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疑探究下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分析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z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质疑是学生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速教学任务的完成,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性。
  【关键词】生疑;质疑;释疑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73-01
  学习,贵在质疑,疑是思的开始,学的终端。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从生疑到质疑到释疑的转化过程。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得从质疑抓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生疑
  兴趣是质疑的源泉,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质疑的欲望。要培养学生从兴趣中生疑,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首先,围绕课题,抓住题眼设计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生疑。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精华所在,课题的不同,表达的中心也不同,围绕课题设计有吸引力的问題,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抓住“飞”“夺”二字,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红军既无飞机,又无翅膀,泸定桥又有重兵把守,红军是如何飞过去的?又是如何夺桥的?”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从而把他们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出来。用这种制造悬念的方法揭示题目,也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学会质疑的方法。其次,学习课文,抓住关键,设计富有启发性、想象力的问题,培养兴趣,激发生疑。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想象力的问题,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一重点句设问:“桑娜看到西蒙死了,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你觉得桑娜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非这样做说明了什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刻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不仅体会到了桑娜关心别人的美好品质,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完成了教学目标。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产生质疑的欲望时,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勇于实践,让他们各抒己见,尽管质量不高,教师还是要尊重学生的疑问,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多种渠道,学会质疑
  学生有了问的欲望,教师要尊重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创设质疑问题的学习氛围,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质疑方法。
  (一)围绕课后问题质疑
  课后问题是本篇课文训练的重难点所在,在每篇课文教学前,教师可布置预习课后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质疑,并拓展牵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质疑,由“牵一发而动全身”增强质疑的意识。
  (二)围绕课题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既有利于抓住文章的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总司令换房子》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就可以问学生:“看了这个课题后,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换”质疑,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理解课文时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处质疑,抓住重点句段进行质疑。
  (四)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
  在讲读分析课文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再质疑,启发他们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教材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教学《丰碑》一课时,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会自然发问:他为什么成了晶莹的丰碑?晶莹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把这句话不放在开头?一系列的发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三、自互结合,大胆释疑
  经过一段时间的质疑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质疑的方法后,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契机,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如引导学生自己释疑,发动学生互助释疑,寻求老师帮助释疑等。让他们在释疑中获得知识,找到快乐。
  指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再学,学得巧。”在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效率稳步提高。
  【作者简介】
  张怀兰(1968~)女,甘肃省榆中县人,汉族,学历:汉语言文学大专,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既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是一个啃不动的“硬骨头”,但又不得不去嚼碎了慢慢品。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的现状,对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进行方法指导,这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运用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进行方法指导,让课堂架设从积累到运用的桥梁,给予学生积累运用的有效策略,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  【关键词】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方法指导
期刊
【摘 要】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类利用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运用到生活中,让生活变得更美好。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明确谈到了这一点,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如今,教育更加追求实用性,不再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目标,而是要致力于让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将自己所知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学会知识。小学语文也同样适用于这一教学理念,下面笔者将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进行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音乐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学生音乐水平的唯一标准,对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优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快餐时代的当下,音乐教师应善于把握音乐欣赏教学本质,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出发、走进生活、视听结合,逐步优化音乐课堂建构,进而有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升音乐教学总体质量。本文从近年来教学经历及感受切入探讨关于实践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美育,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素养,美的體验,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语文教学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能鉴赏美、表达美。我们要从美学的角度审视这些美,从而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乐学语文。  【关键词】美感教育;朗读之美;读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55-02  克莱德·E·柯伦所说:“当教师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为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伴随微课的诞生,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课堂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鲜活生动、丰富充盈的教学情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基于此,笔者以探讨微课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为切入,就微课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中的运用进以浅要解析,以期为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助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教学;微课
期刊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老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通过朗读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培养;语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61-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
期刊
【摘 要】小学古诗词的美育工作是社会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学校美育工作关系到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影响学生智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共识,重视美育工作。本文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进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户学生指的是家庭背景为精准扶贫户的学生,是在我国扶贫政策大背景下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很多精准扶贫户的学生容易出现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小学班主任就需要对精准扶贫户学生进行德育帮扶教育。本文将以德育帮扶为基点,对这个问题展开科学的分析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精准扶贫;德育工作;帮扶教育;小学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应培养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于许多教师认为考试只有读写,没有听说,就不重视“口语交际”的训练,在教学中就简单地说一说,几分钟搞定一个练习,甚至不愿教,直接忽略。这种对待“口语交际”不以为然的教学观念已经脱离时代,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让“口语交际”落到实处势在必行,而且要贴合学生的需要,贴近学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纵观课堂,“你真棒!”这样的评价语贯穿始终,表面上是激励学生,实际上却不够真诚,也不准确详实。教师应慎用“棒”字,关注评价策略,使课堂评价具有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实效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