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七律之冠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话是我国古代一种谈论诗词随笔式的著作,有专著也有随意的点评,是宋元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对诗词创作和鉴赏起过积极的作用。《登高》作为千古名篇,更是吸引诗评家各抒己见,纷纷评注。这些诗话对杜甫本诗的鉴赏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明胡应麟《诗薮》评《登高》“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清胡以梅《唐诗贯珠》评首联“江山境界,能助诗神。‘风急天高’,极得登临之神情。”的确,诗一开篇就以 “风急”“天高”带动全诗,出手不凡。首句写登高时的耳闻,以远景为主,以景入情,以高猿长啸助秋声之哀,给人听觉上悲切之感。次句居高临下,写登高时所见,见地面洲渚凄清冷落,群鸟低空飞翔,以近景为主,融情于景,予人视觉上苍茫之感。
  这一联杜甫描摹了“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啸哀”“鸟飞回”这六种景物,一俯一仰,一山一水,有闻有见有感,有动有静有色,表现了杜甫用词造句、写景抒情的精湛功夫,既展现了季节的苍茫、凄清及肃杀的气氛,又烘托了诗人悲怆、愁苦的情怀。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说,此诗“对起有飚沓之势”。在《瀛奎律髓汇评》中说,“七律八句皆对,创自老杜。”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而此诗“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诗薮》)。就首联而言,不仅上下两句相对,亦有句中对,例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其对仗工整,涵盖了远近、上下、声色、动静。远:“风急、天高、猿啸”,近:“渚清、沙白、鸟飞”;上:“风急、天高”,下:“渚清、沙白”;声:“风急、猿啸”,色:“渚清、沙白”;动:“风急、鸟飞”,静:“渚清、沙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构成一幅浩瀚的图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颈联写登高所见山上之景,因风急,故落叶萧萧而下;因风急,长江波涛滚滚而来。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评:“次联着‘无边’‘不尽’四字,悲壮中极阔大。”登高望远,视野开阔。“无边”写秋意深渺,境界之阔;“不尽”写长江奔腾不息,境界之壮,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沉郁、悲凉之感。“萧萧”形容落叶之声,“滚滚”形容长江在峡谷中奔流之势。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萧萧’‘滚滚’唤起精神。”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载:《登高》前两联是写江边秋景,“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前两联杜甫大笔勾勒,写出了天高风急、飞鸟回旋、高猿长啸、落木萧萧及长江滚滚的秋景。情寓景中,在写景的同时也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在苍凉萧瑟的自然景色中,杜甫沉重的心情、苍凉悲苦的身世之感流于笔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前两联描写秋景,直到此时才点出一个“秋”字,由眼前写景转入抒发感情。明陆时雍《唐诗镜》点明“三四句是愁绪语。”罗大经进一步分析道:“万里,地遥远也。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回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萧涤非对罗大经一语详解说:“‘万里’是说离家有万里之遥;‘作客’指客居夔州;‘百年’犹言一生,又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悲秋最重要的部分。这短短十四字中,含有八九层可悲的意思: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佳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谢,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六可悲;身体健康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性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而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真是包括了无限感慨!”(《唐诗鉴赏集成》)
  方东树《昭昧詹言》说“五六句接递开合,兼叙点,一气喷薄而出。”第三联“万里”“百年”和上一联“无边”“不尽”有相呼应的作用:“万里悲秋”与颔联“无边落木”相承,由落叶之景引起悲秋之情;“百年多病”与颔联的“不尽长江”相承,而且这对仗极工的八层意思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以“万里”统领全联,“百年”又带起全句。诗人抓准了登高时自身最重要的两点:“万里”——远离故土;“百年”——人到暮年。正因如此,时值秋日,倍有“悲秋”之感;客居他乡,才有“作客”之语,而以“常”字冠之,足见经常漂泊,更显凄凉。这几层意思都是由“万里”而生,是对“万里”的有机补充。依此分析,“多病”“独登台”也是紧紧围绕“百年”来写的。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分承五六两句,是“百年”寓意的延伸。杜甫饱尝潦倒生活之痛苦,国难家穷之折磨,致使愁白头发,兼之患病断酒,内心郁闷可想而知,本来登楼是想排遣烦恼,却反而更添愁苦。胡应麟说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这首悲秋诗不同于一些文人骚客登高望远的无病呻吟,它描绘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诗人感世怀乡的悲郁情怀。凝聚着杜甫毕生艰苦追求而不遇的深沉感叹,构成了一种雄浑、悲壮的意境。清施补华《岘山诗说》评赞曰:“《登高》一首,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收‘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句‘无边落木’两句,有疏宕之气;五、六句‘万里悲秋’两句,有顿挫之神耳。”胡应麟则说“用句用字,又皆古今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真旷代之作也”(《诗薮》)。
  然而纵观古人诗话,对杜甫的《登高》并非全是溢美之辞。清吴昌祺《删定唐诗解》认为“太白过散,少陵过整,故此诗起太实,结亦滞。”他指出了杜甫此诗的缺点在过于求整,以致起结二联失之呆板。这是因为,一般的律诗,语言艺术的重点在中间二联,思想表达的重点在首尾二联。中间二联要求对偶工稳,或是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或是一联虚写,一联实写,切不可四句平行。首尾二联要通过中间二联,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的起讫。不论是律诗或古诗,最后几句总得点明主题思想。杜甫《登高》一首却以前二联写景,后二联抒情。尾联有与第三联平列之嫌,叙述的仍是自己的病老情绪,而不象全诗主题思想的结束语。诗尾联用对句,艺术性强了,思想性却削弱了。沈德潜也有一个评语说:“结句意尽语竭,不必曲为之讳”(《杜诗偶评》),意思是说:此诗最后二句勉强凑上一联,实际是话已说完。作为全诗的瑕疵,不必因为是杜甫而有所避忌。然而,《登高》通过如此完美的艺术形式和错综变化的艺术手法,把暮年孤独、壮志难申的真情,表达得慷慨激越、悲壮苍凉,清人杨伦《杜诗镜铨》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当不为妄言。
  
  【相关链接】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关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后人诗评各有说法:
  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道“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被捉了二乔”,意思是杜牧置社稷百姓不顾,只是挂念二乔,主次颠倒。
  《四库提要》云“宋人讥杜牧《赤壁》诗为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乃孙策妇,小乔为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故变其词耳。”
  针对这两则诗评,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思路】
  “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说东吴必败。以二乔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且,诗歌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杜牧此诗,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  《波西·杰克逊与神火之盗》是该系列的第一部。少年波西是一个在纽约上学的12岁孩子,继父对他很不好。他有强烈的阅读障碍,不喜欢考试,莫名其妙地总是闯祸。他虽然并不完美,但是心地善良,非常仗义地保护弱小的男孩格洛弗不受同学欺负,尤其喜欢听历史老师讲神话故事。一次博物馆的奇遇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发现自己竟然是海神波塞冬之子。他通过纽约帝国大厦里的电梯到达了奥林匹斯神界,众神之神宙斯指控他偷
期刊
一根电话线,传递着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  ——题记  自从父母外出打工,每个周末的一二十分钟电话,便成了我与父母交流的唯一方式。  窗外,皎洁的月光显得格外明亮,透过窗户,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不禁撩拨起心底那绵绵的思绪。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声音扰乱了我沉甸甸的心绪,向电话走去,一看来电显示,是母亲打来的。  “喂,妈妈,还没睡呀?”  “刚下班,对了,现在学习情况怎么样,很吃力吧,初三
期刊
湿漉漉的风酝酿芬芳,深呼吸,抑制大脑的运转,恍惚听见来自遥远的喁喁细语,那声音,若隐若现,亲切而又熟悉,它是我永远的记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竹椅停止摇晃,奶奶在读爷爷教她的诗句,爷爷生前是位乡村教师。“奶奶!”我清脆地叫着。“小孙女回来啦。”奶奶一边取下只有一边镜片的老花镜,一边放下那本泛黄的书,然后站起肥胖的身子。在完成这套动作的时候,她显得格外艰难。“奶奶,您念的
期刊
【赛题】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你的耳边,常会响起什么样的声音,你的心灵,谁的声音让你刻骨铭心。  请你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
期刊
在品类繁多的文体中,散文诗是独具一格的文学样式。优秀的散文诗,常在你眼前展开一幅幅精致的画面,启发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它那琅琅上口的优美语言,又让你听到时代的足音。  当美丽的朝霞升起的时候,谁不想立即用彩笔勾下这转瞬即逝的画面?在人们的心灵中,又何尝没有无数的“朝霞”在涌现和消逝着?生活的进程总是给人们带来种种色彩的感触,有痛苦,也有欢乐。这中间,偏有这样的一些感触:他们不足以构成长篇小说的巨制鸿
期刊
前面我们讲过,在口语交际中要积极主动地与朋友、长辈进行沟通,但我们在沟通中切忌口无遮拦,要么不说,一说就不管对方的感受如何,说上一堆。这样的人际沟通肯定是失败的,容易引起同学、朋友和长辈们的反感,因此我们要学会掌握口语交际中说话的分寸。    一、沉默的分寸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要懂得说不同的话,同样,有些场合,有些话说出来比较好,而有些场合,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例如,在面对别人的诋毁或无理取
期刊
【作家新秀亮相】  张牧笛,1991年生,女,满族,天津作协会员。从12岁起开始写作,曾获《全国优秀作文选》第五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称号,获“雨花奖”“新作文杯放胆作文大赛”等作文大赛特等奖、一等奖40余次,受中央电视台、《全国优秀作文选》等几十家知名电视台、报刊专访。至今已在《美文》《全国优秀作文选》《儿童文学》《意林》等几十家知名刊物上发表作品60余万字。出版有《走走停停》(长篇小说)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像上一讲那样,学会如何巧妙地去拒绝别人,而且还要学会巧妙地去回避一些我们不愿意如实回答的问题。这种问题常常涉及到我们的隐私,又或在公开场合不便透露,又或涉及到他人的利益或尊严而必须保密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但要做到守口如瓶,同时还要做到不伤害彼此的感情。以下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去灵活应对这些让我们感到尴尬和困扰的“难题”。    1.答非所问    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
期刊
瞧,她们又在  蔚蓝的天空里飘荡,  仿佛是被遗忘了的  美妙的歌调一样!  只有在风尘之中  跋涉过长途的旅程,  懂得漂泊者甘苦的人  才能了解她们。  我爱那白色的浮云,  我爱太阳、风和海,  因为她們是无家可归者的姊妹  和使者。  (钱春绮译)
期刊
【内容简介】  我们都有许多自己珍视且产生过共鸣的影片,电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电影能引发一种强烈的情感回应。我们有表达的欲望,具备一种分析性的评价能力将会增加我们从观赏电影中获得的乐趣。“有一种乐趣来自分析、探索和思考”,对电影敏锐的思考与评价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悦。  这是一本在美国最为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书。不论是简短的电影评论、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