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为了探究满足各类学生不同需求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各层次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我校近两年全面实施了“分层教学”课改实验活动。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在初三的下学期,学生出现很明显的分化现象,为了便于实施因材分层教学,我们根据初二期末考试分数,参考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行为、能力因素等情况,并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优、中、差3个组(对应编号为C组、B组、A组),C组坐中间,A、B两组分别坐在两边。这样编排可降低A组与B组的相互干扰(C组学生自控、自学、抗干扰能力均较强一些,放在中间隔开);而且可以随时让C组学生协助教师辅导A组学生。当然学生的这种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即每隔一定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把他们调整到最适合的层次,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2.教学目标分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即将教学目标分层,如果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就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例如:C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使其充分发展;B组须抓纲务本,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对于A组学生要压纲缩本,让其学会基础,达到合格水平。还要将这三组目标利用投影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
3.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得,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分层教学中“动”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正确处理“动”与“静”的结合。“静”是“动”的准备,“动”是“静”的结果。“动”就是解决“静”中产生的疑问。灵活把握“动”“静”关系,才会课堂井然有序,活而不乱。例如在“动”中,教师可设计:①指导某一层次组活动。②开展某一层次组四人小组讨论某一问题。③优生检查差生学习情况。④辅导中差生等活动。在“静”中可设计:①不同层次学生按不同目标看书,找出思考答案。②默写知识要点。③看书或合书完成教师选编习题等活动。
例如:教学过程的安排可以设计如下:
實施这一环节应注意:①主导、主体和谐统一。教师在教学中是服务者,要激发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多问,让学生多动手,不代学生讲,不代学生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有主导、主体和谐统一,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教学的成功。②分层教学应严格执行老师讲解与学生活动交替进行形式。一节课学生的活动与教师讲解的时间比可达1:1。教师连续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否则,教师较长时间的讲授会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产生间断性的分散,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感知与理解,造成“尽管老师反复讲,学生还是多次错”的局面。
4.作业与检测分层。作业分层就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等、数量不等的课后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大都能通过回忆课堂学习、独立思考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的教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A组学生的作业大多是课堂所学概念等知识的巩固性习题,学生可以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B组学生完成的作业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要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完成一些容易出错的综合性的习题;C组学生则是一些技巧性、综合性比较强的探究题或思考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明确规定哪位学生必须完成哪一套习题,鼓励学有余力的低层次学生“挑战”高一层次的作业习题,这样对A层次的学生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
分层教学也必须进行分层次测验与考评。在命题时,既要使B、C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增强仍需要继续努力的紧迫感,又要使A层次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所在,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命题时,可出两套内容难度不同的试题。A层次学生考A卷,B、C 层次学生考B卷,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就感。在一般情况下,A卷内容都是有关基础知识的填空题。B卷的内容为单元考试正常测试内容,并有附加题。
二、“分层教学”后的实验结果
在我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试验,在初三(3)班实施分层教学,而(4)班用传统教学进行对比。在此之前两个班进行了一次测验,成绩分析见下表。经过了一个月(16个课时)的试验后,我们又针对这一个月的教学内容另外出了一份试卷,对这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了测验。第二次成绩分析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化程度,明显有所提高。而且从试卷分析来看,实验班同学的部分基础题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对比班。优等生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总体来说分层教学在转化差生、提高中生、培养优生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三、“分层教学”后的反思
1.实施分层教学后,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增多,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不知不觉学生养成了爱钻研、善思考的习惯,随之发现抄袭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有所提高。
2.互助学习小组的建立,使班级学习的优等生辅导学困生补习知识,中、优生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从而促进了各层次的学生共同成长。
3.“分层教学”要注意消除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是要注意避免差生产生自卑心理或自我满足心理,二是要注意避免优生产生骄傲自大心理,使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深入了解学生、精心准备和策划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不断学习、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
5.实施“分层教学”必然会增加教师一部分工作量。因此,要坚持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作用,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在初三的下学期,学生出现很明显的分化现象,为了便于实施因材分层教学,我们根据初二期末考试分数,参考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行为、能力因素等情况,并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优、中、差3个组(对应编号为C组、B组、A组),C组坐中间,A、B两组分别坐在两边。这样编排可降低A组与B组的相互干扰(C组学生自控、自学、抗干扰能力均较强一些,放在中间隔开);而且可以随时让C组学生协助教师辅导A组学生。当然学生的这种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即每隔一定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把他们调整到最适合的层次,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2.教学目标分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即将教学目标分层,如果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就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例如:C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使其充分发展;B组须抓纲务本,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对于A组学生要压纲缩本,让其学会基础,达到合格水平。还要将这三组目标利用投影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
3.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又要顾及到各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开展适应有差异的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学生全员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得,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再上一个新台阶。
在分层教学中“动”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正确处理“动”与“静”的结合。“静”是“动”的准备,“动”是“静”的结果。“动”就是解决“静”中产生的疑问。灵活把握“动”“静”关系,才会课堂井然有序,活而不乱。例如在“动”中,教师可设计:①指导某一层次组活动。②开展某一层次组四人小组讨论某一问题。③优生检查差生学习情况。④辅导中差生等活动。在“静”中可设计:①不同层次学生按不同目标看书,找出思考答案。②默写知识要点。③看书或合书完成教师选编习题等活动。
例如:教学过程的安排可以设计如下:
實施这一环节应注意:①主导、主体和谐统一。教师在教学中是服务者,要激发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多问,让学生多动手,不代学生讲,不代学生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有主导、主体和谐统一,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才是教学的成功。②分层教学应严格执行老师讲解与学生活动交替进行形式。一节课学生的活动与教师讲解的时间比可达1:1。教师连续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否则,教师较长时间的讲授会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产生间断性的分散,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感知与理解,造成“尽管老师反复讲,学生还是多次错”的局面。
4.作业与检测分层。作业分层就是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等、数量不等的课后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大都能通过回忆课堂学习、独立思考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教师的教学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A组学生的作业大多是课堂所学概念等知识的巩固性习题,学生可以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B组学生完成的作业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要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完成一些容易出错的综合性的习题;C组学生则是一些技巧性、综合性比较强的探究题或思考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明确规定哪位学生必须完成哪一套习题,鼓励学有余力的低层次学生“挑战”高一层次的作业习题,这样对A层次的学生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
分层教学也必须进行分层次测验与考评。在命题时,既要使B、C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增强仍需要继续努力的紧迫感,又要使A层次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所在,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命题时,可出两套内容难度不同的试题。A层次学生考A卷,B、C 层次学生考B卷,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就感。在一般情况下,A卷内容都是有关基础知识的填空题。B卷的内容为单元考试正常测试内容,并有附加题。
二、“分层教学”后的实验结果
在我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试验,在初三(3)班实施分层教学,而(4)班用传统教学进行对比。在此之前两个班进行了一次测验,成绩分析见下表。经过了一个月(16个课时)的试验后,我们又针对这一个月的教学内容另外出了一份试卷,对这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了测验。第二次成绩分析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化程度,明显有所提高。而且从试卷分析来看,实验班同学的部分基础题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对比班。优等生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总体来说分层教学在转化差生、提高中生、培养优生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三、“分层教学”后的反思
1.实施分层教学后,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增多,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不知不觉学生养成了爱钻研、善思考的习惯,随之发现抄袭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有所提高。
2.互助学习小组的建立,使班级学习的优等生辅导学困生补习知识,中、优生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从而促进了各层次的学生共同成长。
3.“分层教学”要注意消除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是要注意避免差生产生自卑心理或自我满足心理,二是要注意避免优生产生骄傲自大心理,使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4.“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深入了解学生、精心准备和策划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不断学习、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
5.实施“分层教学”必然会增加教师一部分工作量。因此,要坚持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作用,以减轻教师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