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剂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来源 :水土保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室内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改良剂(生物质炭、过氧化钙)对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CK、Ca(过氧化钙,1.72g/kg)、C(生物质炭,21.46g/kg)、C+Ca。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前期(3d内)都增加较快,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随试验进行有所下降,配施效果优于单施。各处理可溶性有机氮在21d内缓慢增加;第21天时,C+Ca、Ca、C相比CK分别显著增加了62.1%,55.5%,40.9%;35d以后,配施(C+Ca)与单施过氧化钙(Ca)的效果显著优于单施生物质炭(C)和对照(CK)。120d培养期内,配施(C+C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平均含量;微生物量碳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Ca>C>CK>Ca,微生物量氮的平均含量C+Ca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可溶性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C+Ca>Ca>C>CK,可溶性有机氮的平均含量C+Ca、Ca处理显著高于CK、C处理。微生物量碳、氮以及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互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微生物量碳与可溶性有机氮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生物质炭和过氧化钙能有效提高旱地红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且生物质炭与过氧化钙配合施用更有助于土壤改良。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关注了国有企业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方法后可能面临的"排斥效应",以及这些企业如何通过后续变革加以应对。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质性分析为主的案
目前我国低压配电网普遍存在着负荷三相不平衡的情况。当负荷不平衡时,会对系统产生较大的损耗。同时使电能利用率大大降低且严重影响供电质量。因此在电网中适当的位置装设
在时间差闪电定位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实现了对闪电定位误差的定量评估。详细分析了闪电定位系统中测站数目、布站方式和站址基线长度3个因素对定位结果的影
当前,企业研讨培训项目成果转化时,对影响转化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不足,导致设计的转化模型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培训项目成果转
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终身学习领域的热点问题。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院作为"北京市成人终身学习素养
本论文是对罗马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罗马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考察和研究,旨在通过对古代罗马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背景、发展的动态过程的研究,勾勒出古
有机磷农药(OPs)在保障农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长期大量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微量或痕量地残留在粮食、蔬菜上,极易对环境、人体、动物等产生急性或慢性的毒害。有机
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二十世纪以来,新的文学理论涌现的速度日益加快,各执一词,不能相容。在中国情况亦复如此。把数千年来的纷争再继续下去,对
本文探讨县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策略: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放大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不断健全现代服务业融资体系;不断锻造现代服务业行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