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物体多过程”专题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本类题型属综合性试题,考察的知识点较多。要求能力较高,常作为压轴题。为了学生能系统的把握该部分知识,并能很好的掌握,故在二轮中作为专题进行复习。
  设计思路:通过三个精选例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受力,把握运动。使学生深刻领会力与运动的关系。另外,在每一个过程中,根据运动的特点灵活结合能量、动量、牛顿运动规律解题。
  教学过程:
  例1:(‘05广东,17分)如图14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为=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5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解:设AC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1,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大小为f2则:
  f1=2mgμ1=44mg>2/5mg (1)
  f2=3mgμ2=0.3mg<2/5mg (2)
  故A与c保持相对静止,在F的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
  设A碰撞B前的速度为测根据动能定理有:
  (F-f2)·s=1/2(2m+m)v12 (3)
  AB碰撞瞬间,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的冲量碰撞后AB的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有:
  mv1=(m+m)v2 (4)
  碰撞结束后三个物体达到共同速度的相互作用过程设木板向前移动的位移为S1选ABC三者为研究对象,则瓦合外力为零。三者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2mv1+(m+m)v2=(2m+m+m)v3 (5)
  (其中v2为三者共同速度)
  设AB系统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为f3,对AB系统由动能定理有:
  f1s1=1/2 2mv22 (6)
  其中:f3=μf2(2m+m+m)g (7)
  对c物体,由动能定理有:
  F(2l+s1)-f1(2l+s1)=1/2 2mv32-1/2 2mv12 (8)
  由以上各式,代入数据有:
  1=0.3(m) (9)
  例2(‘09山东,15分)如图所示,某货场而将质量为ml=100 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中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1.8m。地面上紧靠轨道次排放两声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1=2m,质量均为m2=100 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2)
  
  
  (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货物滑上木板4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μ1应满足的条件。
  (3)若μ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
  解析:
  (1)设货物滑到圆轨道末端是的速度为v0,对货物的下滑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1/2 m1v02①,
  设货物在轨道末端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为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N-m1g=m1 vO2/R②,联立以上两式代人数据得FN=3000N⑨。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00N,方向竖直向下。
  (2)若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由受力分析得
  μ1m1g≤μ2(m1+2m2)g ④,
  若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由受力分析得
  μ1m1g>μ2(m1+m2 ⑤,
  联立④⑤式代人数据得0.4<μ1≤0.6⑥。
  (3)μ1=0.5,由⑥式可知,货物在木板A上滑动时,木板不动。设货物在木板A上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1g ≤m1a1⑦,
  设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是的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v12-vo2=2a1l⑧,
  联立①⑦⑧式代人数据得v1=4m/s⑨
  设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v1vo-a1t⑩,联立①⑦⑨⑩式代人数据得t=0.4s。
  (上接第51页)例3(’09广东,17分)如图20所示,绝缘长方体B置于水平面上,两端固定一对平行带电极板,极板间形成匀强电场E。长方体B的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μ=0.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B与极板的总质量mB=1.0kg,带正电的小滑块A质量mA=0.60kg,其受到的电场力大小F=1.2N,假段设A所带的电量不影响极板间的电场分布。t=0时刻,小滑块A从B表面上的a点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A=1.6m/s向左运动,同时,B(连同极板)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B=0.40m/s向右运动。问(g取10m/s2)   (1)A和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
  (2)若A最远能到达b点,a、b的距离L应为多少?从t=0时刻至A运动到b点时,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F=ma有
  A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A=F/mA=2.0m/S2。方向水平向右
  B刚开始运动时受电场力和摩擦力作用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电场力F=F=1.2N
  摩擦力F=μ(MA+mB)g=0.8N
  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B=F+f /mB=2.0m/s2。方向水平向左
  (2)设B从开始匀减速到零的时间为t1则有t1=vB/aB=0.2s
  此时间内B运动的位移。口1。—vBi6—1=0,04m
  t1时刻A的速度VA1=vA-aAt1=1.2m/s>0,故此过程A一直匀减速运动。
  此t1时间内A运动的位移SA1=(VA+VA1)t1/2学=0.28m
  此tI时间内A相对B运动的位移s1=SA1十sB1=0.32m
  此tI时间内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w1=-f·sB1=-0.032J
  t1后,由于F>f,B开始向右作匀加速运动,A继续作匀减速运动,当它们速度相等时A、B相距最远,设此过程运动时间为t2,它们速度为v,则有
  对A
  速度V=VA1-aAt2
  对B
  加速度aB1=F-f/mB=0.4m/s2
  速度V=aB1t2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人数据解得v=0.2m/s T=0.5s
  此b时间内A运动的位移sA2=(v+vA1)t2/2=0.35m
  此t2时间内B运动的位移sB2=Vt2/2=0.05m
  此b时间内A相对B运动的位移S2=Sa2-sb2=0.30m
  此b时间内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W1=fB2=-0.04J
  所以A最远能到达b点a、b的距离L为L=S1+S2=0.62m
  从t=0时www,ks5u,eom刻到A运动到b点时,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wf:w1+W2=-0.072J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使学生在做该类题型时能做到
  ①有一种力与运动互判的意识
  ②会将多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模型
  ③会将多过程化解成单一的运动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民外出务工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形成了。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0%。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些学生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同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尤力管教。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成了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若这些学生得不到良好
期刊
近年来,随着英语教材改革的深入,许多英语教师与时俱进,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探求和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复习课的教学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复习方法也没有相应的变化,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教师上课滔滔不绝,讲得口干舌燥,深感上复习课又累又难。学生强记单词和语法,对重复机械记忆感到索然无趣,参与意识不强,复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期刊
我校自2009年8月以来,努力构建一种“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近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新的教学模式,把它应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又是什么?  新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了课堂效率,实施起来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即“先学后教”,先学就是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做到两落实三明确:两落实即“预先案”落实时间落实
期刊
“一个高明的教师,只要三言两语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做一个巧妙的暗示,就能使学生在一片黑暗中悟出光明,豁然开朗;只要在方法上略加指点,学生就会心领神会而自动腾飞。”这是蔡澄清先生在他创导的点拨教学理论中说的,精妙的话语精当地指出了课堂教学中点拨艺术的魅力。的确,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将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点拨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握
期刊
摘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英语课成功与否,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产生学习期待、参与需要的一种教学行为。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果。  关键字 英语;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恰如其分,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
期刊
在多媒体教学和校园网络发展建设的今天,学生更需要更新授课方式,需要身临其境、全方位地学习音乐。对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巧的学习,而是表现在启迪、唤醒和激励等教育效应上。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特点,已受到普遍重视。它不仅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也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而且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成为了音乐老师的好帮手。本文
期刊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日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历史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促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探索,现将自身的几点体会略加总结:    一、创设导入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生动、新奇、有趣的导人情境,能
期刊
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对于高中生来说,音乐文化素养的核心,是培养“音乐的耳朵”。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曾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很重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做了如下尝试:    一、关注情感——进行体验
期刊
在下校视导、听课的过程中经常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老师,我越来越答不来语文阅读题了,语文阅读题,我努力答题,却总是答不全面,我都不知道怎样答题了,看来只有靠运气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没有给学生讲解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方法吗?不是啊,我们的老师在交流发言的时候,我们在听课的时候,老师也是按照讲解阅读题的方法去讲的啊。那是怎么回事呢?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我再次专门去听了高中一线的数十位语
期刊
定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定位自己的教学个性,必须注重教学基本情况研究。  教学基本情况研究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影响教学的各方面因素的思考研究。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程理念对这种统一的过程定位为对话。教学过程实质是对话过程,而对话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的对话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要在课堂上形成真正的有价值的对话,就必须注重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