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我的生命息是活在激情中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ytsf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4日,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99岁的璀璨人生画上了休止符。
  周小燕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与音乐。在病榻上,她仍不放弃跟学生讨论音乐问题。她对于教学的热情从未因为年龄的问题而消退。过了90岁高龄,周小燕依旧每天都在家中给学生上课。其他人看了总劝她,但她总说给她排的学生还可以更多。有人问她什么时候收关门弟子,她回答道:“盖棺的时候关门。”
  两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周小燕说:“我的生命总是活在激情中。”因此她每天练气功,每天教学生,除了住院没有办法,她永远乐呵呵地让每一天都活得精神,并把这份精神保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成就美丽人生,也得到了众多学生的爱。
  周小燕离开后,她的得意门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秀英说道:“先生是用生命在教书,每每想起她,虽然心是痛的,但想念她的感觉是快乐和幸福的,先生是真正的女神。”
  被誉为“中国之莺”
  1917年8月17日出生于武汉的周小燕,1935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之后又从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毕业,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她在巴黎从事声乐学习和演出9年,被誉为“中国之莺”。
  1947年,周小燕回国从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副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等。她是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她“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她的作品有《长城谣》、《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蚌壳》等。
  学生的“女神”
  周小燕对待学生就像朋友一样,从来不会厉声批评。1981年,已经在杭州歌舞团工作的张建一考到上海音乐学院,师从周小燕老师。从那时起,他就成了小燕老师家的常客。小燕老师家有一台电视机,学生们常常到她家去看电视。
  只有一次,张建一感觉到周小燕生气了。1982年春节,周小燕带着张建一等3名学生,到成都去讲学。讲学的过程中,3名学生要根据周小燕老师的讲解进行现场示范演唱。讲课前,张建一和另一名男同学一起喝了些啤酒。结果,在讲学现场示范时两人发现,怎么嗓子松掉了,就是唱不上去。后来,张建一才知道,啤酒有麻痹声带的作用,会让声带松弛,使它处于休息状态。一连两天,周小燕没有和他们说一句话,把他们吓坏了。
  两天后,周小燕对他们说了一句话:“认真和敬业是一个职业歌唱家必备的素质。”而今,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张建一也用这样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学生。
  带队巡回演出“形象化教学”
  早在1981年,周小燕就热衷于带学生到外省市巡回演出和讲学。她了解到,全国各地盼望能拜她为师的学生中,有不少素质相当好的声乐人才,但由于当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好苗不及时施肥,难以茁壮成长。于是,周小燕带着一批在国内外歌唱比赛得奖的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进行巡回讲学与“教学音乐会”。每到一地,她便开展活生生的“形象化教学”,同时为当地的声乐演员和声乐教师上课:现场教学、现场解决问题。遇到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一两次课“喂不饱”的,就带回上海继续培养。每到一处,周小燕就播下一路种子,她的师品、艺品和人品也在当地留下了一串佳话。
  98岁仍然三班倒教学
  最近几年,考虑到周小燕的身体状况,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建议周小燕给学生上课每次不要超过45分钟,但她总是超时。后来,大家担心她身体吃不消,一个上午只让她指导一到两个学生,结果她上课还是会上一个上午的时间,帮助学生找出问题。
  “我们向她提意见,打算‘管’她,她就会说‘谁年纪大听谁的’,我们也拿她没有办法。”担任其十几年秘书的涂怡岚说,周小燕太累了,98岁了还三班倒,上午、下午给学生上课,晚上还去开音乐会,“怎么劝她,她都不听,先生太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住进瑞金医院的前半年,周小燕一直想回校上课,后来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就把李秀英叫到了跟前,“我还有几个研究生没有毕业,我希望你能够帮我带带我的学生。”李秀英哽咽着答应了。
  自认晚年最幸福
  不少老人认为活一天少一天,周小燕的生活理念却是“活一天多一天,梦想,让明天更精彩”。因此被问到自认为最辉煌的时期是何时,周小燕说:“是晚年。我晚年过得最充实、最丰富、最踏实,也最幸福。”马不停蹄的周小燕永远是一脸乐天的灿烂笑容,她爱说一句话:“我是幸运的,我是经得起折腾的幸运者!”
  无论顺境逆境,周小燕总拥有健康的心态,她能健康地处理、调度好内心与外部的关系,让精神和谐舒适。1999年春节前夕,周小燕第一次中风,看到自己从头到脚都扎满了针,她还开玩笑说自己像刺猬。当她终于能走动,能丢掉拐杖行走时,她像孩子似的大叫:“我又能穿高跟鞋了!我又能弹钢琴了!”
  成立公益基金
  周小燕不仅教书育人,还设立了专门的教育公益基金——“祥燕艺术教育公益基金”,由周小燕先生向上海华侨基金会捐赠设立。基金的名字取了周小燕与其丈夫张骏祥名字中的各一个字,不仅饱含着她对已故丈夫深邃真切的情感,也寓意着这个基金要如吉祥的春燕般将善与美带入更多艺术爱好者心问。张骏祥是著名导演,1996年过世。
  “祥燕艺术教育公益基金”长期帮助全国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类贫困教师和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艺术类学生,并带领受助对象参加国内外艺术活动、交流和比赛,培养艺术类青少年慈善公益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各类慈善公益活动。
其他文献
编者的话:  伴随《人物周刊》改版的春风,“燕京”版也与大家见面了,本版拟设“老家北京”(讲述老北京人的故事)、“新北京人”(讲述新北京人的故事)、“北京说名”(介绍北京名景、名吃)、“北京老礼儿”等栏目,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会每期轮流刊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很多北京老饭馆现在都没了,剩下不多的也很少去了,有的搬迁改地儿了。但是,二三十年前的老皇历,还可以翻出来再看看,也许能咂摸出点儿味来。  
期刊
现在我们说一个人资格老,常会以“三朝元老”来形容这个人。一个人能历仕三朝而不倒,真的已经很不容易。可在我国历史上,偏有个叫冯道人,居然历仕十朝而不倒,你说奇也不奇?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一讲这人的故事——  冯道,生于公元882年,死于公元954年(只活了72岁,要说也不算长),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伺候过
期刊
目前多种艺术形式,都在表现着各自的五彩世界,这是好事,这是艺术繁荣的新气象。在多元发展的时代,更要有宽容的胸怀,才有利于百花齐放。绘画艺术有自己的语言形式,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总不能一直替别人说话,或一直说着古人的话。学习传统是为了更好地反映时代。
期刊
乐毅是战国时的名将。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为报曾被齐国侵略之仇,任命乐毅为统帅,率领五国联军讨伐齐国,一个月拿下了齐国七十几座城池。  然而,就在乐毅准备大展宏图时,他的老板燕昭王去世了,新老板燕惠王本来就不信任乐毅,加之齐国的名将田单使反问计,说乐毅想称齐王,更引起了燕惠王对他的极度怀疑,撤了乐毅前线总指挥的职务,以骑劫取代之,并要乐毅马上回国。失去老板信任的乐毅知道此番回去凶多吉少,于是脚底抹
期刊
荷甲第26轮,中国国青队小将张玉宁在第88分钟替补出场,他上场仅3分钟就力压对方防守球员头槌破门完成绝杀,帮助维特斯在客场以2比1战胜罗达Jc。这是张玉宁个人首个荷甲进球,也是中国球员在荷甲的首个进球!此前,孙祥和于海也曾经征战荷甲,但都没有取得过进球。  张玉宁的这个进球受到了荷兰媒体的关注,因为这令荷甲射手榜球员所属国家达到了100个。近况不佳的维特斯也获得了2016年的第三场胜利,赢得了争夺
期刊
被“大妈”框定的陈小艺  提及演员陈小艺,应该在她名字前面加上著名的前缀,因为她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多年,而且始终能有热播剧亮相。但细一想似乎也仅此而已,若非要详尽列举她的典型角色,往往也只能提及她多年前主演的那部《外来妹》,除此之外,不能说乏善可陈,但也就是流于泛泛而已。  为什么提及陈小艺,就一定要言必称《外来妹》,原因似乎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这个:“外来妹”之于陈小艺,是少女演少女,而其他
期刊
我姥爷魏军是中国法制文学理论创始人、国家一级作家、编审,有从军、从警、从文、从政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  他出生在冀中抗日根据地战火纷飞的年代。日本投降后,由于国民党挑起内战,不断对冀中骚扰和扫荡,冀中仍处于半游击状态,因此冀中依然保留着青抗先、妇救会、儿童团等革命群众组织,姥爷是儿童团员,战争的硝烟伴随了姥爷的童年。冀中是全国实行土地改革最早的地区之一,学校组织儿童团扭秧歌宣传《土地法大纲》。解
期刊
王辅民,1961年出生于甘肃庆阳。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大美术系。原兰州画院院长、兰州市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在作品中运用了浓烈的色彩,尤其在色彩和水墨的冲撞中传达出灵动奔放、浓烈丰实的效果。——范迪安  王辅民一直在思考中国画的文化特性问题,他对中国画特有的诗意品格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创作上,他将文人画的技巧与民间绘画的色彩及构图方式融为一
期刊
因为我写过小说《推拿》,许多人都有一个误解,以为我把我认识的残疾人的故事都写进了小说,事实上不是这样。为了尊重朋友的隐私,我在《推拿》里头没有写过任何一个真人、任何一个真事。但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两个真人真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戒指的。我有两个盲人朋友,一男一女,他们是一对恋人。有一天晚上,姑娘找到我,掏出一枚戒指,告诉我说,她想和她的男朋友分手,戒指是男朋友送的,她请我把这枚戒指退还给她的男朋
期刊
余华:牙医出身的著名作家  写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第七天》的余华,1960年出生在浙江海盐一个医生家庭。他曾说过他从小便和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在很多场合,他都谈到过自己童年的经历。他说:  “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我的父亲是一位外科医生,母亲是一位内科医生。他们工作异常忙碌,根本没有时间照看我,我和伙伴们就在医院里游荡。我甚至喜欢闻酒精和福尔马林的气味,我对从手术室里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