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餐式网络文化现象浅谈高校网络思政建设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媒体传播平台飞速发展,很多网络热点经蔓延迅速升级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在高校,诸如大学版《南山南》《成都》等网络热点,经过改编传唱,已然唤起师生、校友的情感共振和母校文化認同。这种快餐式的基于网络文化现象产生的文化脉冲,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新视角和创新实践。
  关键词  快餐式;网络文化;文化脉冲;思政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8-0074-03
  快餐式网络文化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和态势被碎片化地推向时代浪潮,其中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理应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政的重要给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此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更应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借助网络热点和网络文化现象,不断推动网络思政和网络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创新。
  1  网络热点缘何升级为文化现象
  1)高校改编《南山南》《成都》脉络分析。目前全国已有至少80所高校加入创作高校版《南山南》的行列。这场让全国高校总动员的《南山南》改编接力,缘起于2015年1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一条消息:“你在北京的寒夜里大雪纷飞,我在南京的艳阳里四季如春”,并@北大和清华。5个小时后,北大官博发布:“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会记住这跨越南北的美丽。”上海交大官博紧跟节奏,发布“穷极一生,做不完一场梦”。高校版《南山南》便有了雏形。包括浙大、华科、南开大学、川大、河海大学等官博以《南山南》歌词或改编歌词进行互动。与此相类似,《成都》一经引爆网络热点,立即引起高校接力改编。
  2)乡土民谣与大学的天然合璧。在20世纪80年代,民谣主要受众是高校青年学生和知识精英,作为一种青春、情感文化,走进大学校园。一直以来,大学校园是民谣生长的土壤,民谣对青年学子有天然的亲和力。民谣的质朴和草根情结以及淡淡的忧郁特质,从一开始就能触及人们内心最柔软的所在。籍此,《南山南》《成都》等民谣,伴随着热点发酵迅速蔓延至大学校园,大学之间争相接力改编,从本质上,是对青春情怀的纪念和母校文化的心理认同。
  3)全媒体时代多元复合传播。同样一首歌曲,在传统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和深入人心需要的时间截然不同。《南山南》《成都》等“网红”现象之所以能被快速传唱,甚至改编接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全媒体浪潮的助推。这种传播是多元的、复合式的。快餐式网络热点处于传播阵的核心,几经聚变、裂变形成一种强大文化脉冲,不断刺激囿于常规的生活体验,从而呈现时尚立体代入感和久违于心民谣情结的强烈契合。这种观感和体验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即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草根、情怀、空灵与回归等诸多情感因素,在复合的媒介生态中,得到全方位、滚动式传播,最终将“网红”文化热点,以一种较为便捷的路径转变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在这一过程中,被全媒体复合传播后的网络热点,当再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其便具有文化符号的身份和文化现象的意义。
  4)迎合映衬喧嚣中的网民心理。不是所有的快餐式网络文化现象都能像《南山南》《成都》一样迅速走红,这与特定时期,或特定时段的网民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从传播规律来看,《南山南》《成都》等网络文化现象,恰恰契合了多数网民的心理特点。或言之,这些快餐式网络文化现象,通过旋律给网民们以莫大的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南山南》《成都》被广泛传唱和接力改编,是网民个性心理在虚拟网络世界和真实内心世界相互激荡的一种自我表达,亦在悠扬旋律和飞速生活节奏交融中为网民群体描绘了一张带有浓郁时代气息的心理图谱。
  2  快餐式网络文化现象特质
  1)社会存在的文化印记。每一种文化现象背后,究其本质必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一方面,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联,《南山南》《成都》式网络文化现象,以民谣乐曲为载体,根植于生活,取材于现实,反映社会不特定阶层和群体的某种情感表达。另一方面,特定文化本质与种属社会意识高度耦合,使《南山南》《成都》等网络热点,天然具有文化的特质与功能,恰恰反映了对当今社会喧嚣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反作用。《南山南》式网络文化现象,不仅仅是某种音乐题材的一时爆红,更是特定社会背景在意识和文化层面的现实观照。
  2)“网红”时代的文化清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迭代升级,“网红”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消费的群体。时下的“网红”环境充斥着诸多不良文化槽点,与风清气正的清朗网络空间相比,这些不良元素汇积而成一种文化负能。与之相反,《南山南》《成都》等网络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极具正能量的文化脉冲,在网络空间形成一股“文化清流”。它不仅带来清新的艺术格调,更是精神文化,通过一段段民谣传唱,唤醒人们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恰恰切中了社会公众的文化脉搏。
  3)作为符号的文化快餐。无论是《南山南》,还是《成都》,包括之后亦会出现的类似文化现象,究其本质,它们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元素而呈现。《南山南》的热度持续了3~4个月,影响较大,各个行业争相改编传唱;《成都》的热度持续时间更短——3个星期。以上海交大版《南山南》和《成都》为例,传播热度均持续了7天。类似网络文化现象,如“友谊的小船”“蓝瘦香菇”“小目标”等,热度均未超出1个月,甚至短则一周。
  4)平凡质朴的文化情愫。《南山南》《成都》等网络文化现象在价值选择上定位于表达生活。歌手在自我表达的过程中,用自己内心传递一种能够引起强烈共鸣的情感——发自肺腑、讲述平凡故事、直抒生活境遇。这些情感往往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让生活在各处、又有不同阅历的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跨越时空建构起一种回归平凡质朴的浓厚的文化情愫。此类文化表现形式集通俗性与文艺性于一体,集传播力与影响力于一身,平凡而不落俗套,悠然清新而不饰以娇柔。   3  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政的启发
  1)培育大学独特、师生共鸣的“乡愁”文化。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年华,大学也成为青年学子的第二故乡。像对故乡朴素的情感一样,每个大学生对自己的母校同样葆有一份“乡愁”。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大学里盛满了太多的年华和故事。盘点各大高校的《南山南》《成都》版本,改编版的歌词中,出现最多的几个字(词)是“梦、故乡、青春、同学情谊”等。而歌词的叙事方式也有一大共通点:由景及人,由景及事,触景生情。大学版《南山南》、《成都》等快餐式网络文化,把象牙塔里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一楼一阁,一水一脉,师生情谊,同窗好友,青春历练,人生阅历……通过音符和旋律,谱成一份让人无法消解的“乡愁”,勾连起几代大学生关于母校的共同情感。比起其他形式的说教式、经验式教育,这种情感渗透是源自内心,最朴素、最真挚也最具感染力。正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这样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①而在很多已经走出高校的人士看来,“毕业时,乡愁是一个个脚印,我在这头,母校在那头;毕业后,乡愁是一缕缕回忆,我在这头,母校在那头……”有校友在学校官微上留言:毕业多年,心里对母校一直装着一份沉甸甸的“乡愁”,从来不需要记起,一直也未曾忘记②。
  2)挖掘快餐式网络现象“以文化人”功能。毋庸置疑,各种“网红”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泛滥着很多网络现象。这些现象本身没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但当挖掘它们背后的要素,特别是使之成为网红,同时具有社会正能量的网络现象背后的载体,它们便从一种快餐式的现象,转化为一种快速消费的网络文化,并具备了文化育人的功能。以文化人与以文育人一脉相通,相辅相承。习近平在全国思政大会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高校网络思政的根本所在。快餐式网络文化所带来的文化脉冲,自然地契合了网络思政的主题和使命。
  3)推动快餐式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正向转化。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③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从海量快餐式网络文化中捕捉真正接地气、师生喜闻乐见的灵感,主动创作原创性、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推动网络文化的正能量传播,让网络文化元素主动融入与思政教育现有工作体系,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无缝衔接,甚至推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从而实现快餐式网络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正向转化,使师生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浸润心灵,反刍生活,理性思考,增进认同,升华情感,以达到回归教育本质之目的。毫无疑问,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精心打磨的原创网络文化,无论是经典流传的,还是稍纵即逝,昙花一现,对青年学子的启迪和教益,都是触及灵魂、刻骨铭心的。而这就是传统网络思政孜孜以求、无法企及的。
  4)赋能快餐式网络文化推动网络思政供需动态平衡。青年学生在哪里?网络思政的阵地就在哪里。然而,长期的思政教育实践证明,思政教学与青年学子关注焦点往往并不能同频共振。无论是大学生在线、BBS,还是易班、人人网、开心网、飞信、QQ校园等网络社交平台,仅能一时地吸引青年学生驻足,无法让他们乐之好之。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较好地解决网络内容有效供给问题。换言之,网络平台所呈现的网络产品,短期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根本无法与学生迅猛增长的网络需求相匹配。千篇一律的内容供给,与青年学生的需求导向亦相形渐远,因此,作为供给方的网络平台,BBS早已无人问津,人人网、开心网、飞信等网络社区化平台,接连被市场机制所淘汰。这是网络思政长期供需失衡导致的必然结果。为快餐式网络文化赋能,坚持需求导向,兼顾供需平衡,力求让每个青年学生都成为网络文化的生产者、供给者,同时又是网络文化产品的参与者和消费者。基于此,每个人都是网络文化的供給者和消费者,每个网络文化元素,包括诗歌、网络文学、微视频、公益广告、校园民谣、书法、篆刻……等每个单一网络文化形式都能在互联网平台上活跃起来。
  注释
  ①余秋雨著:《文化苦旅-莫高窟卷》(新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②曹杰:《接力改编<南山南>,大学忙着“秀恩爱”》,载于《文汇报·文汇教育》,2016年1月15日,第6版。
  ③[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宣传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建设好这一平台成为了一大课题。文章以苏州大学官方公众号东吴时光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及内容分析,对其运营现状作出细化评估,并从中发现高校公众号现存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微信公众号;东吴时光;功能;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3-0069-03
期刊
摘 要 过去的一年,短视频行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操作便捷、易于传播等特质顺应了受众“碎片化”的阅读消费习惯,也为政府机构和媒体提供了全新的传播形式。在这一年中,数以万计的短视频应用程序喷涌而出,抖音率先冲出重围成为2018年度最火爆的一款社交软件,各大媒体纷纷抓住这一契机入驻抖音,开辟新的传播形式。文章以播放量和点赞量排名第一的《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
期刊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媒介也在发生变化。今天,新媒体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过去,美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传统的电视、广播等形式,随着互联网、高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出现了微博、微信、视频直播、功能性App等新媒体模式,以符合现如今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要。从古至今,中国人信奉“民以食为天”的思想,美食文化传播是人民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方式也随之發生巨大的转变。文章在新媒体视
期刊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旅游品牌形象的建构不再只局限于電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而在短视频领域实现了创新。文章基于对其他文献的分析,先对短视频与品牌形象的概念及两者关系进行诠释,继而以西安为例,分析西安是如何利用短视频进行旅游品牌形象的定位、打造与传播,从而总结出对其他古都品牌形象建构的启示。  关键词 短视频;古都;品牌形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
期刊
摘 要 面对短视频平台巨大的流量红利,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希望在品牌宣传、销量提升上有所作为。但是图书类商品在抖音平台的营销,存在优秀荐书人缺乏、受众类别有限、制作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决心进入这一领域的出版社需要从制度完善、内容制作、多平台联动等方面入手,以抓住短视频营销的机遇。  关键词 出版社;抖音;短视频营销;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对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探究抖音美妆账号柚子cici酱的内容生产策略,主要从“剧情模式”“形象构建”“互动方式”“核心文案”四个方面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该内容生产策略带来的粉丝替代性满足。  关键词 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策略;替代性满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
期刊
摘 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短视频成为信息生产的新载体,新闻生产模式相应地被调适和革新;以哔哩哔哩网站“观察者网”生产的短视频新闻产品为研究对象,借助内容分析方法,发现新闻媒体成为新闻素材的聚合厂和二次加工厂,网状生产模式成为短视频新闻生产的新特征;传统新闻体裁被解构,短视频新闻场景化倾向明显;新闻主题的情感化和表达形式的情感化在短视频新闻中被凸显;“观察者网”的短视频新闻积极包容青年亚文化,强
期刊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时期做出的重要举措,它为中国联通世界、发展中国家联通发达国家提供了有利平台。在此背景下,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作为对外传播中国优秀学术作品的主要形式,近年来无论在出版规模还是出版动力上都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亦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基于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学术出版境遇的考察,凭依跨文化传播研究视角旨在回答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现状、问题及路径探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社群媒体上的声音多元化,彻底打破了新闻生产的垄断格局。在此背景下,社群小编的职能随之发生变化,从单一把关到整合资源,从后台管理到前台互动,在发挥其专业精神的同时,彰显小编的个人特色,从而形成固定且独特的文案风格,树立品牌形象,使得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  关键词 社群媒体;小编;个人特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
期刊
摘 要 社会化问答社区是青年群体活动的热门平台。自媒体时代,多类型价值观的激烈碰撞对青年群体的思维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知乎热榜”的数据收集,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类型和具体事例,对知乎社区内的网络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基于我国在青年群体舆论引导现状及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对各类型舆论事件引导提出建议。  关键词 网络问答社区;青年;舆论;知乎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