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模型
(一)模式界定
1 “活动教学模式”中“活动”的概念
活动,在众多科学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但就一般意义上讲,哲学上的“活动”,是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看,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是一种以课堂为主渠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交往过程。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活动”是作为一个学习过程来考察的。而“活动教学模式”中“活动”则是一种学习手段。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活动化手段,如课本剧表演、情境表演、游戏等富有趣味和动感的、主导课堂教学的学习手段。
2 “活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活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吸收“活动课程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运用活动化手段,以教材文本、学生感悟为凭借,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师生互动,共同建构一系列活动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操作结构和程序。
(二)模式结构
活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三)意义释要
活动教学模式按三个大环节、四个具体步骤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大的环节包括: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具体分为四个操作步骤:从教师角度说,是“创设情境——活动指导——组织评议——总结评定”,贯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从学生角度说,是“激发兴趣——方案设计——活动交流——拓展延伸”,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策略。教师与学生两条线相得益彰,建构共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操作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阶段
学生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情境,都是在相应的情境中展开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推动、暗示、移情作用,能使学生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结合课文,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带领学生人情入境,让学生对课文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兴趣为动力,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
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活动情境:
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②交流。③导入情境: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两位旅行者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开了。人们都很想了解这件事。我校的《红领巾周报》决定派两名记者前去采访山谷中的旅行者。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系好安全带,我们飞往加拿大魁北克的班机起航了。好,我们到达目的地了(同学们睁开眼睛,多媒体段片展示魁北克风光)。
(二)活动指导、设计方案阶段
在学生进入活动情境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潜心会本文”,精读感悟,并以此为根据,在师生互动、合作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设计,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活动方案设计。
(三)组织评议、活动交流阶段
这是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一方面,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活动方案,自主活动(可以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在学生们能较好执行活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增加体验。另一方面,组织好对学生活动的阶段性评价工作,及时肯定优点,同时指出不足,引导学生加以改进。使活动更趋完善。
(四)总结评定、拓展延伸阶段
在学生活动交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作出总结和评价。并对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比如向课外开放。向其他语文训练方式延伸,从而进一步发挥活动效益,提高教学效果。
三、模式讨论
1 本模式运用范围
活动教学模式适用范围,一是教材,一般要求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课文。课文精短的,可全文纳入这一教学模式;课文较长的,可选重点段纳入这一教学模式。而一些议论文、散文则不适宜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二是对象。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因为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发展各自的个性。
2 处理好活动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活动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教与学的关系。在活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充当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编导者、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展开自主活动。
(3)收与放的关系。活动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角色转变了,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教师有目的地大胆地“放”,既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放得开,收得拢,把握住课堂的整体性。
(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活动教学,以活动为手段,以兴趣为纽带,因此。就“预设”与“生成”两者而言,教师更应注重“生成”。
(一)模式界定
1 “活动教学模式”中“活动”的概念
活动,在众多科学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但就一般意义上讲,哲学上的“活动”,是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看,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是一种以课堂为主渠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交往过程。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活动”是作为一个学习过程来考察的。而“活动教学模式”中“活动”则是一种学习手段。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活动化手段,如课本剧表演、情境表演、游戏等富有趣味和动感的、主导课堂教学的学习手段。
2 “活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活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吸收“活动课程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运用活动化手段,以教材文本、学生感悟为凭借,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师生互动,共同建构一系列活动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操作结构和程序。
(二)模式结构
活动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三)意义释要
活动教学模式按三个大环节、四个具体步骤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大的环节包括: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具体分为四个操作步骤:从教师角度说,是“创设情境——活动指导——组织评议——总结评定”,贯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从学生角度说,是“激发兴趣——方案设计——活动交流——拓展延伸”,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策略。教师与学生两条线相得益彰,建构共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操作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阶段
学生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情境,都是在相应的情境中展开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推动、暗示、移情作用,能使学生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结合课文,精心设计活动情境,带领学生人情入境,让学生对课文及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兴趣为动力,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
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活动情境:
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②交流。③导入情境: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真认真。两位旅行者揭开了山谷中的谜底,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开了。人们都很想了解这件事。我校的《红领巾周报》决定派两名记者前去采访山谷中的旅行者。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系好安全带,我们飞往加拿大魁北克的班机起航了。好,我们到达目的地了(同学们睁开眼睛,多媒体段片展示魁北克风光)。
(二)活动指导、设计方案阶段
在学生进入活动情境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潜心会本文”,精读感悟,并以此为根据,在师生互动、合作的基础上设计活动方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特设计,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活动方案设计。
(三)组织评议、活动交流阶段
这是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一方面,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活动方案,自主活动(可以个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在学生们能较好执行活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增加体验。另一方面,组织好对学生活动的阶段性评价工作,及时肯定优点,同时指出不足,引导学生加以改进。使活动更趋完善。
(四)总结评定、拓展延伸阶段
在学生活动交流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作出总结和评价。并对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比如向课外开放。向其他语文训练方式延伸,从而进一步发挥活动效益,提高教学效果。
三、模式讨论
1 本模式运用范围
活动教学模式适用范围,一是教材,一般要求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课文。课文精短的,可全文纳入这一教学模式;课文较长的,可选重点段纳入这一教学模式。而一些议论文、散文则不适宜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二是对象。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因为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发展各自的个性。
2 处理好活动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活动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教与学的关系。在活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充当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编导者、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展开自主活动。
(3)收与放的关系。活动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角色转变了,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教师有目的地大胆地“放”,既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放得开,收得拢,把握住课堂的整体性。
(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活动教学,以活动为手段,以兴趣为纽带,因此。就“预设”与“生成”两者而言,教师更应注重“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