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三历史复习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00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五年,笔者一直担任初三历史教学,因半路接班,每一年的上学期都要先完成九年级上下册的两本教科书,所以导致每一年下学期的中考备考都要面临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如果初三历史复习课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和没有好的复习策略,中考历史备考必然面临着拖后腿的现象。
  近几年,教育届非常重视“思维导图”的运用,但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笔者在教学方面忽视了它的存在,并没有运用到教学方面。直至2016年,经过一个专家的培训,慢慢接触了“思维导图”。回来之后,经过更为深入的一段学习和了解后,我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2018年初三历史复习课中,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教与学策略。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效用,将知识简单化、条理化、逻辑化、形象化,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更为缜密,组织答案更为全面,提高应变能力,从而优化初三历史复习课。
  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对头脑的贡献就像霍金对宇宙的贡献那么大”。国内外的专家也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为人类提供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美国波音公司使用“思维导图”制作飞机维修工作手册,原本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可以消化的数据,只用了短短几周。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与学的工具,是一种理念和思维方式。
  一、运用“思维导图”优化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把书读薄”
  历史向来就是一门需要高强度记忆的学科,一旦记不牢,考试的时候就必然会考不好。那么,历史是不是只能全部靠对着课本死记硬本呢?当然不是!笔者运用了“思维导图”优化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把书读薄”。“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运用“思维导图”,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轮复习就是“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要点化、线索化、条理化和网络化”,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复习,帮助学生“把书读薄”。在课堂上,笔者以黑板为纸,动手执笔,按照考纲的考点一一回顾基础知识,并设立好该问的问题。学生看黑板,回答问题,学生边说教师边画图,当教师把导图画完时,学生也把基础知识复习了一遍,这时教师的笔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致的,节奏是相同的。这个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实现把平常所学的分散的知识串线、连片、结网的过程,这个复习过程也最为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清基本知识框架、记住基本的史实。例如,复习八年级《近代化的起步》,老师把“近代化的起步”这几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中间,然后,三条分支从不同方面延伸,其中政治近代化的分支是开叉的,分别代表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政治近代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在每一条分支上再延伸几条分支代表每一事件的时间、人物、主张、结果、作用等,课堂上采用问题探究法,指导学生完成每一条分支的填空的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當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后,一张清晰、直观的“章节导图”也就呈现出来了。学生课后根据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在作业本上重画一张属于自己的“章节导图”,经过此环节学生也就掌握了这一章节的知识体系。每一章节都是运用“思维导图”复习,当第一轮复习完成时,学生已经有了一本属于自己总结归纳的,比资料书要薄的多的“章节导图”复习资料。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把图读厚”
  第一轮复习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构建“章节导图”,有效地实现“把书读薄”,几本厚厚的教材教辅,制作成几十张直观生动的“思维导图”。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考题型越来越灵活,只是“把书读薄”,无法根本上满足考试的要求。因此,第二轮复习我们就要在第一轮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把图读厚”,并在此过程中拓宽基础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增强解题能力。
  “思维导图”以其放射性结构反映了大脑的自然结构,它对以第一轮复习所构的知识体系进行快速地构建和扩展,把各个单元之间密切联系起来。第二轮复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和丰富知识,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作纵向、横向联系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单元主题整合 “章节导图”。这样就可以将一轮复习中的分散的章节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形成 “单元导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块导图”。最终形成“章节——单元——模块”的层次突出,结构严密的思维网。
  经过两轮的思维导图优化复习,学生已经掌握初中历史的整体结构和整体知识,并拥有一本“薄薄的”,但“厚厚的”“思维导图”复习资料。俗话说“常用才能常新”,所以要经常使用,做到:一要常加常补,不断补充和完善知识体系;二要常读常背,有效把知识纵横联系烙印在脑海中;三要常思常析,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联想功能,在不断的概括、分析、综合、比较中拓展思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至获得新的见解。如果能够做到以上三项,并在平时练习中,掌握答题技巧,则在中考历史考试中定能发挥极致,考取好的成绩。
  当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通过思维导图运用在初三历史复习课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育人的方式。
其他文献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写作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通过写作来实现与人沟通、传递情感的需要,写作是一种提升综合能力的好方法。对小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取教学反馈的一条主要途径。所以,抓好作文的评价与欣赏环节,是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必要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评价要及时有效  学生每次把作本交上来后,有的老
期刊
视力障碍学生由于丧失或部分丧失了信息获取渠道,使得自身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发展,面临着正常人所无法体验到的巨大的颈瓶。与此相关,在特殊学校教学中,盲童学生的数学教学,其难度也很大。主要是学生受视障影响,学习阻力大,接受能力有限,教学过程面临着必须跨越的重重阻碍。为此,如何根据视障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面临的学习颈瓶问题,激发视障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实实在在地提高视障学生的数学知识和
期刊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通过游戏认识周围世界、感受生活、享受快乐,同时还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而深受幼儿喜爱。他们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他们在堆、叠、拆、搭、拼、插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验,将艺术性、创造性融为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感知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推动,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多被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这种新兴的教学辅助设施,有效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使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改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發挥学生主体作用,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改变。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述+板书+学生记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大部分一线教师以及研究学者的认同,如何实现
期刊
近年来的教育研究,着重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有效的课堂,当然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现在我们提到的备课不只是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备课一定要备学生,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度,要尽量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备好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熟悉学生当前知识与能力现状,避免过高或过低要求学
期刊
情景教学,是结合情境展开知识传授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凡是在成效的教学或教育,均需要有与其相应的情境。这是一种良好教育规律性的反映。  依据生物学科的知识,许多知识都与人类所生存的空间及生活都有密切相关。因此,直接设计某一情景,紧扣相关的知识,引入学生直接参予,可提供更多的直观性操作教学,通过以“境”入手,以“理”入心,教理
期刊
“阅读是人特有的最现、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学会并且身学习,首要的基本条件就是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要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所以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利中练习。”为此,中职旅游历史课的学生阅读实在是必要,而老师的阅读指导更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旨在针对历史课文的特点,借鉴语文阅读数学方法,结合我校
期刊
摘要: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1]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本文旨在通过长期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从读诗、理解诗、写诗三个方面来阐述群文阅读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 理解 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不少于7
期刊
课堂教学活动是必须有教师、学生双方合作完成的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而教师决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肯定能够不断地引领学生走进别有洞天的新天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文本,在重视对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更多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感染。  探讨有效性方法之前,我们应先认识到语文课
期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对高中历史课程作过如下定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朱汉国教授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一文中把它归结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具体方面的内容,并且一一作了解释。从中不难看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