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深入钻研文本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应从学生出发,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那课就好比一个钻头发力于一个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实质作用不好乐观。”了解了学生学习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课就会如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需要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总的来说,需要教师先“钻进去”深入解读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课本上课。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太阳》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给人们送来什么?等等问题。
  1、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2、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②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③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④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3、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民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学实验表明: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加3-4倍。在批改作业中,我经常用一些简洁的评语,对学生进行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温馨的评语,及时给学生激励,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作业批改;评估过程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广,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其中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涵是多层次的,这就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因此,简单地用某一种模式或某几个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我所提到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各种模式中的一个主要模式,或者说是主导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指导下,探讨出更多的灵活多样的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白花齐放的局面。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语文;精教多学模式;思考  所谓“精教多学模式”,就是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数学课堂的生命,成为了培养和发展每一个学生能力的重要桥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
期刊
【摘要】新课标揭示的教育原理实质上是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培养、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数学;倡导;引导;培养;探究性学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够,人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数学作为初中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方式
期刊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把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激励性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
期刊
【摘要】化学这个学科不同于英语,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当然他们之间的不同,不在于只是文理不同的表面,就可以发挥的幽默内容来说,化学这个学科是比以上这些科目偏窄的,诚然,化学这个学科在我看来又不同于数学,物理等纯理科目,客观地来说,化学应该是一个夹在文理之间的,理解和记忆都同时重要的一门特殊学科,这就为化学教学幽默艺术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在化学教学内容之中,可以让幽默一展拳脚的内容还是不少的。幽
期刊
编识字儿歌是帮助学生形象识字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比如“碧”字,有三个独体字组成,笔画数多,难以记忆,但一首上口的儿歌:“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要看他们什么样,都穿碧绿新衣裳。”就让孩子轻松记下了它,可谓事半而功倍。识字儿歌怎样编呢?下面是我们在识字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做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描画字形编儿歌  汉字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上下、左右、半包围、全包围等。掌握了字形结构特点
期刊
课堂提问的效果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突出,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笔者肤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原则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也是教学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若提出“从苏轼自
期刊
写作的过程是动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表述,是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可是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最大的难题就是“没有东西可写”,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热情。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教师应给学生多创设可供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期刊
知识是来源于生活,并且也是服务于生活,我们不能脱离生活讲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多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这样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推理、验证的过程中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