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承诺为何总打水漂

来源 :京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禁疑惑,中国真的在实践一直挂在各级官员嘴边的“教育为本”、“教育立国”吗?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重复承诺,“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在中国教育界,大约没有一个数字比这个4%,更让人熟悉到痛楚和困惑的地步了。
  这个承诺的时间跨度实在太长了一点。如果,1993年有家长抱着新生的婴儿,读到当时新鲜出炉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把国家首次承诺要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或“本世纪末”实现4%的教育投入,当成一枚即将到嘴的苹果,而感到无比欣喜的话,那么,当这孩子已然长到成年,即将高中毕业的时候,这枚曾经看上去很甜很美的“苹果”,至今还在天上飞着,迟迟难以落地。
  作为国际通用的衡量标准,这枚“苹果”标志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程度或说重视程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教育投入一直低于3%。80年代末,当时的国家教委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这个比例在90年代中期或到2000年应达到发展中国家4%的水平”。然而,迄今为止,这个数字从未突破3.5%,从2002年开始,这个数字甚至还曾持续走低。时过境迁,当年很甜很美的“苹果”,如今就算落地,份量和成色也大打折扣了。因为,那个4%,是根据当时世界各地对教育的平均投入测算的。别人早就摘了更大更甜的“苹果”,美国1999年的教育投入就达到了7%,近邻印度2003年的教育投入就达到了5%。
  对于一向以举国体制为傲,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来说,一项上升到国家层面,从强势总理朱镕基到民生总理温家宝一再承诺的事关全中国几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财政安排,竟然履行得如此艰难,是相当异乎寻常的。我们可以投资巨大承办奥运和世博,可以一掷四万亿,拉动中国经济,抵御国际性金融危机来袭,可以举国相助,对口支援,让汶川和玉树灾区度过难关,然而,却对区区4%的教育投入一筹莫展。难怪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对此痛感“说不出话来”。
  我们不禁疑惑,中国真的在实践一直挂在各级官员嘴边的“教育为本”、“教育立国”吗?改革开放30余年,国家财力日益雄厚,再以穷国办不成大教育当成理由,恐怕已经难以服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最关键的因素,是在各级官员的“政绩”榜上,教育始终趔趄着站不住脚,只能灰溜溜地看着GDP老大在房地产、重大工业项目等一众小兄弟的烘云托月下,无限风光地书写官员政绩最新最美的图画,而自己则只配在角落里瑟缩着乞讨。
  三年前的一个画面,可以极为典型地为4%的尴尬处境写照。当时,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规定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学校于入学一个月内要将助学金发到学生手中。陕西榆林市绥德县职中校长因开学三个多月也没拿到这笔钱,追着正要去开会的县长并打开车门,希望县长签完字再走——这样一个举动,居然带来了“停职、拘留”的塌天大祸,罪名是“妨害公务”。而漠视国家教育政策的县长,却没有因“妨害公务”被追究查处之虞。
  这个真实的故事,充分地解释了为什么4%拖延18年难以落实,柿子只拣软的捏,在各地政府手里,教育投入就是最软的那个柿子,重大项目投入事涉GDP,不能不用钱;张书记要换辆车、王局长要带团出国考察,钱也非批不可;教育?看看还有没有富余的钱,那就给点儿算点儿——原因尽管摆不上桌面,但官员们心知肚明。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速一直大于GDP增速,而居民收入的增速却一直小于GDP增速。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这块飞速膨胀的大蛋糕中,分蛋糕时,总是政府拿得多,国民拿得少。按说政府在提供诸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理应更周到更大方。
  如果要让4%这枚“苹果”在2012年稳稳落地,看来非得启动问责制不可。如果达不到,要么一票否决,要么乌纱不保,大约才会引发教育投资的热情,才能确保这一次的承诺不再落空。
其他文献
10月19日,本年度最受工程机械行业瞩目的盛会——第八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BICES)在北京经开汇展中心盛装开幕。来自世界53个国家的742家企业,在10万平米的室内外展台上,以类似汽车展的展示风格与理念,精心筹备和推出了“和平建设未来,携手掘进明天”的经典之作,歌舞、音乐、抽奖、演示此起彼伏,不仅让观众饱揽了形形色色精致而彰显差异的新产品、新概念,更强烈地感受到行业发展正处于“井喷”之后回归理
期刊
32岁的傅明供职于国内一家著名的杀毒软件公司。他长相平平,说话拘谨,一副标准的计算机程序员形象。只有聊起黑客时,才会挂起一抹不屑的微笑,属于高手的微笑。  他曾是一名叱咤风云的计算机黑客,参加过数次所谓的“爱国大战”。他曾身处一个神秘的江湖,属于黑客的江湖。那里不乏刀光剑影,那里不乏年少轻狂,那里曾激扬着理想和冲动,也泛起过贪婪与龌龊。  只是,那个江湖已然远去。  聊起被媒体称为“顶尖黑客”徐放
期刊
安全、治堵、压房价,怀揣着美好动机的调控政策,却因将本地人和外地人区别对待,陷入巨大的争论漩涡。    近一段时间,北京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  从安全考量,清退地下室;为治理“首堵”,购车摇号限购;欲遏制房价飙升,“史上最严厉”房产限购令诞生。  但是,安全、治堵、压房价,这些怀揣着美好出发点的调控政策,却因将本地人和外地人区别对待,陷入巨大的争论漩涡。  被遗忘的户籍鸿沟再现——购车:非京籍外地
期刊
“官僚”这个字在现代中文中常常带有负面意义,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在《辞海》这样的权威工具书中居然没有“官僚”这个词条,只有“官僚主义”,“官僚政治”和“官僚资本”。可能是因为当年有人把bureaucracy这个英语单词译成了中文“官僚主义”的缘故,还赶上“官僚主义”正是官僚特有的习气之一,于是高高在上,闭门造车,不懂装懂,瞎指挥等等这些官僚主义的特征反过来成了官僚的特征,弄的现代汉语不得不在谈到a
期刊
2007年,意气风发的比利时收藏家盖伊·尤伦斯(Guy Ullens)表示要做中国艺术家的“文化保护人”,就在那一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刚刚在798落成,尤伦斯正做着在中国打造一个国际性当代艺术机构的美梦,并计划长期在这里发展下去。那个时候,把他形容成美第奇似乎并不为过。  然而,今年2月12日,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尤伦斯却突然表示要将UCCA转交长期合作伙伴管理,同时卸任馆长一
期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朱清时并不是只会躲在实验室做实验的人,科学家的标签,贴上的是一个颇具人文气息的人,朱清时自小喜欢诗歌,柳宗元的《江雪》,是他最喜欢的一首。  这也许说明,在他的内心,一直有着孤身探索某种人生境界的情结。  这种情结,在过去,成就了他中国科技大学“个性校长”的名声,在将来的南方科大,也许他还要成就一个更大的名声。南方科大和朱清时一样,都是有点特立
期刊
一所南科大,一个朱清时,是什么让一所大学从筹建到招生的4年里,无时不刻不让人关注?  2月底,一张民国时期清华学校研究院的毕业证走红网络,这张被称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之所以牛,是因为导师一栏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人。  或许无数国民所怀念的、羡慕的,不过是那个个性大学、个性大师存在的年代,而南科大给了我们再见“个性”的可能。  当南科大立起香港科技大学这个偶像时;当朱清时再次喊起口号,要建个
期刊
2011年2月14日,情人节。这不应该是一个离别的日子。  在巴西圣保罗的街头,随处可见恣意青春享受爱情的男女。但就在这么一个充满着爱意和温情的日子里,罗纳尔多却在巴西科林蒂安俱乐部宣布退役。  “我想继续踢球,但没办法坚持下去,我的表现不如我想象的那样好。现在,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在作出决定的那几天里,34岁的罗纳尔多一直像个孩子一样哭泣。  他,三届世界足球先生,世界杯射手榜排名第一;他,被称
期刊
因为影响深彻的历史事件,2月28日是敏感的一天。今年的头号新闻不是追思历史,是吕秀莲宣布:参选“总统”。  吕秀莲这么早就率先参选,让不少台湾人跌了眼镜。其实,我连她真会再出来选都没想到——做了陈水扁八年副手后,她基本上被认为是个过气的政客了。  但也有明眼人说,一切都在意料之内,吕秀莲的企图心非常明显。民进党是个拥有独特政治文化的政党,不到最终见分晓,都不算输,关键是也不怕输。出手了,总比不出手
期刊
南方科大的破与立  大学对国家意味着什么?明治维新的思想家福泽谕吉创立日本第一所大学时告诉学生,只要我们庆应大学存在一天,日本就是世界的文明国家。反观中国大学目前的水准,远不如我们的经济成就那样耀眼,更不必说担当守望文明的责任。  虽然南方科大校名现在还挂着个(筹)字,我们却已经对它寄望深沉。南方科大的校徽是一支火炬,朱清时校长说,火炬象征南方科大的使命:为高等教育改革找出一条新路。一年多的创建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