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味给人绵长的韵味,令人涵咏不尽、回味无穷,可以彰显脱俗的文境,展现丰富的审美价值。而文学味缺乏之作,让读者阅之如饮白开水,了无兴致,折射出写作生命的平庸。我们的作文训练,也就是要提升文学素养,厚实写作底蕴,让文章蕴蓄文学味,彰显写作生命的诗意与智慧。
——题记
(一)情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关背景:一些同学的文章,为叙事而叙事,没有审美情感的融注,让读者无法获得情感的冲击与震撼,文章缺失文学味,折射出生命情感的苍白。
文贵乎情,薄情则寡味。老作家韩辉光说:“有的孩子说:‘我的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为什么就不能发表呢?’这理由很简单,好文章要有文学味,重要的是要有打动人的真情实感,而不仅仅在分段、总结中心思想。”
情感丰富了,文章才有文学质感。有古人作诗: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这怎么能算诗呢?后一诗人补上几句:任尔东南西北风/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一经点化升华,使原本苍白平庸的诗作,让人感受到丰富的生命情感与强劲的艺术张力。
示例1:冰心的《往事》。写九年前的一个月夜,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结尾: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此为文学味浓郁的经典之作。如果没有结尾一句,文章也就只是写自己审视荷花的感受,但此一联想,文章的荷叶荷花,也就浸染了浓郁的情思,文章以此联想比喻“我”与“母亲”,也就有了涵咏不尽的审美价值,折射出情感丰富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用心品读生活,品读生活的浓郁情愫,让文章浸染浓郁的情思。
示例2:刘万东同学的《父亲的洗发水》,写过年回家,看到从来都用碱粉洗头的父亲竟然买了一瓶海飞丝。一洗,发现是假的。节后他要返校,离别时,母亲从窗台上拿出还剩下半瓶的假海飞丝:“本来这洗发水,你爹是买来留给你寒假和暑假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你带到学校去吧。”至此,文章也就叙述了一个家庭之爱的故事,没有浓郁的文学味,折射出生命情感的干瘪苍白。
结尾:我的鼻子一下子就酸了,忙接过洗发水,转头就走,走出老远,才敢回过头来。鞭炮还在炸响,泪眼蒙陇中,我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在焰火的映衬下,已经凝成一片永恒的召唤。
作者透过生活表象,品读出父亲的情感内质,表达出生命真切的情感体验,如此“人乎其内,固有生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览此文,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感受震撼心灵的情感力量与艺术魅力。
(二)意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相关背景:一些文章滞于生活表象的描叙,没有表达对生活的思考,读者读后无法获取生活的启示,让人感觉写作生命审美的浅俗。
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文学,也就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给人思想的启迪与心智的开启,以及情操的熏陶。
写作要审视生活,透析生活表象,品读出生活所折射的深邃思想,使文章进发生命思想的强劲张力。
示例3:作家董桥的《窗外》,文写: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一次,我就不经意地打开窗户,顿觉眼前一亮: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结尾: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蒙眬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
作者审视这不屈的生命,情感进发,联想人生,获得厚重的生命感悟,使文章富蕴丰富的思想内涵,承载透视生活内核与启迪人生的审美价值。诗人公木道:“真正的艺术诗篇,总是艺术与哲理的统一。”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感悟,用托物喻理的手法表达,使文章散发浓郁的诗意气息,彰显生命的诗意追求。
当然,文学味不仅是哲理味。文章只要以自己生动鲜活的语言材料与写作素材,表达对生命生活的独特深邃的思考,就能让人获以思想的冲击,也就有意味,就有文学味。
示例4:一位同学写《小孩与鱼》:
路边有一个卖金鱼的摊子。摊主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由于没人来卖鱼,正无精打采地抽着烟摊子上有不少精致的鱼缸。鱼缸里的金鱼很美丽、可爱。摊子旁有一个像金鱼一样可爱的小男孩。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金鱼。不一会儿,他痴痴地问:“叔叔,这是什么鱼?”他指了指正悠然摇着尾巴的金鱼。摊主不吭声,把脸侧过去,把仅剩一点烟蒂的烟随手扔掉,又拿起一支抽了起来。小男孩有点不甘心,眨着黑亮的眼睛又问道:“叔叔,这是什么鱼?”摊主不耐烦了:“去,去,去,烦死了。”鱼缸里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着,人间的烦恼似乎与它无关。这时,不知从哪里闪出来一位肥头肥脑的老板模样的人。烦躁的摊主立刻堆上笑容,迎了上去,介绍鱼缸里的金鱼。那人懒洋洋地用手指着一条金鱼:“就这条吧。”“爸爸,为什么刚才我问这位叔叔,他不理我呢?”
结尾:“呵呵,你是小孩,我是大人,”那老板模样的人轻轻拍拍小男孩的头,“当然,他不会理你了。”
这篇文章描写生动形象,但没有文学味,因为只是表达对生活的浅层思考,没有透过生活表象,洞察生活的本质,以启人思考,让读者读之除了感觉好笑,没有值得思考玩味的意蕴。
[修改]“明明,这是金钱的神 力啊!”那老板模样的人轻轻拍拍小男孩的头。
“什么是金钱的神力?”小男孩不解地眨着乌黑的眼睛,看着身边的大人。
如此一改,文章思想触及世俗的灵魂,也就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味了。余秋雨道:“文章的苍白,来源于生命的苍白;文章的无聊,来源于生命的无聊。”我们要用心品味生活,思考人生,透析本质,思考未来,表达生命丰富而深邃的思想,让读者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蕴藉味:曲终人散尽。江上数峰青
相关背景:缺失写作底蕴,表达过于直白,如叙事单调而不懂景物渲染或寄寓象征的作用,议论只知例证或引证,而不懂喻证功能,不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读者留玩味遐思的空间,让读者索然寡味等。
文章应有蕴藉味,以让读者浮想翩翩,玩味无穷。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道:“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语,善之善者也。”
文章的蕴藉,一表现为文章篇章的蕴藉。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文章也就含蓄有韵,味之无穷,遂成经典。
示例5:一同学写《过节》,写自己与外祖父在井口旁赏中秋月,祖孙俩仰望着星空,外祖父给“我”讲起月亮的故事、中秋的传说。这切口小巧但文学味不浓,后作者改标题为《井口》。
开头:井口也拥有一个期待,期待每逢中秋的月光的笼罩与装饰。
中间:我和外祖父赏月……
结尾:每逢中秋节,我仍会回到外祖父的家,径直走到后门的井边,俯下身去看看外祖父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这时的月亮很圆,像极了外祖父慈祥的脸庞。
井口依旧在那儿期待,期待每一个中秋月光的笼罩与装饰……
文章以井口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更重要的是,文章的月下井口,构成了苍茫的意境,如此借景抒情,让读者通过意境的品读,感受作者寄寓的浓郁情感,感受韵味绵长的诗性品质。写作中还有托物言志、托物喻理、托物喻人等手法,都是让文章含蓄而富蕴诗意的文学手法,我们不妨多练习。
文章的蕴藉,二表现为语言的蕴藉,让人感受写作生命的诗意与厚实的底蕴。如一盲人乞讨,上面写“我什么也看不见”,一诗人见状加上四字:春天来了,整个句子也就有韵味绵长的诗意了。一位同学写:“十月二日,我们都喝醉了。”这是浅俗的句子,后来老师一改:在这枫叶飘飞的金秋,我们都醉了。同样写醉,改后的句子有了美好的意境与生命情境,蕴蓄诗意美感。一老师写:(1)老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后来改为:(2)老师,应聆听学生的心跳。再后来改为:(3)老师,应聆听花开的声音。第(2)句比第(1)句更有生动美感;而第(3)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含蓄而洋溢诗意。
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道:“富有文学味的话语,往往讲究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格的灵活运用。”灵活运用修辞,不断锤炼打磨语言,让语言充满含蓄或酣畅的文学美感,这也是我们厚实语言底蕴的重要工作。
(四)趣韵味:硕鼠硕鼠,无食我粟
相关背景:一些文章平铺直叙、起承转合,以人常见的老套手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读者无法感受思想的睿智鲜活,无从感受文章的趣韵耐思。
特级教师王立根老师道:“写作是一种智慧。”也只有写作智慧的表达,才能让读者获以清新愉悦的审美感受。《诗经》中的《硕鼠》,就是借指斥贪婪的硕鼠指斥统治者,文章彰显幽默风格与辛辣嘲讽。孙犁说:“凡是伟大的作品,都有幽默感。幽默是文学的一种要素。”我们看下面的文章。
示例6
天使
(美)卡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即将诞生。
一天,他问神道:“他们对我说,明天您就要送我到地面上了,但是我是如此地孱弱无助,在那里我怎么生活呢?”“在众多的天使之中,我会为你挑选一位,她会等待你。照顾你。”神回答道。“但是在这儿,我无所事事,只是唱啊,笑啊,就足以让我心花怒放了。”神说道:“你的天使会每日对着你唱歌,看着你微笑。你会感觉到她的爱,你会很快乐的。”……
孩子说道:“我听说尘世上有恶人,谁能在那儿保护我呢?”神答道:“你的天使会保护你,哪怕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我还是会难过的。一想到再也见不到您了。”“你的天使会对你谈起我,教你如何回到我的身边,何况我时时在你的左右。”是时,天堂里一片静谧,隐隐传来尘世的喧嚣。
孩子匆匆地低声道:“神啊!我就要离开了,请告诉我天使的名字!”
神回答道:“你的天使的名字不难记忆,你就称呼她‘妈妈’。”
作者蕴蓄丰富的想象,以即将诞生的孩子与神的对话,诠释了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将母亲天使对孩子无私的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睿智写作的文学味。写作生命的想象运思,使文章情感真挚、趣韵悠长。
我们作文时,要展现写作的智慧,或夸张或拟人或侧切或反切或象征,以自己灵巧的表达叙述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感受绵长的文学趣韵。高考考场上更是如此。如04年高考,重庆一考生的《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文写“我”愧对人类,选择上街让人打死,可大家都不理睬我,挡住一个小姐,可她抛来一个媚眼:“看你这派头,不是大款就是大官,我傍你。”拉住她老婆婆的衣袖,她衣袖一摔,“你是老鼠与我什么关系?”见到警察,他向“我”立正:“局长好!”“我”心乱至极:这个社会怎么了?作者想象丰富,文章幽默而富有趣韵,进发贬抑力度,有力地鞭笞了当今拜金、拜权与麻木冷漠的社会世俗。07年江苏一考生写《怀想天空——猪的怀想》,以猪的视角审视现实,“看到了农民工的生活,我的乖!脏、乱、臭,简直不是人住的,让我去我都不住。再看看那些有钱人家的房子,我的妈!那也不是人住的,那是神仙住的,金碧辉煌,应有尽有”。文章视角独特,表达生命的愤懑与期待,让人捧腹,更让人深思,让人感受到写作生命的睿智与幽默。
巴西桑巴舞学校的特殊校规
钟华波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一家再平常不过的桑巴舞学校。在这个几乎男女老少都会桑巴舞的国度里,这样一家普通的桑巴舞学校一点也不显眼。然而,这所学校近百年来却有一条奇怪的校规,而正因为这条校规,它成了远近闻名的舞蹈学校。原来,这所学校除了在教学时间之外,其他时间都免费向所有人提供跳舞的场地。但是,学校对来跳舞的人却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你满面春风、欢声笑语地来到这里,那么对不起,你只能乖乖地坐在一旁为台上的舞蹈者献上自己的掌声;而如果你满面愁容,郁郁寡欢,那么即使你只是偶然路过学校的门口,也会有人劝你去里面跳一段舞蹈再走,直到你跳得开心为止。
这条奇怪的校规是当年学校的创建者定下的,那是一个善良而博爱的富翁。他们的家族几代以来都乐善好施,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帮助他人的性格。然而让渐渐长大的他困惑的是,无论给予别人多大的帮助,对方似乎总是对生活充满了伤感。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对人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看法,便建立了这所舞蹈学校,并且在一面墙上刻下了这样一段话:大多数人之所以还在继续生活,并非因为他们对生命多么热爱,而是他们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所以生活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无奈的举动罢了。我希望那些终日生活在焦虑、压力和痛苦之下的人们能在舞蹈中找到生活的快乐,从而使他们不是为了恐惧死亡而是为了享受生命的快乐而继续生活!
为了让人们在精神上获得愉快感受,他便定下了这样一条奇怪的校规——因为舞台太小,所以那些看上去快乐的人在一边旁观就可以了,把舞台给那些感受不到快乐的人,让他们在舞蹈中感受到快乐。这样一来,台上台下都沉浸在一片快乐之中,这对所有人都是一次良好的心理按摩。这个校规公布之后,只要不是在教学时间,这里的舞台永远都站满了跳舞的人。这些人里有平民,也有官员,有贫者,也有富人。无论是谁,只要站在台上,大家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享受的只是当下的快乐。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这条奇怪的校规让几十名轻生者放弃了不该有的悲观念头,让几百名抑郁症患者黑暗的天空中重新充满了阳光,也让成千上万人找到了生命的乐趣。
(希冀摘自《羊城晚报》2009年4月8日)
——题记
(一)情味: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关背景:一些同学的文章,为叙事而叙事,没有审美情感的融注,让读者无法获得情感的冲击与震撼,文章缺失文学味,折射出生命情感的苍白。
文贵乎情,薄情则寡味。老作家韩辉光说:“有的孩子说:‘我的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为什么就不能发表呢?’这理由很简单,好文章要有文学味,重要的是要有打动人的真情实感,而不仅仅在分段、总结中心思想。”
情感丰富了,文章才有文学质感。有古人作诗: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这怎么能算诗呢?后一诗人补上几句:任尔东南西北风/千丝万缕/总系不得郎舟住。一经点化升华,使原本苍白平庸的诗作,让人感受到丰富的生命情感与强劲的艺术张力。
示例1:冰心的《往事》。写九年前的一个月夜,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倚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也不摇动了。雨声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结尾: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此为文学味浓郁的经典之作。如果没有结尾一句,文章也就只是写自己审视荷花的感受,但此一联想,文章的荷叶荷花,也就浸染了浓郁的情思,文章以此联想比喻“我”与“母亲”,也就有了涵咏不尽的审美价值,折射出情感丰富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用心品读生活,品读生活的浓郁情愫,让文章浸染浓郁的情思。
示例2:刘万东同学的《父亲的洗发水》,写过年回家,看到从来都用碱粉洗头的父亲竟然买了一瓶海飞丝。一洗,发现是假的。节后他要返校,离别时,母亲从窗台上拿出还剩下半瓶的假海飞丝:“本来这洗发水,你爹是买来留给你寒假和暑假用的,既然你不回来了,你带到学校去吧。”至此,文章也就叙述了一个家庭之爱的故事,没有浓郁的文学味,折射出生命情感的干瘪苍白。
结尾:我的鼻子一下子就酸了,忙接过洗发水,转头就走,走出老远,才敢回过头来。鞭炮还在炸响,泪眼蒙陇中,我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在焰火的映衬下,已经凝成一片永恒的召唤。
作者透过生活表象,品读出父亲的情感内质,表达出生命真切的情感体验,如此“人乎其内,固有生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览此文,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感受震撼心灵的情感力量与艺术魅力。
(二)意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相关背景:一些文章滞于生活表象的描叙,没有表达对生活的思考,读者读后无法获取生活的启示,让人感觉写作生命审美的浅俗。
杜牧在《答庄充书》中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文学,也就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给人思想的启迪与心智的开启,以及情操的熏陶。
写作要审视生活,透析生活表象,品读出生活所折射的深邃思想,使文章进发生命思想的强劲张力。
示例3:作家董桥的《窗外》,文写:
从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它牵动我的灵感,撩拨我的文思……可是,有一个早晨,我推窗而望,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立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了我的心头!……一次,我就不经意地打开窗户,顿觉眼前一亮: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惊喜使我几乎不能自制,我诧异,当初在落英的背后,为什么竟没有发现这萌动着的不屈的生命呢?
结尾:我久久地伫立窗前,深深感悟到: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蒙眬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
作者审视这不屈的生命,情感进发,联想人生,获得厚重的生命感悟,使文章富蕴丰富的思想内涵,承载透视生活内核与启迪人生的审美价值。诗人公木道:“真正的艺术诗篇,总是艺术与哲理的统一。”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感悟,用托物喻理的手法表达,使文章散发浓郁的诗意气息,彰显生命的诗意追求。
当然,文学味不仅是哲理味。文章只要以自己生动鲜活的语言材料与写作素材,表达对生命生活的独特深邃的思考,就能让人获以思想的冲击,也就有意味,就有文学味。
示例4:一位同学写《小孩与鱼》:
路边有一个卖金鱼的摊子。摊主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由于没人来卖鱼,正无精打采地抽着烟摊子上有不少精致的鱼缸。鱼缸里的金鱼很美丽、可爱。摊子旁有一个像金鱼一样可爱的小男孩。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金鱼。不一会儿,他痴痴地问:“叔叔,这是什么鱼?”他指了指正悠然摇着尾巴的金鱼。摊主不吭声,把脸侧过去,把仅剩一点烟蒂的烟随手扔掉,又拿起一支抽了起来。小男孩有点不甘心,眨着黑亮的眼睛又问道:“叔叔,这是什么鱼?”摊主不耐烦了:“去,去,去,烦死了。”鱼缸里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着,人间的烦恼似乎与它无关。这时,不知从哪里闪出来一位肥头肥脑的老板模样的人。烦躁的摊主立刻堆上笑容,迎了上去,介绍鱼缸里的金鱼。那人懒洋洋地用手指着一条金鱼:“就这条吧。”“爸爸,为什么刚才我问这位叔叔,他不理我呢?”
结尾:“呵呵,你是小孩,我是大人,”那老板模样的人轻轻拍拍小男孩的头,“当然,他不会理你了。”
这篇文章描写生动形象,但没有文学味,因为只是表达对生活的浅层思考,没有透过生活表象,洞察生活的本质,以启人思考,让读者读之除了感觉好笑,没有值得思考玩味的意蕴。
[修改]“明明,这是金钱的神 力啊!”那老板模样的人轻轻拍拍小男孩的头。
“什么是金钱的神力?”小男孩不解地眨着乌黑的眼睛,看着身边的大人。
如此一改,文章思想触及世俗的灵魂,也就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味了。余秋雨道:“文章的苍白,来源于生命的苍白;文章的无聊,来源于生命的无聊。”我们要用心品味生活,思考人生,透析本质,思考未来,表达生命丰富而深邃的思想,让读者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蕴藉味:曲终人散尽。江上数峰青
相关背景:缺失写作底蕴,表达过于直白,如叙事单调而不懂景物渲染或寄寓象征的作用,议论只知例证或引证,而不懂喻证功能,不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为读者留玩味遐思的空间,让读者索然寡味等。
文章应有蕴藉味,以让读者浮想翩翩,玩味无穷。姜夔《白石道人诗说》道:“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语,善之善者也。”
文章的蕴藉,一表现为文章篇章的蕴藉。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文章也就含蓄有韵,味之无穷,遂成经典。
示例5:一同学写《过节》,写自己与外祖父在井口旁赏中秋月,祖孙俩仰望着星空,外祖父给“我”讲起月亮的故事、中秋的传说。这切口小巧但文学味不浓,后作者改标题为《井口》。
开头:井口也拥有一个期待,期待每逢中秋的月光的笼罩与装饰。
中间:我和外祖父赏月……
结尾:每逢中秋节,我仍会回到外祖父的家,径直走到后门的井边,俯下身去看看外祖父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这时的月亮很圆,像极了外祖父慈祥的脸庞。
井口依旧在那儿期待,期待每一个中秋月光的笼罩与装饰……
文章以井口贯穿全文,线索清晰,更重要的是,文章的月下井口,构成了苍茫的意境,如此借景抒情,让读者通过意境的品读,感受作者寄寓的浓郁情感,感受韵味绵长的诗性品质。写作中还有托物言志、托物喻理、托物喻人等手法,都是让文章含蓄而富蕴诗意的文学手法,我们不妨多练习。
文章的蕴藉,二表现为语言的蕴藉,让人感受写作生命的诗意与厚实的底蕴。如一盲人乞讨,上面写“我什么也看不见”,一诗人见状加上四字:春天来了,整个句子也就有韵味绵长的诗意了。一位同学写:“十月二日,我们都喝醉了。”这是浅俗的句子,后来老师一改:在这枫叶飘飞的金秋,我们都醉了。同样写醉,改后的句子有了美好的意境与生命情境,蕴蓄诗意美感。一老师写:(1)老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后来改为:(2)老师,应聆听学生的心跳。再后来改为:(3)老师,应聆听花开的声音。第(2)句比第(1)句更有生动美感;而第(3)句则用比喻的手法,含蓄而洋溢诗意。
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道:“富有文学味的话语,往往讲究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等修辞格的灵活运用。”灵活运用修辞,不断锤炼打磨语言,让语言充满含蓄或酣畅的文学美感,这也是我们厚实语言底蕴的重要工作。
(四)趣韵味:硕鼠硕鼠,无食我粟
相关背景:一些文章平铺直叙、起承转合,以人常见的老套手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读者无法感受思想的睿智鲜活,无从感受文章的趣韵耐思。
特级教师王立根老师道:“写作是一种智慧。”也只有写作智慧的表达,才能让读者获以清新愉悦的审美感受。《诗经》中的《硕鼠》,就是借指斥贪婪的硕鼠指斥统治者,文章彰显幽默风格与辛辣嘲讽。孙犁说:“凡是伟大的作品,都有幽默感。幽默是文学的一种要素。”我们看下面的文章。
示例6
天使
(美)卡雷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即将诞生。
一天,他问神道:“他们对我说,明天您就要送我到地面上了,但是我是如此地孱弱无助,在那里我怎么生活呢?”“在众多的天使之中,我会为你挑选一位,她会等待你。照顾你。”神回答道。“但是在这儿,我无所事事,只是唱啊,笑啊,就足以让我心花怒放了。”神说道:“你的天使会每日对着你唱歌,看着你微笑。你会感觉到她的爱,你会很快乐的。”……
孩子说道:“我听说尘世上有恶人,谁能在那儿保护我呢?”神答道:“你的天使会保护你,哪怕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我还是会难过的。一想到再也见不到您了。”“你的天使会对你谈起我,教你如何回到我的身边,何况我时时在你的左右。”是时,天堂里一片静谧,隐隐传来尘世的喧嚣。
孩子匆匆地低声道:“神啊!我就要离开了,请告诉我天使的名字!”
神回答道:“你的天使的名字不难记忆,你就称呼她‘妈妈’。”
作者蕴蓄丰富的想象,以即将诞生的孩子与神的对话,诠释了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将母亲天使对孩子无私的挚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睿智写作的文学味。写作生命的想象运思,使文章情感真挚、趣韵悠长。
我们作文时,要展现写作的智慧,或夸张或拟人或侧切或反切或象征,以自己灵巧的表达叙述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感受绵长的文学趣韵。高考考场上更是如此。如04年高考,重庆一考生的《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文写“我”愧对人类,选择上街让人打死,可大家都不理睬我,挡住一个小姐,可她抛来一个媚眼:“看你这派头,不是大款就是大官,我傍你。”拉住她老婆婆的衣袖,她衣袖一摔,“你是老鼠与我什么关系?”见到警察,他向“我”立正:“局长好!”“我”心乱至极:这个社会怎么了?作者想象丰富,文章幽默而富有趣韵,进发贬抑力度,有力地鞭笞了当今拜金、拜权与麻木冷漠的社会世俗。07年江苏一考生写《怀想天空——猪的怀想》,以猪的视角审视现实,“看到了农民工的生活,我的乖!脏、乱、臭,简直不是人住的,让我去我都不住。再看看那些有钱人家的房子,我的妈!那也不是人住的,那是神仙住的,金碧辉煌,应有尽有”。文章视角独特,表达生命的愤懑与期待,让人捧腹,更让人深思,让人感受到写作生命的睿智与幽默。
巴西桑巴舞学校的特殊校规
钟华波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有一家再平常不过的桑巴舞学校。在这个几乎男女老少都会桑巴舞的国度里,这样一家普通的桑巴舞学校一点也不显眼。然而,这所学校近百年来却有一条奇怪的校规,而正因为这条校规,它成了远近闻名的舞蹈学校。原来,这所学校除了在教学时间之外,其他时间都免费向所有人提供跳舞的场地。但是,学校对来跳舞的人却有严格的要求。如果你满面春风、欢声笑语地来到这里,那么对不起,你只能乖乖地坐在一旁为台上的舞蹈者献上自己的掌声;而如果你满面愁容,郁郁寡欢,那么即使你只是偶然路过学校的门口,也会有人劝你去里面跳一段舞蹈再走,直到你跳得开心为止。
这条奇怪的校规是当年学校的创建者定下的,那是一个善良而博爱的富翁。他们的家族几代以来都乐善好施,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养成了乐于帮助他人的性格。然而让渐渐长大的他困惑的是,无论给予别人多大的帮助,对方似乎总是对生活充满了伤感。随着阅历的增长,他对人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看法,便建立了这所舞蹈学校,并且在一面墙上刻下了这样一段话:大多数人之所以还在继续生活,并非因为他们对生命多么热爱,而是他们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所以生活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无奈的举动罢了。我希望那些终日生活在焦虑、压力和痛苦之下的人们能在舞蹈中找到生活的快乐,从而使他们不是为了恐惧死亡而是为了享受生命的快乐而继续生活!
为了让人们在精神上获得愉快感受,他便定下了这样一条奇怪的校规——因为舞台太小,所以那些看上去快乐的人在一边旁观就可以了,把舞台给那些感受不到快乐的人,让他们在舞蹈中感受到快乐。这样一来,台上台下都沉浸在一片快乐之中,这对所有人都是一次良好的心理按摩。这个校规公布之后,只要不是在教学时间,这里的舞台永远都站满了跳舞的人。这些人里有平民,也有官员,有贫者,也有富人。无论是谁,只要站在台上,大家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享受的只是当下的快乐。在近百年的时间里,这条奇怪的校规让几十名轻生者放弃了不该有的悲观念头,让几百名抑郁症患者黑暗的天空中重新充满了阳光,也让成千上万人找到了生命的乐趣。
(希冀摘自《羊城晚报》2009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