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车厢与少年励志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s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火车是少年最好的“兴趣班”,只需买车票,无须交学费;只需眺望,无须上课;只需搭讪,无须发言。
  
  捷克有部电影叫《远方》,说的是一位少年逃学去旅行,当他走到国境线时因为护照被扣留了,列车长问他:“叫什么名字?去哪里?”少年回答:“叫流浪,去斯洛伐克!”列车长说:“护照知道吗?护照!”没想到少年说:“我的护照在下一站,远方是我的章,我会把它盖在铁轨上的,您放心。”
  这位少年,说的就是后来成为诗人的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8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特的诗歌中经常有关于火车、铁轨、餐车的句子出现,譬如:“……铁轨就是我的故乡,车厢则是一个叫远方的小镇;……你从车窗里向外眺望,看见的却是睡眠时的景象;……餐车是一个多窗的国家,它幅员辽阔、物产丰饶……”
  正如美容院和裁缝铺会对女孩子有影响一样,疾速运行的火车车厢始终与少年的人生有关。譬如,你设想一下:你没有在车厢里倚窗眺望过,你如何知道人生其实是在旋转的速度中移动忙碌?你没有在中途下过一个陌生城市的月台,你如何知道天下其实有很多像你那样的生命同时在地球上出现;你没有在火车上搭识过一个陌生人,你如何知道语境在一个外乡人那里比语言还重要?你没有在哐当哐当的餐车里用过餐,你如何知道摩肩接踵和人声嘈杂其实是地球独有的一种财富?
  况且,火车的另一个特征是让你学会每站停靠和正点到达。“每站停靠”的意义相当于人生的普世价值,类似于尊老爱幼、靠右行驶和借东西要还;“正点到达”则更像是完美主义,必须令行禁止、干净利落和忠孝两全。譬如,学习“每站停靠”时,你只须做到不吸烟不酗酒不贪赃枉法不杀人越货就可以;而遵循“正点到达”时,你必须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形销骨立甚至仙风道骨才行。
  如果说,通常的实习和勤工俭学是经济学属性的话,那么,坐火车旅行和夏令营便是文学属性的—— 因为,坐火车充满了文学的一大主题:邂逅与艳遇。其中,邂逅指的是同性,艳遇则指的是异性,前者类似于《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奥利维和克里斯朵夫—— 他们缠绵而冲突、互为吸引却不能心心相印;后者则接近1990年盛夏比尔·盖茨和妻子在华盛顿大酒店上演的一幕—— 此前的一小时,比尔在电话里说:“噢,您好,美琳达小姐,我可以约你吃晚餐吗?”后一小时,他们已互为爱慕甚至接近调侃了:“……噢,感谢你的晚餐,不过……你的手莫非也是公司的风格之一,这么‘Microsoft(微软)’”—— 这样的情景发生在列车餐车里是再恰当不过了,难道不是吗?
  老北摘自《杭州日报》
  编辑/刘杨
其他文献
那位卖给我这所有书的好人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的主人也死了,但是书店还在那里。如果你正巧经过查令十字街84号,能否为我吻它?我欠它的实在太多了。——Helene Hanff    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讲述了一个关于书的爱情故事。穷困的女作家海伦(Helene Hanff)受不了纽约昂贵庸俗的古旧书店,便按照《书评周刊》上的地址,给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书店写了一封信,求购一些绝版图书。这
期刊
我正式读书是看连环画。连环画是个学名,乡下俗称小花书。  那时我已经荣任小学生了,大约是一年级,我爸爸荣任小学校长。我爸平时挺抠门的,有一天赶集回来,竟然给我买回几本连环画。那时的《三国演义》一套大约有30本左右,他买的只是其中几本。但那段时间我没有特别好的表现,奖励轮不到我,相当于白得几本书,高兴得不得了。那时有本小花书,就相当于今天有奔驰。  钻进操场边的小树林,一会儿就翻完了。因为识字不多,
期刊
幽默的人永远年轻。在当今世界上,堪称伟大的政治家之一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就是活生生的证明。  二十多年的牢狱之苦,风刀霜剑的严酷岁月,曼德拉都用幽默来应对。  1975年,曼德拉首次被允许与二女儿津姬见面。曼德拉入狱的时候,她只有3岁,如今已是15岁的大姑娘了。曼德拉特意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衬衣,他不想让女儿认为自己是一个衰弱的老人。  女儿走进探视室的时候,曼德拉的第一句话是:“你看到我的卫兵了吗?
期刊
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  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报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车,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
期刊
他们的成功并非是白手起家,  而是他们成长的世界惠赠的礼物。    “如果在1975年的时候,你的岁数比较大,那么,当你一从大学毕业,就可能开始在IBM上班了。”曾长期在微软公司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内森·梅尔沃德说,“你在这家总资产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生产主机,你只是整个工作的一部分,你头脑里想的是——我为什么每天都要可怜地围着这样一台机器转来转去?那个时代从事计算机工业的人们,脑子里常常是这个想法,他
期刊
那是一片特别香甜的白兰瓜,兰州特产。清清凉凉地入口,甜润细腻,蜜汁在唇齿间留下的香味久久不散。我的胃已经抗议了,对面的两个人还在不断地把新切开的瓜往我这边推。初夏的微风掠过,让人精神爽朗,何况刚结束的晚会非常成功,我们备感轻松又有些自鸣得意,聊得投机,话也就多了。  我说:“朱军,你刚才在现场即兴发挥得恰到好处!说实话,中央电视台的男主持能做到这样的,也没几位。”  “真的吗?你不是拿我开心吧?”
期刊
巴金出生在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在这个家庭中,最多时有40多个仆人:轿夫、厨子、奶妈、丫环、马夫……被唤作“四少爷”的巴金,却最愿意与仆人们在一起。   轿夫老周,是巴金一生中最敬重、最不能忘怀的人。老周很瘦弱,儿子死在战场上,老婆跟人跑了,孤零零地一个人住在马房里。巴金常去那儿,躺在老周的烟灯旁,听他讲故事。讲完后,老周总要“教育”他:“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
期刊
哪句口头禅最讨人嫌?美国人的答案是——随便。纽约马里斯特大学调研所以电话采访方式调查成年公民,票选出最令美国人反感的词汇,“随便”(whatever)一词以47%的得票率位居榜首。无独有偶,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随便”一词也很不招人喜欢。  近五成人反感“随便”  在英语口语里,“whatever”有“随便,无所谓”的意思,其用法与中国人用“随便”有着跨文化的相似性。例如别人问
期刊
如果说“多读多写”是第一戒律—— 我敢保证的确如此—— 那么写多少才算多呢?当然这点因人而异。说到这事我有个最喜欢的段子——也许跟事实小有出入—— 说的是詹姆斯·乔伊斯。据说,某天有位朋友去看他,发现这位伟大作家趴在书桌上,一副绝望的姿态。  “詹姆斯,出什么事了?”朋友问道,“是工作不顺利吗?”  詹姆斯·乔伊斯根本无须抬头看他的朋友,只是给了个肯定的表示。当然是因为写作不顺,向来不就如此吗? 
期刊
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出其不意。企业家,尤其是美国的企业家,个性普遍都很突出。有的学者把这种与众不同叫做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常常按捺不住地爆发出来,成为普通人不能理解的出格的事。   杰夫·贝佐斯是亚马逊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贝佐斯三岁时,对自己睡在婴儿床中十分恼火。起初他母亲没有想到他想要一张真正的大床,但几天后,母亲看到他拿着一把螺丝起子,要把婴儿床拆掉,好让它看起来更像一张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