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科学课堂研究:问题的创设与回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ianx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的创设要有梯度,环环相扣,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及时回应反馈学生的回答、讨论和学习状态,及时准确恰当地评价学生的回应。把有效提问与及时回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提问 创设和回应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们不妨先看两位老师有关脊椎骨的教学片断。在讲到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时,甲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脊椎骨呢?”脊椎骨明显的是一个专业名词,而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也不可能解释脊椎骨区别于其它骨骼的地方,所以这就是一个无效问题。而乙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脊椎骨在那里吗?”由此学生知道脊椎骨的位置,建立一个区别于其它骨骼的概念。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此其一,其二有了好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不能用时正确地对“回答”作指导补充,我想问题教学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优化科学课堂提问、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拟结合自己多年课堂提问的经验、体会,谈一谈有效问题的创设和回应。
  一、问题的生成源于有效的情景
  德国一位学者就情景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有人让你咽下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他把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中将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景中生成的问题就好像溶解在汤中的盐。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求教师“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其它实践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1、平时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生活片段创设情景,然后在生动的情景中,提出问题,这样,不仅问题生成自然,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作答。例如,本人上七年级《常见的动物》一课时,先给学生放映一段水族馆饲养员在水下和鱼同游的情景,借助这段录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潜水员在水中活动时需要穿上潜水衣,佩戴氧气罐呢?鱼类为什么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生活呢?”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因为这个问题能巧妙地将鱼类的特征与人进行对比,把鱼类的特征展现得更加明显、深刻。相对于干巴巴的问题,显然在情景中生成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不仅是具体的生活实际,其实一个谜语,一段精彩或带有趣味的文字描述等也可以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趣味性的故事,“英国的动物学家康莫森在某国家的水塘里发现一种鱼常浮在水面上,并向空中伸一伸头,当时康莫森给这种奇怪的现象作了一个奇怪的解释:这种鱼浮在水面是为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因此给这种鱼命名为‘爱嗅气味的鱼’,现在人们称其为‘嗅鱼’。然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根据你的估计,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呢?它具备哪些性质呢?”这样以故事为背景的问题,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是要走出“满堂问”、“满堂灌”的困境,实现提问效益的最优化。
  1、设计问题时顾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在上七年级《常见的动物》一课时,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心理需求,在“水族馆”、“两栖动物馆”、“爬行动物馆”、“百鸟园”、“哺乳动物馆”中每一类动物的出现,我都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很好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设计问题时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作为突破口。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知识难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肤浅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
  三、问题的内容主要围绕重难点
  一堂课45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1、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我设计这样一组提问:①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②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③根据公式R=U/I,我们能说导体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便于学生理解变形公式R=U/I,所以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
  2、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要符合需要,掌握时机与分寸,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投其所好”。
  例如:我在上《大气的压强》时,讲到大气压的值究竟有多大?书本上一步到位式地就用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大气压的值,学生较难理解。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设置了递进性的以演示实验作衔接情景的相应的问题。师演示:用试管做“纸片盖试管实验”。
  师:试管中的水为什么不掉下来?
  生:试管中的水不掉下来是由于空气托住了。
  师:我们设想:如果我们能测出大气最多能托住的水的高度,也就是大气压相当于多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如何才能测出这个高度呢?
  生:换用更长的玻璃管。
  我马上拿出1米长的玻璃管请学生做“纸片盖试管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还能托住1米高的水柱。趁势告诉学生,历史上曾经有人用更长的玻璃管做此实验,结果大气压连10米高的水柱也能托住,考虑到可操作性等问题,从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出发,引导学生换用另外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再做类似实验,顺利过渡到托里拆利实验——得出标准大气压的值。
  四、有效问题呈现的“问题链”形式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链”,不仅方式多样,功能也因“问” 而异。如:
  1、递进式问题链。递进式问题链,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利用正向或逆向的思维方式提出一连串的由浅入深的问题组。对于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避免学生思维“卡壳”。
  例如:在讲有关“溶液的稀释问题”时的教学片段:
  一问:溶液的组成?
  二问:100克稀硫酸溶液中有水80克,有硫酸多少克?
  三问:100克10%稀硫酸溶液质量是多少克?有硫酸多少克?
  四问:100毫升10%稀硫酸溶液(密度为1.07克/毫升)溶液质量是多少?有硫酸多少克?再加水100克后,溶液质量是多少?有硫酸多少克?
  通过计算,学生不难得出结论: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五问:实验室有98%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从瓶中倒出2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求:⑴若将这200毫升浓硫酸与8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⑵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和多少克水?
  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耶克斯一多德森的动机理论: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最佳水平呈下降趋势。通过问题的递进性设计,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诊断性问题链。诊断性问题链是围绕教学内容中的“三点一处”(即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处),精心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链,诱使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和薄弱环节,然后据症分析,进行教学会诊,使学生在出错、指错、究错、纠错中获得真知和技能,这是诊断性问题链设计的基本策略。
  此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链”,还有引入性问题链、差异性问题链、探究性问题链、迁移性问题链、弹性化问题链、总结式问题链等。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的“问题链”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良好的导向作用。“问题链”像一根指挥棒,对学生的思维有定向作用,科学知识以问题链的形式镶嵌其中,能促进了师生发展,起到桥梁作用。
  五、课堂提问有效性需要即时回应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在充分肯定的问题前提下点评要明白准确,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只有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使师生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和谐有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
  1、课堂提问即时回应的重要性。有了好的问题,还须好的反馈。例如,我在教学《常见的动物》中有关鸟类的生殖特征时,有一位学生回答鸟类是蛋生时,学生因为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把“卵生”说成“蛋生”。我考虑科学的专业术语应该是严谨的,所以及时地将学生的回答纠正为“卵生”。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不能完全囿于备课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时适度变通,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得出正确的回答。只有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做进一步的提高,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意义,这样的问题教学才有生命,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2、课堂提问即时回应以鼓励为主。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答问兴趣及质量。即使学生(特别是差生)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表扬他(她)敢于举手、敢于站起来和敢于积极答问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成果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提问是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要实现“有效教学”必先从实现“有效提问”开始,将即时回应、及时讲评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八、九年级,朱清时主编.
  [2] 《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肖锋著.
  [3] 《初中科学课程学法指导》崔鸿,杨九民主编.
其他文献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笔者也认为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学音乐最基本最起码的应识谱,否则一切都是空话。因此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参加工作以来,笔者一直担任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工作。从教学实践中看,让学生识谱太难了,上一周刚刚教过,回头又不会了,死记硬背又不可取,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要从1、2、3开始教起,就这样还是有很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近年来经常被指为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人们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承载着对初中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体现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课程理念,引领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同时也在字里行间传递着时代正能量。  一、关注发展,感知正能量  成立三沙市、向联合国提交东海部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生物课程在大部分学生眼里成为副科,认为学好语数外等课程就可以保障考试成绩而对生物课程抱着随便学学的想法。到至学生对学习生物厌恶、不学,而如何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有利于让学生勤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对此,针对本人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乐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方法 理念 能力    一、多样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初中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观察任务要明确。第二观察方法要正确。第三要对学生进美术观察训练。美术课中写生教学是训练观察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在美术课中科学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观察力,这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观察力 目标任务 观察方法 创新人才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过程过程包含积极的思维活动,稳定的有意注意,并借助过去
尝试教学法,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从概念的提出,公式的推导,到具体的计算和知识的应用,无不体现尝试教学法的韵味。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理想教法,也是目前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堂完成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最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些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敢或不愿采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还有的老师认为尝试教学法已经过时,不适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教育改革形势下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分析,尝试探究多媒体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 低年级学生 课堂学习 积极影响    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近年来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形式,多媒体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
【摘要】本文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定义、特征概述,从新课标的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体例和新课改下的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历史有效教学进行整体认知,并在模块专题下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教学,进行经常性的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历史有效教学从宏观上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教学 整体认知 专题教学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湖北省全面铺开,这一次新课程改革“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核心。此外,优良品质的教育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塑造不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严谨治、崇尚科学等其它优良品质。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 爱国主义 优良品质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德育大纲
本研究旨在对“互联网 背景下镇安村电商扶贫”的现状、提升工作效果研究,通过抽取地方精准扶贫户、高校学生、企业代表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采用WPS、SPSS、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发现了镇安村存在着三大问题,即:农特色产品缺乏、互联网覆盖程度及物流情况的问题。进而提出以农村电商“工贸·万讯”运营模式打破此困局,使得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动
一、英语教学书面表达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1、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我们都知道,读是信息的输入而写则是信息的反馈与提取。书面表达旨在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运用,特别是测试学生的笔头交际能力。这是一项综合能力的测试,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的交际性、逻辑性和变通性才能组织出一篇优秀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