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本文就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历史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一些思考。文章认为如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和营造自主学习环境等方面加强努力,那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字:自主学习 培养兴趣 改进教法 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依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某教师在上《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历史声情并茂、形象的再现于课堂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下列问题:(1)清政府是什么时候,怎样的情况下对日宣战的?(2)这次战争有哪些主要的战役?(3)整个战争过程中涌现出的爱国将领和投降者有哪些?(4)《中日马关条约》的性质和严重后果是什么?(5)这次战争中方失败的原因?其次叫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片《中日战争》。第三,让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提问,落实知识要点。通过一环又一环的教学,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使学生主动地把形象和思维融为一体。
又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当讲到山顶洞人己会人工取火时,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山顶洞人,也来钻隧取火。于是,学生把各自准备的石头、木棒拿了出来,有的将石头互相敲打,有的把石头互相磨擦,还有的拿石头敲木棒,但都没有把火钻出来,最好的一位也只达到“感到石头烫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能人工取火,为什么我们现代人还取不出火呢?学生边敲打边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现在的石头不是古时候的石头”。“我认为是我的力气太小了”。“我认为是没有掌握山顶洞人的取火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学生自行归纳:山顶洞人发现人工取火的最大可能,一是用石头打野兽时,没打中,而打中了另一块大石头,而石头旁恰好有茅草,被飞溅的火星点燃。二是山顶洞人在磨制石器时,产生的火星恰巧点燃了自己穿的兽毛衣裙,否则怎么会有引火烧身这句话呢!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内心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历史学习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历史
衡量历史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不在于当时让学生掌握多少基础知识,而主要在于学生能否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历史。如在学习破解彩陶之谜时,某教师让学生自己亲自制了一些陶制品,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上面设计不同的图案,将他们的制作放在班内进行展览,通过展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样式十分的新颖。而且每种图案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尤其是一些平耐‘不爱表现的同学的作品却特别的出色,受到了全班同学的称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安排,也可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人物,让他们“身临其境”。如在学习“北方的民族汇聚”一课时,有位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写小剧本、分配角色,并对“孝文帝改革”一目排练成表演剧:学生把“南伐”兵士疲劳之至、苦不堪言,纷纷向孝文帝求情,停止前进,孝文帝适时提出“迁都”一事,表演的淋漓尽致,还自制“汉服”替代了“胡服”……这样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印象可谓根深蒂同,并且认识了“汉服”、“胡服”的特点,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是怎样设计问题。一个匠心独到的教师设计问题,往往会产生“一时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但不能凡事都问“为什么”。教师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内容。例如:如关于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的问题,先设问:“今天,在祖国大家庭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然后启发学生:“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对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我们应如何评价?”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达成共识: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坚定和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l、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创新思维流畅、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
验他们的感觉。同时也要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这时的学生才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这时的教育也才最能奏效。
2、课堂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把孩子当作“大人”。
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上课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老师和同学们同在台上,每个同学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当主角。除了通过提问、对话、讨论等活动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外,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表情,及时得到反馈,提高课堂艺术。教师还要特别关照到所谓容易被遗忘的“角落”,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给他们参与教学的各种机会。还有一种历史课上的“特殊人物”——思维活跃,但并不是各科的学习都能达到优良的学生,应给他们以表现“才华”机会,培养他们自信、自意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一定会得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
关键字:自主学习 培养兴趣 改进教法 学习环境
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依据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某教师在上《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历史声情并茂、形象的再现于课堂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首先,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下列问题:(1)清政府是什么时候,怎样的情况下对日宣战的?(2)这次战争有哪些主要的战役?(3)整个战争过程中涌现出的爱国将领和投降者有哪些?(4)《中日马关条约》的性质和严重后果是什么?(5)这次战争中方失败的原因?其次叫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片《中日战争》。第三,让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提问,落实知识要点。通过一环又一环的教学,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使学生主动地把形象和思维融为一体。
又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当讲到山顶洞人己会人工取火时,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山顶洞人,也来钻隧取火。于是,学生把各自准备的石头、木棒拿了出来,有的将石头互相敲打,有的把石头互相磨擦,还有的拿石头敲木棒,但都没有把火钻出来,最好的一位也只达到“感到石头烫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能人工取火,为什么我们现代人还取不出火呢?学生边敲打边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认为现在的石头不是古时候的石头”。“我认为是我的力气太小了”。“我认为是没有掌握山顶洞人的取火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学生自行归纳:山顶洞人发现人工取火的最大可能,一是用石头打野兽时,没打中,而打中了另一块大石头,而石头旁恰好有茅草,被飞溅的火星点燃。二是山顶洞人在磨制石器时,产生的火星恰巧点燃了自己穿的兽毛衣裙,否则怎么会有引火烧身这句话呢!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内心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历史学习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历史
衡量历史课堂教学的成败与否,不在于当时让学生掌握多少基础知识,而主要在于学生能否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历史。如在学习破解彩陶之谜时,某教师让学生自己亲自制了一些陶制品,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上面设计不同的图案,将他们的制作放在班内进行展览,通过展览,发现同学们设计的样式十分的新颖。而且每种图案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尤其是一些平耐‘不爱表现的同学的作品却特别的出色,受到了全班同学的称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安排,也可让学生扮演某些历史人物,让他们“身临其境”。如在学习“北方的民族汇聚”一课时,有位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写小剧本、分配角色,并对“孝文帝改革”一目排练成表演剧:学生把“南伐”兵士疲劳之至、苦不堪言,纷纷向孝文帝求情,停止前进,孝文帝适时提出“迁都”一事,表演的淋漓尽致,还自制“汉服”替代了“胡服”……这样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印象可谓根深蒂同,并且认识了“汉服”、“胡服”的特点,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是怎样设计问题。一个匠心独到的教师设计问题,往往会产生“一时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但不能凡事都问“为什么”。教师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内容。例如:如关于孝文帝改革历史作用的问题,先设问:“今天,在祖国大家庭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族?”然后启发学生:“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对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我们应如何评价?”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达成共识: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坚定和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政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l、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创新思维流畅、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
验他们的感觉。同时也要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这时的学生才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这时的教育也才最能奏效。
2、课堂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把孩子当作“大人”。
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上课不是老师的“独角戏”,而是老师和同学们同在台上,每个同学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当主角。除了通过提问、对话、讨论等活动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外,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表情,及时得到反馈,提高课堂艺术。教师还要特别关照到所谓容易被遗忘的“角落”,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给他们参与教学的各种机会。还有一种历史课上的“特殊人物”——思维活跃,但并不是各科的学习都能达到优良的学生,应给他们以表现“才华”机会,培养他们自信、自意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切实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一定会得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