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针对近年来水旱灾害暴露出的水利突出薄弱环节,要求把加强水利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并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列为国务院审批的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水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工专业的发展,而在水工专业的发展中,专业与企业接轨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工专业;企业接轨;校企合作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针对近年来水旱灾害暴露出的水利突出薄弱环节,要求把加强水利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并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列为国务院审批的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水利水电行业在黑龙江流域、黑龙江八大经济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行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相对应的技能型人才。水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工专业的发展,而在水工专业的发展中,专业与企业接轨又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水利工程工作环境较差、工期紧、流动性较大,很少有企业可以对新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同时由于安全性、技术性等问题的存在,中职学校学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在实践工作方面又和具体岗位脱离。水工专业的一大特点是要求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同时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是技术应用型专业,与数控类、机械加工类等专业不同的是水工专业实践返工困难,实训建设具有一次性、单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水工专业的实训基地既能容纳学生在实践中犯错,又不会对基础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危害,同时,还能够保障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通过对水工专业以上特点的分析,结合走访调研,得出校企合作是水工专业与企业接轨的重要方式,水工专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与企业展开接轨合作:
1 人员培训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水利工程具有流动性大、工期紧张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从事水工专业的初期从业者并不能接受到系统的、专业的岗前培训。并且单纯从企业培训来说,由于企业从业人员一般不是教育专业出身,所以对岗前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的过程控制及培训的质量等也无法评判。而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在校教师虽然掌握着完善的培训培养方法,却并不十分了解行业需求,往往存在教学有重点、应用无侧重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最适宜的解决方案即是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技术培训。先由企业制定培训要求,培训重点,再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在与企业的培训接触中,教师既能了解到实际工作所需,又能够指导企业员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企业也可以节省经费,同时获得满意培训效果。通过技术培训带动企业与企业结果,可以获得专业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2 校企融合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开展水工专业学生校外生产性实训,同时专门为企业开设订单培养班,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站展开全面合作,也是水工专业与企业接轨的方式之一。专业开展校外生产性实训,能够让学生早日了解企业文化,接触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引入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企业而言,在学校开展订单培养班,有助于丰富企业的人才储备,有助于企业人员形成技术梯队。同时,随着校外实训及订单培养班的开展,学校、企业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水工专业由教学理论型像技术应用型发展。
3 技术开发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专业与企业开展技术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共同打造基于省内行业需求出发、有助于专业发展的支柱型技术专业品牌。水工专业可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科研,在合作中,专业教师团队在技术研发中具有研究优势,而企业又可以为新技术的试用提供条件。技术研发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专业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际工作的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同时在课程开发方面,在科研技术开发中,企业可以接纳教师到一线挂职锻炼,并且每年接纳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推进共同培养以施工员为主的工程“八大员”的实体化阶段,有助于专业构建课岗一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4 顶岗实习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实施“顶岗实习”,使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零距离培养水工专业技术型人才。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三年级进入企业职业岗位,从事测量员、材料员、内业员、实验员等岗位的学习与顶岗实训。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工资及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选派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实习教学和指导,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职业训练扎实。对于企业来讲,生产岗位不空岗、生产不断线,学生成为企业员工的“组成部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解决了水利工程人员变动大带来的空岗难题。在顶岗实习期间,专业训练与企业需求接轨。学生获得劳动报酬,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目的,实现了 “生产育人”。
5 引进技术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名家大师进入校园及实训基地,也是专业与企业接轨的一种有效方式。校内实训与社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提升。吸纳企业的先进生产实践技术,把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引入课堂,能够有效的更新专业教师及学生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在学校环境中就能感受到企业氛围,了解到企业新技术,有助于学生在就业初期心里安定,避免专业技术学生在就业初期流动性大、跳槽率高等问题。对企业来说,企业教师能够按需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有机会提前招纳优秀毕业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企业的文化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企业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推广,这对专业建设及企业影响力提升都有积极作用。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水工专业谋求与企业接轨,较为理想的方式就是校企合作。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还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关键词:水工专业;企业接轨;校企合作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针对近年来水旱灾害暴露出的水利突出薄弱环节,要求把加强水利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尽快启动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并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列为国务院审批的国家级专项规划之一。水利水电行业在黑龙江流域、黑龙江八大经济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而行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相对应的技能型人才。水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工专业的发展,而在水工专业的发展中,专业与企业接轨又具有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水利工程工作环境较差、工期紧、流动性较大,很少有企业可以对新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同时由于安全性、技术性等问题的存在,中职学校学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在实践工作方面又和具体岗位脱离。水工专业的一大特点是要求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同时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是技术应用型专业,与数控类、机械加工类等专业不同的是水工专业实践返工困难,实训建设具有一次性、单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水工专业的实训基地既能容纳学生在实践中犯错,又不会对基础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危害,同时,还能够保障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中得到锻炼。通过对水工专业以上特点的分析,结合走访调研,得出校企合作是水工专业与企业接轨的重要方式,水工专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与企业展开接轨合作:
1 人员培训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水利工程具有流动性大、工期紧张等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导致从事水工专业的初期从业者并不能接受到系统的、专业的岗前培训。并且单纯从企业培训来说,由于企业从业人员一般不是教育专业出身,所以对岗前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的过程控制及培训的质量等也无法评判。而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在校教师虽然掌握着完善的培训培养方法,却并不十分了解行业需求,往往存在教学有重点、应用无侧重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最适宜的解决方案即是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企业技术培训。先由企业制定培训要求,培训重点,再由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在与企业的培训接触中,教师既能了解到实际工作所需,又能够指导企业员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企业也可以节省经费,同时获得满意培训效果。通过技术培训带动企业与企业结果,可以获得专业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2 校企融合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开展水工专业学生校外生产性实训,同时专门为企业开设订单培养班,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站展开全面合作,也是水工专业与企业接轨的方式之一。专业开展校外生产性实训,能够让学生早日了解企业文化,接触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引入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企业而言,在学校开展订单培养班,有助于丰富企业的人才储备,有助于企业人员形成技术梯队。同时,随着校外实训及订单培养班的开展,学校、企业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水工专业由教学理论型像技术应用型发展。
3 技术开发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专业与企业开展技术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共同打造基于省内行业需求出发、有助于专业发展的支柱型技术专业品牌。水工专业可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科研,在合作中,专业教师团队在技术研发中具有研究优势,而企业又可以为新技术的试用提供条件。技术研发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专业培养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际工作的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同时在课程开发方面,在科研技术开发中,企业可以接纳教师到一线挂职锻炼,并且每年接纳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可以有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推进共同培养以施工员为主的工程“八大员”的实体化阶段,有助于专业构建课岗一体、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4 顶岗实习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实施“顶岗实习”,使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零距离培养水工专业技术型人才。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三年级进入企业职业岗位,从事测量员、材料员、内业员、实验员等岗位的学习与顶岗实训。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工资及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选派经验丰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实习教学和指导,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职业训练扎实。对于企业来讲,生产岗位不空岗、生产不断线,学生成为企业员工的“组成部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解决了水利工程人员变动大带来的空岗难题。在顶岗实习期间,专业训练与企业需求接轨。学生获得劳动报酬,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目的,实现了 “生产育人”。
5 引进技术带动专业与企业接轨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名家大师进入校园及实训基地,也是专业与企业接轨的一种有效方式。校内实训与社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提升。吸纳企业的先进生产实践技术,把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引入课堂,能够有效的更新专业教师及学生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在学校环境中就能感受到企业氛围,了解到企业新技术,有助于学生在就业初期心里安定,避免专业技术学生在就业初期流动性大、跳槽率高等问题。对企业来说,企业教师能够按需培养出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有机会提前招纳优秀毕业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企业的文化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企业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推广,这对专业建设及企业影响力提升都有积极作用。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水工专业谋求与企业接轨,较为理想的方式就是校企合作。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还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