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一门学科,教师必须把握好数学教学这一重要阵地,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学生知识与水平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善于利用提问,促使学生加强思考”“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学生理解速度”“引导学生复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这四个方面出发,对于初中数学的有效开展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信息技术;复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162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一直是广大教师在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从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忽略学生在能力与素养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比较单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对于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探索,以求切实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得以提升。
一、善于利用提问,促使学生加强思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要素,因为问题可以促使师生之间产生一定的互动,从而防止课堂教学陷入教师单向灌输的误区,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更加重视问题的提出,在提問方面加强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尝试从数学教科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中提取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探索问题,并深入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这一模块的教学时,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所以教师就可在教学这节内容之前,对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两部分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整理这两个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设计,进行宏观上的把握。比如,数学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相似”和“全等”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理解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去尝试探究相似三角形这部分。等到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公式定理的正式讲解,让学生详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全等/相似三角形之间有哪些共同点?三角形的角和线段对于全等和相似有什么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问题难度的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由简及难的过程中逐步适应课堂节奏,掌握学习内容。经过问题的逐步递进,学生可以对这一内容和知识点实现一定的理解与掌握。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学生理解速度
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讲,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强,对于学生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凭借即时性、直观性等优势,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让其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加快学生理解的速度。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信息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将数学知识和信息以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从多个层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有效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二次函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公式等有一个更为深入、直观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把公式“y=ax2+bx+c”中“a、b、c”这几个数对于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动态化的视频呈现出来,这比教师在黑板上枯燥地画图更加省时省力,并且也能够让全体学生都更为直观地理解,让学生有效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这样的动态化的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掌握不牢固的地方进行反复的观看,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图形几何知识,学生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力,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空间,比如让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对于知识点的探究。
三、引导学生复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及时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于以往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可以说,复习的重要目的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初中数学知识较为繁杂,在引导学生开展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出发,实现对于知识的灵活、系统的掌握。
例如,在展开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根式等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理,实现上述三方面知识点的相互贯通等,通过有意识地总结数学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想及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系统理解、认知和运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要注意为学生总结不同的题型,让学生自主对于各种题型进行整理,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与解答题目,在探索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多角度思维方式,并强化其数学思维。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置一个错题集,详细记录自己计算错误的习题,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改正,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夯实对知识点的掌握。这也是有效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复习活动的开展。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彻底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可以灵活地、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出发,设计好数学教学对此,从而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上只是本文关于初中数学的几点论述,希望广大教师可以在参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创新,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健辉.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16):75.
[2]韩战军.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 发展导报,2017-12-12(031).
[3]陈剑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改善分析[J].才智,2017(35):96.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信息技术;复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162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一直是广大教师在不断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从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部分数学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忽略学生在能力与素养方面的发展与成长,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比较单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灵活。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对于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具体的探索,以求切实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得以提升。
一、善于利用提问,促使学生加强思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要素,因为问题可以促使师生之间产生一定的互动,从而防止课堂教学陷入教师单向灌输的误区,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更加重视问题的提出,在提問方面加强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尝试从数学教科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中提取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探索问题,并深入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例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这一模块的教学时,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所以教师就可在教学这节内容之前,对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两部分知识进行整体把握,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整理这两个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设计,进行宏观上的把握。比如,数学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相似”和“全等”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理解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去尝试探究相似三角形这部分。等到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公式定理的正式讲解,让学生详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全等/相似三角形之间有哪些共同点?三角形的角和线段对于全等和相似有什么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问题难度的层层递进,让学生在由简及难的过程中逐步适应课堂节奏,掌握学习内容。经过问题的逐步递进,学生可以对这一内容和知识点实现一定的理解与掌握。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学生理解速度
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讲,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强,对于学生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凭借即时性、直观性等优势,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让其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加快学生理解的速度。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信息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将数学知识和信息以图像、动画等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从多个层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有效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二次函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公式等有一个更为深入、直观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把公式“y=ax2+bx+c”中“a、b、c”这几个数对于函数图像的影响通过动态化的视频呈现出来,这比教师在黑板上枯燥地画图更加省时省力,并且也能够让全体学生都更为直观地理解,让学生有效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这样的动态化的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掌握不牢固的地方进行反复的观看,尤其是对于一些抽象的图形几何知识,学生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力,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空间,比如让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对于知识点的探究。
三、引导学生复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及时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对于以往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可以说,复习的重要目的是温故知新,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初中数学知识较为繁杂,在引导学生开展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出发,实现对于知识的灵活、系统的掌握。
例如,在展开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根式等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整理,实现上述三方面知识点的相互贯通等,通过有意识地总结数学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想及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系统理解、认知和运用。此外,教师在平时的习题练习中要注意为学生总结不同的题型,让学生自主对于各种题型进行整理,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与解答题目,在探索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多角度思维方式,并强化其数学思维。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置一个错题集,详细记录自己计算错误的习题,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改正,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夯实对知识点的掌握。这也是有效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复习活动的开展。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彻底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可以灵活地、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出发,设计好数学教学对此,从而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上只是本文关于初中数学的几点论述,希望广大教师可以在参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创新,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健辉.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华夏教师,2017(16):75.
[2]韩战军.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 发展导报,2017-12-12(031).
[3]陈剑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改善分析[J].才智,2017(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