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草根教育家”更需要关涯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在多次教育座谈会上强调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举措之一。如何才能尽快地让农村校长茁壮成长,向教育家靠近,真正实现农村学校由更多的教育家办学?城乡学生具有差异性,城乡家长具有差异性,城乡教育资源具有差异性,所以真正的农村教育应该立足农村本土,做精做实,就像“农家乐菜馆”一样,凸显“土”的原生态特色,因此,农村“草根教育家”更需要关注。
  首先,充分认识农村“草根教育家”的重要作用。建国以来,教育家辈出,年轻的中小学特级教师如雨后春笋。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生态却很脆弱。一是农村教师缺少适宜成长的社会气候,从政府、家长到社会各界尊师重教风气不浓。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很高的国家战略,在一些地方却被放在极低的层面。二是农村教师缺少适宜成长的疏松土壤。社会的关注、家长的期许,使得“以分数论英雄”成为评价农村教师的主要标准,教育规律被扭曲。许多农村教师职称到顶、年龄较大以后,就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消极从教。三是农村教师缺少适宜成长的系统培养。虽然一些地方推进“名师”工程,但受人选条件或经费制约,农村教师往往被排除在高层次培养之外。农村教师的成长往往是单打独斗,一些基础条件不错的青年教师,昙花一现后,便沉寂在蹉跎的岁月中。农村“草根教育家”支撑着广大农村教育,但却无法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其次,要宽待农村“草根教育家”的教学成果。大部分农村教师也具有积极的心态,拥有大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但由于自身视野和知识面的局限性,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模仿城市学校或一些所谓的名校。如今的农村学校,艺术节、书香校园建设、俱乐部、体育特色等也是应有尽有,但是这些方式的可操作性、过程性、有效性、持久性却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更多的模仿却也阻碍了农村教育“农”字特色的发展。农村教师天天按规定坐班,备课笔记写得工工整整,课上得不差分秒,教育教学效果不见得就好。努力创造条件,开阔农村教师的视野。要有计划地组织农村教师走出去,到名校参观学习,去取得“真经”,更新办学理念。组织农村教师展开教育管理大讨论,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要求他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教研规划。面对城市的教育家,农村“草根教育家”只能“望洋兴叹”,因此,我们建议应依据农村实际评选出农村“草根教育家”。
  再次,更多地理解和支持农村“草根教育家”。学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如何让教育家从农村学校走出来,农村学校的校长责无旁贷。农村学校的校长应首先改变观念,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切实为农村教师“减负”,让农村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制订工作计划,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农村学校的校长要培育诞生教育家的土壤,要从培养优秀教师做起,并壮大优质师资的基数。除了丰富而成功的教育实践,教育家的诞生还需要理念的开拓与创新。
  最后,农村“草根教育家”要耐得寂寞和孤独。苏霍姆林斯基的成长历程或许对我们有所启迪。他17岁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的探索之中。29岁毅然从教育局长岗位上退下,把教育之根扎在帕夫雷什中学,从此他的生命也就交给了这所农村中学。通过十几年持之以恒的实践岁月,他当选了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41岁,荣膺苏联功勋教师。伴随着雪片一样飞来的贺电和信函,各地发出的任教邀请也纷至沓来。但是,他答复说:“留在农村是我的誓约,也是我的信念,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也不能违背自己的信念。”正是凭着对教育的执著与热爱,他孜孜不倦,一丝不苟,脚踏实地,在教育一线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究和实验,总结出了《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一系列被誉为“活教育学的活教材”,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教育遗产和精神财富。教育家之所以名,名在了其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念、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教育家之所以名,名在了其经历了长期教育实践的历练,名在了能为世人提供了不朽的教育宝典……作为农村教师,要想成为“草根教育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为名而名,要一片赤心献教育,一片爱心奉学生;努力钻研本学科知识,积淀起先进、厚重的教育教学理论,练就一身精湛的教学技艺,形成别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经过实践的检验,岁月的磨洗,自然就会功到垂成,不名而名。“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胸中有丘壑,笔流山韵出,只有长时间的积累,思想才会丰厚,智慧才会闪光,唇间才会流淌出优美动人的文字。这个时候,你的每一节课或许只准备15分钟,但你读的书,你的人生阅历,你的情感体验,会如涓涓的细流,悄然无声地汇入你的课堂,你的每一堂课都不再浅薄,你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带有凝重文化气息。
  正在付诸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画出了我国教育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20年,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学。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2020年前后,农村学校将产生一大批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农村教育家正信步向我们走来。
其他文献
大量事实证明,教育对象——学生的素质问题的背后,往往折射出教育者自身的素质问题。“成全所有生命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生命的自由与健全发展。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育的魅力取决于教师的人格与精神魅力。现代教师在处于人生起点的青年学生的心目中,应该是真、善、美的化身,应该是一个可爱的人,这是教师价值的最高体现。    不做蜡烛行不行    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说老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
这次家访,是利用暑假新生入学之前的时间进行的。虽然这时候我们师生还不够了解,但一来想对这个新的集体能提前有个了解;二来作为杭州市的二级重点高中,学生和家长还对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抱着怀疑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不是自己的第一志愿,所以也不能很高兴的接受这一中考事实,他们还需要做更多的思想调整,这一点,是我作为班主任选择暑假去家访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了。我想能够通过这次访谈,我和
编者按:  许多人都说开卷有益,殊不知,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不良书籍是精神的毒品,阅读者所受的毒害无异于吸食鸦片,他们的意识出现混乱,思想出现偏激,行为偏离正常的轨道。教育工作者用什么灵丹妙药才能拯救受毒害的灵魂,让他们重获新生呢?怎样引导学生识别好书与害书,使他们走上健康的读书之路呢?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一问题。    拯救“堂·吉诃德”  ◇谢珠兰    小砺是重点中学的学生。高一时,成绩
现在,一场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河北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可以说,每位一线教师无不为之欢呼雀跃,都盼望着这次课改的春风能真正改善教学,真正让教师以“教”为荣,学生以“学”为乐,为此,广大一线教师都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课改培训。的确,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改,原有的教学方法要改,然而仅仅进行这些改革,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评价机制的改革。要使课改见成效,评价机制必先行,否则,课改只能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之境
“这不只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刺激惊险并充满人生哲理的闯关游戏”。没错,就是游戏,《寻找幸福密码》的读者可以参与其中。与主人公一起体验同关过程,体会那前所未有的惊险、痛苦、快乐、感悟……在寻找密码的游戏中走一遭,仿佛在充满选择的人生中活过一次。    “幸福”在现如今是个奢侈的词汇。我们奋斗在社会的丛林中,为物质、为欲望惶惶不可终日,很久不曾停下脚步,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幸福。很多时候我们是被一种无形的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背景下,“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教师的功利化教育理念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笔者的孩子是江苏省某地级市一所重点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一天他在做写话训练“我最喜欢——”时对我说“我最喜欢做数学作业。”我告诉孩子,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他说还是写“我最喜欢玩”好了,问他为什么,孩子告诉我,他们老师说了:越简单越容易做正确。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特殊时期,代课教师应时而生,代课教师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及现实的合理性。在当前大规模“清退”代课教师之际,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群体的历史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并由此反思我们的教育政策在制定、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在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务院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了“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2006年3月27日,在教育部以“代课教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关注生活的经验课程,课堂学习就应该把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因素中,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亲近文本,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我们的主要课程资源,从教材出发,钻研教材、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信息,是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第一步。教材之于教师不仅是工具手段,更应是教师的帮手。但教材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它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要
[案例]  三年级小朋友在栽种黄豆的三个多月中,一边坚持观察,一边坚持记日记,竟然完成近五千多字的观察日记。下面是他们所做的部分日记,以及对观察记录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后,制成的两张关于黄豆生长变化的图表。  1.学生对黄豆生长的观察日记(节选)  2007年4月11日 晴  今天下午,我们在江老师的带领下,到教学楼后面挖了一块地,并播种了黄豆。其实,也算不上挖地,因为江老师前几天就挖好了,我们只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预习,教师也创生出诸多新的经验和操作策略。然而细观我们真实的日常教学实践,预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用随机抽样法对某省级实验小学的265名师生的预习现状作了问卷调查,分析显示预习陷入困境的原因并不仅仅是“预习”本身,对预习后课堂难以驾驭的畏难情绪,导致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放任自流,同时预习后课堂的老“声”重弹,也挫伤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可见,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滞后,才是预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