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日益专业化对校长培训团队的要求越来越高。团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它在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绩效,统一团队成员思想,激励成员行为,促进成员形成自觉性、主动性等方面存在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培训管理团队的团队文化建设成为关系培训质量,助益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基础和保障因素。
关键词:校长培训;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028-02
一、建立团队规范
1.规章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必要的纪律和制度是维持团队秩序和团队稳固的必要条件。卡耐基有一句名言:“对于一个上班迟到的人来说,你如果不惩处他,那么工厂里的其他所有人就都有了迟到的理由。”具体在校长培训团队,规范包括最基本的上班出勤、请示汇报、上传下达,到培训项目的公平分配与合理承担,再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流程与方法、人员的分工明确与职责明晰、项目效果的评价与人员奖惩等。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意可操作性、统一性和公正性,对事不对人,不因人而异。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管理,能逐步提升组织成员执行制度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进一步发挥规章的组织和规范作用。[1]
2.角色职责。相对完善的校长培训项目管理团队,至少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人(班主任),后勤项目统筹等几类人员。不同于常规的工作中人员分工相对稳定,校长培训团队人员常常会面临角色互换的情况,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可能是另一项目的班主任,根据项目的长短或班额大小团队成员数也会有不同。所以,必须规范角色任务,每类角色职责明确,责权利统一。项目负责人根据培训目标科学设置方案、课程、聘请专家并总体掌控项目开展和运行。项目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前中后期学员的组织和管理,各项材料的收集、整理等。办公室或后勤人员做好学员吃、住、行等保障。团队人员明确角色分工,各司其职,能有效避免相互推诿,形成合力,更好的保障校长培训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沟通机制。沟通促进理解,产生好的执行力。通过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紧密协作,各环节无缝对接。完整的沟通机制包括训前的项目解析、方案解读、人员分工、任务分解和动员,训中的项目的运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自的工作开展情况、学员学习和生活情况、专家授课的效果、项目超出预计的困难,训后的项目评价、效果反馈、问题反思和经验总结等。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长短、规模大小和培训团队人数多少选择正式会议和或灵活的如QQ、微信或简单的碰头会开展沟通。有效的沟通,保证培训信息的共享性和真实性,化解各方在培训中出现的矛盾,促进项目成员的相互了解、信任与配合。
二、塑造团队精神
1.凝聚力。凝聚力是团队的核心。通过行政指令的方法,固然可以强化所谓的凝聚力,但是缺乏或者淡化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需求的强制命令下的凝聚力,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效率,但团队成员内心依然是散沙。對校长培训团队而言,首先要使团队成员明确团队共同的目标,这是凝聚团队成员的基础。其次,通过共同参与项目方案设计、课程设置、班级管理和建设等使成员获得参与感和专业上的价值感。通过研训结合、外出调研、参加同行会议等获得成长感。团队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在共同参与和不断成长中,明确团队发展的大目标和团队成员的小目标的一致性,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的互相依托性,团队成员内发出对团队的认同感,团队也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2.公利心。培训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是促进他人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与成长的过程。培训项目的顺利完成,是团队所有人努力和奉献的结果。培训中的资源,不管是专家和基地学校,还是宾馆和交通工具等人财物资源,均是共享状态,拥有这些资源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不是为了某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只有不断拓展、共享资源,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才能更有利于团队目标的达成。
3.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项目的顺利运行,是团队所有成员同心协力的结果。所以,团队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的精神,如果不懂合作或者不去合作,就会削弱团队的战斗力和向心力,影响项目的执行和运行。要想取得好的合作的效果,成员要明确总体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及个人的角色、定位、责任及价值所在。成员间必须坦诚以待,共同参与项目设计比如规则制定、项目规划、项目管理,每个人都有发言和建议的权力等。
4.“传、帮、带”。在团队中,首先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作为“师长”的身份,传授给员工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引导、启发员工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其次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通过“新老”或“长幼”搭配,形成不同特色的组合,协同完成任务,共同提高[2],这种“师带徒”或“导师制”的方式,会更快促进员工的成长,避免短板效应的发生。再者,领导可以协助团队成员到基层学校挂职、蹲点,接触并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或通过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引领团队成员的成长和提高。
三、培养团队情感
员工的情感会影响他们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产出,个体的情感可以通过情绪传染和交叉影响等机制形成团队的情感基调,团队情感基调一方面可能反过来对下属个体情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进而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3]实证研究表明,团队成员的积极情感特质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团队成员交换关系和工作满意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积极的情感特质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团队成员交换关系同时正向作用于工作满意度。[4]培养团队情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信任感。信任是团队文化的基础,也是所有关系的基础,它在增强团队认同感、凝聚力,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信任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团队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以及团队成员对团队各种政策的信任。[5]校长培训团队中,要营造彼此信任的环境。作为项目负责人,要通过用人不疑、尊重、赞美、授权、激励、公平公正等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团队成员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既信任别人,也感受到被信任。
2.归属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的心理需要。人都要在群体的相互关心、照顾和认同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归属感的人,就会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积极性差,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在校长培训团队中,无论是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项目负责人还是管理特点的班主任或后勤服务人员,其工作价值都要得到认可和体现,都要得到关心和尊重,都对团队发展和个人发展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激励机制,和谐的人际关系,员工自然而然会对所在的团队产生归属感。
3.责任感。团队的责任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成败。这种责任感,归根结底都要细化到团队个体成员身上,每个人各尽其责,最终构成团队共同的责任,这两者必须协调一致。方案设计和制作者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班主任精心做好班级管理、与培训学员建立良好关系,后勤人员做好各种食宿交通的安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项目才能顺利运转并朝向好的培训效果运行。
参考文献:
[1]任轶华.团队文化:组织凝聚力的基石[J].浙江经济,2016,(13):64.
[2]李更生.“理想培训团队”:走向专业化的培训者培训[J].中小学管理,2010,(2):9-12.
[3]王祯,陈乐妮.领导者情感的作用机制:一个跨层的整合观点[J].心理科学进展,2014,12(22):122-129.
[4]朱玥,金杨华,叶燕华.团队成员积极情感特质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6,37(12):114-121.
[5]王值仲,罗瑾琏.基于“文化—绩效”研究的项目管队文化要素分析[J].软科学,2008,22(5).55-60.
关键词:校长培训;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028-02
一、建立团队规范
1.规章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必要的纪律和制度是维持团队秩序和团队稳固的必要条件。卡耐基有一句名言:“对于一个上班迟到的人来说,你如果不惩处他,那么工厂里的其他所有人就都有了迟到的理由。”具体在校长培训团队,规范包括最基本的上班出勤、请示汇报、上传下达,到培训项目的公平分配与合理承担,再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流程与方法、人员的分工明确与职责明晰、项目效果的评价与人员奖惩等。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意可操作性、统一性和公正性,对事不对人,不因人而异。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管理,能逐步提升组织成员执行制度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进一步发挥规章的组织和规范作用。[1]
2.角色职责。相对完善的校长培训项目管理团队,至少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人(班主任),后勤项目统筹等几类人员。不同于常规的工作中人员分工相对稳定,校长培训团队人员常常会面临角色互换的情况,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可能是另一项目的班主任,根据项目的长短或班额大小团队成员数也会有不同。所以,必须规范角色任务,每类角色职责明确,责权利统一。项目负责人根据培训目标科学设置方案、课程、聘请专家并总体掌控项目开展和运行。项目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前中后期学员的组织和管理,各项材料的收集、整理等。办公室或后勤人员做好学员吃、住、行等保障。团队人员明确角色分工,各司其职,能有效避免相互推诿,形成合力,更好的保障校长培训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沟通机制。沟通促进理解,产生好的执行力。通过良好的沟通,团队成员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紧密协作,各环节无缝对接。完整的沟通机制包括训前的项目解析、方案解读、人员分工、任务分解和动员,训中的项目的运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自的工作开展情况、学员学习和生活情况、专家授课的效果、项目超出预计的困难,训后的项目评价、效果反馈、问题反思和经验总结等。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长短、规模大小和培训团队人数多少选择正式会议和或灵活的如QQ、微信或简单的碰头会开展沟通。有效的沟通,保证培训信息的共享性和真实性,化解各方在培训中出现的矛盾,促进项目成员的相互了解、信任与配合。
二、塑造团队精神
1.凝聚力。凝聚力是团队的核心。通过行政指令的方法,固然可以强化所谓的凝聚力,但是缺乏或者淡化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需求的强制命令下的凝聚力,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提高效率,但团队成员内心依然是散沙。對校长培训团队而言,首先要使团队成员明确团队共同的目标,这是凝聚团队成员的基础。其次,通过共同参与项目方案设计、课程设置、班级管理和建设等使成员获得参与感和专业上的价值感。通过研训结合、外出调研、参加同行会议等获得成长感。团队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在共同参与和不断成长中,明确团队发展的大目标和团队成员的小目标的一致性,个人发展和团队发展的互相依托性,团队成员内发出对团队的认同感,团队也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2.公利心。培训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是促进他人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与成长的过程。培训项目的顺利完成,是团队所有人努力和奉献的结果。培训中的资源,不管是专家和基地学校,还是宾馆和交通工具等人财物资源,均是共享状态,拥有这些资源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也不是为了某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只有不断拓展、共享资源,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才能更有利于团队目标的达成。
3.合作。“众人拾柴火焰高。”项目的顺利运行,是团队所有成员同心协力的结果。所以,团队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的精神,如果不懂合作或者不去合作,就会削弱团队的战斗力和向心力,影响项目的执行和运行。要想取得好的合作的效果,成员要明确总体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及个人的角色、定位、责任及价值所在。成员间必须坦诚以待,共同参与项目设计比如规则制定、项目规划、项目管理,每个人都有发言和建议的权力等。
4.“传、帮、带”。在团队中,首先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作为“师长”的身份,传授给员工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中,引导、启发员工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其次营造互帮互助的氛围,通过“新老”或“长幼”搭配,形成不同特色的组合,协同完成任务,共同提高[2],这种“师带徒”或“导师制”的方式,会更快促进员工的成长,避免短板效应的发生。再者,领导可以协助团队成员到基层学校挂职、蹲点,接触并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或通过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引领团队成员的成长和提高。
三、培养团队情感
员工的情感会影响他们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产出,个体的情感可以通过情绪传染和交叉影响等机制形成团队的情感基调,团队情感基调一方面可能反过来对下属个体情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进而对团队绩效产生影响。[3]实证研究表明,团队成员的积极情感特质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团队成员交换关系和工作满意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积极的情感特质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和团队成员交换关系同时正向作用于工作满意度。[4]培养团队情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信任感。信任是团队文化的基础,也是所有关系的基础,它在增强团队认同感、凝聚力,促进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信任包括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团队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以及团队成员对团队各种政策的信任。[5]校长培训团队中,要营造彼此信任的环境。作为项目负责人,要通过用人不疑、尊重、赞美、授权、激励、公平公正等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团队成员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既信任别人,也感受到被信任。
2.归属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的心理需要。人都要在群体的相互关心、照顾和认同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归属感的人,就会对自己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积极性差,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在校长培训团队中,无论是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项目负责人还是管理特点的班主任或后勤服务人员,其工作价值都要得到认可和体现,都要得到关心和尊重,都对团队发展和个人发展充满着信心和希望。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激励机制,和谐的人际关系,员工自然而然会对所在的团队产生归属感。
3.责任感。团队的责任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成败。这种责任感,归根结底都要细化到团队个体成员身上,每个人各尽其责,最终构成团队共同的责任,这两者必须协调一致。方案设计和制作者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班主任精心做好班级管理、与培训学员建立良好关系,后勤人员做好各种食宿交通的安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项目才能顺利运转并朝向好的培训效果运行。
参考文献:
[1]任轶华.团队文化:组织凝聚力的基石[J].浙江经济,2016,(13):64.
[2]李更生.“理想培训团队”:走向专业化的培训者培训[J].中小学管理,2010,(2):9-12.
[3]王祯,陈乐妮.领导者情感的作用机制:一个跨层的整合观点[J].心理科学进展,2014,12(22):122-129.
[4]朱玥,金杨华,叶燕华.团队成员积极情感特质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6,37(12):114-121.
[5]王值仲,罗瑾琏.基于“文化—绩效”研究的项目管队文化要素分析[J].软科学,2008,22(5).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