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研究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ang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以来我院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98例,依据病灶良恶性情况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将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恶性病变患者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内实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良性病变患者会伴随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恶性病变患者会伴随有明显的胸膜凹陷;研究组边缘征象大多表现为毛刺征和棘状突起,且形态多为分叶状,界面相对清晰,而对照组边缘征象大多表现为光滑形,其形态多为近圆形,且界面模糊,同时研究组恶性病变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 CT 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具有理想效果,可以对良性以及恶性肺磨玻璃结节进行有效鉴别诊断,从而使患者治疗以及预后得到改善。
  关键词: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3-026-01
  肺磨玻璃结节属于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肺部占位性疾病类型,其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将手术病理检查当作诊断疾病的重要标准,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创伤性相对较大,且花费较高,因而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1]。近几年来伴随着多层螺旋CT 技术的逐渐完善,螺旋 CT 因其具有高诊断率以及高准确率等优势,在路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本研究探讨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以来我院收治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98例,依据病灶良恶性情况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54.3±1.2)岁。研究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4.5±1.1)岁。且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应用荷兰飞利浦 64 螺旋 CT 扫描机对患者肺尖至两侧肋膈角进行全面扫描。其中扫描参数值如下:电压设置成120KV,电流设置成180mA,层厚设置成5mm。同时给予患者碘普罗胺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保持在5mL/s,确保完成增强扫描;然后把获得的相关数据信息快速输送至处理工作站,并应用骨算法完成三维重建,其中层厚设置成1mm,之后完成多平面重建以及最大密度投影,同时需要由两名副级主任医师共同对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3]。
  1.3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实性成分含量以及邻近结构。
  (2)观察分析两组影像征象。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中,(%)类计数数据,行X2检验检测;()类计量数据,行T检验检测;P<0.05时,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研究组内实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良性病变患者会伴随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恶性病变患者会伴随有明显的胸膜凹陷,见表1。
  研究组边缘征象大多表现为毛刺征和棘状突起,且形态多为分叶状,界面相对清晰,而对照组边缘征象大多表现为光滑形,其形态多为近圆形,且界面模糊,同时研究组恶性病变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伴随着螺旋 CT 技术的逐渐完善,其在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疾病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一般情况下,患者经螺旋CT 诊断后,良性结节的CT 图像会呈现出明显的近圆形,且结节的界面相对模糊,同时还会伴随着有一定程度的胸膜增厚情况;而恶性结节CT 图像会呈现出分叶状,其结节的界面比较清晰,同时还会伴随有明显的胸膜凹陷等情况[4]。研究发现,研究组边缘征象大多表现为毛刺征和棘状突起,且形态多为分叶状,界面相对清晰,而对照组边缘征象大多表现为光滑形,其形态多为近圆形,且界面模糊,同时研究组恶性病变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磨玻璃结节直径大小能对肺腺癌疾病进行有效诊断,且病灶面积越大,则患者结节发展为恶性的几率也相对较大。同时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病灶的形态变化对于进一步鉴别疾病具有一定价值。同时,研究组内实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良性病变患者会伴随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恶性病变患者会伴随有明显的胸膜凹陷,这说明磨玻璃結节内实性成分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肿瘤侵袭程度的一项关键性指标。
  综上所述,螺旋 CT 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具有理想效果,可以对良性以及恶性肺磨玻璃结节进行有效鉴别诊断,从而使患者治疗以及预后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朱甲鹤,史臣尧,王建福,等.多平面重建技术在MSCT诊断磨玻璃密度结节样肺癌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8,058(045):86-88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人民医院 25610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前期主要的症状依旧是肺结核,要想确诊患者是否有肺癌的病症,还需要借助CT影像学检测结果。方法:实验选择已经确诊的肺结核病人以及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人数比例,以及两组患者CT检查的影像学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一致,根据一般临床症状无法进行区别,但是经过CT检查后,患者
期刊
摘要:呃逆现象程序主要是由于人体的膈肌以及神经与迷走神经等相关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后导致人体膈肌部分出现痉挛的现象。通常情况下,痉挛的现象呈现阵发性特点,但如果相关症状的连续发生时间超过了48小时,则可被认定为顽固性呃逆。中医针灸的方式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促进作用,因此而成为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的一种典型措施。且在治疗效果方面,此疾病的治疗运用中医针灸的方式在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稳定性上也能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20年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症状不相类似,其中有35例(70%)患者的首发症状是典型的持续撕裂样疼痛,有5例(10%)患者的疼痛症状不典型,还有4例(8%)患者首发症状为神经反应,还有6例(12%)为消化道症状为主。以上50例患者经过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有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护理方法以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Alb、Hb水平明显更高(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胃
期刊
摘要:病毒性肝炎为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传染性病症,其发病率比较高,致病原因主要是不同类型肝炎病毒,存在着很强传染性,传播途径复杂多样,其流行的范围亦较为广泛。往往把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本研究探讨该5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及防控措施。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类型;防控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3-088-02  病毒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之后,采用延续性护理给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化疗后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依从性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采用延续性护理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值得广泛运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临床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开展治疗时,使用莫西沙星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否与其他药物呈现区别进行观察。方法 取本院所手收治90例感染多重耐药结核杆菌的肺结核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对照两组。人数一致情况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口服,观察组则使用莫西沙星开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痰培养转阴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而且痰培养转阴率也更加可观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100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纳洛酮进行治疗。14-15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PO2和PCO2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咳嗽的臨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10月份收治的慢性咳嗽病人50例,分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的是三子养亲汤加减化裁治疗慢性咳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也优于对照组,而且经过统计分析有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咳嗽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这期间收治的耐多药结合病人39人,分组,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理加利奈唑胺,对照组采用你常规治疗,记录比价两组患者不同阶段痰菌转阴率,药物吸收率以及好转率。结果:实验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病变肺部药物吸收率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病变部位好转率也高于对照组,且均于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