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海淀区目前共拥有1万余家各领域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国七大战兴产业中70%以上龙头企业位于海淀区,总收入到2015年预计将达1.6万亿元。随着产业规模急剧增长,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产业向细分市场呈现专业化发展态势,产业链的复杂性和产业需求的多样性对于政府及时、准确掌握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旨在加强行业智力资源整合及园区产业工作对接,统一协调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第三方产业机构服务于核心区产业发展,落实海淀区《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等工作,海淀园管委会8月6日宣布,正式成立“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联席会”。
据悉,联席会首批成员单位囊括了海淀区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导航和位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文化和科技融合七大领域内的29家联盟或产业协会。
搭建政府与产业之间的桥梁
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目前拥有一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收入则占整个示范区近一半。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海淀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关乎北京市经济的发展,更关乎到我国产业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长远战略。
为此,海淀区今年发布了《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通过重点实施产业领航工程、创新聚变工程、创业光合工程、创想圆梦工程及全球联动工程等五大工程,加快建立五大机制,实现创新体系的建设、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突破,打造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和开放的全球化创新中心,全力推动核心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今年初,海淀区组织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并会同各产业牵头处共同编制了《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海淀区未来开展各项产业推进工作的落实方案。
海淀区多年来高度重视产业联盟等第三方产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并通过组织重大联合攻关项目、运营工作资助、社会团体工作资助、产业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支持联盟发挥产业协调作用,并积极支持联盟自身的发展。为保障《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和开展,海淀区希望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进一步发挥作用,成为政府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加快核心区国际化进程步伐
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对联席会在海淀区创新发展中的角色做出了界定。他说,联席会未来不仅将协助海淀区做好产业技术路线图以及三年行动计划的完善工作,还将积极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等工作,通过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挖掘和推荐优秀的创新创业主体,吸引风险投资,逐步带动全球的领军人才到海淀创业,加快核心区的国际化进程。
协助海淀区做好产业技术路线图和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梳理产业关键环节,做到有的放矢;组织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技术,掌握产业技术主导权,参与制定全球范围的产业技术标准等工作;依托产业联盟,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加快企业、研发机构等要素聚集。
整合创新资源,组织高校及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组织开展有国际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技术转移品牌活动;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开展天使投资与项目的线上线下对接活动,吸引创业投资群体,聚集天使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同时积极跟踪创业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动态,协助海淀区构建全程创业服务体系。
通过联盟、创投机构等中介组织,吸引全球领军创业人才来海淀创办企业、研究机构及工作室,引进一批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推动产学研合作、互派交流,协助海淀区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无缝衔接机制;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组织开展创新、创意、创业活动,搭建思想交流场所。
加快核心区国际化进程,依托联盟等加强与世界500强、境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对接,争取在海淀区建立世界级的研发和创新中心;通过开展国际化服务,吸引硅谷、欧洲的创新创业团队在海淀区落地;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共同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国际认证等工作。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在海淀区五大工程的建设及五大机制的建立中,都将承担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发挥各产业联盟作用,实现与核心区产业政策、产业资源的紧密对接,同时推动联盟自身的快速发展,海淀区组织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联席会是非常适时且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响应国务院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也是产业组织工作的需要和创新。
据联席会首任理事长、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孙育宁介绍,在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指导下,联席会由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导航和位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文化和科技融合七大领域内的29家在京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发起。联席会未来将担负五大职责:及时反馈企业需求,支撑产业政策研究;建立项目储备机制,拓宽项目来源渠道;整合区内产业服务资源,引导各类需求要素对接;开展多层次对外合作,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协助制定评估机制,鼓励联盟提高工作成效等。
孙育宁表示,在成立初期,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将是当务之急。联席会将本着开放、合作的原则,积极吸纳优秀的第三方产业服务机构,做好园区管委会与产业联盟的密切沟通,成为海淀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力量。
孟景伟表示:“希望联席会能够不负众望,广泛开展合作,做好产业促进的支撑工作,在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完成到2020年把海淀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
旨在加强行业智力资源整合及园区产业工作对接,统一协调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第三方产业机构服务于核心区产业发展,落实海淀区《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等工作,海淀园管委会8月6日宣布,正式成立“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联席会”。
据悉,联席会首批成员单位囊括了海淀区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导航和位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文化和科技融合七大领域内的29家联盟或产业协会。
搭建政府与产业之间的桥梁
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目前拥有一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收入则占整个示范区近一半。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海淀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但关乎北京市经济的发展,更关乎到我国产业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长远战略。
为此,海淀区今年发布了《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通过重点实施产业领航工程、创新聚变工程、创业光合工程、创想圆梦工程及全球联动工程等五大工程,加快建立五大机制,实现创新体系的建设、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突破,打造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和开放的全球化创新中心,全力推动核心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今年初,海淀区组织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并会同各产业牵头处共同编制了《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海淀区未来开展各项产业推进工作的落实方案。
海淀区多年来高度重视产业联盟等第三方产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并通过组织重大联合攻关项目、运营工作资助、社会团体工作资助、产业研究课题等多种形式,支持联盟发挥产业协调作用,并积极支持联盟自身的发展。为保障《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和开展,海淀区希望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进一步发挥作用,成为政府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加快核心区国际化进程步伐
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对联席会在海淀区创新发展中的角色做出了界定。他说,联席会未来不仅将协助海淀区做好产业技术路线图以及三年行动计划的完善工作,还将积极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等工作,通过聚集各类创新要素,挖掘和推荐优秀的创新创业主体,吸引风险投资,逐步带动全球的领军人才到海淀创业,加快核心区的国际化进程。
协助海淀区做好产业技术路线图和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梳理产业关键环节,做到有的放矢;组织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技术,掌握产业技术主导权,参与制定全球范围的产业技术标准等工作;依托产业联盟,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加快企业、研发机构等要素聚集。
整合创新资源,组织高校及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组织开展有国际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技术转移品牌活动;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开展天使投资与项目的线上线下对接活动,吸引创业投资群体,聚集天使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同时积极跟踪创业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动态,协助海淀区构建全程创业服务体系。
通过联盟、创投机构等中介组织,吸引全球领军创业人才来海淀创办企业、研究机构及工作室,引进一批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推动产学研合作、互派交流,协助海淀区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无缝衔接机制;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组织开展创新、创意、创业活动,搭建思想交流场所。
加快核心区国际化进程,依托联盟等加强与世界500强、境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对接,争取在海淀区建立世界级的研发和创新中心;通过开展国际化服务,吸引硅谷、欧洲的创新创业团队在海淀区落地;组织企业参与国际展会、共同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国际认证等工作。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在海淀区五大工程的建设及五大机制的建立中,都将承担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发挥各产业联盟作用,实现与核心区产业政策、产业资源的紧密对接,同时推动联盟自身的快速发展,海淀区组织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联席会是非常适时且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响应国务院关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也是产业组织工作的需要和创新。
据联席会首任理事长、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裁孙育宁介绍,在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指导下,联席会由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导航和位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文化和科技融合七大领域内的29家在京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机构共同发起。联席会未来将担负五大职责:及时反馈企业需求,支撑产业政策研究;建立项目储备机制,拓宽项目来源渠道;整合区内产业服务资源,引导各类需求要素对接;开展多层次对外合作,助力产业优化升级;协助制定评估机制,鼓励联盟提高工作成效等。
孙育宁表示,在成立初期,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将是当务之急。联席会将本着开放、合作的原则,积极吸纳优秀的第三方产业服务机构,做好园区管委会与产业联盟的密切沟通,成为海淀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力量。
孟景伟表示:“希望联席会能够不负众望,广泛开展合作,做好产业促进的支撑工作,在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完成到2020年把海淀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