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乘加乘减》教学为案例,呈现了小乐掰玉米的情境图进入新授,小乐家来客人时摆放水果图片,计算水果数量巩固孩子们课堂所学,又通过小乐班级观看电影,计算区域人数拓展孩子们的思维。通过三个实际生活案例,直观地展示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算理,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灵活性;生活实践;贴近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有明确说明: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考人教版和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例题分别使用的是计算转椅和金鱼的数量,本节课为了增加趣味性,结合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采取新的主题:小乐摘玉米的故事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将小乐有趣的一天衔接和贯穿整节课,充分吊起学生探索欲望,层层递进,使数学生活化,时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使学习效率提高,让枯燥的计算课变得更加生动又有趣。
一、以小乐摘玉米准备早餐为开端进行新授教学
通过课件展示夏天的早晨,小鸟叽叽喳喳,小乐来到玉米地开始收割玉米做早餐,玉米地里的玉米每一株上都有3个玉米棒,小乐说:“我们家的玉米长得可有规律了,你发现了吗?”动画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小乐的提问瞬间吸引了学生,不自知地进入了课堂教学。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乘减的算式学生很难想到,又紧接着演示小乐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株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乐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为了更加切实地感受情景,教师可以用准备玉米模型在黑板上摆好,让学生谁来模仿小乐,帮老师将黑板上的玉米扛走一个。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再出现后边的被小乐掰走了1个,这样在让学生求还剩多少个玉米时,就会有很多孩子在原有的乘法算式上想到再减去一个,而不会被图片上直接显示的前3株玉米没有变化,第4株玉米杆上只剩2个,直接用“几个几再多几”即“3×3+2”的乘加算式固定思维了,通过动画和现场操作一部分理解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学生理解“几个几再少几”可以列成乘减的算式时就容易多了,以此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坡度,为突破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既有给优生训练思维又兼顾了稍微薄弱的学生。本环节的设计也可给孩子们灌输在平时为父母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进行思想教育。
二、摆放的苹果数量巩固新知
早餐后小乐家来了12位客人,在茶几上摆了很多水果招待來宾,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很快地帮他算一算他摆的苹果够不够吗?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生活种常见的例子自然的从例题过渡到练习,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新课后是为了掌握新知识而被动练习,而是通过客人每次不停的拿走苹果,苹果数量变少,小乐拿来新的苹果,苹果变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习题的生活化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知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现实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找到了生活的基点。
三、利用统计电影院人数的进行思维拓展
下午小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电影节,利用两幅图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信息并解决问题,在这里可以渗透行和列,第一幅图观察角度一:前4行都是5人,最后一行是4人,可列式为4×5+4=24,也可列为5×5-1=24.观察角度二:前4列都是5人,最后一列是4人。第二幅图观察角度不同,能列出的算式也很多样,4×4+1,4×3+5,5×5-3,不限制孩子们的思维,电影院的人数计算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不同于例题和巩固练习,它的观察角度是不同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时为了生活而服务的。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融入生活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让复杂的数学符号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近年来我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感到,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生活化的过程。我认为,只要老师花更多时间耐心并悉心的引导,每节课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中让学生们多感知并体验生活,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使数学与生活联袂,就会逐渐让学生喜欢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这也是我们想要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彰显小学数学课堂现实性策略探微》来源:胡登琼;《新课程导学》;2014-03-20
[2]《响应新课改,开展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来源:李艳杰;《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3-15
[3]《交互白板为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添活力——《认识线段》教学随想》来源:钱彩华;《东方教育》;2012-03-20
《小学估算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来源:吴利云(导师:张硕);河北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科教学(数学));201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灵活性;生活实践;贴近生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有明确说明: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考人教版和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例题分别使用的是计算转椅和金鱼的数量,本节课为了增加趣味性,结合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也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采取新的主题:小乐摘玉米的故事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将小乐有趣的一天衔接和贯穿整节课,充分吊起学生探索欲望,层层递进,使数学生活化,时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使学习效率提高,让枯燥的计算课变得更加生动又有趣。
一、以小乐摘玉米准备早餐为开端进行新授教学
通过课件展示夏天的早晨,小鸟叽叽喳喳,小乐来到玉米地开始收割玉米做早餐,玉米地里的玉米每一株上都有3个玉米棒,小乐说:“我们家的玉米长得可有规律了,你发现了吗?”动画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小乐的提问瞬间吸引了学生,不自知地进入了课堂教学。本节课的难点在于乘减的算式学生很难想到,又紧接着演示小乐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株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乐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为了更加切实地感受情景,教师可以用准备玉米模型在黑板上摆好,让学生谁来模仿小乐,帮老师将黑板上的玉米扛走一个。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再出现后边的被小乐掰走了1个,这样在让学生求还剩多少个玉米时,就会有很多孩子在原有的乘法算式上想到再减去一个,而不会被图片上直接显示的前3株玉米没有变化,第4株玉米杆上只剩2个,直接用“几个几再多几”即“3×3+2”的乘加算式固定思维了,通过动画和现场操作一部分理解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学生理解“几个几再少几”可以列成乘减的算式时就容易多了,以此减缓了学生的学习坡度,为突破难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既有给优生训练思维又兼顾了稍微薄弱的学生。本环节的设计也可给孩子们灌输在平时为父母分担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进行思想教育。
二、摆放的苹果数量巩固新知
早餐后小乐家来了12位客人,在茶几上摆了很多水果招待來宾,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很快地帮他算一算他摆的苹果够不够吗?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生活种常见的例子自然的从例题过渡到练习,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新课后是为了掌握新知识而被动练习,而是通过客人每次不停的拿走苹果,苹果数量变少,小乐拿来新的苹果,苹果变多,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习题的生活化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知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现实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找到了生活的基点。
三、利用统计电影院人数的进行思维拓展
下午小乐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电影节,利用两幅图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信息并解决问题,在这里可以渗透行和列,第一幅图观察角度一:前4行都是5人,最后一行是4人,可列式为4×5+4=24,也可列为5×5-1=24.观察角度二:前4列都是5人,最后一列是4人。第二幅图观察角度不同,能列出的算式也很多样,4×4+1,4×3+5,5×5-3,不限制孩子们的思维,电影院的人数计算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不同于例题和巩固练习,它的观察角度是不同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时为了生活而服务的。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融入生活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让复杂的数学符号变得更加容易理解。近年来我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经常感到,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生活化的过程。我认为,只要老师花更多时间耐心并悉心的引导,每节课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中让学生们多感知并体验生活,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使数学与生活联袂,就会逐渐让学生喜欢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这也是我们想要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彰显小学数学课堂现实性策略探微》来源:胡登琼;《新课程导学》;2014-03-20
[2]《响应新课改,开展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来源:李艳杰;《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3-15
[3]《交互白板为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添活力——《认识线段》教学随想》来源:钱彩华;《东方教育》;2012-03-20
《小学估算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来源:吴利云(导师:张硕);河北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科教学(数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