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小学生去读课文,还要让小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度的理解,才会真正发挥朗读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朗读感受,进一步发挥小学生课文朗读的兴趣,并应用趣味的引导方式,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才会让小学生更高效朗读。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胆子大的朗读方式,不要怕读错、怕同学们嘲笑。课上朗读训练是有限的,可以把在课上的朗读内容延伸到课下,放学回家后给家长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或是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效果不佳;又或者是学生看似大声朗读,其实效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会正确朗读课文,这就需要老师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效率。
一、教师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阅历还不够丰富,大部分的学生见识还比较浅,对于教材的内容一知半解,感悟性和共情能力也一般,所以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在学生朗读前进行教师范读,引领班级同学领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领略优美的句子和作者的情感。教师范读是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先整体了解课文的情感基调,掌握情感走向。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他们会追随着教师的朗读方式和语音语调去模仿和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经过多次模仿和练习之后,朗读课文的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
教师进行范读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比较高,作为教师,一定要先通读全文,做好课文备课的各项工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读时一定要注意声音语调的变化,要合理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去契合课文情感的变化走向,要在教师范读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平时不断地自我提升,可以增強自身朗读能力的训练,从而增强自身的朗读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示范。
二、丰富朗读活动对象
在小学阶段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地对原本的朗读活动对象进行扩大。由于小学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方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而其他学生则仅仅是听。绝大部分朗读的任务都落在了课代表、班长以及学习委员的肩上,而没有职位的学生则常常没有朗读的机会,这种现象的存在久而久之便会使得学生在朗读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还会打击绝大部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语文课堂的朗读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并怀疑教师教学方式的公平性。所以教师应当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朗读的机会,并产生对于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在朗读中逐渐体验到朗读的乐趣,此举不仅能够实现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够为朗读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创造必要条件。
三、通过比较、揣摩等手法,引导学生朗读
语言文字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传递情与意的一种载体。小学文章当中不乏优美的词句,这些词句正是所要着重强调的内容。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揣摩作者内心真正意图的能力较弱,不能够正确地领悟文字当中所传递的感情,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感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常见并且高效的方法。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文字魅力,并且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积累一定的好词好句,有利于今后的语文学习。
四、在个性化朗读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在传统语文朗读教学当中,教师会要求学生朗读一些文章,或者是给学生提出课下朗读任务,班级当中所有同学朗读能力都是一致的,很多学生都难以提起阅读兴趣,更谈不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朗读空间,在此过程中切实有效的增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课本当中所包含的朗读文章,对于学生文学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尽可能的多阅读一些文章内容。教师有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拓展朗读范围,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朗读分享小活动。在课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点,选择一些书籍进行朗读。在朗读分享课堂当中,学生就可以从朗读的书籍当中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在课堂当中朗读分享于全体同学,并且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朗读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收获。五、构建朗读评价,培养学生自信
有效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一定是离不开对朗读的过程做出对应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的朗读要做出相应的评价,对于朗读优秀的学生给出相应的奖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应做出相对的鼓励。教师对学生良好的评价,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朗读训练的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对朗读的感悟和表达。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进行评价时,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比如,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组合作朗读比赛时,可以让小组之间的成员对此次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自己也可以对自己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朗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优缺点,帮助学生加以改正。对于学生都认可的优秀朗读者,笔者也会给予小红花的奖励。对于一些朗读有些欠缺或者有进步的学生,笔者也会给予鼓励。通过对朗读的评价,一方面提高了朗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对于小学生的朗读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于其阅读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务必要加强对于该方面内容的重视,并对重难点内容重点指导,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终推动小学语文整体朗读能力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琴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54.
[2]闫妍.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9(36):50+52.
[3]何金婷.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华少年,2019(36):100-10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胆子大的朗读方式,不要怕读错、怕同学们嘲笑。课上朗读训练是有限的,可以把在课上的朗读内容延伸到课下,放学回家后给家长读。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或是学生对朗读不感兴趣,效果不佳;又或者是学生看似大声朗读,其实效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会正确朗读课文,这就需要老师采取正确的指导方法,来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效率。
一、教师范读,引领学生进入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阅历还不够丰富,大部分的学生见识还比较浅,对于教材的内容一知半解,感悟性和共情能力也一般,所以教师需要发挥指导作用,在学生朗读前进行教师范读,引领班级同学领略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领略优美的句子和作者的情感。教师范读是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让学生先整体了解课文的情感基调,掌握情感走向。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很强,他们会追随着教师的朗读方式和语音语调去模仿和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经过多次模仿和练习之后,朗读课文的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
教师进行范读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比较高,作为教师,一定要先通读全文,做好课文备课的各项工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领略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朗读时一定要注意声音语调的变化,要合理运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去契合课文情感的变化走向,要在教师范读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平时不断地自我提升,可以增強自身朗读能力的训练,从而增强自身的朗读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示范。
二、丰富朗读活动对象
在小学阶段进行朗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尽可能地对原本的朗读活动对象进行扩大。由于小学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方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开展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朗读,而其他学生则仅仅是听。绝大部分朗读的任务都落在了课代表、班长以及学习委员的肩上,而没有职位的学生则常常没有朗读的机会,这种现象的存在久而久之便会使得学生在朗读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还会打击绝大部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语文课堂的朗读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并怀疑教师教学方式的公平性。所以教师应当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朗读的机会,并产生对于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在朗读中逐渐体验到朗读的乐趣,此举不仅能够实现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还能够为朗读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创造必要条件。
三、通过比较、揣摩等手法,引导学生朗读
语言文字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传递情与意的一种载体。小学文章当中不乏优美的词句,这些词句正是所要着重强调的内容。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揣摩作者内心真正意图的能力较弱,不能够正确地领悟文字当中所传递的感情,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感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常见并且高效的方法。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文字魅力,并且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积累一定的好词好句,有利于今后的语文学习。
四、在个性化朗读中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在传统语文朗读教学当中,教师会要求学生朗读一些文章,或者是给学生提出课下朗读任务,班级当中所有同学朗读能力都是一致的,很多学生都难以提起阅读兴趣,更谈不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朗读空间,在此过程中切实有效的增强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课本当中所包含的朗读文章,对于学生文学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当尽可能的多阅读一些文章内容。教师有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拓展朗读范围,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朗读分享小活动。在课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特点,选择一些书籍进行朗读。在朗读分享课堂当中,学生就可以从朗读的书籍当中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片段,在课堂当中朗读分享于全体同学,并且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朗读过程中自己有哪些收获。五、构建朗读评价,培养学生自信
有效的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一定是离不开对朗读的过程做出对应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活动时,对于学生的朗读要做出相应的评价,对于朗读优秀的学生给出相应的奖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应做出相对的鼓励。教师对学生良好的评价,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朗读训练的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对朗读的感悟和表达。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进行评价时,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比如,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评价,小组合作朗读比赛时,可以让小组之间的成员对此次的朗读进行评价,学生自己也可以对自己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朗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优缺点,帮助学生加以改正。对于学生都认可的优秀朗读者,笔者也会给予小红花的奖励。对于一些朗读有些欠缺或者有进步的学生,笔者也会给予鼓励。通过对朗读的评价,一方面提高了朗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对于小学生的朗读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于其阅读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务必要加强对于该方面内容的重视,并对重难点内容重点指导,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最终推动小学语文整体朗读能力的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琴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154.
[2]闫妍.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19(36):50+52.
[3]何金婷.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华少年,2019(3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