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法课程在“日新”中日新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在“日新书法”的课程构建与推进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以传统书法文化为根基,在知识、技能、思维、品性、审美等各个方面实现进步,是学校“进步文化”的集中体现。课程以系统化的目标内容为依托,以多维度的资源整合为后盾,实现了学生书法学习的有效化、科学化、兴趣化和终身化。而学校本身,也在课程的引领之下,完善了自身的文化构建,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日新书法;进步文化;课程推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5-0063-06
  【作者简介】兰秀成,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江苏常州,213167)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武进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师德模范。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之魂,链接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技巧,更体现着书写者的“品行”与“修养”,“颜体”的气势磅礴让我们看见了颜真卿的光明忠义,而从铁画银钩的“王体”中,又让我们感受到王羲之不媚权贵的品质。回到当下,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旨在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借此契机,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以“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思想核心,以“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为基石,结合学生发展规律,经过多年研究,反复论证,总结提炼出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书法教学校本化课程——“日新书法”。该课程的实施不仅让儿童得到书法技艺的提高,更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操行,为以后高尚人格的形成打下基础。

一、课程缘起


  (一)基于“进步文化”的传承使命
  “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书法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其本身的形态、意蕴、内容之美,更在于笔画背后体现的人文精神与人格魅力。课程的最初愿景,是为了将书法的人文精神与学校“进步文化”相结合,在传承书法艺术的同时,为儿童“立品”,为教师“树德”。
  (二)基于“审美体验”的师生诉求
  “审美”不仅是对于“美”的赞同,更要能激发儿童对于“美”的向往与追求。课程的构建要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师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以书法练习训练人,以书法课堂培养人,以书法文化教化人,最终满足师生积淀物质精神财富、提升核心素养、促进自我和谐生长的诉求。
  (三)基于“书香校园”的发展需要
  课程开设的初衷之一,亦是为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我们追求的“书香校园”中不光有会“写字”的学生,还要有爱“品字”的学生,更要有能“创字”的学生,我们试图将学校造成一所有人文精神、有科学精神、有创新精神、有博爱精神的书香校园,实现“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愿景。

二、课程内涵


  首先,“日新”的本质,是认识的革新。书法的教与学,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生研磨运笔和学生学会横竖撇捺,更是师生结合时代的需求、自身的理解以及学校“进步文化”的理念,对书法的技艺、文化内涵、学习方法、教学方式、课程构建等内容产生有个性、有意义的解读的过程。
  其次,“日新”的本质,是书法教授方式与学习方法的革新,实现了从单项灌输式教学向多元化、多维度教学的转变,實现了被动式学习向活动式、自主式学习的转化。
  最后,“日新”的本质,是课程结构的革新。传统的书法课程着眼于书法教学本身,而“日新书法”课程更为注重融通与综合,强调学科内、学科间、跨学科的书法教学,强调学生书法学习的长期过程和终身习惯,形成了一种更为系统化、体系化的课程。

三、课程结构


  “日新书法”课程讲究循序渐进,日有所获,内容复杂丰富却又极富条理性,内涵深沉却又极富灵动之感,是书法教学的通识性规范与学校自身特色、学生需求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其具体可分为三大方面的内容:普适领域、拓展领域、特色领域。
  普适领域:指书法学习之中必须理解和掌握的通识性知识,如握笔与运笔的方式、构字的方法、楷书的基本内容、读帖临帖的能力培养等。这一领域聚焦于学生书法学习基础的稳固,是长期学习书法和展开个性化学习、创新性学习的保障。
  拓展领域:指在书法基础知识、技能、文化的学习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其发展的需求,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人文理念,所开设的多元化书法课程内容,包括行书、隶书、篆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研习,以及印章篆刻、集字、装裱等书法活动的体验。该领域聚焦于学生兴趣。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进行选择,并且获得更为专业化、针对性的指导。
  特色领域:该领域聚焦学生的书法素养,指的是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书法的经验和兴趣,通过彼此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包括碑林游学、编唱书法口诀、区别书法与“乱书”等。在这一领域,学生团队自身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管理者,其学书法的专业素养以及整体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培养。

四、课程目标


  育德目标:通过书法练习,理解汉字在中华民族精神之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民族文化的伟大,培养对汉字的喜爱和尊重,并逐渐建立起具体的概念与深厚的感情。不断锻炼儿童的心理素质,让其逐渐养成坚韧不拔与耐心细致的优秀品质。
  启智目标:通过“临摹”,锻炼儿童手脑合一,让儿童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理解笔画长短、粗细,结构正斜、高低,用力轻重、缓急,锻炼儿童的悟性,开发儿童智力。
  审美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儿童在艺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美、探求美、领悟美和表现美,在追求提升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并以此去俗取雅,去粗取精,形成较高的审美水平。
  健体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儿童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使腕、指、臂的骨骼、神经、肌肉等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和协调发育。并通过习字时的举止舒展,呼吸均匀,手眼协调,让儿童学会凝神静气,全神贯注,增进健康。

五、课程内容


  为了让“日新书法”课程真正落地,结合课程目标,学校开发“普适领域”“拓展领域”“特色领域”三级课程结构,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以“儿童立场”为指引,“日新”精神为内核,书法训练为基石,辅之以审美教育,致力于让每一位在校儿童都能在课程学习中习得一技之长,收获情感体验,升华人格情操,以普适内容为例(见表1):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内容:“多元”中有“聚焦”
  1.學科内强调夯实基础。
  “日新书法”课程本身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从字形的临摹书写,到字帖的认知区别,从书法知识的积累,到审美能力的培养,无不体现出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之中,必须考虑学科内内容的整合,要让书法知识的积累和书法审美的体验融通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比如,在教学魏碑的临写时,教师相机补充关于拓印、印章篆刻、西安碑林名碑等知识;在教学横竖笔画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渗透“墨分五色”的差异,让学生了解狼毫、羊毫等笔的特点;在学生尝试写斗方的同时,便可以引导欣赏整幅作品的和谐之美……
  2.学科间注重形式转化。
  学校书法教育的推进,光依靠书法课本身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日新书法”课程尝试在语文、数学、科学等不同学科之中渗透书法教育的内容,在不影响该学科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为学生理解字形、体会字理、感悟字意打下良好的基础。
  (1)以多学科统整理解字形
  字形结构并非简单去观察、仿写便能够深彻理解的,墨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构架的排布、纸张的选择等一系列因素,都会作用于字形之上,影响书法作品最终的效果。因此,在现当代的书法学习过程之中,需要更加科学的目光对这一传统艺术进行审视。比如,以美术的眼光去调配墨色与线条,以几何的眼光去审视布局与构架,以实验的方式去遴选纸张与笔墨,以文学的眼光去提炼内容与精神等。
  (2)以多学科融合体会字理
  “字理”不仅代表字本身的含义,还代表着字背后的构字原理、发展演变、历史典故。要让学生全面体会一个字的字意,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之纷繁复杂,并非简单几节书法课可以囊括的。多学科的融合,实现了字理的多元及解读,促进了学生的体会。比如:将字体的演变与语文课堂相结合,将名帖、名家的典故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将字形构造原理与体育学科中的“书法操”相结合……让学生书法学习更为系统化,让书法课程推进具有更多切入口。
  (3)以多学科渗透感悟字意
  关于字意的感悟,尤其是字意背后人文精神的含义,并非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简单的临写就能够体会到,因为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和生活体验,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奥妙。而多种课程的相互作用,如语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数学所潜藏的逻辑思维、美术所强调的审美意趣、品德所关注的道德准则等,一旦汇聚在书法教学之中,便可以产生1 1>2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对字意的感悟能力。
  3.跨学科指向生活融通。
  身处历史文化悠久的龙城常州,学校周围的书法资源非常丰富。“日新书法”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学校动用一切力量为学生延请校外名师进行指导,带学生赴各地参观书法站,聆听书法讲座,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学习新知,让他们对书理的理解与审美体验都获得了更为明显的提高。同时,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书法社团走进附近社区、养老院等场所,进行春联、斗方等作品的赠送活动,不仅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也为学校“日新书法”课程的进一步推进凝聚了来自社会的巨大力量。
  (二)教学方法:“关联”中有“取舍”
  “日新书法”课程认为,书法是可视、可行、可感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要以这三点为出发点,将书法当作一门融润人生的艺术而非简单的书写形式来教。
  书法是“可视”的。黑白交融、笔墨辉映所形成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无限的视觉审美体验。要想学好书法,首先要学会观察,观察字形结构、运笔方式、行文布局、字体区别。总之,对学生来说,书法学习的入门功夫不是写,而是看。因此,书法教学中,必须首先渗透对学生“书法视觉”的培养。
  书法是“可行”的。这不仅意味着书法是用来写、用来创作的,更强调其实用价值。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将字写好、写美观、写出神韵,更要带着学生将书法运用到生活中去。小到写好日常学习之中的每一个字,大到为社区写春联,为学校写条幅,都是让学生体悟书法之“可行”的重要手段。总之,必须让学生的书法学习运用渗透到生活中去。
  书法是“可感”的。对于握笔运笔的“笔感”、深浅浓淡的“墨感”、字词篇章的“形感”,都是确实存在却无法言表的内容。其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却难以通过量化的数据来描述,只能在教师日常的教学中去引导感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三感合一”,让书法在学生眼中成为立体的、有生命的艺术。
  (三)教学原则:“循序”中有“侧重”
  1.儿童性原则。
  “日新书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第一位原则便是“儿童性原则”,因为这一原则是小学阶段所有课程设立所必须遵守的。“日新课程”所强调的儿童书法的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一系列理念,正是基于这一原则。
  2.传统性原则。
  书法本身的艺术魅力所在,正是其背后古朴典雅的精神气质和悠久传承的民族精神。很多古典艺术如长笛古筝,都可以深层次地与近现代艺术特点相结合,但是书法却必须保持其传统性的完整。因此,“日新书法”必须遵守传统性的原则,将古典的书法艺术与传统的人文精神之精华传承下去。
  3.体验性原则。
  书法是书写而形成的艺术作品,加上其本身的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便注定其重视体验、注重感知的特性。因此,在课程推荐过程之中,要让学生的体验渗透在学习方法上面。从对笔画、字形的体验,到书法作品的欣赏,再到书法创作活动,都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体验内容。只有体验与教学的相互统一,才能够保障学生对书法本身的认知与感悟全面而深刻。
其他文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贯彻实施两周年之际,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司法鉴定》和《法医学杂志》编辑部将联袂举办《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研讨会》。有关事
分析了液体除湿空调再生过程热质交换的耦合特性,并提出了提高再生过程热质交换性能的措施,在此基础建立了液体除湿空调系统,其中再生器采用逆流式填料塔,在填料塔设置中间加热器
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铅硫团簇PbnSn-1^+(n=2-4)的各种可能的异构体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异构体Pb2S^+(C2v),Pb3S2^+(C2v)和Pb4S3^+(C3v)最为稳定,是该类团簇系列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同时,该类团的最低空氏,容易得到电子,表明其相应的中性团簇
苏州大学《中学数学》编辑部主编的《高一高二数学教学与测试》下册(1995年2月第1版)第43页上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In the second volume (first edition in February 1995) o
直接蒸发内融式冰蓄冷空调是一种新型的冰蓄冷技术,具有换热效率高,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在一台变频空调器基础上,通过新增蓄冰槽、换热盘管、控制阀等设备改制构成直接蒸发内
在共晶盐BaCl2水溶液中添加亲水性分散剂,经过超声振动制备了粒径为20nm四种不同体积分数的TiO2-BaCl2-H2O纳米流体。对Baa2水溶液和纳米流体同步进行蓄冷实验,实验表明:加入纳
1案例1.1案例1傅某,女,59岁,因"交通事故致胸腰部外伤后肿痛伴活动不利一小时"入院。临床诊断为"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予行保守治疗。其后行影像学复查,两次诊断为胸11椎体压缩性
研究了染料对锌卟啉-氢卟啉(ZnTSPP-H2TSPP)、锌卟啉-镓酞菁(ZnTSPP-GaTSPc)共敏化二氧化钛纳米电极的光电转换特性的H2TSPP,GaTSPc在电极表面的聚集态对光电转换的影响共敏化显著提高了电极的光电转换并产生了混合效应,提出
本文对水力旋流器中强制涡的形成,性质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深入探讨。指出:(1)强制涡的形成是水力旋流器工作方式的必然产物,而非正常过程所必需;(2)强制涡内存在无益
本文提出了碱和氧化剂联合使用的方法分离毒砂与黄铁矿,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剂氧化后的硫化矿物,表面特性及可浮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碳酸钠作用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