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客家人(之十)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就是这么无情地揭示出一切。一位客家人后裔,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历史的召唤下奋起。是他,在太平天国、戊戌变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准备的基础上,明确意识到,清廷再以改良的新政来防止革命,已达不到亡羊补牢的效果,只会滑天下之大稽了。他迅速从戊戌变法“请愿上书”中觉醒,意识到“和平之法无可复施”,揭起武力“倾覆”清朝的大旗,从而成为结束千年帝制的历史伟人。无论后人对他的辛亥革命怎么挑剔,评头品足,但是光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这一条,就足够了,何况,开创共和,民主建国……都始于他的手中。
  孙中山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客籍农民家庭。12岁时,随母到了檀香山,异国风物,令他“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后来他又到香港求学,毕业于“西医学院”。他于1848年创立兴中会,第二年即开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经“十起十落”,最终赢得1911年的胜利,推翻了帝制,创立了民国,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孙中山这位客籍革命家的平民思想、大汉族意识,乃至崇文尚武的客家人文传统,尤其是客家人飘洋过海形成的先进观念,都是他发动这场革命必不可少的要素。辛亥革命,客家人在其中起到了主导和骨干作用,“十起时落”,多为客属地。这次革命,以广东为根据地,广泛团结、发动全国人民,也表现了客家民系的成长成熟的过程。
  自从太平天国轰轰烈烈走上中国历史舞台,客家人便显示了它更新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主动精神与翻天覆地的气概。太平天国的失败是暂时的,历尽沧桑的客家人并没有就此屈服、趴倒,他们注定要在不久之后更高地屹立起来。孙中山从小就敬仰太平天国,他的民族主义、民生主义,可以说,主要就是源自太平天国的思想,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反清思想的传承与升华。他自小就以洪秀全继承人自居。孙中山曾撰文道:“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行之者,即洪秀全也。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行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显然,他的民生主义,带有客家人的“大汉族意识”。明亡之后,客家^所在地,_直坚持不剃半边光头、不留长辫,自认为明代移民,而拒绝成为清朝的子民,有的地方甚至坚持到了民国,始终没有臣服。
  20世纪,可以说是客家人的世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客家革命家的巨大“历史群落”发挥历史作用的世纪,是中华民族从奴役走向解放、从专制走向自由的世纪。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追随其左右的有众多客家志士,正如当代思维科学所称的“群体激发效应”。一位革命家脱颖而出,马上是一茬茬地冒出来,形成气候,产生威势。
  在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联合各方面进步力量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一中国同盟会时,不少客家人便从四面八方来响应,将其视为自己的事业,成为其中的骨干。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除孙中山任总理外,其整个领导核心中,客家人占了46%,差不多占了一半。其中,外务部长为廖仲恺(惠州客家人)、会计部长为谢良牧(梅州客家人)、司法部长为何田翰(梅州客家人)、评议部议员胡汉民(江西吉安客家人)、梁慕光(惠州客家人)等。海外客家人多,这是一个主要原因,但这也证明,正是客家人漂洋过海,接受新思潮的影响,要比别的民系大。他们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就不足为奇了。
  后来,同盟会派人回国内活动,其重点也是客家人聚居或者有较多客家人的地方。如1895年的广州起义,1906年的湘赣边界起义,都是客家人的地盘,历时两个月之久。而1907—1908年由孙中山直接策动和领导的六次武装起义,也大都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所有这些,均是辛亥革命的前奏,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治者,振奋了全国的革命志士,为日后武昌起义奠定了基础。
  在海外,被誉为“革命之母”的华侨中,客家人也是其中的主要成分。可以列出众多捐赠巨资的客家人名单,这里就不——记录了。而在客都梅县松口,更办起了一所传习体育、培训军事骨干的学校。后来,在历次战役中,尤其是广州黄花岗之役中,不少学员捐躯,如周增、林修明、饶辅廷、张学龄等。
  在辛亥革命之后十数年间,革命几经曲折,但在孙中山身边,始终有着一批意志坚定、屡创奇勋的客籍革命家与将领。例如,著名的国民党领袖人物孙中山的左右臂廖仲恺、胡汉民、邹鲁、大将军姚雨萍、平民将军邓铿等。后来,北伐的主要将领,包括邓演达、李济深、蔡廷锴、张发奎、李章达、叶挺等,皆出于他的门下,且都是客家人。
  为孙中山所称道的“干革命,有两达,革命有希望”,便是指张民达与邓演达。他们也都是客家人,两人均是东征名将,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张民达不幸于1925年溺水身亡,邓演达则一直到参加北伐,任总政治部主任,成为当时武汉革命政府的中坚,后不幸被蒋介石所谋杀。
  辛亥革命,是以一次又一次的北伐而彪炳史册的。在中国历史上,每每只有武力南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征”,却从未有过北伐,李鸿章正是预感到了这一条,他才惊呼“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包括太平天国,也只有打到南京止了步,没再前进了,派出的两支北进的队伍,均都失败了。但辛亥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均连战告捷,其态势则大不同前了。
  而要北伐,则不可偏安于广东、东南,和客家人分布的南方十余个省,务必要团结全国人民,包括各族人民,乃至曾为统治者的满族。所以,这一革命,其气度、其脚怀,远远超过包括太平天国的任何一次起义。
  孙中山的一生,历尽挫折,辛亥革命前,可谓“十起十落”;辛亥革命后,又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陈炯明叛变。和平统一未果,竟病逝于北京。他这种百折不挠的斗志,正可谓客家人的“硬颈”精神。
  除大量呼唤革命的檄文外,他还写有七律《挽刘道一》,可见其锐志:
  半壁东南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埭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
  神州落日泣孤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
  横揽江流一奠公。
  气势了得,信心了得,沉雄悲壮,格调高远,不愧为一代伟人。
  而他的左膀右臂,如廖仲恺、胡汉民等,更是借手中之笔,包括运用诗歌这一古老的形式,抒壮志、刺邪恶,团结民众,共图伟业。如廖仲恺在被陈炯明所囚时写下的《留诀内子》:
  后事凭君独任劳,
  莫教辜负女中豪。
  我身虽去灵明在,
  胜似屠门握杀刀。
  其妻何香凝,是名诗人、名画家,其诗有:
  国仇未报心难死,
  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
  留得中华史上名。
  这也是一位客家女的大气。
  民族英雄邹容是辛亥革命成功前牺牲的一位著名历史人物,他是四川巴县的客家人,原籍为客家大本营中的梅州。他幼年时受戊戌变法影响,攻读英文、日文,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把一位监督留学生的官员的辫子剪下,挂在留学生会馆“示众”,于1903年被迫回国。到了上海住入爱国社,与章太炎等结识,写下轰动全国的《革命军》。他在这两万字的长文中疾呼: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吾今大声疾呼,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
  在19世纪至20世纪,客家人绝不是泡沫而是深流,不是涟漪而是巨浪,是大海中的浪涌,是历史的主潮,从而证明了他不仅属于历史而且属于未来——一个更新的民系身上,必然具有在未来闪光的东西。
  邹容主张推翻清皇朝,建立一个“中华共和国”,称“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并以高呼“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来结束这篇《革命军》。
  1905年,年轻的革命家邹容在狱中病逝,年仅20岁。在他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客家人那种敢为人先、矢志不渝的坚韧与敏锐。他,无疑应列入辛亥革命先驱之列。
  关于客家人与辛亥革命,恐怕非一文一章所能写清道明,这里只择其要点,而且偏重于思想和群体上,难免不挂一漏万。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开始移民海外,在这里提醒计划移民人士:移民是~辈子的选择,选择一个移民国家就意味着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因此,有意移民者应从自身的情况特点去考虑,在移民之前好好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移民?  其实各人有各自的移民理由。来坐移民监或是留学镀金,来扎根或者半扎根,是为了孩子教育,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更便捷通行全球的身份,亦或是为了更多的商机?这是很关键的。
期刊
在沈阳新民市,有一颗横跨政界和企业界的明星,她就是沈阳市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新民市政协委员、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沈阳金海隆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鸿雁。  郭鸿雁是个地道的新民人,典型的知识女性。她梳着一头时尚的短发,白皙的脸庞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郭鸿雁言谈举止中透着娴淑文静、自信端庄、柔中有刚、达观大气。  郭鸿雁二十几岁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她和丈夫双双下海。经过多番考察,他们认为农村
期刊
(接上期)  旅居朝鲜的华侨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日帝统治时期,华侨身在国外,生活贫困,但仍想方设法让儿女读书识字。华侨们亲身体会到不识字的苦,总想在居住地能创办自己民族的学校。虽然日本人在朝鲜各地都设立了日本学校,但作为中国人华侨不愿把子女送到日本学校,因此当时各地华侨迫切要求创办华侨子弟学校,特别是华侨较多的城市。  所以各城市的华侨商会根据广大华侨的迫切要求,动员各行各业的华侨自愿捐款,多少不限
期刊
位于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北麓的金寨县,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在那血与火的烽火岁月里,从这里先后走出59位共和国将军。  2011年3月28日下午,在金寨县长岭乡乌凤沟村大别山海拔1300多米的一个山坡上,一座占地800平方米的宏伟石墓前,来自长岭乡附近几个村落的100多名父老乡亲,来此祭祀长眠于此的红军英烈忠魂。祭拜仪式开始后,浮现在人们眼前的是70多年前发生在此地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惨烈战斗
期刊
美媒:中国电信业崛起“令人惊叹”    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发表文章说,不到20年,中国电信业已从一个原始的国家垄断产业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和互联网通信市场。这个改变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有电信企业越来越成熟的一个证明。不过,随着国内市场迅速接近基础业务的饱和点,保持这一增长需要深化国内部门和使其多样化。最后事实肯定会证明这是中国最严峻的挑战。    外媒:中国推动“金砖”走上世界舞
期刊
滑落井底    2010年10月28日,两天后就是万灵节了,在英国,这是个最重要的节日。19岁的我,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从伦敦的牛津大学一出来,就踏上了高铁的归家之路,我要在爱丁堡度过这个星期日与万灵节。我刚到爱丁堡的家,母亲却不在家,我想用手机与母亲联系,可手机没电了,我就接上充电器插在客厅电源的接口处。然后,我决定去看看我家祖传用来避暑的小别墅——它坐落在爱丁堡空旷的郊区。  据说这是我祖母用
期刊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世人熟知的经典作品,然而,笔者发现,以往对这首诗的诠释可能有失偏颇。  从笔者参考的相关资料来看,关于《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似乎没有什么异议:“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磷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并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诗。但令笔者不解的是,相关诸文的具体赏析部分却都与创作背景没有多大关系。  诸文对该诗大致作了如下诠
期刊
初夏时节,郝力依旧很忙。作为柳河岸边的“东北第一西瓜市场”的董事长,他还在不停地扩充自己的事业。外人看来。郝力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在小粱山地区这个名字却是响当当的,乡亲们都说:“郝力,能给大家带来好利。”  郝力今年37岁,身材魁梧,相貌英俊。虽然不善言谈,但是心中有数。8年前,郝力在自家的十来亩地土里刨食,他不甘心一年到头收入那么几个卖粮钱,于是开始研究增收挣钱的门道。柳河西的小粱山地区具有
期刊
“中国张先生的葫芦雕刻世界一流!”这是美国葫芦协会会长鲍伯发出的赞叹。一个美国人由衷的认可,折射出这样一种现象:中国葫芦文化开始为世界所知。这位声名鹊起的“张先生”,就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葫芦雕刻”的惟一传承人张志华。  走进沈阳故宫古玩城,一眼就能看到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张志华葫芦雕刻作品。由于1998年他就现场雕刻,从而开创了国内第一家现场手工雕刻的葫芦专卖店。从络
期刊
很少见到父亲    1910年3月13日,段君毅出生在山东省濮县(今河南省范县)一个叫“白衣阁”的村庄。段君毅的父亲段子敬拥有不少田产,但他有文化,是当地的开明绅士。段子敬为儿子段君毅上大学卖过地、为儿子领导的抗日部队供给过粮食衣物。  1929年夏,段存让在白衣阁呱呱坠地。段存让是段君毅的长子,但从幼时到长大,段存让很少见到父亲。段君毅早年在山东聊城省立第二中学读书,受进步思想的影响,1931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