手足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不是单纯的紫藤萝生命的赞歌,更是对人生命的思考。
四、依据规律,巧妙选读,准确归纳主题
1.挑选表人品的词来读
有的文章,初看很难见写人的内容,但仔细看,还是可见写人的蛛丝马迹,作者有时直接把表现人格的词用在物上。我们细心地把它挑出来,稍加综合,就不难发现一个完整的形象。
如《海燕》中描写海燕形象的句子:“在高傲的飞翔”“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它在大叫,又在号叫,它因欢乐而高叫”“在这叫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声里乌云听出来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上述文字中,我们只要挑选“高傲”“勇敢”“欢乐”“渴望”“愤怒的力量”“热情”“信心”这些词来读,就不难发现一个高傲、勇敢、乐观、敢于搏击风浪、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
2.挑选表特征的句子来读
作者在描写事物时,往往所写的内容很多,而关键的就那么几句,以写事物的特点尤为关键,读者读时抓住重要特点来读,就能很快的抓住文章的主题。
如《白杨礼赞》,“那是力争上游的树”“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抓住“向上”的特点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力争上游、积极向上的抗日军民形象。
3.挑选议论抒情句来读
议论抒情句往往直接揭示中心,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更值得我们去发现,更值得我们去充分利用。
如《紫藤萝瀑布》,文中有一议论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一方面让我们看到本文是托物言志的散文,另一方面更让我们明白写的是关于人生命的思考。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了托物言志散文的概念,掌握住了托物言志散文的规律,能运用一些阅读技巧,相信我们读起来还是会很轻松。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