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在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反思诗歌鉴赏的教学策略,积极地发挥诗歌鉴赏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追溯高考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语文走过了恢复继承阶段(1977-1984)、摸索探寻阶段(1985-1990)、标准规范阶段(1991-2001)、多元化阶段(2002-至今)[1]。而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鉴赏正是出现在高考语文的试卷中是从1994年开始。从此以后,诗歌鉴赏类试题依据高考考试说明进行测试,考察内容和题目类型相对固定,到2007年第一次新课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在平稳中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从选材上来看,作品朝代不再局限于唐代、两宋、元代,而是上溯到先秦,下至清代;从作者作品上看,从著名走向陌生化;考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关键词语的诠释、对表达技巧的评判、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对内在情感的把握、对思想主旨的认识等。因此,在这种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我们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则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偏离了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鉴赏中对学生审美能力与情感的培养。
一、高中語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偏失
1.教学功利化。在高考试卷考查方式的引导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功利化。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以解题为导向,注重传授解题技巧,追求解题数量,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片面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对诗歌的解析停留于文字表达、手法等,或解剖肢解课文,或捆绑学生的思维,或灌输学生自己的观点,没有引导学生去挖掘诗歌背后所表达的诗人情感、思想、信念等,严重阻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没法体验诗歌真正的美。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围绕一个字“分”,他忽视了诗歌鉴赏甚至是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2.积累浅薄化。在解读诗歌时,如果老师仅仅是参照教材、解析、教学参考书等进行评说,那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老师没有感情,学生自然不会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谈不上审美体验。诚如梁启超所言:“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铁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2]”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家,他需要把自己所了解的,通过适合所面对的学生的方式来讲述给他们听,而不是如机器一般的读字而已,而所谓的感情充沛则源于教师对这首诗词的了解与热爱。
3.鉴赏模式化。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类型,课堂上的诗歌鉴赏也变成了一次次真题讲解。“一解词、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3]流水线一般的把美丽的古诗“大卸八块”,对于诗歌的鉴赏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在意的是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对于诗歌蕴含的深邃思想、丰富情感分析不透,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歌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甚至造成了像吕叔湘先生所说:“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的现象,把感情真挚的诗词鉴赏变成了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
究竟我们为什么来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鉴赏教学教给学生什么?诗歌鉴赏教学是来告诉学生古人是如何来表达情感的,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令人陶醉,透过诗人相隔千年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出赞叹,引导学生个性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所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俗话说:“教师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清纯的新鲜水。”作为师者,最不该固步自封,所以在教学期间,要围绕教材大量阅读,关于文学常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诗歌鉴赏有数。另外,新课程改革中人们用“平等中的首席”来表明教师的作用,就说明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也要负担起教师应有的责任,“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单纯的灌输,让学生听你说,而是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一条线索,比如诗人生平、时代背景灯,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角度,再体悟诗歌。
2.提倡吟诵。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去咀嚼诗歌。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诵读视频,或者发挥范读的作用,也可以举行朗诵会或者吧学生诵读制成影像播放等,增加诗歌鉴赏的趣味性。
3.调动想象。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氛围,用诗意的语言,启发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空间,在特有的氛围中,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另外,除了语言外,我们还可以配合绘画和音乐,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诗词的优美,强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诗歌鉴赏是一个有情感、有理智的个性化审美过程。我们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尊重诗歌鉴赏的规律,把握诗歌鉴赏的根本目的,多一些吟诵,少一些分析;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严肃;多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
参考文献:
[1]幸兴.近三十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刘学飞.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情感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李莉.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17-41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追溯高考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语文走过了恢复继承阶段(1977-1984)、摸索探寻阶段(1985-1990)、标准规范阶段(1991-2001)、多元化阶段(2002-至今)[1]。而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鉴赏正是出现在高考语文的试卷中是从1994年开始。从此以后,诗歌鉴赏类试题依据高考考试说明进行测试,考察内容和题目类型相对固定,到2007年第一次新课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在平稳中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从选材上来看,作品朝代不再局限于唐代、两宋、元代,而是上溯到先秦,下至清代;从作者作品上看,从著名走向陌生化;考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关键词语的诠释、对表达技巧的评判、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对内在情感的把握、对思想主旨的认识等。因此,在这种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我们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则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偏离了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鉴赏中对学生审美能力与情感的培养。
一、高中語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偏失
1.教学功利化。在高考试卷考查方式的引导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越来越功利化。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以解题为导向,注重传授解题技巧,追求解题数量,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片面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对诗歌的解析停留于文字表达、手法等,或解剖肢解课文,或捆绑学生的思维,或灌输学生自己的观点,没有引导学生去挖掘诗歌背后所表达的诗人情感、思想、信念等,严重阻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没法体验诗歌真正的美。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围绕一个字“分”,他忽视了诗歌鉴赏甚至是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2.积累浅薄化。在解读诗歌时,如果老师仅仅是参照教材、解析、教学参考书等进行评说,那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老师没有感情,学生自然不会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谈不上审美体验。诚如梁启超所言:“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铁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2]”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家,他需要把自己所了解的,通过适合所面对的学生的方式来讲述给他们听,而不是如机器一般的读字而已,而所谓的感情充沛则源于教师对这首诗词的了解与热爱。
3.鉴赏模式化。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类型,课堂上的诗歌鉴赏也变成了一次次真题讲解。“一解词、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3]流水线一般的把美丽的古诗“大卸八块”,对于诗歌的鉴赏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在意的是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对于诗歌蕴含的深邃思想、丰富情感分析不透,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歌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甚至造成了像吕叔湘先生所说:“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的现象,把感情真挚的诗词鉴赏变成了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
究竟我们为什么来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鉴赏教学教给学生什么?诗歌鉴赏教学是来告诉学生古人是如何来表达情感的,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令人陶醉,透过诗人相隔千年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出赞叹,引导学生个性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所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俗话说:“教师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清纯的新鲜水。”作为师者,最不该固步自封,所以在教学期间,要围绕教材大量阅读,关于文学常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诗歌鉴赏有数。另外,新课程改革中人们用“平等中的首席”来表明教师的作用,就说明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也要负担起教师应有的责任,“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单纯的灌输,让学生听你说,而是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一条线索,比如诗人生平、时代背景灯,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角度,再体悟诗歌。
2.提倡吟诵。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去咀嚼诗歌。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诵读视频,或者发挥范读的作用,也可以举行朗诵会或者吧学生诵读制成影像播放等,增加诗歌鉴赏的趣味性。
3.调动想象。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氛围,用诗意的语言,启发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空间,在特有的氛围中,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另外,除了语言外,我们还可以配合绘画和音乐,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诗词的优美,强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诗歌鉴赏是一个有情感、有理智的个性化审美过程。我们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尊重诗歌鉴赏的规律,把握诗歌鉴赏的根本目的,多一些吟诵,少一些分析;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严肃;多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
参考文献:
[1]幸兴.近三十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
[2]刘学飞.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情感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李莉.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8.
[4]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17-418.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