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不断加快,但受各种因素制约,相对于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仍有很大差距。以山东省梁山县韩岗镇为例,基于SWOT分析,提出了推动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375-01
农村女性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以下或15岁以上子女、受教育程度等。女性的转移比例较低成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大因素,而就地转移将为她们提供新的出路。
1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作为非农产业的新生长点,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工业化水平提高,同时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也显示出非凡效应。近年来,韩岗镇沿省道一带建立起各色企业,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为她们向非农产业转移奠定了一定基础。
1.2劣势(Weakness)
1.2.1文化素质偏低。有调查资料表明,转移出去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高于男性。然而与这种对女性劳动力的“高素质”需求相反,女性在受教育上存在很多不平等,尤其在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仍明显低于男性。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文盲中60%为女性,农村女性的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因此,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成为其转移的制约因素。
1.2.2传统观念束缚。由于封建统治时间较长以及农村教育落后等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小农意识强烈。尤其是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女性劳动力被迫和甘愿在家忙于家务琐事,不敢、不愿或者没时间投身社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1.3机会(Opportunity)
1.3.1政府重视。一直以来,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出台了各种政策。由于城市就业机会有限,也由于各种相关制度的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向城市转移不可能实现。近年来,梁山县政府正努力开发旅游资源,再加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等,使得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成为可能。
1.3.2回乡创业。“回乡创业”是指农民(包括农民出身的学生或复员军人)外出一定时间,在务工、经商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胆识和才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信息,当感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宽松,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可获得更高的收入时,怀着干事创业、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带领乡亲走向富裕之路的良好愿望回到故乡,创办工商企业,或从事非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规模经营和开发性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不仅发展壮大了乡镇企业队伍,促进了当地民营经济发展,而且就地转移、吸纳大批本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就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韩岗镇兴起的大批企业,诸如挂车厂、打火机厂等,多是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建立的。
1.4威胁(Threat)
1.4.1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目前正在从一种比较传统的、以第二产业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形态逐步转向以知识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三产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形态。同时,农业产业内部也在调整,同样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她们向非农产业转移。
1.4.2女性非农就业成本高。由于女性自身特点、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相对于男性而言,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费用相对要高。而且女性负有生育的刚性任务,她们在家务农,一方面可以减少撂荒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照顾家庭。
2推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的措施
2.1鼓励回乡创业
农民经过几年打工经历,返回农村创业,为家乡农民们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回乡创业吸纳优秀的外出务工者回到农村,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致富信息,也带回了城市先进的经济管理方式,在自身人力资本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韩岗镇兴起的不少小企业基本是外出打工者兴建,而且这些企业大多是服装业、手工工艺,比较适于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对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地非农转移提供了可能。
2.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现实中对女性就业的歧视性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加大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举措。加大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体质和心智2个方面。在体质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医疗保健工作;发挥妇联作用,积极宣传妇科健康知识等。在心智方面,政府要坚决保证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防止新的文盲及低学历女性劳动力出现,提高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妇联等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农村女性成年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提高女性职业素质及其自身发展意识。
2.3发展乡镇企业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留恋心里很强,加之农村女性承担着沉重的家务劳动,因而乡镇企业这种“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就业选择更容易被农村女性所接受。调查显示,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农村女性占农村女性从业总人数的74.78%,高于男性的68.35%。发展乡镇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结合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优势,重点抓好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及传统手工艺品生产,以切实增强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2.4规范小企业经营
农村地区的小企业大都存在问题,主要包括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条件差,安全隐患大;管理者素质低,难以规范监管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逐步建立企业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其自身管理;组织企业管理者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其素质及自律能力等。规范小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农村女性劳动力提供更有保障的就业,实现永久转移。
2.5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能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其中的许多行业都适合女性,比如餐饮业。基于《水浒传》的知名度,水泊梁山比较有名,可以借此发展旅游业。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开发旅游资源,旅游的发展将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大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
3参考文献
[1] 曹明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流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楚向红.河南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J].学习论坛 ,2007(9):51-53.
[3]钱良群.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与政府职能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3):93-95,106.
[4] 姬便便.河南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4):93-94.
关键词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375-01
农村女性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包括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以下或15岁以上子女、受教育程度等。女性的转移比例较低成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大因素,而就地转移将为她们提供新的出路。
1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作为非农产业的新生长点,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工业化水平提高,同时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也显示出非凡效应。近年来,韩岗镇沿省道一带建立起各色企业,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为她们向非农产业转移奠定了一定基础。
1.2劣势(Weakness)
1.2.1文化素质偏低。有调查资料表明,转移出去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高于男性。然而与这种对女性劳动力的“高素质”需求相反,女性在受教育上存在很多不平等,尤其在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仍明显低于男性。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文盲中60%为女性,农村女性的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因此,农村女性劳动力素质成为其转移的制约因素。
1.2.2传统观念束缚。由于封建统治时间较长以及农村教育落后等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小农意识强烈。尤其是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等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女性劳动力被迫和甘愿在家忙于家务琐事,不敢、不愿或者没时间投身社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1.3机会(Opportunity)
1.3.1政府重视。一直以来,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出台了各种政策。由于城市就业机会有限,也由于各种相关制度的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向城市转移不可能实现。近年来,梁山县政府正努力开发旅游资源,再加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等,使得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成为可能。
1.3.2回乡创业。“回乡创业”是指农民(包括农民出身的学生或复员军人)外出一定时间,在务工、经商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胆识和才干,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信息,当感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宽松,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可获得更高的收入时,怀着干事创业、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带领乡亲走向富裕之路的良好愿望回到故乡,创办工商企业,或从事非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规模经营和开发性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不仅发展壮大了乡镇企业队伍,促进了当地民营经济发展,而且就地转移、吸纳大批本地农民富余劳动力就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生力量。韩岗镇兴起的大批企业,诸如挂车厂、打火机厂等,多是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建立的。
1.4威胁(Threat)
1.4.1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目前正在从一种比较传统的、以第二产业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形态逐步转向以知识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三产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形态。同时,农业产业内部也在调整,同样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因此,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她们向非农产业转移。
1.4.2女性非农就业成本高。由于女性自身特点、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相对于男性而言,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费用相对要高。而且女性负有生育的刚性任务,她们在家务农,一方面可以减少撂荒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照顾家庭。
2推进农村女性劳动力就地非农转移的措施
2.1鼓励回乡创业
农民经过几年打工经历,返回农村创业,为家乡农民们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回乡创业吸纳优秀的外出务工者回到农村,他们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和致富信息,也带回了城市先进的经济管理方式,在自身人力资本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韩岗镇兴起的不少小企业基本是外出打工者兴建,而且这些企业大多是服装业、手工工艺,比较适于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对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地非农转移提供了可能。
2.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现实中对女性就业的歧视性因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加大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举措。加大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体质和心智2个方面。在体质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医疗保健工作;发挥妇联作用,积极宣传妇科健康知识等。在心智方面,政府要坚决保证女学龄儿童的入学率,防止新的文盲及低学历女性劳动力出现,提高未来劳动力的素质;妇联等筹措资金,大力发展农村女性成年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提高女性职业素质及其自身发展意识。
2.3发展乡镇企业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留恋心里很强,加之农村女性承担着沉重的家务劳动,因而乡镇企业这种“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就业选择更容易被农村女性所接受。调查显示,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农村女性占农村女性从业总人数的74.78%,高于男性的68.35%。发展乡镇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结合农村女性劳动力的优势,重点抓好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及传统手工艺品生产,以切实增强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2.4规范小企业经营
农村地区的小企业大都存在问题,主要包括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低;条件差,安全隐患大;管理者素质低,难以规范监管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逐步建立企业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其自身管理;组织企业管理者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其素质及自律能力等。规范小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这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农村女性劳动力提供更有保障的就业,实现永久转移。
2.5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的发展能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其中的许多行业都适合女性,比如餐饮业。基于《水浒传》的知名度,水泊梁山比较有名,可以借此发展旅游业。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开发旅游资源,旅游的发展将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大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
3参考文献
[1] 曹明贵.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流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楚向红.河南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思考[J].学习论坛 ,2007(9):51-53.
[3]钱良群.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与政府职能探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3):93-95,106.
[4] 姬便便.河南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