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贝克:中世纪古城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贝克建立于12世纪,1226年成为一个自由城邦。1358年,吕贝克成为汉萨同盟的总部所在地,16世纪已经成为北欧的重要商业中心。至今它仍是海上商贸中心,尤其在北欧国家之间。除去二战中所受的损毁,这座老城结构的大部分是由15世纪到16世纪的贵族居所、一些古迹、教堂和盐场组成,它们至今仍保持完好无缺。
鸟瞰吕贝克古城。

  德国北部城市吕贝克旧城内保存有大量中世纪古迹。1987年,吕贝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此,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给予评价的——
  建立于12世纪,作为汉萨同盟的前首都, 16世纪已经成为北欧的重要商业中心。到今天它仍是海上商贸中心,尤其在北欧国家之间。除去二战中所受的损毁,这座老城结构的大部分是由15世纪到16世纪的贵族居所、一些古迹、教堂和盐场组成,它们至今仍保持完好无缺。
  正是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魅力,造就了吕贝克。

赫尔斯登城门


  坐在赫尔斯登城门外的睡狮旁,我注视着前方百米开外的门洞,望着那片一尘不染的老城发呆。那是中世纪的产物,那门和门里的一切,数百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
  我顿生一种恍惚感,觉得眼前看到的特别不真实。那门和门里的一切,都是一种幻觉……我回到了汉萨同盟时代,看到的是一个辉煌的吕贝克;我又回到了飞机轰鸣的二战时代,看到的是一个哭泣的吕贝克。
  初看上去,赫尔斯登城门很像一处安徒生笔下的童话城堡,两个尖尖的塔楼直指天空,似乎有种童话般的魔力。
  地处海边又富得流油的吕贝克,在海盗猖獗的中世纪,其自身安全问题肯定是冷兵器时代的头等大事。当时,只有四座城门可进入吕贝克城,但现在只剩下两座城门,一座是地处北边的吕贝克城堡门,此门修建于十五世纪中叶,晚期哥特式风格。另外一座位于城西,就是赫赫有名的赫尔斯登城门,差不多晚二三十年建成。
  赫尔斯登城门是吕贝克唯一完整存留的中世纪城堡大门遗迹,也是现残存的中世纪老城墙中最美的一部分,主要由南北两个庄重的塔楼和一个中央建筑构成,塔顶是圆锥形,共有4层。现在除了景观功能外,赫尔斯登城门还是一处位置极佳的博物馆,内部陈列着吕贝克过去的城市模型、古代的作战地图、兵器和战船模型等,可以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深度了解这里的历史与文化。
  从空中俯视,城门恰恰夹在两条道路中间,狭窄而紧凑,酷似一个椭圆形瓶子,而赫尔斯登城门就恰恰处于瓶口。这个方位看上去,城门的功能更加突出。
(上)吕贝克的尖塔成林。
(左下)吕贝克城布局简图。
(右下)市政厅前,吕贝克城市浓缩图盘。

  其实说是城门,也不完全准确,这里远看去就像是一座红色小城堡。同样是哥特式建筑,这原本也是一处应付海盗的防御工事,可城楼建成后却从未发射过一弹。
  从清晨、正午、黄昏到夜晚,城门在不同的时间都洋溢着别样的风采。导游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着她心里的城门:清晨的古城门有些朦胧;而到了黄昏时候最漂亮,阳光洒在城门之上,一派金碧辉煌;到了夜晚,投射灯照在城门之上,又是一派浓浓的童话气息。
  城门一度面临被撤除的命运。那是1863年,当时市议会大厅正紧张地进行,为赫尔斯登城门的命运进行投票表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辩论,以多一票的微弱优势将城门保留了下来。原来,因为吕贝克地区的土基十分松软,城门的巨大重量集中在一处,重压之下地基严重下陷,如果不撤除就会成为危险建筑,如果要维修又注定是一笔巨大开销。
  事实证明,大多数议员的决策是正确的,特别是那位投下关键一票的代表。赫尔斯登城门给吕贝克带来的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

三位“剥洋葱”的老人


  到访吕贝克老街时正值中午,太阳将这里的每一条小巷都照得锃亮。阳光下的红砖布道,给人以莫名的刺激和兴奋。
  老城区的街巷结构多是一条稍宽的巷子直通远方,左右连接着很多条四通八达的窄巷,呈现出鱼骨一样的放射形状。“鱼骨形城市”便由此而来,十分形象。
  无论是宽宽的街道还是窄窄的巷子,都很人性化,小街看似密密麻麻,即使你第一次来,也不会觉得陌生,每当分不清东西南北时,只要回到中央較宽的那条街上,然后再去找另一条小街,保准没错——街上有很多游客,也和我一样,又惊奇又茫然地在陌生的街上欢快地穿来穿去。
  漫步在立柱小方石块铺成的大街上,你随时都在穿越,一步踏入历史,一步又走回现实。这些小石块都被岁月和无数人的脚磨得圆滑光亮,踩在上面就像做足底按摩,特别舒适。
  古老的建筑,干净的街道,悠闲的游客,还有那些随处可见的鸽子,吕贝克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有些地方特别拥挤,像菜市场,有些地方又特别空旷,如同空城。整个城市贵族气十足,这便是老城的景致。
(上)右侧为赫尔斯登城门。
(下左)赫尔斯登城门前的睡狮。
(下右)市政厅广场。

  吕贝克一共孕育出三位诺贝尔奖得主。要知道,这是个到今天为止也仅有20多万人口的小城。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是土生土长的吕贝克人,父亲是一位巨商,父亲死后家道中落,直至后来贫穷潦倒,这过山车般的生活变化对他的影响很大。26岁时托马斯·曼便出版其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这部作品就是以一个大家族为背景,勾勒了一幅“老子创业,儿子守业,孙子败业”的兴衰图。这其实也是19世纪德国社会的变迁图,有专家盛赞这是二十世纪德国版的《红楼梦》。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让《布登勃洛克一家》在德国家喻户晓。因为小说以吕贝克为写实对象,一度让这里的人受不了。直到托马斯·曼80岁时,他的乡亲们方释然。他们以投票表决的方式授予托马斯·曼为吕贝克荣誉市民。
  也就在这一年,托马斯·曼安然离世,面对故乡和故人,他此生无憾了。1993 年,“布登勃洛克宅邸文学博物馆”在寸土寸金的吕贝克老城落成,由不解到理解再到引以为傲,吕贝克人以这样的方式让托马斯·曼不朽。
  从这里沿步行街往北一个街区,就是国王街十字,北行几步,便是德国前总理勃兰特纪念馆。勃兰特也是地地道道的吕贝克人,后来就任联邦德国第四任总理,致力于东西方和解。其人生的精彩之处,在于1970年访问波兰时,作为二战加害国的领导人,他意外地“世纪之跪”,那个经典的画面感动了整个世界。他也因此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吕贝克不大,博物馆、纪念馆和教堂却不少。格拉斯纪念馆就坐落在离勃兰特纪念馆靠南边的地方,格拉斯是文学巨著《铁皮鼓》的作者,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虽然不是出生在吕贝克,但在战后很长时间居住于此,最后终老于此。
  《铁皮鼓》是一部呼吁民族自审的代表作。《铁皮鼓》出版40年后,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知获奖的那一天,格拉斯风趣地说,为了这一天,他等待了20年。
  格拉斯八旬高龄时,又写下回忆录《剥洋葱》,深情告白道:“回忆就像剥洋葱,层层剥落间,泪湿衣襟。”

是什么造就了吕贝克


  地处“兵家必争之地”,吕贝克自诞生那天起,就无论如何也难以置身事外。这里有德国在波罗的海最大的港口,而旧城部分又是两条海河包裹起来的一个小岛。冷兵器时代的漫长岁月里,成王败寇的例子早已屢见不鲜。因而,吕贝克的历史跟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的历史一样,都是在打来打去中不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
  吕贝克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初。1159年的一场大火之后,城市浴火重生,其鱼骨状的大街和四通八达的小巷,就已经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1226年后它再次凤凰涅槃,成为一个自由城邦。1358年,好运又一次降临吕贝克,它成为汉萨同盟的总部所在地,从而奠定了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汉萨同盟”?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其实,未接触到吕贝克这个名字之前,我也是一脸茫然,翻阅大量资料后,看到的权威解释是:“北欧沿海各商业城市和同业公会为维持自身贸易垄断而结成的经济同盟”。据悉在汉萨同盟出现之前,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过两个自由市同盟——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莱茵河流域的城市和士瓦本地区的城市,通过结盟的方式来防卫地方贵族对商队的掠夺和强盗的抢劫,成员城市间相互放弃征收水路和陆路的通行税,并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彼此争端。
  我的粗浅理解,就是“中世纪的欧盟”——维持海洋经济秩序的联合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界都处于野蛮的丛林法则之中,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那个“同盟”,就是维持秩序的契约。也就是说,在没有海洋法之前,它就是一部海洋法。
  作为上百个城市加入的汉萨同盟盟主,13世纪至15世纪应该是吕贝克最为风光的时期——带着拓展和保护商业的使命,同盟拥有特殊的海上武装,还有专门的金库,其强大的实力致使海上强国丹麦,也被一度打败。
  在空中交通、陆路运输不发达的低效率时代,水上交通便成为最大的赢家。黄金水道、深水良港……都是富裕的代名词。地处波罗的海,又是天然良港,汉萨同盟之后的吕贝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吕贝克注定会成为物质流、资金流的聚集之地。
  这种“聚集效应”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里的教堂都以财富的名义打上了等级的烙印,比如专供海员祈祷的海员教堂(雅克博教堂),有点像中国沿海一带的妈祖庙,海员在大海上时刻存在危险,以此作为祈福的心灵之所。还有专供富豪们作礼拜的教堂,全高的门只能供有身份的人进出,仆人只能走旁边半高的门,可谓等级森严。
  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吕贝克老城有各种教堂上百座,老城区仅两万多人,差不多每2000人就有一座教堂。导游告诉我,教堂现在剩下来的还不到原来的一半。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维修费用过高,养不起。德国的工薪人员有一个税名叫“教税”,政府收起来后,专门分发给各教堂供日常开支,但大型的维修得教堂自身解决。一些教堂通过周末办音乐会等方式来集资,对于教堂修复所需的庞大资金而言,却也是杯水车薪。作为哥特式教堂之母,圣玛丽教堂也概莫能外,一直在修,也永远都取不了脚手架。即使每位游客参观收两欧元的门票费,到现在也只修复了三分之二。我们走进圣灵养老院(主要是二战后孤寡老兵的养老院)时也是如此,这座当年的海员教堂,虽然早已不再举行宗教仪式,但透过其间的布局和装饰,仍可洞见当年的辉煌。
  遍及大街小巷上的红墙民居十分特别,那些整齐的旧式房屋,都标有1477、1478等建筑年份的标识。原来,600多年前这些房屋全是仓库,汉萨同盟解散后,仓库也渐渐闲置。为了不影响城市风貌,那些仓库都改装成了民宅。房子都朝向大街或河道的正面,几乎是三角形的大屋顶,正方形门面,三角形中间是几扇窗户,正好方便从楼上仓库卸货的大门……改为民宅后,门洞变身为漂亮的窗台。
  果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吕贝克有了这些不可或缺的景致,变得更加有味道了。
  小巷深处,我看到了一枚勋章
  走在小巷深处,我总觉得似曾相识,猛然想起了刚刚走过的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就是按它的模样仿造的。城门、城堡、街道、教堂、绿色的尖顶、红砖红瓦……或许,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小而精致的吕贝克就具有标本的作用。   欧洲很多市政厅看上去都非常漂亮,吕贝克市政厅号称德国最古老和最美丽的市政厅之一,同样有着非同凡响的标本意义。同时代的教堂已经退休,而它却还在继续服役,至今还承担着市政管理和市民议会之责。同欧洲大多数市政厅具有景点功能一样,我们这些游客当然也可以进去参观。
  那幢砖结构的哥特式建筑,正面贴满了“文艺复兴”的元素,黑色肌体上镶嵌着诸多白色的石雕,加上绿色的尖顶,透露出少有的严肃与庄重。
  可令人费解的是,市政厅广场竟然就是一个菜市场。每天上午,吕贝克市民就会来此赶集,其理由是这里最集中,也最方便老百姓。据说周日的时候,这里还是传统的集市,各种手工艺品在此兜售,热闹非常。我们中午到来时,集市已经散去,广场上集市的帐篷就撑在市政厅的古墙之下,咖啡休闲座看上去实在奢侈,市民们的那种怡然自得,很像成都闲散的茶馆。
  杏仁糖是吕贝克闻名于世的特产,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有意思的是,那个最著名的老店就矗立在市政厅的对面,在这里,杏仁糖做成各种形状,从人物到动物到建筑,令人目不暇接,徉徜其间,绝对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吕贝克教堂上的钟,只有时针,没有分针和秒针。时间概念永远是生存指数的重要标志,这里的人永远没必要起早贪黑跟着时间跑。财富滋养了这方土地,也滋养了这方闲适的有着慢生活节奏的百姓。
  汉萨同盟早已灰飞烟灭,但商业的血液,早已注射进这座城市的肌理,市政厅外的菜市场、对面的杏仁糖老店,就是吕贝克商业天才的最好解读。
  从市政府广场抽身出来,又拐进一条老街,我偶遇这样一幕温馨的画面:红砖建筑,绿草坪前,太阳底下,8个小孩坐在草坪上,旁边支起一口锅,锅里是燃烧的柴禾,一位身着中世纪服饰打着绑腿的男子,正用钳子夹着一块小金属在火焰上烧着。他旁边有一个很小的容器,一会儿过后,那块小金属软了,就放进小容器里,接着再烧,直到那金属彻底融化,水银一般地在容器里,再冷却,一枚中世纪的勋章就这样制作而成。原来,那金属容器是一个勋章模型。太阳底下有些炎热,但小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在老师招呼下,有两位小孩上前亲自操作,十分認真。我们这些游客站在旁边,也没有影响他们上课。
  老师讲得认真,孩子们听得很专心,草坪上的书包和课本散在一边。
  我当然听不懂老师讲的什么,从他的表情和手势,我猜想他正在讲述中世纪的吕贝克,讲三个诺贝尔奖得主……因为这些都与勋章有关。
  孩子是吕贝克的未来,吕贝克是孩子们的保姆。而勋章,是他们永恒的主题。
其他文献
在江西抚州金溪县东部,有一座海拔1278米的山峰,它没有庐山那么有名,但是它的名字或许让人感到好奇:神童峰。那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神童峰,山雄木秀,药材遍地,峰顶有一深潭,水深数丈,清澈见底,红鲤乌鱼,摆尾于潭中。山中有一种鸟,唤“神童鸟”,常在林间啼鸣:“父望子成龙,父望子成龙”,相传这是宋代神童方仲永变的。  在江西,神童可远不止方仲永一个。  950年前,江西有一个有名的神童,叫
期刊
西方摄影师早期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大多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拍摄的人物大都神情木讷、呆板,而甘博等人拍摄的中国照片,神情更多是放松的、美好的。1917年—1glg年,成都北门大街。图,西德尼甘博,FOTOE四次旅居中国  西德尼·戴维·甘博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他是宝洁公司(P&G)创始人之一詹姆斯·甘博的孙子,可谓不折不扣的“富三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富三代”,却对太
期刊
甲午战争之后,俄、德、法三国感觉日本在远东的扩张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于是三国联合行动,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清政府。日本迫于压力,将满目疮痍的辽东还给了清政府。德国随后强迫清廷租借胶州湾,从此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1914年8月,“一战”在欧洲爆发。对青岛早有觊觎之心的日本趁德国陷入欧战无力东顾之机,于8月23日对德国突然宣战,随即派海军封锁胶州湾。日本陆军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5万人,配备
期刊
张謇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状元之一,他的名字翻譯成英文是Chang Chien。在他的时代,他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不过,他考取状元的经历非常曲折,并且最终也没有靠状元这个身份来获得什么利益,而是完成了一次深刻的个人转型,成为了民族企业家。在他的身上,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转型期知识分子的命运。  为了考试,他曾冒名顶替  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4岁
期刊
环抱成都的府河蜿蜒向南奔流约50公里,在彭山江口镇与岷江汇合,江面陡然开阔。江边的小镇林木葱茏, 风景秀丽,自古是成都水路出川的必经之路。早在唐代,诗人们就描述过这个岷江上的大码头。江口镇身后的彭祖山还是著名的长寿之乡。然而,明末以来此处吸引人的却是一个传说:张献忠的巨量金银财宝沉潜在此。数百年来,此处河道宛如阿拉伯神话中的藏金洞穴,不断出水金银财宝。在成都本地,专家们却对此处为张献忠埋银处存疑,
期刊
希特勒于1938年4月下令召回在华德国军事顾问。这纸命令,完全打乱了南京国民政府之前的计划,为填补德国军事顾问力量走后留下的空缺,蒋介石命令驻法大使顾维钧与法国联系,请法国向中国派遣一个由军官和专家组成的军事代表团,于是就有了法国军事顾问团来华一事。  谈判与接洽  迁都重庆后,国民政府进行了军事总结,认为无论是国民党军队自身建设还是打赢抗日战争,都需要外国军事顾问来帮助训练高素质战时指挥官。德国
期刊
唐宋两朝合起来有600多年,堪称我国古代卓有建树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也达到相当高度,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市场中也能见其大概。  唐代长安外郭城内,皇城左右有东、西二市,每市皆方六百步——我国古代旧制一步为5尺,唐代的1尺约等于现在的31厘米——也就是说,东、西两市的长度都接近1公里,这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商圈,市面上商铺众多,据文献记载共有二百二十种行当,“邸肆千数”。到了天宝八年(749年)又增设
期刊
浙派是明代早期至中期画坛上的重要艺术流派,其创始人是浙江人戴进。也正因为此派的创始人戴进是浙江人,所以,画史上才将这一派命名為“浙派”。浙派初现和兴盛的时代里,上至皇室、贵胄,下至普通百姓对于浙派绘画无不推崇有加。即便是明代中期的绘画流派“吴门派”艺术风格兴起之后,吴派干将沈周、文征明对于浙派绘画也颇多赞誉,而明代晚期的董其昌对于浙派绘画的鼻祖戴进的评价也是相当高,董其昌说:“国朝画史以戴文进为大
期刊
上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进步。同时,伴随着时代的步伐,人们的时尚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衣着、发型到日常用品,出现了很多爆款,风靡一时。  1981年,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人们日常的衣着服饰也打破单调的款式,变得丰富多彩。肩扛双卡收录机,穿长风衣、喇叭裤,带蛤蟆镜,梳飞机头或烫个爆炸发型几乎是80年代时髦青年的标配。90年代出现的“迷你
期刊
考上状元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是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呢?在你考上状元后,整个科举制度都取消了,你是喜是悲?你会感到,一个新时代来临了,而自己的状元,也许只有“历史”价值了。  1905年,清政府取消了科举考试。此前一年,举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殿试,刘春霖成为末代状元,比张謇晚了10年。又过了几年,连大清朝也没了,但是刘春霖的一生,经历时代的动荡更迭,仍然对得起“状元”这个知识分子精英的称号。  曾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