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形创作与题组设计中领略变式的魔力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dl0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思维的起点,灵感的源头
  如图1、图2是反比例函数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基本图形,它刻画了反比例函数图像与几何图形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题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为方便表述,不妨给这两个基本图形分别命名为面积矩形和面积三角形.
  受这两个标准化图形的启迪,我们创造了一系列非标准化图形与反比例函数图形有关的面积问题.
  2图形的创作,题组的设计
  2.1图形创作
  图形的创作一:函数与图形运动类变式
  “函数与图形运动类变式”是指几何图形与函数图像结合,进行运动类问题研究的一种变式设计方法.常见的类型有几何图形的顶点、边长、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轴或函数图像上运动.其目的是从运动的角度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进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下面是以反比例函数为例的图形运动类变式网络图.
  图形运动类变式
  1.面积矩形的一边在数轴上运动.
  (1)一个面积矩形的一个顶点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形上(图3):
  (2)两个面积矩形的两个顶点分别在两个反比例函数图形上(图4):
  2.面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在数轴上运动.
  (1)一个面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形上(图5):
  (2)两个面积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分别在两个反比例函数图形上(图6):
  图形的创作二:函数与图形变换类变式
  初中几何中的图形变换主要有平移、翻折和旋转三种,这三种变换的共同特点变换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函数与图形变换类变式”是指几何图形与函数图像结合,进行图形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类问题研究的一种变式设计的方法.常见的类型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①将几何图形沿坐标轴或几何图形边长所在的直线或一些特殊直线进行翻折;②将几何图形绕原点或一些特殊点进行旋转;③将几何图形沿某一方向进行平移.可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条件联系起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下面是以反比例函数为例的图形变换类变式网络图.
  图形变换类变式
  1.以面积三角形的各边所在直线为轴对称进行翻折.
  2.将面积三角形绕某一点进行旋转.
  图形的创作三:函数与图形割补类变式.
  “函数与图形割补类变式”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函数图像的性质,运用割补思想进行问题研究的一种变式设计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的转化思想将不规则图形化为规则图形,有了这一规则化思想,我们就能迅速正确的解答问题.下面是以反比例函数为例的图形割补类变式网络图.
  图形割补类变式
  1.沿着割补思想中的“割”进行图形创作.
  将一个面积矩形割去一个面积三角形或面积矩形或两个面积三角形等.
  2.沿着割补思想中的“割与补”进行图形创作.
  将一个面积矩形割去一部分补成一个新图形:
  2.2题组设计
  前面我们是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分别从“图形运动”、“图形变换”以及
  “图形割补”等角度进行了图形创作.接下来根据创作的图形,进行具体问题的题组设计.在题组编写时,为了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中的面积矩形和面积三角形解决问题,首先可以选择以图形变式作为问题设计的主线,其次考虑低起点、宽入口作为问题的切入点,顺应图形的发展设计问题串.下面以图形运动类为例,进行题组设计.
  设计说明本组变式题的设计思路:从一个基本图形即面积矩形切入,分别从三个角度进行变式,1.将面积矩形的一条边沿x轴或y轴运动;2.由一个反比例函数发展为两个反比例函数;3.由一个面积矩形变为两个面积矩形.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目的是通过这组变式题的训练,运用同底等高思想,达到解决反比例函数的面积问题.对于“图形变换”和“图形割补”创作的图形,我们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设计变式题组.
  3创作的思考,经验的升华
  我们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习到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思想,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精髓.本文的图形创作,以平面坐标系为载体,以两个基本图形即面积矩形和面积三角形为起点,尊重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出发,逐步演绎深化,变式拓展形成问题链.通过研究题组设计,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解题视野,而且能从不断的“找题—解题—讲题”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我们知道,只有对问题进行适当剖析,深入研究,充分演变,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才能设计出一些科学合理、新颖别致、富于创造性的数学问题,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本文变式题组创作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巩固反比例函数y=kx(k≠0)中k的几何意义,即也就是我们所说两个基本图形——面积矩形和面积三角形,并灵活运用这两个基本图形解决函数图像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面积问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这类问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且题型灵活多样.命题者为了考查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进行问题设计,但不论问题怎样变化,都脱离不了反比例函数与“图形运动、图形变换、图形分割”三种类型的问题设计方式.不管问题设计的角度如何巧妙,图形如何复杂,只需要抓住两个基本图形即面积三角形和面积矩形,寻找问题设计的路径,一定能发现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
其他文献
“爱吃巧克力的请举手!”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爱帮妈妈做家务的请举手!”这回,有的小手举得有点慢。“爱生气的请举手!”哈哈,数一数,小手举得可不多……  这是《幼儿教育·父母孩子》和诸暨荣怀幼儿园联合举办的亲子联谊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和诸暨荣怀幼儿园联欢及“童眼看世界”亲子摄影,目的地是浙江诸暨。从杭州出发到诸暨的路上,快乐的序幕已经拉开。孩子们是快乐的创造者,也是快乐的感受者,一个简简单单的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企鹅帕特里克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亮丽的粉红色:他的嘴是粉红色的,上肢是粉红色的,从头到脚都是粉红色的!  “这太可怕啦!”帕特里克叫起来,“我的朋友们会怎么说?谁听说过一只粉红色的企鹅?”  “别担心,亲爱的。”妈妈安慰道,“布莱克医生会帮你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1  2布莱克医生感到很困惑。她翻着一本大大的医学书:“一只很酷的企鹅可能会变成蓝色。”她说,“如果你感觉不自在
概率作为新课标新增加的内容,在近年中考试题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有些省市甚至将概率问题设计成压轴题,分值在12分左右;对概率知识的考查也从简单的概率计算到更关注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建立简单的概率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等.  1 概率命题趋势分析  1.1 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及概念的考查  例1 一只不透明的布袋中有十只小球(除颜色以外没有任何区别),分别是2个红球,3个白球和5个黑球,每次只摸出一只
纲:两栖纲  目:无尾目  科:蛙科  体重:30-150克  体长:4-15厘米  寿命:约10年  叫声:“哇哇”叫,而不是类似乌鸦的那种“呱呱”声。  意思相同,指的都是水陆双栖的脊椎动物。两栖类不耐寒冷,低于零下2℃,就要冬眠了,幼体叫蝌蚪。  腿  青蛙的后肢长且肌肉发达,因此擅长跳跃,可以更好地躲避敌害。它能跳50多厘米高。足有蹼,游泳能力强。  体形  青蛙更加苗条纤细,也比蟾蜍好看
《新课程标准》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过程性目标的要求.章建跃老师也曾说过:没有“过程”的教学把“思维的体操”降格为“刺激——反应”训练,是教育功利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集中表现.充分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过程性目标”的重要性.  什么是 “过程”?这是许多老师困惑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设计教学过
皮肤是人体抵御外界攻击的屏障,不过,总有小动物为了寻找食物和栖身之所而疯狂攻击它。它们是蚊子、人蚤、蜱虫、疥螨、恙螨幼虫和毛囊蠕形螨。请小朋友根据数字,找到右图中的微小动物。  蚊子  蚊子以另一种动物的血液来维持生命。它们把刺吸式口器插入宿主的皮肤,吸取宿主的血液。刺入时注入的物质可导致过敏反应,使皮肤刺痒、红肿。不过,蚊子的真正可怕之处并不是叮咬,而是那些由它们传播扩散的疾病。  人蚤  人蚤
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孩子们长高的好时光。本期的橙子烧排骨、鸡蛋鱼汤面、花生芝麻糊,既美味又补钙,都是不错的选择。  鸡蛋鱼汤面  2人份|制作时间:30分钟  备材料  鲈鱼1段、鸡蛋2个、挂面100克、西兰花50克、姜2片、香葱2根、精盐2克、食用油适量。  开始做  1. 鸡蛋入锅煎制盛出。  2. 将鲈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开水炖煮15分钟。  3. 鱼汤用细网筛或棉纱布过滤鱼刺。  4. 另
1文章问题起源  文章《四种解法中到底谁对谁错》[1]对一道“看似简单却引起激烈争论的近似值计算问题”,作者王淼生、吴卫军老师的课题组团队老师提出了四种算法,由于计算结果不一样,老师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为此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数学中近似计算的观点,读后受益匪浅,也想谈谈一点不同看法,与作者、读者交流笔者的理解与思考.  2原文观点摘要  为方便读者阅读,先将文章中提到的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的中
缪缪不好好吃饭,爸爸威胁她说大灰狼会抓不好好吃饭的孩子。  缪缪:妈妈,明天带我去动物园吧。  妈妈:为什么?  缪缪:我要去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回事!  記录人:缪缪妈妈
孩子心中都有十万个为什么。面对孩子的“无数个”问题,有的家长会告知,有的家长无所适从。其实,孩子不仅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能通过自己的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家长“探究式”的指导能有效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认识自然和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感知周围世界,探索发现有趣的现象,获取更多的信息。观察无处不在,家长要创造各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