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析句目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连动句(一)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无可回避而又急需解答的语法教学实践和就业语言社交实践问题,以及已经成为学校语法教学规范却依然争议极大、存废观点截然相反的连动句学术研究问题,阐述了从汉语析句目的的角度对汉语连动句进行析句目的考察的实践背景和学术背景。
  关键词: 现代汉语连动句 析句目的 考察 背景
  
  对现代汉语连动句进行析句目的考察的背景,直接源起于无可回避而又急需解答的语法教学实践和现实社会就业测试的语言社交实践问题,而这些实践问题出现的学术背景,则直接源起于争议极大、存废观点截然相反、一直无法消除分歧,却已经进入学校语法教学规范,作为规范标准进行教学的连动句析句方法。
  一、实践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我于某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大学实用语文》。一次讲完句子成分分析和特殊句式后,自由讨论的学生们提出了一连串的“意外”问题:“为什么要分析句子成分?”“划分主谓宾有什么用?”“连动句怎么理解主要意思?”“‘他打开门走出去’的主要意思是讲‘他走出去’,为什么还要把‘打开门’多余地留在句子的主干里?”“听说招聘考试还有限字数回答问题的,怎样才能不超字数地回答好问题?”等等,我用“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句子主干能帮助正确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也能帮助简明扼要地回答限字数问题”等对分析句子的作用和限字数回答问题等作了正面解答,而在解答有关连动句的问题时,在如实说出依然存在争议的同时则强调了教材的规范性。学生却毫不客气,认为:“按教材和老师教的方法去做,有些限字题目根本就做不了。限字题还好,至少考生知道按学校老师教的方法无法做,如果不限字而只说要考生简要缩写或缩说,考生习惯性地按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岂不害考生们糊里糊涂地丢了工作?”我认为这时考生们“可以抛开老师教的方法按自己理解的去做”。学生们则不依不饶,认为:“考生们的思维已经被教材和老师的误导教学导引和训练,临场时一下子无法改变被训导成习惯了的思路,一时也无法分清主次。”我认为连动句只是一种特殊句式,就业考试应该是很少有的,更何况限字答题是综合语言能力的发挥,与连动句关系不大,所以连动句和就业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学生则认为:“现在绝大多数较好的用人单位招聘时都考语言能力,所以语言能力与就业成败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因果关系。”语言能力的某种因必然造成就业成败的某种果,作为因的语言能力当然得为后果负责。连动句是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是语法的组成部分,而语法又是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总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总体”的“因”和“责”当然也是来源于各个“部分”的;没有“部分”的“因”和“责”的综合组成,“总体”的“因”和“责”也就无法凭空产生。认为仅仅是“总体”有责任而“部分”没有责任,那才是真正的违反逻辑;认为在就业测试离不开综合语言能力测试的今天,连动句对就业没有影响,既不符合理论逻辑,又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事实。提问学生接着举出了他师兄因连动句测试问题直接造成就业失败的实例:他师兄一个月前参加大学校园招聘会,一家大公司现场面试时,要求考生把“黄总开完会走出会议室开着小车来到职工饭堂,对职工食堂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缩说成尽量简洁的句子。他师兄按照连动句分析方法将“开完会走出会议室开着小车来到职工饭堂”这个动词结构不分主次地全部保留在谓语主干里,回答成:“黄总开完会走出会议室开着小车来到饭堂进行检查。”而面试考官的标准答案则是:“黄总来到饭堂进行检查。”于是他师兄就被面试考官挥手淘汰掉了。学生们认为,面对这样的事实,谁也无法推脱责任,认为连动句与就业失败无关。我不得不暗暗佩服这些学生的辩才和逻辑水平,只好答应“调查了解之后再说”。
  (二)问题的求证和探讨
  招聘考试是否真有限字数回答问题的测试,上述学生说到的招聘单位现场测试连动句缩说的情况是否真有,语法和语法教学是否与学生就业有关,为了求证上述问题,我在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的同时,也进行了相应的实地调查和了解。
  1.调查求证
  我根据学生提供的线索查阅了2006年12月1日的《人民日报》,看到确实有这样一条消息:在西南政法大学“双选会”现场,本地一家地产公司向应聘学生共发放了300张《大学生应聘申请表》,表上共有5个问题需要应聘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都限定了具体的回答字数。测试的结果是:半数以上考生回答的字数超标。有不少考生的回答语言拉杂,意思重复。有部分学生甚至根本没有读懂问题,答非所问。地产公司负责现场招聘的冯先生介绍,从回收的表格看,求职者大多不能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他说,这些学生中,虽然不少人“过了英语四级”或“六级”,但他们只能忍痛割爱。
  这则消息反映的现实事例说明,那些学生关于“连动句”句子主干里留“多余”成分的质问不是故意发难。但这是2006年的事了,且还是外地的,也许在今天的当地并不是这样的。抱着求证本地情况的心态,我对本地当年和历年的招聘会进行了对比调查,就语言能力方面的条件要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统计和分析,并专门就连动句的就业测试情况进行招聘会现场的实地调查和求证。
  调查结果证实:学生并非故意为难,近年来的招聘确实有部分较好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条件和要求。2003年广西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上,用人单位对汉语表达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的职位仅占总职位的4.5%;到2009年3月24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招聘会时,用人单位对汉语表达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的职位已飞升到总职位的74.1%。调查数据还显示,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增长幅度特别大,而书写能力的要求增幅不是很大。2003年广西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上,用人单位对汉语口头表达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的职位占总职位的3.7%,对书面表达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的职位占总职位0.8%;到2009年3月24日广西民族大学校园招聘会时,用人单位对汉语口头表达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的职位跃升到70%,而对书面表达能力提出明确要求的职位仅升到总职位的4.1%。
  实地调查结果发现,现场进行简单的听说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测试的情况也不少,原因是“不想把大量不合格的简历和候选人带回去,然后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审阅筛选”。当了解到是否会用“黄总开完会走出会议室开着小车来到职工饭堂,对职工食堂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之类的连动句作为测试题要求应聘者缩说成尽量简洁的句子时,许多用人单位的口吻一致得惊人,竟都认为这类句子是“很好的测试题”,经济实用,一举多得,既可测试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过程和结果的主次轻重的逻辑判断能力,又可测试出应聘者某方面的思想为人,所以经常出这类题目进行现场测试。因为用人单位认为,不少员工在汇报工作时为了邀功往往喜欢事无巨细、多余累赘地描述他做事的过程,先到哪里后到哪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想方设法添油加醋地强调。管理人员就得学会正确抓住他说话的要点和重点,抓住他做事的结果和效果。对于行动来说,重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比如有员工汇报说:“我今天早上穿上衣服跳下床跑出家门来到公司开上卡车按时送货到客户家里。”管理人员就应该懂得这一串话的表达要点是“我按时送货”,其它一长串的过程则可以忽略也应该忽略。而“按时送货”是员工的本份,不应该刻意邀功。这不仅是表达的问题,而且暴露了不端正的思想和为人。所以在招聘测试中,用人单位经常采用这类反映过程和结果关系的所谓的连动句来进行现场缩说的测试,有时限定字数,有时不限定字数。应聘考生在回答这类测试题时如果保留那些所谓的没有主次之分的连动短语,则会被认定为“语言表达能力和主次判断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思想为人不够端正”而被淘汰。事实胜于雄辩。面对调查了解到的事实,我不得不开始进行相应的反思和探讨。
  2.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学生们关于语法分析用途和连动句有关问题的提问,引发了我对析句目的的深入思考,引发了我对连动句的析句方法是否有助于学习者正确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思考。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我搜寻和查阅了许多相关研究资料,对句子成分分析和连动句析句方法进行了详细考察,最终形成从汉语析句目的的角度对连动句的析句方法进行考察、探讨的思路。
  二、学术背景
  (一)汉语析句研究简况及连动句进入语法教学规范
  本系列论文所说的析句,是指对汉语句子的包括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在内的各类分析研究。对于汉语句子的分析研究,几十年来学者们付出大量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逐步完善、越来越接近语法研究目的的语法系统,为汉语教学、汉语推广和汉语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从1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暂拟》)到1984年制定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提要》),近三十年的艰辛探索,凝聚了学者们无数的汗水和心血,蕴含了前辈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进取、不断奉献的精神。
  在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中,汉语句子分析研究经历了“传统语法的成分(中心词)分析法、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转换生成语法的转换变形手法、以成分分析为基础兼顾句子结构层次的句型分析法”[1]等诸多析句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大成效。《提要》和《暂拟》相比,“增强了语法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新内容”[2],“是对《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语法系统”[3]。因此,《提要》自1984年问世以来,一直是指导中学汉语语法教学的纲领性文献。然而,《提要》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瑕疵,使整个语法系统有失完整,使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时感觉无所适从。如:张忠义、王明海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存在的逻辑错误》一文中指出的逻辑错误,狄小雨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两个语法问题》[22]一文中指出的语法问题,丁力在《兼语句、连动句质疑》[23]一文中指出的兼语句、连动句问题,以及学生们课堂上提出来的连动句主干问题,等等。那么,从汉语析句目的的角度来考察,上述析句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更接近于析句目的的实现呢?要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还需要大量的考察研究和实践验证。在此,我就学生们提出的连动句问题,对连动句的析句方法从析句目的的角度进行考察与探讨。
  《提要》将《暂拟》中的复杂谓语改称连动句和兼语句的谓语。《暂拟》中的“复杂谓语”,即“谓语部分里,动词和动词连用,或者动词和形容词连用,中间没有关联词语”。这种复杂的谓语有两种情况:一是“谓语的连续”(或称连动式谓语),一是“谓语的延伸”(或称兼语式谓语)。《提要》不采用“复杂的谓语”的说法,把以它为谓语的句子作为两种特殊的句式。“谓语的连续”改称为“连动句”的谓语;“谓语的延伸”改称为“兼语句”的谓语[2]。这样,连动句作为相应的语法教学规范便正式进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课堂里。
  (二)关于现代汉语连动句(连谓句)研究
  本文所说的连动句是指现代汉语连动句(连谓句)。现代汉语中连动句(连谓句)的提出和研究,从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算起,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整个的研究过程却一直伴随着争议。从连动句(连谓句)的定义、特点到连动句(连谓句)存在的意义问题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1.关于连动句(连谓句)的定义和特点
  关于连动句(连动句)的定义和特点,目前语法学界依然众说纷纭。
  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给连动句下的定义是:“由连动短语做谓语构成的句子(包括由连动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叫连动句。”连动短语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性短语连用,它们之间没有联合,偏正,述宾,述补,主谓等关系,中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4]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动句。”连动短语是指:“由不止一个谓词性成分连用,共用一个主语,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上述五种结构关系,只有连续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5]
  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给连动句概括的定义是:“连动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连动式。”连动词组是指:“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它们之间没有主谓、联合、动宾、偏正、补充等关系。”[6]
  以上是三本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所代表的观点。其他许多学者也都在自己的语法著作中就连动句(连动句)的定义和特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连动句两个动词联系同一个施动者,中间不能停顿,并且认为动词之间可以有关联副词。”[7]
  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认为:“连动式就是动词结构连用的格式”,特点为“前后动词结构同属一个谓语”,“动词结构之间可以没有连接成分,也可以用‘而’进行连接”。[8]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所指的“连动”也是就谓词而说的,不是指谓语。“连动结构”是指谓词或谓词结构连用的格式。该书也将“动词语和形容词语的连用”归入连动式中,作者还认为:“介词虽然不算谓词,可是‘介词十宾语十谓词性成分’的格式跟由谓语组成的连动结构性质十分接近,可以算是连动结构的一种。”[9]另外本书还将兼语形式归入连动。
  宋玉柱在《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中对连动句的界定是:“由连动词组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叫做连动句。”“连动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语(包括动词语和形容词词语)连用,它们之间没有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等结构关系,没有语音停顿,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10]该书将动词和形容词语的连用归入连动式中,并且采用了“连动词组”和“连动句”两个术语。在这里“连动”的“谓”指谓词。作者将介词排除在外,并且认为连用的动词间不能有停顿,也不能有关联词和逻辑关系。
  从上述较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以及各学者语法著作所论述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各家的表述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强调了“动词结构连用且前后动词结构同属一个谓语”、“连用的动词结构(谓词性成分)共用一个主语”、“动词结构(谓词性成分)之间没有主谓、联合、动宾、偏正、补充等关系”。
  2.关于连动句(连谓句)的争议
  许多学者对连动句,特别是连动句主语与谓语、谓语动词之间的结构和语义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但整个连动句研究的过程始终都伴随着争议。从连动句的定义、范围到连动句存在的意义问题都没有一致的看法。以张静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曾在全面分析研究连动句各种类型的结构、语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过取消连动句的建议。[11]而以吕淑湘、宋玉柱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连动句“取消不了”。[12]
  宋玉柱在《也谈“连动式”和“兼语式”》中认为,像“我看了不舒服”、“我有力量完成这个任务”、“他开门出去”、“我倒杯茶喝”、“同学们上完课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这几类典型连动式句子,纯属动作连续发生的“连动式”,其中各个动词只代表连贯的动作,而没有其他关系,无法给它们分出主次。[13]
  随着《提要》的颁布,连动句“取消不了”的观点成为权威结论,将这类句子作为连动句进行分析的方法成了语法教学规范。然而关于连动句(连谓句)的争议却一直在继续着。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这类句子“连用的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是否有主次之分,是否有‘语义重心’”等问题上。
  邹韶华、张俊萍的《试论动词连用的中心》主要从语义上进行研究而得出了“后中心”观。他们认为:放到语境中来看,大部分连动式是后中心的,主要的部分在后,前面那部分是处于次要位置。“假如我们从语言应用的整体来考虑,即从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这类用例来考察,就会发现,动词连用,语义中心在后占了绝对的优势。……既然语义中心在后,几个动词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不是后补充前,而是前修饰限定后,那么从整体上将它归入到偏正关系中去应该说是更符合语言的本来面目,因而也是更合理的”。[14]
  周国光的《儿童语言中的连动结构和相关的句法问题》通过对儿童语言的考察,从句法上来研究连动结构的主要动词,主张除了带“着”的表示状态的东西外,在动词连续排列的连动结构中,以排列在前的动词作为主要的动词,得出了“前中心”观。[15]
  张伯江的《汉语连动式的及物性解释》也是从语义入手,认为语义重心就是句法结构的中心,判断的标准是动词及物性的高低。[16]
  夏婧的《现代汉语连动句研究》则认为:“不管是句法中心还是语义中心,其结果都会导致将研究引入对连动结构存在的一种否定。”“时间顺序原则和逻辑顺序原则对连动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存在的动词之间是没有主次之分的,所以也不应该有‘中心’之说。”[17]
  对“连动句”的称谓问题,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连动句”
  张斌认为:“由连动短语做谓语构成的句子(包括由动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叫连动句。”张斌虽然采用“连动句”这一术语,但他的连动短语中也包括了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连用。理由是“因为形容词的功能同于动词。”[4]
  胡裕树也认为:“连动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连动式。”[6]
  (2)“连谓句”
  宋玉柱采用“连谓句”的说法,他认为:“由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叫做连谓句。”他所说的连谓词组是包括了动词语和形容词语在内。在这里的“谓”是指谓词。[10]
  朱德熙也认同连谓结构这一概念,并且明确指出:“本书所谓连谓结构的谓是指谓词说的,不是指谓语说的。”[9]
  黄伯荣也是采用类似的概念。[5]
  王福庭主张将“连动句”改为“连谓句”,并提出两点标志:①连用的两段(或几段)能够连着主语单说,连用的两段是谓语跟谓语的关系;②连用的两段(或几段)中间没有语音停顿,句子的形式是单句。[18]
  三、从汉语析句目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连动句(连谓句)
  要消除连动句(连谓句)学术研究争议,统一认识,解决连动句(连谓句)出现的教学实践和社交实践问题,就需要有能比较客观地衡量和评判连动句(连谓句)这一析句方法,以及各方研究成果的衡量方法和评判标准。而汉语析句目的实现程度的考察和衡量,则不失为目前比较客观地解决连动句(连谓句)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所有研究都必定有目的,而目的的实现程度,理所当然就成了考察、检验和衡量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客观标准。那么我们对语句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又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前人的研究曾给出过一些回答,胡裕树[19]、仝国斌[20]、陆俭明[21]等都各自作过一些表述。本文认为,对句子进行分析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认识、了解和掌握语言事实中句子构成与运用的特有规律,以指导语言交际中的正确运用和正确理解。简单地说,汉语析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正确理解汉语表达和正确运用汉语交流提供规律性帮助。以此为出发点,任何一种语句分析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以实现这一目的为前进指南,以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为研究指针。因此,站在析句目的实现程度的角度,来考察和衡量包括现代汉语连动句(连谓句)在内的各种语句分析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既顺应目的考察衡量标准的要求,又可以客观地检验和判定争议各方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方法的得失取舍,更好地解决连动句(连谓句)出现的种种问题,是目的规律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汉语析句目的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玉山.试论汉语语法学的发展趋势[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4).
  [2]杨敦贵.略论句子结构分析的更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1,(1).
  [3]张忠义,王明海.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存在的逻辑错误[J].呼兰师专学报,1995,(3).
  [4]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6]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9]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11]张静.“连动式”和“兼语式”应该取消[J].郑州大学学报,1977,(4).
  [1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13]宋玉柱.也谈“连动式”和“兼语式”——和张静同志商榷[J].郑州大学学报,1978,(2).
  [14]邹韶华,张俊萍.试论动词连用的中心[J].语法探索与研究(九),2000,(9).
  [15]周国光.儿童语言中的连动结构和相关的句法问题[J].中国语文,1998,(3).
  [16]张伯江.汉语连动式的及物性解释[J].语法探索与研究(九),2000,(9).
  [17]夏婧.现代汉语连动句研究.中国知网.2007-03-28.
  [18]王福庭.“连动式”还是“连谓式”[J].中国语文,1960,(6).
  [19]转引自仝国斌.关于句子成分概念的内涵界定[J].语言文字学,1978-1994.
  [20]仝国斌.关于句子成分概念的内涵界定[J].语言文字学,1978-1994.
  [21]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狄小雨.《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两个语法问题[J].蒲峪学刊,1996,(3).
  [23]丁力.兼语句、连动句质疑——兼谈多核句[J].语言研究,2006,(9).
其他文献
“画,形也”(《尔雅》),“形,象形也”(《说文》),“应物象形”正是以摹形造像的方式来反映现实。就人物画而言,离开“形似”这个起码要求,连所画对象究竟为何别人都看不出,谈何去传达对象之神呢?人物画发展的最初价段,对“形似”的追求尤其如此。由此看来在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一理论之前的先秦到西汉,中国绘画实践和理论基本上是沿着崇尚“形似”这条主线行进的。历史上最先在论画著作中提及“形”字
摘 要: 相声、小品等演员常利用“包袱”理论制造幽默的言语。本文在分析“包袱”和预设关系的基础上发现,预设相悖其实就是“包袱”技法背后的语言学规律。在具体分析小沈阳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幽默言语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出预设相悖生成言语幽默的三个具体方式,从而更充分地证明了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其实是预设相悖。  关键词: 预设相悖 言语幽默 “包袱”    一、引言  小沈阳凭借性别错位的装扮、惊人的模仿能力
摘 要: 贾政与贾宝玉父子是《红楼梦》中着力刻画的一对父子。他俩与贾府中的贾敬、贾赦、贾珍之类的男人不同,是贾府中相对出色的男人。一个为贾家基业兢兢业业;一个聪明灵慧,来历不凡。可他们父子之间却是疏离的,相互无法理解,完不成各自的角色期待,最后以悲剧告终。  关键词: 《红楼梦》 贾政 贾宝玉 角色期待    一、前言  “角色”这个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所应保持的某种身份特性。由于在现实生活
2011年,依托我国文化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科学研究分野日益细致的学术趋势,在中国艺术研究领域几代学者的努力下,终于使得艺术学跻身于学科门类之中,艺术学理论也随之拥有了一级学科身份,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一方面我们希冀艺术学理论学科能够衍生出具有独立品格的学术体系,拥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为解决艺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现实问题,就必须要从文本中走到田野,需要其他学科的理论
摘 要: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生。”[1]这句在《挪威的森林》中起到核心解释作用的话,既为我们诠释了生与死之间微妙的关系,也为大家展示了那群困惑在这句话中而无法自拔的年轻男女的故事。  关键词: 三角关系 青春 迷失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充满“三角关系”的小说,渡边、直子、木月构成高中年代青春的懵懂和流失;渡边、直子、绿子组成了有关恋爱物语的纯真三角;渡边、玲子、直子则是
摘要: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认为语文教学无论怎么改,教师都应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公开语教学 返朴归真    每观摩完一堂语文公开课,我有收获,有迷茫,更有着难以言说的痛。老师太累了,要么激情演讲、放声歌唱,要么出示物件、演示技法,要么插诨打科、幽默搞笑……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也很累,他们或唱或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在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语境下,贵州影视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贵州元素的影视作品,创作数量和质量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仅2018年就有《无名之辈》、《地球最后的夜晚》《四个春天》等和贵州有关的电影陆续走上了国内外银幕,让数千万人次的观众体会到了多彩贵州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在201
摘 要: 千百年来,玄奘取经故事不断演化,主旨与内涵几乎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到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取经事件,单纯理解为前往大雷音寺取得大乘经典,是有失偏颇的。个人认为,纵观全文,理解为前去西天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经历更合乎其实。  关键词: 《西游记》 取经 经历    《西游记》来源于一个纯粹的宗教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加工,从唐代《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
摘要:胡祗通在《紫山大全集》中为艺人作序文,记载珠帘秀、李心心、赵真、秦玉莲、赵文益、宋氏、黄氏等艺人的精彩表演和精湛绝技,并提出著名的“九美”之说。他不但成为戏剧评论的第一人。也是尊重赞美艺人的第一人。他的记载为戏曲研究留下了宝贵的材料,其在观念上也给了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  关键词:胡祗遹 《紫山大全集》 九美 艺人观    胡祗遹(1227-1295),字绍开,自号紫山,磁州武安人,官至浙西
摘 要: 德国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十分关注人作为生命的个体的存在问题,其中对死亡的生存论是他最富有魅力和启发性的理论。海德格尔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于存在与死亡的主题有着相似的感悟与认识。借用海德格尔对死亡的生存论对《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达洛维的形象进行文本分析,探讨小说中所表现的非本真存在与本真存在的生存状态,从而更能清楚地看到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如何理解人的生存状态,如何诠释人类的最本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