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z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学科文体简约,教师合理开发、建设课程资源,能使课程内容更加丰满,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激活教材资源
  品德教材本身体现了开放性、生活性,它既有简明的活动提示,又有生动的活动模块。师生可以凭借教材架设对话的平台、实践的园地,引发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对自己成长的反思。如四年级下册《媒体连着我和你》一课有活动角、聪明谷、计划书、小调查等内容。在活动角板块的预设中,笔者就先让学生在课前找一找有几种途径可以知道天气情况,要求搜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交流时,师生总结出了了解天气的方法并现场实践。学生得以学以致用。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立足学生的实际去读懂教材,才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才能赋予教材现实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地激活教材。
  二、捕捉生成资源
  学生之间身心特点、学习需要、知识基础都存在差异,这些为教育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并达成有序、有效的预设目标。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家乡人》时,笔者让学生事先进行了家乡名人采访。在课堂交流中,学生提到了许多家乡名人,还采访到了许多奋战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企业家。笔者及时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与学生聊起了家乡的区域经济、名人成长史,让学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深刻的感受。
  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活动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由感知生活上升到生活经验,实现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三、选择生活资源
  品德教材呈现的是一种儿童文化,这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最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把教材中的生活与现实中的生活进行对接和碰撞,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实现自我建构。
  有一次,一只飞不高的小麻雀被生活老师逮住,用毛线拴住小脚,当礼物送给了一个最调皮的学生,“礼物”的主人洋洋得意。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乘势引导:“如果你收到这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呢?”教师让学生尽情发言后引导:“如果你是小鸟,你会怎样想?”学生议论纷纷、真情流露,直到“礼物”的主人被学生们簇拥着放飞小鸟,学生们才露出了笑容。
  可见,有选择性地把一些生活资源引进课堂,不仅有助于目标的达成,还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发展。
  四、引入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贴近并反映着儿童生活。
  例如教学四年级《我们的民风民俗》时,教师引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认为调整节假日放假办法有什么意义?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明白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和浓浓的亲情。这些资料突破了教材的局限,以新闻的时效性、丰富性,使教材更加生动,确保了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不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的理解、感悟和发展。
  五、整合活动资源
  品德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要有效组织教和学的中介活动。
  1.课外延伸。鲁洁教授认为:“课程所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多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在“温馨一家人”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给小树画树叶,学生回家每做一件家务事或让父母开心一次,就能给小树画上一片叶子。在几周后的反馈交流中,有一学生说:“我画了五彩的树叶,因为我让父母开心的事是五彩缤纷的。”多么精彩的话语!
  2.主题体验。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从外在规范走向自我觉醒的过程,这种过程需要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引领和集体生活的规范,更需要在自主的实践中体验和生成。皮亚杰将“活动教学法”视为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强调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笔者结合品德学科的教学,以教材为依托,设计了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体验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择要介绍“4S行动卡”:“4S”是四个“十”的简称,具体是交十个知心朋友,养成十种好习惯,做十件对人、对集体有益的好事,争取获得十项有意义的成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给每位学生发四张不同颜色的4S卡,分别为交友卡、习惯卡、好事卡、成功卡,作为每一次行动的记录。期末评选“4S”行动积极分子。“4S”行动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方面,并以此为载体,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六、开发校本资源
  实践告诉我们,开发适合校情的教材,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的校本教材;二是根据活动即时生成的活动材料;三是指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
  1.校本教材。为细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我们对照《守则》和《规范》,分别编写了我校《小学生日常行为细则》《小学生日常礼仪细则》《小学生日常岗位职责》。每一本手册均由学生自创儿歌组成,并注上拼音,读起来朗朗上口,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活动材料。在学校的各种主题活动结束后,会生成许多文字材料,合理使用这些材料,可以把学生引向真实的生活情境,建构自己的道德认识。如为进一步细化学校安全管理,师生共同编写了《校园安全十知道细则》。音乐教师还为“十知道”细则谱曲,学生在童谣的唱背中,体验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了基本的安全常识和自救自护知识。
  3.校园文化。我们努力使物化的环境成为学生受熏陶的意义生成的空间,一本无声的教材:学校标志性图案“两手合拢成一颗爱心”在校园随处可见。运动场上“我锻炼,我坚强”这几个红色大字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整容镜的布置,水龙头旁的温馨提醒,各教室的布置等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还涉及很多方面。只有对激活的教材作巧妙的预设,才会有课堂教学中精彩的生成和有效的活动融合;只有从学生及校情出发,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才能使我们的课程成为学生“生活的课程”,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地成长。?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课程安排中,除了学科类课程外,还增加了活动类课程,强调“课程包括学科类、活动类两部分”。走进北师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章节、知识点的结尾都安排了“活动课”的教学内容,这和浙教版的教材有着很大区别。笔者以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对它的主要形式作如下分析:  一、数学游戏  学习数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数学,玩数学。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
一、不发达地区农业银行的基本特征就我国而言,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农业银行首先取决于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经济决定金融,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不发达地区农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外
依据《实验室质量控制利用统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图技术评价分析测量系统的性能》(GB/T 27407—2010)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第一法)》(GB 5009.12—2010)中铅的测
消费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需要创造出对等于消费者高质量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进而打造符合高水平消费要求的品牌,因此需要通过品牌转型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然而,现有研究
当今社会,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是中国作者英语论文写作一大障碍。本文首先讨论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论
本文依托实证分析,揭示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分化的趋势与特点。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面临的难点问题在于资本金匮乏,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机制建设滞后等。实现良性发展的对策选择
<正>江苏省溧阳市苏瑜名师成长工作室是由特级教师苏瑜领衔的研修团队。苏瑜,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39;333&#39;高
本文针对一个将80m 高的钢筋混凝土烟囱加高到120m 的设计实例,讨论了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加高烟囱的可行性及特点。同时,建立了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计算模式。通过分析,解决了结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完全内化知识并将其变成自己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一个过程分为“感悟—尝试—练习—能力”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