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学习更有效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ch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例,从分享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根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根据任务选择评价方法、评价信息的解读和反馈等方面,分享运用学习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学习性评价 学习目标 生物学教学 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学习性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方基础科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评价理论与方法。学习性评价是指发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评价,它嵌入式地贯穿于教与学全过程,为支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从学习性评价角度看,课堂教学应该伴随着学习性评价活动,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少数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才会发现它。为了使学生更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亟需进一步认识学习性评价发挥作用的方式。笔者尝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从分享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根据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根据任务选择评价方法、评价信息的解读和反馈等方面,探索学习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操作性策略。现以人教版八年级“腔肠动物”为例分析如下。
  1 分享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
  清晰指向预期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定向作用,评价也应针对预期成果才最有效。因此,教—学—评应共同聚焦在学习目标上。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非常清楚学生到底该学些什么,以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述,并从课堂学习的最初就让学生明确。
  【评价设计一】分享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
  课堂热身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案上的“本节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表1),提醒学生后续的学习将围绕这些目标展开,学习结束时要对照实现指标自评学习结果。
  实现指标是指学生完成任务时的行为表征,体现进阶要求,能帮助学生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任务,完成水平如何以及应向哪个方向努力。根据学习性评价的要求,教师应同时设计学习目标和实现指标,有时针对教学重难点、不同学习组织形式,还可独立设计实现指标,引导学生目标明确地学习。
  【评价设计二】为帮助学生理解水螅的身体结构,教师设置“4人小组合作画出水螅结构简图,正确标注并解释”的学习任务,同时用PPT呈现如表2所示的实现指标。小组活动后,学生在学案上自评本小组得分。
  实践证明,教师有效运用实现指标,不仅能检测学生学习结果,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支持学习进步的作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产生争取达到高阶指标的欲望。
  2 根据目标设计任务
  要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设计具体情境及其呈现时机、课堂提问的结构和顺序、迁移程度逐步加强的练习或小测等,以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学习,逐步达成学习目标。任务设计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上,设计具有新颖性、适切性和阶梯性的任务,促进学生思考并理解。仅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任务是十分有害的假象,特别是关于学习的重难点的任务应该有必要的逻辑推理和解析过程。
  同时,学习任务也应该是评价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表现是评价其是否达标的依据。所以,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明确要求,才能有利于教师多角度获得评价信息,这是利用评价信息促进学生学习的前提。
  【评价设计三】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1:观察视频,说出不同环境中的腔肠动物,描述腔肠动物的生活环境。
  任务2:观察水螅视频,在图中指出水螅体形具有辐射对称的特点和意义。
  任务3:用简笔画表示水螅的纵切面,描述其特点和功能;看图描述水螅的捕食过程。
  任务4:归纳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腔肠动物。
  任务5:观察图片,分析资料,举例腔肠动物与人类关系。
  任务设计时,教师还应特别重视学生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设计,这与实现指标的设计是衔接的。由于语言接近、关系平等,学生之间更易于分享想法和感受,同伴评价更易于彼此理解和接受;而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能更好地自我引导、自我监控,有利于自我激励和积极心态的形成。所以,教师应经常为学生创造跟踪自己进步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评价技能和责任心。除了在实现指标上引导外,笔者还尝试运用“进步图”跟踪学生在课堂实现指标、作业、测验的表现,由学生自主选择跟踪方向,坚持一段时间,就能直观地看见自己的收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积极的鞭策作用。
  3 根据任务选择评价方法
  教师选择评价方法,主要从学习目标、行为表现类型和学习成果类型之间的关系来考虑:期望学生学到什么?什么类型的表现可以作为学习成果的证明?具体用何种方法?另外,还要考虑可操作性。教师要防止只注重知识目标,忽视能力和学习体验,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和表达机会,比如增加问题的开放度,延长等待时间,采用结构化表现性任务等。
  评价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再好的方法也可能被厌倦。因此,选择评价方法是一个需要教师创造性的领域,有时可能只是变换角度的评价,都可能给课堂带来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参与。
  【评价设计四】变换评价角度。
  各小组完成水螅结构简图后,教师改变直接讲评的方法,先给出如下科学性标准:① 水螅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② 内胚层细胞包围成一个空腔(消化腔);③ 消化腔只有一个口与外界相通;④ 外胚层有刺细胞。并要求学生以此标准为作品评分。这样,学生在学习评价标准和评分的过程中,更有效地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评价设计五】变换评价方式。
  教师采用“作业单轮转”的方式,评价各组水螅结构简图,即每组作品顺时针轮转到下一组,由下一组学生结合给定标准和课堂交流打分。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后,教师也采用同样的流转方式,每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看到不同的作业,相互学习,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有助于实现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即使是课堂练习或测验,教师也可以采用进阶设计,特别在初中阶段,使用分阶练习对激发不同水平学生进步,都有很好的效果。
  4 评价信息的反馈
  学习性评价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给学生反馈的信息。反馈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其效果也不同。如果反馈信息是学生学习时的状况,且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注,则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如果反馈信息过于强调评价标准的要求,则可能会使学生有“被控制感”,而降低对任务的兴趣。因此,要使反馈更有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而不是全班学生“一刀切”,比如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要有同理心,要让学生理解“遭遇困难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师生课堂互动中的口头反馈,是各种反馈方式中最直接的形式之一。教师在关键处的点拨,有助于学生客观反思自己、合理赞成他人,促进观察、协作、探索等学习品质的发展。提高口头反馈的质量,教师应该注意:① 多描述、多欣赏、多鼓励,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尽量避免消极回应;② 关注学生所做的事情,对事不对人;③ 针对学习目标作反馈,具体且有建设性;④ 帮助学生做出自我评价和调整,比如通过“你在学习……的时候,哪些是比较容易的?哪些是比较难的?”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等,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目标,反思学习策略。
  【互动中的评价】
  师:水螅的身体特点如何与其附着生活的方式相适应?
  (学生沉默)
  师:大家看这幅图,水螅生活在水中,猎物和捕食者来自各个方向……
  生1:水螅手上有刺细胞,多几只手可以从多个方向捕捉猎物,因为它身体不能移动。
  师:“各个方向,捕捉猎物”,不错,抓住了关键。
  生2:老师,水螅没有手,是触手。
  师:(对生2)你听得很仔细,理解也很到位,触手和手是不同的,大家不要混淆。哪位同学有补充?
  生3:刺细胞还能对付捕食者,所以有防御作用。嗯,应该是从各个方向防御捕食者。
  师:对,有利于从各个方向防御捕食者,你能自己补充完整,很棒。
  上例中,教师没有简单判断,而是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自我调整,并用描述性语言来反馈对学生观点的肯定和补充。这种即时、具体、多元的反馈,正是学习性评价所倡导的,能引导学生将外部反馈和自我反馈结合起来,逐渐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学习性评价对教师的互动语言表达要求较高,教师应有意识去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课堂语言风格。
  评价信息的反馈是在师生、生生间多向进行的。学生获得反馈信息,可促使主动改进学习;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可帮助调整教学。针对初中生物的特点,教师每节课都设计重点知识的简短分阶练习,学生在下课前完成,称之为“出门通行证”,既有助于学生自评学习成果,也有助于教师即时把握学生学习效果;在单元结束时,设计“三分钟反思”表格作为学生自我反思的助手,帮助学生逐条回顾本单元学习目标,大致了解掌握情况……类似这些评价方法的运用,从而对学生形成质量观,使他们逐步学会用自我评价的方式思考,更有效地学习并为学习负责是有意义的。
  总之,学习性评价注重学生主动建构,在学习性评价活动丰富的课堂上,教师将多种学习和评价的机会融合在一起,自然融入到教学目标定位、活动设计、课堂互动、反馈调节以及后续决策和措施等一系列环节,更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促进高效的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 伊恩·史密斯.学习性评价丛书(中学版)[M].剑桥教育(中国)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 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课堂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8(7).
其他文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核心素养不是空中楼阁,必将有落地和表达的过程,课堂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改善学科教学,拓展学科内容,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当地条件由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
摘 要 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思维中迁移出构建生物学模型的思想或方法,使生物学的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 跨学科思维 模型构建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模型构建是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之前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思维方法与模型构建方法。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引导学生将其他学科的思维或方法
摘要 以“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为例,介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多维学习”的做法。首先通过代入适切情境、理解共同体验,形成知识的关联性。其次,建立思维路径、传递主干知识,从而构建知识的体系。指导完成项目学习、期待课堂生成,提高知识的熟悉度。最后,通过深化概念认知、创新整合迁移,促使学生螺旋式提升发展。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多维学习 高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近
河南泌阳县泌水一中的薛英良同学周日和家人去公园玩。一家人玩起了跷跷板游戏。爸爸的体重为72kg,爸爸坐在跷跷板的一端,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薛英良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这一端着地。后来,薛英良借来一个质量为6kg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高高地跷起。薛英良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大约为多少千克,第二天他问了张老师,张老师说:“这个问题需要用我们这一段时问正在学习的不等式知识来
摘 要 运用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指导课程的设计,借助学生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自主建构的方法学习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爱自然,尊重动物。  关键词 先行组织者策略 动物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生
摘要 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教学,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假设与论证、归纳与推理,循着科学家的思维路径,深度体验“假说演绎法”,充分感受逻辑推理之美,以此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应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判断基因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  关键词 假说-演绎法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摩尔根 果蝇杂交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1003
教学一得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改进与拓展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一实验的困难是:①DNA很难被染料染成绿色,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②实验操作过于复杂,不便于操作。针对以上问题,对实验材料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细胞核能很好地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实验结果稳定,效果明显。    1 材料的准备及改进  材料
1 教学背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中专题四课题二“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需用3~4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课题主要是进行3个子课题的探究:(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2)探究“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3)探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渍的洗涤效果的比较”。下面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对第一个探究实验的分析以及对第二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高中一年级实施了“136”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136”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源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性思考和抉择。    1 “136”课堂教学模式的释义    1.1 “136”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136”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条主线:素质教育;三种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六个步骤:编制导学案、预习、交流、展示、点拨提升、复习反思。学生的活动是模
摘 要 分析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方法,探究了提问艺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提问艺术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提问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方式。同时提问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比较常用的交流方法。教师在课堂进行提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独特思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