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漫话之十五平和“素三彩”与“交趾香合”(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000多年前,日本遣唐僧侣在携回中国茶种和引进了全套中国饮茶方式(唐式茶会)的同时,也引进了中国茶具。中国茶具成了传播中华茶文化的有力工具。从珠光青瓷到唐物天目,从唐物茶入到交趾香合,古代福建生产的茶具在日本茶道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平和田坑素三彩香合的出土、交趾烧产地的最终确认。为日中茶道文化交流史,增添了至关重要的章节。我们高兴地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日本茶道文化的根在中国。
  
  产自平和 风靡东瀛
  
  素三彩香台(在日本称交趾香合或形物香合)在17世纪已风靡日本茶道界,香合最初是由佛前供器发展而来,作为大型茶事活动中一种盛香、观赏两用的茶道具,香合用以盛放香木片或炼香的小型容器,大小可容于掌心,造型小巧可爱、千变万化,300多年来一直为日本茶人所钟爱。在日本传统的茶会中都有一节添炭表演,为了驱除炭臭和净化茶室空气、清净身心,在添炭表演尾声时,还要焚香,香合就是作为盛放香料用具而进入茶室的,在茶道程式中,香可放在炭斗之中,在最初的炭手手中登上茶席,后来茶事活动中因添炭仪式的省略,香台逐渐变为与花入、挂轴一样的观赏物。
  在田坑窑的出土文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与素三彩香合共存的有一枚款为“宽永通宝”,年号的铜钱,查宽永为日本国水尾天皇年号。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即宽永二年始铸宽永通宝,至东山宝永五年改铸宝永通宝,前后达80余年。此钱明、清两代流入中国甚多,是中日贸易的历史信物。在窑址内发现宽永通宝,可能是日本国商人亲临南胜,不慎遗失的。铜钱提供了该窑产品断代依据,也揭示了平和田坑窑素三彩瓷外销东瀛的时空关系。
  
  常形合和异形合
  
  日本香合的材质、类型十分丰富,除陶瓷外尚有贝类、金属等不同质地,其中有固定名号的陶瓷香盒就有数百种之多。香台中最受珍重的是陶瓷质地、被塑成某一造型的所谓“形物香合”。交趾香台{素三彩香合)则以其明快鲜艳的色泽,生动活泼富于自然情趣的造型,深获茶人喜爱。
  从平和田坑窑出土的素三彩香合看,这类香合一般分为常形合和异形合两类,其中常形合有扁圆形合,此类合皆为模制,内壁上釉、外壁涩胎,子母口平底附矮圈足,合形大小悬殊,最大合径10厘米,最小仅3厘米,多数径5~10厘米,这些台多在盖面或合身模印或刻画各种精美的动植物图案,如花卉、瓜果、鱼藻、水禽、波浪、玉兔、山石等,其中梅、菊是最常见的图案。上述纹样往往经过精心构图、编排,构成一幅幅反映自然风光、极富生活情趣、生趣盎然的图画。如“喜鹊登梅”、“荷塘芦雁”、“秋水螃蟹”、“鱼戏”、“玉兔山石”等,为突出主题,巧妙利用一些自然景物为衬托,使作品更显得生趣盎然。此种工艺作风也反映了明代彩绘瓷器的时代特征。
  田坑窑出土的另一类异形香合,在日本称为形物香合。所谓形物香合,就是以香合的整体或部分造型模仿自然界的某些动、植物形象。这些香合,小巧玲珑、造型生动、栩栩如生。从此次展出的日本传世品看,有“笠牛香合”、“菊蟹香合”、“鹿香合”、“铜龟香合”、“大鸭香合”、“飞龙香合”、“狮子香合”、“婴子鸟香合”、“乌帽小鸟香合”等。田坑窑出土的则有“鸳鸯、龟、蛙、象、牛、螃蟹”等造型香盒。以上动物形香盒,除重视整体形象的塑造,还特别顾及细部的刻画,以突出该动物的形态特征,如,龟形盒表现灵龟神游莲塘中的动感;鸳鸯形盒则突出鸳鸯缩项、倦息形象;雀鸟形香台,为了保持栖鸟身体的均衡,在合底模印了一双紧握树枝的脚爪;蛙形合则以盒盖模印成一只跃跃欲跳的青蛙形象,为表现青蛙跳跃前强烈的力度感,在脊背两侧模印叶脉纹,好似青筋暴出,而用珍珠纹衬托青蛙皮肤的质感,而这些,都是陶工们对动物日常生活形态观察入微的传神之笔。
  植物形香合,同样注意不同类植物形态特征的细部刻画(如竹、瓜、荷叶、松球、莲等),纹饰的相衬,凡模拟无不惟妙惟肖。
  在田坑窑址的发掘中还采集、出土了60余件盒子模具(陶范)。这些以灰赭色泥陶制作的合范不仅为田坑窑烧制素三彩香合提供了物证,同时也为研究素三彩烧制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结语
  
  诚然,交趾香台展览也反映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迹象:与展品中日方提供的传世形物香合精品比较,田坑窑出土品显得有层次差异,诚如赤沼多佳指出“田坑窑发掘、采集素三彩香合未达到《形物香合相扑》序列表(番付)中的半数,且出土的多为序列表中比较靠下列之物。”这里所谓“番付表”,指的是文艺繁荣的江户时代,一种借用相扑排位形式的“形物香台番付表”。上述迹象表明,田坑窑只是烧造素三彩形物香台的窑口之一,在平和南胜的其它地方应该还有未发现的烧制形物香合的窑口。近年来从平和南胜华仔楼窑、五寨乡桐口窑、陂沟窑都传来了发现形物香台的消息,为进一步全面确定素三彩的产地,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类似日本传世的交趾瓷在东南亚各国(如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尼)也多有发现,反映了明清时代福建平和南胜一带此类索三彩茶道具深受东南亚人民欢迎的事实。
其他文献
澳门中华茶道会一年一度的《镜海茶缘》茶艺文化活动已办到第六届了。此届活动的主题是“荷香茗趣”。活动首日展出了会员们新创作的“涤尘”、“惊艳”、“留馨”三套茶道装置艺术,并启用“留馨”一套茶具来沏泡荷花茶,这荷花茶是罗庆红会长依据明人古法亲手窨制的。品茗间,古琴师抚琴演奏了《良宵引》、《长门怨》等琴曲。在荷香琴韵茶趣中,与会书画家们即兴泼墨题咏,作成长卷。随后又从室内移至古榕陰下,铺开12个茶席,大
期刊
好品牌是一种信任的力量,之于茶,更多一种雅洁的风骨。  我曾于早年,听闻过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年间,曾经有个江南赵氏茶庄,规模办得很大。生意遍及大江南北。到了清朝末年,赶上列强割据,就在这内忧外患的当口,茶号老东家突然撒手而去,只留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年轻的少东家。  却说,这少东家虽年轻,却非纨绔子弟。时刻牢记父亲忠告,锐智图强,欲将赵家茶庄的招牌发展兴旺。乱世而立,算得上是一号茶林才俊人物。
期刊
闽北农家妇女喝擂茶的“叫茶”风俗,为农妇聚会之习。独具特色。别开生面,千百年来在当地广为流行。  光泽县地处闽赣边境。是福建的西北大门。素有“瓯闽西户”之称。这里山川俊秀,物产丰富,民风古朴,民间擂茶为当地_绝。据有关史料记载:“乡间邑人待客佐以擂茶,妇人聚会之饮。为茶内入药草。擂棒擂钵工具而制。”用料很讲究,工序也很精细,是当地农家妇女定时用当地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加入炒熟的大米、豆、花生、芝
期刊
临沧之行,除了一路的茶香和风光,还有喝不尽的好茶。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把在临沧所喝过的茶都编上名目摆上餐桌,应该能成为一桌“茶宴”。    在临翔区,我们喝到市面上少有的紫芽茶。它是普洱茶的一种,因鲜叶呈紫色而得名。紫色的出现,也是茶的一种变异表现。紫芽茶中花青素含量较其它茶叶高得多,这是由于较强的光照和高温能增加了花青素的含量。所以制成的晒青毛茶,苦涩味重,汤色褐绿,叶底呈紫色。  紫芽茶所含有的
期刊
人物名片:谈曙君,高级工艺美术师、陶艺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出生于古阳羡陶瓷世家,自幼酷爱书画及陶艺,多年来收藏老茶壶、临摹古代名家名作,从配练泥土、制作、雕刻、烧制,练就一套全方位的扎实基础。多年来坚持用精细的纯手工紫砂传统制作方法,通过细致的构思和大胆的创作,使作品豁达大度,透过阳刚之气,嘴、把、盖、钮之雕塑装饰,惟妙惟肖,件件作品体现出自身的思想内涵,通过多次全国展览,获奖无数,作品得
期刊
2008年5月29日,在浙江长兴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通过了“世界饮茶日倡议书”,倡议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世界饮茶日”,希望以此引导人们多喝茶、科学喝茶,从而增进身体健康。  2009年4月20日,谷雨。由杭州市委、市政府与杭州八家国字号茶机构联合主办的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在杭州市举办。“全民饮茶日”由浙江杭州的8家国字号茶机构于2006年首次发起倡议设立,2009年4月12日正式发出倡
期刊
天色渐暗,风从山岭吹来,吹过山坡,吹过庭院,吹来满袖清凉和山槐花的清香。农历四月雅称“槐月”,是山槐花开放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簇簇斑白掩映在一处处浅绿中,很是壮观。  吃过晚饭,一个人在茶室坐下,煮水煎茶。  水是山泉水。炉用红泥小火炉。将灶膛中烧剩的炽炭加入火炉,扇尽余烟灰烬,待得炉火通红。就可以煮水了。水煎好了,将水壶提离火炉,放在一边。冲瀹绿茶水温不能过高。以九十摄氏度左右水温为宜。此时恰好
期刊
5月14日,一身体闲的打扮,一脸灿烂的微笑,浑身始终散发着活力与激情的世界级明星成龙走进宣武,在宣武区领导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老舍茶馆、大栅栏商业街、琉璃厂、湖广会馆等地,体验丰富悠久的宣南文化,  在内联升,成龙试穿过一双传统手工布鞋后说: “我们正在拍摄一部古装戏,做工要求比较高的鞋子准备让内联升来做,”此外,他还观看了中国最早的电影影像、欣赏了荣宝斋的木板水印,并在湖广会馆舞台上一试身手。茂
期刊
成都的茶馆历来是艺人会聚之地,城隍庙的茶馆间流落着好些有名的艺人。“忠新金钱板,说书钟小帆。道琴贾树三,川戏康二蛮。”坊间的顺口溜把几位民间艺人传唱得名声响亮。  唱金钱板的艺人叫邹忠新,上世纪40年代,他在城隍庙附近的茶馆唱得红透了天。只要有他的表演,茶馆内定是座无虚席,茶馆外拉客的车子能堵半条街。邹忠新靠着三块竹块和一张嘴皮,唱遍了老成都的茶馆。每逢他表演,茶馆的茶能多卖几百碗,所以各大茶馆竞
期刊
紫砂与文化的关系,古代和近现代都有人做过一些探讨,但远远没有成为系统之学、专门之学。研究紫砂文化不只是今人的追求,也是前人的美好愿望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紫砂大师顾景舟就先后发表论文10篇,在垂暮之年编著《宜兴紫砂珍赏》一书,成为紫砂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他本想整理出一部历代名师壶谱并逐件加以评点,还想根据多年积累撰写一部中国紫砂工艺史,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