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为新课程作业设计提供了具体而有力的依据。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历史学习环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历史作业 设计
笔者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借鉴同行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这几个特点:
1.开放性。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它体现为:布置作业内容的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开放,改变原有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刻板的;评价方式的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开放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封闭题主要引起认识结构的同化,而开放题则引起认知结构的顺应,一般而言,开放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台湾著名历史教育专家张元先生,曾在新竹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中做过作业改革的实验,他设计了一道关于汉武帝与匈奴战争的题目,要求学生每人写一封寄自疆场的家书,提供的背景材料是:“汉武帝时代有一位中级军官,参加征伐匈奴的重大战役,在战事告一段落后,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回给家人,他在信中述说了所见到的事物,也写了一些感想,现在经由历史想象你就是这位军官,请你尽量按照当时的情景来写这封信。”该题要求学生尽量去理解过去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驰骋想象,深入其境,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
2.差异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都能够建构出相同的结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笔者在每节课后都设计AB两组练习题或者增加自由选做题。A组题是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B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是较高的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前者题型主要有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制表等等,主要目的是掌握、巩固历史课本知识,后者题型多种多样,内容有史料的辨析,课文内容的整理,有指导学生查阅辞典,讲故事,开展历史问题的讨论,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这些习题都与有关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都不能从历史课本中找出直接的现成的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不少问题允许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趣味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章,笔者提供给学生两枚1962年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并说明其中一张是错票,发现后立即停止发行,要求学生观察后分辨出哪一枚是错票?是什么错误?这道题富有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趣味性作业以理解为特点,以兴趣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旦学生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其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对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4.实践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做得好。参观、考察历史遗存,历史调查,撰写历史习作,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让知识始终在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证。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生活的作业,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
5.合作性。现代社会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合作精神也是新课程着力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设计作业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完成合作性作业的过程中相互求教,也可以询问教师和家长。通过合作性作业,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6.人文性。教师的教学工作,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所以,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就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就会让学生有热情参与的期望,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速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批改作业时,由教师一人操作转向学生参与共同评价,这样做,既把教师从沉重的批改作业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也可督促学生找出作业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及时改正,通过不断循环和督促、监控和反馈,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监控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职教中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历史作业 设计
笔者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借鉴同行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这几个特点:
1.开放性。开放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它体现为:布置作业内容的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开放,改变原有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刻板的;评价方式的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开放题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按照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封闭题主要引起认识结构的同化,而开放题则引起认知结构的顺应,一般而言,开放题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台湾著名历史教育专家张元先生,曾在新竹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中做过作业改革的实验,他设计了一道关于汉武帝与匈奴战争的题目,要求学生每人写一封寄自疆场的家书,提供的背景材料是:“汉武帝时代有一位中级军官,参加征伐匈奴的重大战役,在战事告一段落后,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回给家人,他在信中述说了所见到的事物,也写了一些感想,现在经由历史想象你就是这位军官,请你尽量按照当时的情景来写这封信。”该题要求学生尽量去理解过去人们的观念和思想,驰骋想象,深入其境,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
2.差异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而是异步的、发散式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都能够建构出相同的结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笔者在每节课后都设计AB两组练习题或者增加自由选做题。A组题是对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B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是较高的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前者题型主要有选择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制表等等,主要目的是掌握、巩固历史课本知识,后者题型多种多样,内容有史料的辨析,课文内容的整理,有指导学生查阅辞典,讲故事,开展历史问题的讨论,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这些习题都与有关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但都不能从历史课本中找出直接的现成的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不少问题允许学生持不同的看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趣味性。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扎实、活泼、生动地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师对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秦汉时期的文化”一章,笔者提供给学生两枚1962年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并说明其中一张是错票,发现后立即停止发行,要求学生观察后分辨出哪一枚是错票?是什么错误?这道题富有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趣味性作业以理解为特点,以兴趣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一旦学生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其学业成绩就会大幅度提高,对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4.实践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有句名言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做得好。参观、考察历史遗存,历史调查,撰写历史习作,制作历史模型,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让知识始终在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证。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生活的作业,而这些贴近生活、重在实践行动的作业,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很有效果。
5.合作性。现代社会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合作精神也是新课程着力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设计作业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完成合作性作业的过程中相互求教,也可以询问教师和家长。通过合作性作业,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6.人文性。教师的教学工作,表面上面对的是教材、课本、学生、作业,其实是在和一个学生及他的家庭已有的社会背景、人文习性、道德情趣、思想观念进行持久的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有许多形式,作业就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所以,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就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就会让学生有热情参与的期望,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速度,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批改作业时,由教师一人操作转向学生参与共同评价,这样做,既把教师从沉重的批改作业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也可督促学生找出作业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及时改正,通过不断循环和督促、监控和反馈,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监控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