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民居与庙宇装饰艺术之美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凰古城自古战事较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特殊的环境对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具有导向性。战乱背景下,建筑首先讲求的是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隐蔽性,建筑的营造、色调、形式等都体现着安全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近代湘西文化展现的是一种文武兼具的状态,文人居室或将军府邸者对于建筑的纹饰、审美均有不同的要求,等级文化制度同样杂糅其中。建筑装饰构件、装饰材料、装饰技法、装饰内容整体呈现简洁质朴的风格,但又有他内在较完整的文化体系支撑,清新拙朴而庄严肃穆。
  民居
  古城内民居建筑装饰特色主要体现在门窗、柱础、额坊、雀替等构件。
  城内居民的门多为六抹头形制的隔扇门,一般开设单扇、两扇、四扇、六扇,门高约240cm,宽60cm。隔扇门首先考虑的是通风,采光的实用功能,其次具有较好的装饰性。窗户的开设类型丰富多样,主要表现在平开、直棂、支摘窗、花窗等模式。窗户的装饰性从整体上奠定了建筑的风格基调,也蕴含了主人的审美趣味和社会地位。额坊和雀替的构件会选择表吉祥寓意的图案造型,在充分考虑力学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和形式的并驱。
  沈从文宅院
  以沈从文宅院为例子,其为穿斗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坐南朝北,由过厅、左右厢房、正屋及中庭围合成四合院结构。宅院装饰风格呼应古城内的民居装饰格调,采用木材的本身色泽,黑瓦灰墙,虽无堂皇富丽的装饰,倒也别致小巧。四合院的建筑构造形式体现了民族的大融合。
  宅院装饰
  建筑装饰主要体现在门、窗、石柱础等构件。后院正屋及厢房的隔扇门为装饰的重点,门的造型为六抹头形制,隔心部分步步锦纹饰镶嵌牡丹纹,画面讲求点线面的结合。其次是隔板上面出现代表忌水文化符号的“虾”纹饰,纹样形象逼真,线条细腻流动,在古城内属于少见纹饰,体现了人们对水神的崇拜。
  支摘窗的采用为宅院装饰的一大特色。上中下三段式的形式为支摘窗的主要开设模式,单扇宽约60cm,长约100cm,上下两端可以自由取放,中间段则向外支起。中间段采用透雕的装饰手法,外方内圆,步步锦纹饰夹杂动植物纹饰构成画面。
  宅院的柱础采用红砂岩,纹饰主要为“暗八仙”图案,主要的雕刻手法为剔地起突,上段石鼓部分注重纹饰连续性的刻画,追求律动的形式法则,下端部分各面采用单独纹样,讲究构图的精细,纹理保存较清晰。
  宅院装饰的艺术特点
  功能与形式美的统一。支摘窗的开始形式易实现采光、通气功能,同时具有中国园林花窗、漏窗、空窗借景造景的功能,从视觉和触觉上给予人们灵动的空间想象艺术;其次是窗子中段排排支起时,整个空间更富有层次和形式美感,支摘窗实现了物的功能与形式美的统一。
  装饰图案教化与审美意义的并蒂。装饰的重要价值体现在教化意义上,宅院内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诗、词、画等图案,广疏邻里,老少皆宜,观古鉴今,给予美的享受的同时让人们能从历史的角度有更多思考。古城内“虾”纹饰符号具有独特性,对于探求文化符号的变迁有重要导向作用。
  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体现。宅院采用四合院建筑的布局特色,体现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了人类文明进程中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性。
  陈斗南宅院
  坐落于城楼东门的陈斗南宅院体现了我国南方窨子屋建筑的典型特征。宅院建于光绪年间,是清官员陈博权为其子陈斗南修建。早些年间,宅院用于开设幼儿园,随着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强化,宅院现作为文物保存。
  宅院的建筑布局是窨子屋的典型特征,整体呈中轴对称,由中天天井、前后进厅,回廊组成四合院形态,外围为9米多高的防护墙,整体呈围合状态。
  宅院的建筑装饰
  窗的装饰。陈斗南宅院窗多为支摘窗,装饰纹样相对于沈从文宅院的装饰更加简洁概括。采用上、中、下三段式开设。支摘窗早期采用纸糊开窗部位,后期再上下两端装饰了玻璃,上中下三段纹饰各不一样,上段采用扇形的造型,当地人俗称燕子孔,中段则采用简洁的步步锦纹饰装饰,纹饰形象概括洗练,神形兼备,实现室内采光的同时,具有拙朴的美感。
  宅院装饰艺术特点
  陈斗南宅院装饰艺术的特点体现在两点:首先是色彩环境学的应用,其次是独特的窨子屋建筑布局。这两个特点的共性在于实现建筑功能的安全性,战乱的历史背景对建筑的隐蔽性提出了要求,建筑整体色调采用黑色调,内檐外檐、额坊、雀替、门窗的构造利用木材本身的纹理,涂以桐油,素色调的建筑风格与灰色的防护墙将宅院很好的遮蔽,且府邸较简洁的装饰,体现了屋主的喜好。作为将军府邸,其追求的是审美的威严、大气。
  凤凰文庙
  古庙宇自古为人们朝拜的圣地。凤凰古城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浓郁的湘楚巫术文化,后来又接受佛教、道教、基督教的影响,这些宗教文化在凤凰古城内的庙宇建筑装饰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凤凰一中内的文庙为典型代表。
  凤凰文庙于清康熙年间修建,是儒家文化的典型建筑,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现作为文物保存于凤凰一中内,暂不对外开放。《凤凰厅志》记载:“巡抚赵申乔,巡道孙调鼎等率僚属捐建正殿大成殿三间,东西两厅各三间。大成殿前有泮池,泮池前为棂星门,再前是照墙。正殿后有崇圣祠,其东为明伦堂。”以上均为厅志记载。
  在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的年代,建筑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文庙现留存的为庙宇大成殿核心建筑,且仅存建筑框架部分,但恢宏的气势依旧,建筑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屋顶采用黑瓦,绿色琉璃瓦剪边,中间为葫芦宝顶,正脊两端有吻兽,垂脊上立有走兽,其中容易识别的是骑凤小仙人,大成殿面阔三开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大修,底层空间及其建筑装饰均为后期修缮,二层空间及装饰保持原样。大成殿的建筑装饰主要体现在内檐、外檐两处。
  内檐主要体现在天花和内壁彩绘两方面。一方面是天花,由于建筑体量结构较大,大成殿顶部采用九格平棋天花,天花纹饰整体采用青花设底,彩绘有龙凤图案,色彩格调统一。另一方面,彩绘了宽约20cm的彩画置于上下两层空间连接之地,彩画的色调主要为青绿设色,内容有自然风景、飞禽走兽、人物等,回文用于分隔每段纹饰。简单的彩绘装饰使单调的空间更加丰富,变得灵动有层次。
  外檐装饰主要体现在额坊、雀替、撑拱、檐柱等构件。建筑彩绘最初的目的是保护木材的防潮防虫,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彩绘的装饰性得到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绘画题材、画面组织、线刻技法等方面的选择,大成殿额坊装饰的特点在于线刻彩绘大小额枋,内容丰富,有山水风景画、卷草植物纹等,每一幅画面均具有独立性,统一的色彩使画面保持较强的整体感。大成殿的撑拱为龙的造型,采用圆雕的雕刻手法,根据结构的不同彩绘,雕刻技法熟练,形神兼具。1983年,来自贵州铜仁的工匠师傅给予檐柱盘旋缠绕的龙的造型,为了仿古将龙身纹理雕刻成三角形的“蛇纹”,目的是为了仿古,丰富了龙纹装饰特色。
  说到文庙的装饰艺术特点,首先是彩绘风格。大成殿的彩绘风格承继了宋元时期青绿设色为主调的突出特点,体现了色彩文化的时代性。其次是通过外檐内檐装饰图和装饰色调的探究深刻反映了封建礼制文化下色彩等级制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凤凰古建筑装饰艺术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同构融合:首先是建筑四合院的布局;其次,纹饰大量表现诸如祈子多福、渔樵耕种、进官加爵的主题,且纹样体现出多民族元素相互渗透的特点。一般少数民族表现龙纹活泼的形象,而在文庙建筑雕刻中则体现了汉族龙纹饰威慑神勇的形象,建筑装饰文化植入的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普遍情理和思考,表现的是人类关于人生价值的终极意义,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作者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文化产业系教师)
其他文献
在Hartly系豚鼠生产群中,两次发生以结膜炎和颈部淋巴结肿胀化脓为主要病变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自发流行病例。据此提示,结膜是本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为了确认这个推断,用豚鼠
河南省乡镇企业及其管理机构问题探索李东升一、发展概况及其地位作用。河南省乡镇企业在中央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指引下,经过全省农民的奋力拼搏,异军突起,千帆竞发,到1993年底,全省乡镇
适用年级三年级设计说明《夏洛的网》作为一部风行世界五十年的优秀儿童文学名著,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温馨感人而又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捧读它,你在被深深吸引的同时,总能从内
从1985年4月到1986年4月对361名孕妇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以及196名产妇一年随访研究的结果表明,361例孕妇的HBsAg阳性率为2.5%,抗-HBs阳性率为23.8%,抗-HBc阳性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电信集团新一轮ADSL招标中,中兴通讯ADSL产品以卓越的品质和优异的性价比,获得百万线的订单,再次显示了中兴通讯在宽带接入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优质高效的
据统计,现在每年出1000来部长篇小说,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家从各个角落冒出来。有的学生也在出书写小说,好像谁都可以当作家。这真让有些功成名就的老作家气歪了鼻子,真是“
EB 病毒(EBV)和巨细胞病毒(CM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感染发病后常伴有 GPT 升高,肝脾肿大,甚至出现黄疸,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EBV 和 CMV感染的检测对病毒性肝炎
今天,同学们要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那就是“爱心接力赛”。想知道什么是爱心接力赛吗?那就请大家集中精神,听老师说一说吧!你们知道吗,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哟!不信你想一想,
期刊
全球化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显著的特征,它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语言和教育。世界各个民族尤其是那些只使用非主要通用语言的民族,必须学习国际通用语或国内
早在秦汉至隋唐历史时期 ,西部的关中平原、成都平原一带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科技创新成果率先在此开花结果并不断推陈出新 ,促进了西部经济的辉煌发展。本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