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讲话中提到,中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此背景下,5月8日,“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京成立,旨在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论坛首批成员由来自生态环保界、经济金融界、实业科技界领军人物组成,会上共同发表了《“推动中国全面绿色转型”北京宣言》。
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的学术交流和产融实践平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指导单位。论坛由中国生态环保界、经济金融界、实业科技界具有影响力和前瞻性的成员组成。
论坛的成立是为了推动中国全面绿色转型计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优势资源,统筹协调,推进制度设计,形成共识合力,促进产业行动。
目前全球已有将近12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经济规模的70%以上,碳中和已经成全球共识。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中,集合了多位能源企业优秀的企业家力量,正是希望从企业科技创新做起,推进能源革命。能源专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说:“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所以它绝不仅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金南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确定清晰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径。本次成立的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就是为了在这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凝聚共识,充分挖掘社会各界的优势资源,推进制度建设,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产业行动。
《“推动中国全面绿色转型”北京宣言》呼吁:全球各界力量一起,在实现全球碳中和及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道路上,合作共赢,督促各国加快制定有效的全球气候政策框架,建立起政府、企业界及社会各界参与的全球环境治理协调机制。与会成员共同表达了愿意集学、研、产、融全方位优势,科学实践,将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打造成一个推动落实“双碳目标”的优质实践平台。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凸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大国担当,向世界释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和美丽世界建设的积极信号。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当年煤油气的发现和利用,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生产水平,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但是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人类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化石能源过度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非化石能源的空前进步,正在促进新一轮能源革命,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这是必要也是必然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容易,我们国家处在“双碳”目标下的关键历史节点,这个时候转型不利的话,会导致落后和低效的投资。我国目前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经济发展方式对高碳能源依赖有惯性,对高碳的路径依赖很厉害,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补短板,把着力点首先放在减排上,同时也要注意增大碳汇、碳吸收、碳利用,弥补碳边际应,这就是碳中和。
“双碳”目标也是我国新的发展机遇,要补短板,转方式,用新的发展理念赢得新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会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的进步,催生新的科技、新的能源、新的工业、新的交通、新的建筑和新的投资。
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更好应对,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一场波澜壮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在清华经管学院成立具有重大的意义。清华经管学院作为论坛的学术指导单位,更是任重道远。我院多位专家学者深入研究能源与环境经济学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通过经济学建模分析全国碳市场对我国宏观经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碳税政策下的综合评估模型分析,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碳金融市场分析等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等多项国家纵向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
此外,作为发起方之一的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院是依托于清华经管学院的校级研究机构,全研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正是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的目标对全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筑耗能要降下来,然后再考虑用高效能的设备,来实现更少的能耗和更低的碳排放。同时考虑能源替代问题,让清洁能源逐步提高份额,取代化石能源,这是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中国在全球最新的碳排占比将近1/3,中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在全球碳排放当中单独占到13%,这个数据如作为一个经济体排序的话,排在全球第三。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行动,2016年6月5日地球环境日当天,阿拉善SEE、中城聯盟、全联房地产商会、万科、朗诗五个单位联合发起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以我们手上庞大的采购权、经济权向供应商提出“不绿色、不采购”。
我呼吁,设立建筑能效标识体系。我在国际上也考察过好多国家,有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所有的建筑,包括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全部由可信的第三方进行能效标识的评价,节能率如何,能效如何,就像冰箱、汽车贴上能效标识。然后根据建筑的能效,在贷款利息、税收、电价等方面进行政策调节。用市场化的方式,让建筑建造方和消费方做出节能减排选择,政策制定者能够找到依据,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市场取向的做法。
建筑遍布城乡,面广量大,每一栋建筑只要有人使用,就在耗能,要把能耗降下来,要把能效提上去,要调整能源结构。建筑将是碳中和最后一个重兵战场。这么多建筑在耗能,建造这些建筑在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最后建筑销毁、拆毁的时候还在产生碳排放。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节能减排碳中和最重要的工作放在建筑行业上。
中国最终实现碳中和一定是政策、技术和市场三者合力才能实现。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了很多指引,积极修订法规制度,引导社会投资,突破核心技术,都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从我们自己来讲,能够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方面贡献一些力量,这是碳中和真正需要的。解决碳的问题核心要有技术突破,不管是在能源技术、工业制造技术,还是发电、交通所面对的碳排放,只有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创新,才能使碳总量真正降下去。同时企业的角色特别重要,每一次技术突破后面有企业关注零碳、关注碳达峰、碳中和,一批创新企业涌现,企业家精神是最稀缺的。更多的企业家投入,组合新的产品和技术,投入资源到零碳产业,引导更多的资本投向改变未来的技术,借助新的商业模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推动节能减排,推动消费者行动,实现国际合作,这些方面企业家精神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投资机构,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负责任投资行动,为国家碳中和、绿色发展做贡献。也呼吁所有投资界、金融界和企业界同仁们,能够更多关注在双碳目标下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能够培育更多的创新企业,这是解决碳中和问题非常重要的路径。
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华软科技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的学术交流和产融实践平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为学术指导单位。论坛由中国生态环保界、经济金融界、实业科技界具有影响力和前瞻性的成员组成。
论坛的成立是为了推动中国全面绿色转型计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优势资源,统筹协调,推进制度设计,形成共识合力,促进产业行动。
目前全球已有将近12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经济规模的70%以上,碳中和已经成全球共识。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中,集合了多位能源企业优秀的企业家力量,正是希望从企业科技创新做起,推进能源革命。能源专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说:“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所以它绝不仅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问题,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金南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确定清晰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径。本次成立的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就是为了在这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凝聚共识,充分挖掘社会各界的优势资源,推进制度建设,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产业行动。
《“推动中国全面绿色转型”北京宣言》呼吁:全球各界力量一起,在实现全球碳中和及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道路上,合作共赢,督促各国加快制定有效的全球气候政策框架,建立起政府、企业界及社会各界参与的全球环境治理协调机制。与会成员共同表达了愿意集学、研、产、融全方位优势,科学实践,将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打造成一个推动落实“双碳目标”的优质实践平台。
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
杜祥琬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凸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大国担当,向世界释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和美丽世界建设的积极信号。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当年煤油气的发现和利用,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生产水平,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但是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人类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化石能源过度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非化石能源的空前进步,正在促进新一轮能源革命,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这是必要也是必然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容易,我们国家处在“双碳”目标下的关键历史节点,这个时候转型不利的话,会导致落后和低效的投资。我国目前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经济发展方式对高碳能源依赖有惯性,对高碳的路径依赖很厉害,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补短板,把着力点首先放在减排上,同时也要注意增大碳汇、碳吸收、碳利用,弥补碳边际应,这就是碳中和。
“双碳”目标也是我国新的发展机遇,要补短板,转方式,用新的发展理念赢得新的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会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的进步,催生新的科技、新的能源、新的工业、新的交通、新的建筑和新的投资。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当前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更好应对,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一场波澜壮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潮正在形成。“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在清华经管学院成立具有重大的意义。清华经管学院作为论坛的学术指导单位,更是任重道远。我院多位专家学者深入研究能源与环境经济学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通过经济学建模分析全国碳市场对我国宏观经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碳税政策下的综合评估模型分析,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碳金融市场分析等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等多项国家纵向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
此外,作为发起方之一的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院是依托于清华经管学院的校级研究机构,全研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正是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的目标对全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呼吁设立建筑能效标识体系
田明
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
建筑耗能要降下来,然后再考虑用高效能的设备,来实现更少的能耗和更低的碳排放。同时考虑能源替代问题,让清洁能源逐步提高份额,取代化石能源,这是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中国在全球最新的碳排占比将近1/3,中国房地产和建筑业在全球碳排放当中单独占到13%,这个数据如作为一个经济体排序的话,排在全球第三。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行动,2016年6月5日地球环境日当天,阿拉善SEE、中城聯盟、全联房地产商会、万科、朗诗五个单位联合发起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以我们手上庞大的采购权、经济权向供应商提出“不绿色、不采购”。
我呼吁,设立建筑能效标识体系。我在国际上也考察过好多国家,有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所有的建筑,包括公用建筑和民用建筑全部由可信的第三方进行能效标识的评价,节能率如何,能效如何,就像冰箱、汽车贴上能效标识。然后根据建筑的能效,在贷款利息、税收、电价等方面进行政策调节。用市场化的方式,让建筑建造方和消费方做出节能减排选择,政策制定者能够找到依据,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市场取向的做法。
建筑遍布城乡,面广量大,每一栋建筑只要有人使用,就在耗能,要把能耗降下来,要把能效提上去,要调整能源结构。建筑将是碳中和最后一个重兵战场。这么多建筑在耗能,建造这些建筑在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最后建筑销毁、拆毁的时候还在产生碳排放。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节能减排碳中和最重要的工作放在建筑行业上。
实现碳中和企业家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广宇
华软资本集团董事长
中国最终实现碳中和一定是政策、技术和市场三者合力才能实现。国家在政策方面给了很多指引,积极修订法规制度,引导社会投资,突破核心技术,都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从我们自己来讲,能够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方面贡献一些力量,这是碳中和真正需要的。解决碳的问题核心要有技术突破,不管是在能源技术、工业制造技术,还是发电、交通所面对的碳排放,只有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创新,才能使碳总量真正降下去。同时企业的角色特别重要,每一次技术突破后面有企业关注零碳、关注碳达峰、碳中和,一批创新企业涌现,企业家精神是最稀缺的。更多的企业家投入,组合新的产品和技术,投入资源到零碳产业,引导更多的资本投向改变未来的技术,借助新的商业模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推动节能减排,推动消费者行动,实现国际合作,这些方面企业家精神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投资机构,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负责任投资行动,为国家碳中和、绿色发展做贡献。也呼吁所有投资界、金融界和企业界同仁们,能够更多关注在双碳目标下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能够培育更多的创新企业,这是解决碳中和问题非常重要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