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谁都不争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_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年轻,算是正午12點以前的太阳吧,性子火暴,爱计较,凡事必争个输赢。就是在那样的背景下,读到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熄了,我也准备走了。
  刹那间,心像被什么敲了一下,没想什么,只是很快将这首小诗抄了下来。然后,久久陷入沉思,发呆,是因为干净简练的文字,还是诗人超然淡定得非同一般的心境,自己也说不清楚。
  此诗系兰德75岁时所写,是看透世事之后的平静自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诗人爬满皱纹的睑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一双已有些浑浊的眼眸,闪烁着智者清澈的光芒。宇宙浩瀚,人世间无谓的纷争何其渺小,争吧,争吧,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都在那儿发笑呢!
  兰德怀揣一颗率真、达观之心,在温暖的生命之火边,一直坐到89岁。
  和谁都不争,似乎与庄子的“无为”思想有相似之处,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兰德不屑于没有意义的争执,却不会放弃他所钟情的大自然与艺术。和谁都不争,并非弱者的表现,一个内心不够强大的人,绝无这样的气魄。
  又一次翻阅到这首诗时,那些略显凌乱的笔迹,已是10年前的记忆。10年时间,不长,性子里的急躁、要强,并未被磨掉多少;10年时间亦不短,看待事物,到底也成熟了一些。
  隐约觉得,有个人,一直在无意间诠释着兰德的诗,那是我的祖父。
  祖父是个农民,解释不了什么叫做大自然,更不懂艺术,一个人守着乡下的小楼,儿子、女儿,谁也接不走。说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90岁了,手里不握拐杖,握锄头。我去一次乡下,便会到地里摘下他拾掇出的蔬菜水果,塞满一只只塑料口袋,让回去的脚步变得沉甸甸的。
  不时会有人偷菜摘果,听祖父说起,家人自是气愤难平,九旬老人种的菜,也是随便能偷的吗?老人家倒是豁达得很,“偷嘛,偷得完哟?”很像昔日乡邻间为田边地角争得一塌糊涂时,祖父最爱说的一句话:“啥子都争,争得完哟?”换在以前,我会认为这是祖父的软弱,其实,他何曾弱过?地里照样绿油油的,枝头上照样黄澄澄的,他挥着锄头,站成土地上一棵最健壮的庄稼。
  重孙围过来已是一群,怎么着也不该是上坡下地的劳力了,为此一大家子软磨硬缠的要他别再做了,可祖父总是“嘿嘿”一笑:“做不得,就不做了。”从来,都是这句话。
  夕阳下,祖父荷锄而归,缓缓移动的身影里,黄昏静美而从容。
  祖父乃一介农夫,说不来“我和谁都不争”,更说不来“烤着生命之火取暖”,他也不可能认为,自己是把那些争执的时间,用在生命的火焰旁取暖,他无非是平心静气地过着自个儿喜欢过的生活罢了。
  人生在世,或许有太多需要去争的东西,才不辜负那团燃烧的生命之火;或许也有太多不需要去争的东西,火熄了,幕谢了,又有什么东西带得走?
  和谁都不争,随意地生活,多好。走在慢慢变老的路上,时常会想起兰德的这首小诗,尽管很难达到如斯境界,但至少,知道在慢慢地向那个方向走着就好。
其他文献
“楷模”原是两种树    人们常把有高风亮节、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赞誉为“楷模”,以昭示人们师承他,学习他,从而树立社会正气,形成美好和谐的社会风尚。“楷模”二字都带“木”字,原来“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清人学者所著《广群芳谱》和清人刘献廷所著《广阳杂记》中都记述了这两种树:楷树又名黄莲树,系落叶乔木,果实椭圆形,红色,木材纹理细致。相传这种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树干挺拔,枝繁叶茂,巍然
某公寓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已婚妇女。  探长来到现场观察。法医说:“经过检验后,我们可以确定,死者是在两个小时前被一把刀刺中心脏而死。”  探长发现桌上有一台录音机,便问向其他警员:“你们开过录音机没有?”  警员们都说没有开过。于是探长按下放音键,死者死前挣扎的声音传出:“我老公想杀我,他一直想杀我。我看到他进来了,手里拿着一把刀。他现在不知道我在录音,我要关掉录音机了,马上要被他杀死了……
“1 1=2”算晕你  “1 1=2”这么简单的等式,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谁要是不知道“1 1”等于几,那可是个大笨蛋。  可是,数学家为了证明这个简单的等式,竟然用了300多页纸来计算呢。  20世纪早期,伯特兰·罗素想要结论性地证明数学原理,所以决定从我们所知道的最简单的概念开始,然后进一步深入。  因此,他开始证明“1 1=2”,没想到算起来相当复杂。  你想知道“1 1”为什么等于
我在婚礼上用的花束,是经过仔细挑选、精心搭配的,我认为每一种花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中,有我未婚夫最喜欢的蓝色蝴蝶花,有象征纯洁爱情的玫瑰花,还有代表忠贞诚实的常春藤。  在婚礼进行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我跟朋友们闲聊着,手里拿着满满一杯香槟酒和一束美丽的鲜花。突然,我觉得一只手放在了我的肩膀上。我转过身看见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我只是匆匆地见过一次,她是我婆婆的朋友。她的手里正拿着一束卷须常春
生于大千世界,面对芸芸众生,看红尘滚滚,听喧嚣纷扰,这次第若能远离浮躁的确不易。  老作家孙犁80岁生日时,担心有人为他“操办”寿筵,特地通知各地亲友“不过生日”;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为保持自己稳定的情绪,曾写过一首自励诗:“曾经万斗挂白樽,冷暖辛酸只自知,春蚓秋虫何日了,能甘寂寞是男儿。”  两位大师都有超人之处。  人这一生,若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得远离浮躁,心无旁骛,安于寂寞。远离浮躁,才会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人类文明演化的角度来说,家庭是先于其他社会组织存在的。因为家庭是靠最基本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具有先天性。千万年来,尽管家庭的形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依托于家庭的血缘亲情却从未有过根本上的改变。不过,在科幻文艺的世界中,家庭与亲情也可以有不一样的形态,有些还非常出人意料。为家人而战    距今整整200年前,1818年玛丽·雪莱出版了她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小说中一个名叫弗
丑时春入户,牛岁福临门。伴着习习拂面和风,可爱的春牛正迈着稳健的脚步朝我们走来。值此农历“牛年”到来之际,照例要说点牛的话题。  牛是中国人喜爱的家畜,生产生活离不开它,我国人民对牛的感情极为深厚。古往今来,人们不仅赞美牛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而且以牛自喻者甚多。春秋战国时,孔子的门生冉耕和司马耕,就以“伯牛”和“子牛”作为自己的字。北宋文学家苏轼曾以牛入诗,轻喟自叹:“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
中国的银行机构果然是傲气十足。不久前,董先生的建行卡网银分三笔被盗刷,银行冷漠告知“对盗刷事件不负责任”,并让当事人找公安解决。无独有偶,有公众曝料称其在ATM机上取款遭遇假钞,银行虽然表示不敢保证ATM取出的钞票是“百分之百真钞”,但却因该网友无法证明假钞来源而拒绝赔付。   在现实生活中,储户屡屡遭遇银行的冷遇,但却只能无奈接受。因为在当前高度垄断的金融体制下,金融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选择权
去菜市场买菜,本来等着找零钱。随你来的人说了一件别的事情,或者菜贩故意拖延,注意力瞬间转移,你就径直离开,回家了。  上超市购物,排长队结账。正要找零,收银员说凭发票可以到楼下摸奖,你接住她的话问:怎么走?思维转到摸奖上,也忘了找零的事了。  思维其实是有惯性的,叫习惯性思维。但如果被打岔,那很可能就偏離到另外一个方向。  有时,明明没有人打岔,思维也会短路。说得好好的,突然卡了壳,不连续,间断了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岁月荏苒,当年吟唱这一曲《小燕子》而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明星王丹凤,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淡出影坛几十年,原本以为大家会渐渐忘记当年的“沪港四大女星”(其他三位分别是李丽华、周璇、白光),没想到观众始终念念不忘这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一致公认的美人儿,这让王丹凤多少有点惊讶,甚至感动,“真的想不到。再次感谢观众们对我的支持。”如今,深居简出的王丹凤在上海陕南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