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精段精练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动;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
2.分析下列句子在本段中的含义。
(1)“诗兴不作”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能概括出选文的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4.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一些什么?
5.文中引用了什么典故?目的何在?
6.最能体现闻一多“废寝忘食”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举例说明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8.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
9.读了这段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2.(1)这是文言文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4.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5.引用了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以杜甫的勤学衬托闻一多的勤学。6.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7.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8.过渡。9.略。
二、《最后一课》精段精练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qí dǎo) 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gěng) 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根据文段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表达了什么信念?
4.“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韩麦尔先生为什么昕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
6.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7.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1.祈祷哽。2.“我”对韩麦尔产生了崇敬的感情。3.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4.这一表情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5.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号声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从此将祖国语言告别。听到钟声、号声后,他痛苦之至。6.行动描写、语言描写。7.略。
河北省乐亭县王滩初级中学(063600)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动;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
2.分析下列句子在本段中的含义。
(1)“诗兴不作”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能概括出选文的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4.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一些什么?
5.文中引用了什么典故?目的何在?
6.最能体现闻一多“废寝忘食”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举例说明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8.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
9.读了这段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2.(1)这是文言文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做了再说。做了不说。4.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5.引用了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以杜甫的勤学衬托闻一多的勤学。6.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7.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8.过渡。9.略。
二、《最后一课》精段精练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qí dǎo) 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gěng) 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根据文段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表达了什么信念?
4.“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5.韩麦尔先生为什么昕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
6.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7.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1.祈祷哽。2.“我”对韩麦尔产生了崇敬的感情。3.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必胜的信念。4.这一表情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5.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号声暗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从此将祖国语言告别。听到钟声、号声后,他痛苦之至。6.行动描写、语言描写。7.略。
河北省乐亭县王滩初级中学(0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