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刘门教与济幽救阳》一文认为,刘沅是刘门教的第一代教主,他在晚年已经从一个理学家变成了宗教家,刘沅的学术为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一脉。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还存在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机 构】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博士研究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门教与济幽救阳》一文认为,刘沅是刘门教的第一代教主,他在晚年已经从一个理学家变成了宗教家,刘沅的学术为宋明理学中陆王心学一脉。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还存在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整体的角度,考察了外来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固有宗教思想的形成、展开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宗教思想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因篇幅关系,译文分三次刊出。
2010年9月15日上午,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现名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三十周年庆典在四川大学科华苑宾馆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副校长赵昌文教授,
本文提出“审判”是《诗篇》82篇基本主题之一,并从希伯来词“审判”出发,解析了该诗“审判”主题的意义层次,其具体表现为:“审判”是耶和华实现公义之途径,是以色列上帝公义的有力武器,它也体现了耶和华在宇宙的基本职能。而诗歌中“天上审判”的主题实际关注的却是人间“地上公义”的问题。
医道相通主要有三重内涵:一是《道藏》中包含丰富的医学内涵;二是“道”构建了中医哲学的生命观、本体观;三是“道”赋予中医学的思维特征:虚静大通、审时度势等。深刻理解“医道相通,通在何处”,是中医哲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否则,不仅于医道难以深入,于大道可能也难以入流。
道教主张少数民族与汉民族道法平等,能够修道、得道;汉民族应与少数民族团结一心,传播发展道教,以共成道治社会。道教的民族思想除了源于道家道教的和谐共存、仙道度人、人人皆可得道成仙的宗教意识,以及继承了大中华的民族平等的传统理念、扬弃了儒家夷夏民族观之外,还在于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是道教生成、发展的重要源流和依据。道教民族思想一方面很好地促进了道教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在传播发展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高。道教民族思想有利于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和平交往、融合,是稳定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思想基础
从初唐到盛唐时期,重玄美学经历了一个从建构重玄审美理想,到关注具体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纯哲学思辨向神仙道教复归的过程。著名道教学者李荣就是一位立图复归老子原旨的代表。故而,他的重玄美学体系体现出与成玄英不同的旨趣,也为我们分析这一时期道教的审美教育思想提供了可贵的个案。
新疆克拉玛依市是从戈壁荒漠上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克拉玛依区是其政治、文化中心,在80年代末始有佛教活动,至今仍无佛教活动点和佛教团体,但佛教活动频繁。克拉玛依区的佛教信众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对宗教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认识较清楚客观,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有较为良好的团体关系,在遇到与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思路和方法不一致的问题时,能够依法逐层反映情况,思路和手段都比较规范。由于克拉玛依市的人口文化比例,经济收入、政策水平等各方面优势,此处佛教信众活动如能引导好,将会给全新疆非伊斯兰的宗教活动起到示范作用。
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整体的角度,考察了外来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固有宗教思想的形成、展开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宗教思想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因篇幅关系,译文拟分三次刊出。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文章通过对广西近代民族地区圩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宗教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宗教所具有的特殊感召力和聚集功能对于近代民族地区乡村市场的发育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同时宗教也从圩镇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了更大的物质支撑,进一步扩展了其传播和影响范围,由此对民族地区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