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要坚持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基本原则,通过讲解实践活动计划、内容、应用学习小组等诸多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最终完成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综合实践课对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强化学生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综合实践课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其中并在实践、综合的过程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并尽可能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知识储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1]。如何实施综合实践课,调动学生参与是教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具体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原则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初中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特征,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思路,具体综合方式包括:首先,在学习的空间上,综合性学习强调了课下、课上一体化的教学,课外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课内学习的延伸而是转为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部分;其次从学习的方式来看,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生实践、学生探究,其本意就是要打破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拓展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综合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强调通过学生合作的方式找寻数学知识的内容和梳理知识的脉络,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内容,强调数学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性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性的方式引入数学知识和内容,首先实践性要突出生活情景,根据数学内容塑造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内容;其次要做好实践性的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讨论数学知识和内容,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运算顺序,而是再一次提供生活场景的实践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效果[2]。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1.做好计划说明,了解实践内容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计划的说明,通过计划引导让学生了解实践的过程和具体内容,明确实践的方向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计划说明要以教材的设计和安排为主,在指导中让学生提前了解每一章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价值。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每一章节都有数学活动,包括第二章有算“24”第三章有月历中的数学;第四章有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等,每一个章节都有综合实践的具体活动。教师通过明确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内容让学生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此外教师在介绍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明确一点,初中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社会调查、学生实践、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为主而不是简单的课堂活动,通过明确数学实践活动类型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并认识到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小学数学活动课的不同,在活动中强调自身参与、自身实践。
2.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分析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分析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基本特点,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完成所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有序调动自身知识储备,既要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又要了解解决的基本方案和思路。生活场景的创设需要教师从数学学科内容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场景,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习了有理数的知识以后,数学活动算“24”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接触过扑克牌,因此在介绍算“24”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约定:约定扑克牌中J、Q、K分别为11、12、13,A为1,然后阅读黑色数字为正数,红色数字为负数,如红桃J和黑桃9则分别为-11和+9;约定具体游戏规则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实践一下,实践的内容包括将一副扑克牌平均分给每一个人,每人每次出4张牌,根据牌面所表示的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最终得到24的结论则为+2分,反之则为0分。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拿出四张牌以后需要自己分析,自己研究,对每一个扑克牌的数字以及可能的有理数加减乘除进行广泛分析,想方设法利用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方法得到24的结论,在这一活动实践过程中学生尝试的内容都是有理数加减乘除而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干预和指导,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的认识。
3.组建学习小组,实现积极讨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学生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实现积极讨论和拓展的目标。学习小组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分析数学的现象并鼓励学生用数学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以《月历上的数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电子屏幕展示月历的内容让学生直观看到月历以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用3×3的框架图说明在某个月的月历表中可以得到几个这样的框架?你能说明这样的3×3框图中的9个数字的和一定是9的倍数吗?如果是4×4框图呢?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代数式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小组进一步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①3×3框图中9个数字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字有什么关系?②不改变带阴影的方框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积极寻找月历中对应的规律和内容并尽可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核验,最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实践课的活动当中。
4.强调自主过程,鼓励自主探索
自主是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好具体指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并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储备和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具体的内容和问题去研究,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原理和内容。 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调查》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场景和内容,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探索思路和角度是不同的,如有的学生搜集的是面粉仓库,具体的内容是面粉仓库因为生产需要将库存的40%运出去生产,剩余45000千克,问运出去之前一共有多少库存?有的学生以水果为例,苹果一小筐是60元,橘子一小筐是40元,某饭店采购一共采购了12筐,花费620元,问苹果和橘子各自买了多少筐?每一个学生调查的思路不同决定了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搜集和整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学生整理以后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生活、工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实例,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和理解。
5.开展教学评价,分析学生表现
综合实践课活动中部分初中生因为自我管理能力弱等原因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是很强,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通过教学评价分析学生表现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考。开展教学评价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实践当中。
以《设计包装纸箱》为例,设计的内容是:某种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cm、6cm和3cm。如果要放入30件这样的产品,问纸箱需要多大才能确保所用原材料最少?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设计出纸盒就行,不用节省材料;有的学生说既然能放入30个肯定说明材料多少没什么问题,因此不愿意寻找更多的思路,而只是提出在长确定的基础上,将宽6×30即可;有的学生提出宽确定,然后长16×30即可;有的学生说可以确定长和宽以后将高3×30即可;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是3层,即3×3,然后下面只需要放10个就行。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予积极的教学评价,既要点明学生说出的每一种思路都有实际操作的价值同时也要点明部分学生追求于寻找一种思路、一种答案而没有对多种答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没有以“所用材料最少”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讨论,通过指点的方式让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后续的学习。
总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需要在坚持综合性、实践性原则基础上,通过计划说明、生活场景、学习小组、自主过程和教学评价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陆长灵.浅谈前置式综合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3):82.
[2]何其茂.注重學习探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2):46-47.
[3]肖洪涌.探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问答与导学,2019(32):16.
【本文系泰兴市级课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txjy2020105)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综合实践课对发展学生数学能力,强化学生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学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综合实践课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其中并在实践、综合的过程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并尽可能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知识储备解决实际数学问题[1]。如何实施综合实践课,调动学生参与是教师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具体实施方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原则
1.综合性
综合性是初中数学综合实践的主要特征,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思路,具体综合方式包括:首先,在学习的空间上,综合性学习强调了课下、课上一体化的教学,课外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课内学习的延伸而是转为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部分;其次从学习的方式来看,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生实践、学生探究,其本意就是要打破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注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拓展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综合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强调通过学生合作的方式找寻数学知识的内容和梳理知识的脉络,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实践的核心内容,强调数学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性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性的方式引入数学知识和内容,首先实践性要突出生活情景,根据数学内容塑造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情境内容;其次要做好实践性的讨论,鼓励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讨论数学知识和内容,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运算顺序,而是再一次提供生活场景的实践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效果[2]。
二、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1.做好计划说明,了解实践内容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计划的说明,通过计划引导让学生了解实践的过程和具体内容,明确实践的方向从而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计划说明要以教材的设计和安排为主,在指导中让学生提前了解每一章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价值。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每一章节都有数学活动,包括第二章有算“24”第三章有月历中的数学;第四章有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等,每一个章节都有综合实践的具体活动。教师通过明确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内容让学生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此外教师在介绍综合实践活动时要明确一点,初中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社会调查、学生实践、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为主而不是简单的课堂活动,通过明确数学实践活动类型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并认识到初中数学活动课与小学数学活动课的不同,在活动中强调自身参与、自身实践。
2.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分析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分析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基本特点,在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完成所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有序调动自身知识储备,既要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又要了解解决的基本方案和思路。生活场景的创设需要教师从数学学科内容入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场景,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习了有理数的知识以后,数学活动算“24”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接触过扑克牌,因此在介绍算“24”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约定:约定扑克牌中J、Q、K分别为11、12、13,A为1,然后阅读黑色数字为正数,红色数字为负数,如红桃J和黑桃9则分别为-11和+9;约定具体游戏规则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实践一下,实践的内容包括将一副扑克牌平均分给每一个人,每人每次出4张牌,根据牌面所表示的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最终得到24的结论则为+2分,反之则为0分。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拿出四张牌以后需要自己分析,自己研究,对每一个扑克牌的数字以及可能的有理数加减乘除进行广泛分析,想方设法利用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方法得到24的结论,在这一活动实践过程中学生尝试的内容都是有理数加减乘除而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干预和指导,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的认识。
3.组建学习小组,实现积极讨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学生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实现积极讨论和拓展的目标。学习小组对学生数学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分析数学的现象并鼓励学生用数学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分析能力。
以《月历上的数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电子屏幕展示月历的内容让学生直观看到月历以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用3×3的框架图说明在某个月的月历表中可以得到几个这样的框架?你能说明这样的3×3框图中的9个数字的和一定是9的倍数吗?如果是4×4框图呢?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代数式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小组进一步的讨论,讨论内容包括①3×3框图中9个数字和与方框正中心的数字有什么关系?②不改变带阴影的方框大小,将方框移动几个位置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积极寻找月历中对应的规律和内容并尽可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核验,最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实践课的活动当中。
4.强调自主过程,鼓励自主探索
自主是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好具体指导,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并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储备和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具体的内容和问题去研究,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原理和内容。 以《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调查》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场景和内容,学生搜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分享。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探索思路和角度是不同的,如有的学生搜集的是面粉仓库,具体的内容是面粉仓库因为生产需要将库存的40%运出去生产,剩余45000千克,问运出去之前一共有多少库存?有的学生以水果为例,苹果一小筐是60元,橘子一小筐是40元,某饭店采购一共采购了12筐,花费620元,问苹果和橘子各自买了多少筐?每一个学生调查的思路不同决定了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搜集和整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学生整理以后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在生活、工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实例,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拓展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和理解。
5.开展教学评价,分析学生表现
综合实践课活动中部分初中生因为自我管理能力弱等原因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是很强,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价工作,通过教学评价分析学生表现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考。开展教学评价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的学习实践当中。
以《设计包装纸箱》为例,设计的内容是:某种产品的形状是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6cm、6cm和3cm。如果要放入30件这样的产品,问纸箱需要多大才能确保所用原材料最少?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设计出纸盒就行,不用节省材料;有的学生说既然能放入30个肯定说明材料多少没什么问题,因此不愿意寻找更多的思路,而只是提出在长确定的基础上,将宽6×30即可;有的学生提出宽确定,然后长16×30即可;有的学生说可以确定长和宽以后将高3×30即可;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是3层,即3×3,然后下面只需要放10个就行。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予积极的教学评价,既要点明学生说出的每一种思路都有实际操作的价值同时也要点明部分学生追求于寻找一种思路、一种答案而没有对多种答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没有以“所用材料最少”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讨论,通过指点的方式让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后续的学习。
总之,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需要在坚持综合性、实践性原则基础上,通过计划说明、生活场景、学习小组、自主过程和教学评价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当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调动起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陆长灵.浅谈前置式综合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1(03):82.
[2]何其茂.注重學习探究,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2):46-47.
[3]肖洪涌.探究“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问答与导学,2019(32):16.
【本文系泰兴市级课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txjy202010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