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入党路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前半叶,中国经历了半世浮沉。在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陷于危难之际,众多文化工作者选择中国共产党为精神依归,在其专业领域、用其特有的方式拯救国难,为党的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有这样三位代表,他们或抛弃旧知,追求新学,探索道路;或表演塑造,寄意于戏,以示丹心;或挥毫泼墨,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他们不惧危险为党工作,在敌人面前彰显民族气节,与党患难与共。他们追求理想的过程和入党的经历,给人以感召和力量。
  杨度:几经风雨转变信仰 从“帝制祸首”到共产党员
  杨度1875年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偏僻的乡村,自幼苦读诗书,立志做度量天下之人,1893年考中举人。1895年,杨度会试落榜后回到湖南。1898年,杨度二度赴京参加会试再次败北。惆怅迷惘的同时,他目睹了戊戌维新运动,深受触动,遂弃科举倾新学,以期找到实现治国安邦的新路径。
  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杨度逐渐认识到中国专制集权制度的弊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1905年,杨度应邀为清朝宪政考察组代写报告。按照他所勾勒的宪政蓝图,清政府预备仿行立宪,杨度被起用。于是,一介书生变为朝廷命官,为推行宪政改革奔走呼號。然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使他的首个君主立宪梦化成泡影。1913年,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聘请杨度为参政院顾问。一向将君主立宪视为“救亡之策、富强之本”的杨度,撰写《君宪救国论》,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呐喊。1916年,洪宪帝制覆灭,杨度被视为“帝制祸首”遭到通缉,避难天津租界。而一年后的张勋复辟再次失败,连遭三次打击的杨度终于幡然醒悟,彻底放弃君宪救国迷梦。
  正当其苦闷之际,五四运动爆发,杨度跟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在此过程中结识了中共领袖李大钊,加深了对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当李大钊身陷囹圄时,杨度积极营救未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目睹了白色恐怖下大量革命志士惨遭屠害的一出出悲剧,杨度一方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之至极为震惊,另一方面又被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所感动,便下定决心为党的事业倾尽晚年所有心力。为此,他变卖家产,将所得款项用于救助遇难者家属;加入“中国革命互济会”,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为党搜集情报,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党的事业作出独特贡献。1929年秋,经潘汉年介绍和周恩来批准,杨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秘密党员。
  杨度,一个末代王朝的知识分子,本可以享受相对富足的生活,却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冒着杀头的风险,完成了从力主君主立宪到信仰共产主义,从鼓吹帝制的“罪魁祸首”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转身。
  程砚秋:从艺术追求到信仰追求 罢歌而归农 停演以明志
  程砚秋是我国著名的京剧界“四大名旦”之一。1915年,他开始登台演出,结果一炮打响,成为戏院的红人,后拜师梅兰芳、王瑶卿,终使其开创出别具一格的程派唱腔,成就一代艺术宗师。
  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程砚秋在京剧艺术界声名鹊起。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名演员,而是在“藝术为人生服务”的理念指引下,自觉承担起艺术家的社会责任。结合当时的现实问题,他排演了大量反映社会时弊、警世喻人的剧目,并参与创办南京戏曲音乐院,培养京剧人才。
  “九一八事变”后,程砚秋义愤之余,决心用戏曲唤醒同胞的爱国热情,鼓舞他们投身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来。“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寇强令梨园公会组织北平所有梨园名角举办联合“义演”,制造沦陷区祥和安乐的假象。在梨园界久负盛名的程砚秋被日军威逼利诱,他留话“程某人是宁死枪下也决不从命”。1943年,程砚秋下定决心罢歌归农,停演明志,归隐北京西郊,向日寇作无声的抗议。
  抗战胜利后,程砚秋返回京城,为表达喜悦之情,他举行各种义演。然而,战火的再次燃起使得他彻底失去了对国民党政府所抱的希望,这时,之前知之甚少的共产党却渐渐走入他的视野。
  北平解放后,周恩来的几度拜访,让程砚秋深为感动。新中国成立后,目睹国家的新变化和国共两党之迥异,程砚秋决心向党靠拢。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放弃财政工资、捐献收入,赴朝慰问演出,支援志愿军。
  1956年夏,程砚秋前往青岛参加干部读书班,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终完成了思想上的蜕变,萌生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1957年10月,在周恩来、贺龙的关心与鼓舞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3月,这位尚处于预备期的京剧大师溘然长逝,党组织批准同意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程砚秋把艺术大师的气节与历史见证人的角色完美结合,用京剧表演艺术表达爱国赤诚,在新旧面貌的对比中确定灵魂的归宿,终将艺术追求与信仰追求融为一体。
  沈雁冰:矢志不渝坚守信仰 初创时入党 弥留时归党
  五四运动后,沈雁冰(笔名茅盾)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结识陈独秀,并为《新青年》杂志撰稿。1920年,他参加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做了大量工作。
  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包括沈雁冰在内的各地早期党组织成员顺然转为正式党员。起初,党的各项工作处于秘密状态,沈雁冰以其工作环境为掩护担任直属中央的联络员,开展党内通讯联络工作,并在党创办的学校承担教学任务,领导、参与、报道上海罢工运动。
  大革命期间,根据形势的推进和党的工作的需要,沈雁冰接受党组织派遣,辗转各地。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陷入低谷,沈雁冰被迫开启隐居流亡生涯。紧张的国内气氛和复杂的社会形势,使他渐渐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苦闷彷徨之时,沈雁冰决心拿起手中的笔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从而踏上了文学创作征程。隐居上海期间,他创作了以大革命时期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幻灭》;1928年流亡日本后,创作了寄托革命前途信念的长篇小说《虹》;1930年返回上海后,完成了反映30年代国内社会现实的长篇巨著《子夜》;抗战期间,继续创作了大量暴露国民党反动本质、歌颂人民抗日斗争的革命文学作品。从解放战争时期起,沈雁冰由文学创作转向对外文化交流、国家文化建设,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出任首任文化部部长,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1981年,沈雁冰以孱弱之躯在病床上提出给中央写信,表达要求恢复党籍的心愿。这封信由他口授、其子代笔、他本人亲笔签名。完成这封信后,沈雁冰说:“我死了,反正什么也不知道了,那时如蒙追认,将是我一生的荣耀。”
  3月27日,这位文坛巨星陨落。3月31日,党中央作出“恢复沈雁冰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的决定。
  沈雁冰在党的早年困难时期加入党并同党一起度过困难,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自觉担当革命“鼓手”和“号角”,在革命胜利后继续为党奉献,弥留之际渴望追认回归。他对理想信念的终生追求,展示了什么叫做坚定与执着。
  (曹世明荐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笔者在泸定有一位朋友,名叫王永模。  老王退休前,曾任四川省泸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退休后闲不住,他就整天找寻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的事迹。最后,居然找到了22名勇士中8名勇士的姓名和线索。  有一年,和老王一起喝酒,乘着酒兴,老王聊起了其中一段小插曲。  2007年,泸定来了几位日本友人,老王陪他们在泸定周围参观,当参观完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后,日本友人问了老王一个问题:  “飞夺泸定桥的事是真的
前些天,我们在空调领域获得了两个国际奖项,相当于影视界的奥斯卡奖,我很自豪。  媒体人秦朔那天在北京跟我说:“董总,我问你一件事,你们格力空调在哪里卖得最好?”  “中东。”  他说:“对了。”他刚刚从中东回来,中东迪拜那里有一个商场,里面370个门面安装的空调几乎清一色是格力。他也很自豪,因为这是中国的品牌。秦朔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品牌,那边人说:“因为我们这里有7个月的天气都是高温,35℃到4
那提娅是二战时苏联红军野战医院的一名医生。  1942年冬,尽管战争在极其残酷地进行着,而对于苏联红军来说,那个冬天的漫天大雪已昭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纳粹困兽犹斗,战斗尤为惨烈,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战场上死亡、受伤。这样一来,给人力和医药十分有限的苏联红军野战医院带来了极大挑战。尽管那提娅带着护士紧张地工作着,但还是有红军战士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停止了呼吸。  有一名叫谢尔盖的伤员,是红军爆破连连长
1957年秋,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受命率中国民間农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当时,中日两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王震又是抗日猛将,于是,有人问王震:“你去日本怕不怕?”毛泽东替王震作答:“他这个人没有怕的东西!”  代表团成员里有农业、林业、牧业、农机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30人。王震率团访日历时两个月,大部分活动在农村。王震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细心考察沿途农情。  一天,代表团乘坐的车辆正行进在乡间公路
只有0.3平方米、常常是40摄氏度高温的战位,伴随着肖海生度过了22年的军旅生涯。作为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二级军士长,肖海生在这个逼仄的空间里,用勇敢、坚韧和智慧留下了一组闪光的数据:先后执行战备远航、极限深潜、亚丁湾护航等50多次重大任务,安全潜航18万海里,两次荣立二等功,七次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作为海军首位AIP技师,肖海生累计出海1100多天,保证AIP系统可靠运行数千个小时,使得
摘要  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呈蔓延加重趋势。为了给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分级评价方法对黄淮地区推广的小麦品种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两年鉴定结果表明,在14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濮优938’、‘新麦208’、‘豫麦416’、‘新原958’、‘豫麦7036’、‘泛麦5号’等70个品种表现为免疫,占总数的48.28%;‘豫麦47’
知乎上有过这样一个问题:“遇到不好的人和事,应该怎么办?”  点赞最高的一个回答这样写道:“远离他们,及时止损。”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糟心的人和事。这些事往往分辨不出黑白,争吵不出结果;有些人往往喜欢胡搅蛮缠,毫无底线。如果和这些人和事一一计较,最后不但浪费了时间,还会让自己变得浑身戾气。烦心的事不计较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
1963年,浙江绍兴诸暨县枫桥区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同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出重要批示。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  什么是“枫桥经验”?它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成为基层治理典范的?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发展和创新“枫桥经验”?为此,我们选编了一组文章,供读者朋友参考。
母亲在,是子女的幸福  母亲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过来,语速很慢,含混不清,仿佛远隔着万水千山。我的话,她似乎听不见,最近经常是这样。  母亲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老了,耳朵有点聋了。”我为此焦灼不安,在网上搜索助听器,挑选了一款最好的。我想让母亲尽快用上助听器,希望她能恢复听力。  母亲今年98岁,我每天晚上和她通电话,20多年没有中断过。不管我走到哪里,哪怕到地球的另一边,也要算准时差,在北京时间晚
2016年7月1日,在武汉大学“复杂地理计算与地理信息可视化”专业研究生暑期学校开幕式上,出现了一位白发老者。他也是来学习的,在我们这群年轻学子当中,显得很另类。  我惊奇地发现,老者每天来教室最早,上午的上课时间是8:30,他一般8点前就到了教室,找个位置安静地坐下,掏出专业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们这些年轻人,通常是离上课时间只剩下几分钟,才慌慌张张地跑进教室,还没坐定,先掏出手机刷微信,直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