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基层语文教学工作已多年了,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困惑。现在自上而下大讲课改,新的教改经验、新的课改成果也不断的见诸于报端,好像我们的课改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了,但事实是这样吧?在小学生的调研考试中,很多小学生竟连简单的诗文默写都不能通过,作文即使是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似乎连往日里各种情感也无法领略,更别说用细腻的文笔来表达那份情感了。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必须深入,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全面实现语文育人的功能。
一、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把其教育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的,课堂上教师教的大多是语文知识,为了应考所必需的阅读知识,表达技巧等技能的培养。其实,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教育,同时还是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价值观的语文是不存在的!所以,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语文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小学教语文教育——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观功能决不会低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只是语文中的价值观是潜在的、渗透性的。
二、小学语文应该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从小就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爱,什么是美等,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激励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道德生活的向往,引导他们树立用勤劳的双手去获得自己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信念,教会他们用同情、怜悯、爱的眼光看待世界。语文教师应该教学生以爱美的心,对自由、对付出、对人生现代化的理解,把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打通。
三、语文教育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国外一些国家语文教学,小学1-3年级语言教育是教材,他们老师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欣赏能力的童话、报道等材料,在课堂上讲给小孩子们听,根本没有语法分析、默写生词的说法,学校的语言老师要求他们的就是在这些作品当中,学会欣赏文学的美,有语言感受力。这就潜移默化的对小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语文教育是应该注重文学性教育理念。作文,不應该是格式化的八股文,应该是学生文学艺术感受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的体现。
四、写作能力训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比重太过。我们不应该过多的灌输给学生如何写记叙文、如何写说明文等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放在高等教育中去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这些职能性的要求剥离出去。语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变成一种基础素质教育,基础知识教育,不要逼着学生去写作。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更重要是还没有相应的语言感受性方面的积累,这时候他写的只能是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公式化的东西,写不好,写不出,就只能是抄,不是外观上抄,就是精神上抄,要知道写作的本质是自由和创造,离开了两种,写作就什么也不是,预期让学生在“写不出的”的情况情况下把写作变成抄袭、模仿,还不如不要他们写。
五、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兄弟式和朋友式的,应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等级制的教学方式,要建立一种类似于西方柏拉图对话录那样的对话式的教学,老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知识的助产士,而不是强调自己是道德楷模、知识源泉,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行关系,语文教育不应是压制或者压迫教育,教育的动力应该来源于学生自己。而且要让他们学好语文,就应该让他们接触社会,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实践。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在强调工具性教育,知识性教育、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人文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感,这才是语文教学根本,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希望能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
一、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一般把其教育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教育,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上的,课堂上教师教的大多是语文知识,为了应考所必需的阅读知识,表达技巧等技能的培养。其实,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语文技能的教育,同时还是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价值观的语文是不存在的!所以,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语文教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在一个人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过程中。发挥的是奠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小学教语文教育——个人掌握了什么样的词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他会说什么样的话,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因此,语文教育应当更加重视自己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价值观功能决不会低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只是语文中的价值观是潜在的、渗透性的。
二、小学语文应该贯彻爱的教育、善的教育、美的教育等价值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从小就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爱,什么是美等,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激励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道德生活的向往,引导他们树立用勤劳的双手去获得自己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信念,教会他们用同情、怜悯、爱的眼光看待世界。语文教师应该教学生以爱美的心,对自由、对付出、对人生现代化的理解,把语文教育和文学教育打通。
三、语文教育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国外一些国家语文教学,小学1-3年级语言教育是教材,他们老师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欣赏能力的童话、报道等材料,在课堂上讲给小孩子们听,根本没有语法分析、默写生词的说法,学校的语言老师要求他们的就是在这些作品当中,学会欣赏文学的美,有语言感受力。这就潜移默化的对小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语文教育是应该注重文学性教育理念。作文,不應该是格式化的八股文,应该是学生文学艺术感受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的体现。
四、写作能力训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比重太过。我们不应该过多的灌输给学生如何写记叙文、如何写说明文等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放在高等教育中去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这些职能性的要求剥离出去。语文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变成一种基础素质教育,基础知识教育,不要逼着学生去写作。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思想积累,更重要是还没有相应的语言感受性方面的积累,这时候他写的只能是生搬硬套的模式化、公式化的东西,写不好,写不出,就只能是抄,不是外观上抄,就是精神上抄,要知道写作的本质是自由和创造,离开了两种,写作就什么也不是,预期让学生在“写不出的”的情况情况下把写作变成抄袭、模仿,还不如不要他们写。
五、对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该是兄弟式和朋友式的,应该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等级制的教学方式,要建立一种类似于西方柏拉图对话录那样的对话式的教学,老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知识的助产士,而不是强调自己是道德楷模、知识源泉,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行关系,语文教育不应是压制或者压迫教育,教育的动力应该来源于学生自己。而且要让他们学好语文,就应该让他们接触社会,让他们到社会中去实践。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在强调工具性教育,知识性教育、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人文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感,这才是语文教学根本,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向,希望能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