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在泡沫混凝土中的接收及现场实测分析

来源 :岩土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h1978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沫混凝土盾构接收工法是利用泡沫混凝土为盾构接收掘进提供平衡条件,同时起到稳定洞口土体和防止突涌水等作用,其中盾构掘进参数的合理选取是该工法的关键点.以上海地铁14号线云山路站泡沫混凝土盾构接收为背景,通过现场测试,研究了盾构在泡沫混凝土中的关键掘进参数、端墙和侧墙的压力变化、泡沫混凝土深层位移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发现:①盾构从加固体进入泡沫混凝土至最终顶进到位,推力、扭矩和土仓压力的量值和波动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规律;②盾构推进在泡沫混凝土端墙产生的压力增量明显大于侧墙,侧墙压力增量为20~30 kPa,端墙压力最大增量达120 kPa,为初始值的6~7倍;③端墙上压力变化与盾构掘进状态呈现高度相关性,随盾构开停推进循环,墙上压力呈“锯齿状”累积上升;④随着切口接近端墙,单位推进距离产生的端墙压力增量变大,且盾壳全部进入泡沫混凝土箱体时,端墙压力发生突增;⑤盾构前方泡沫混凝土的侧向位移沿盾构推进方向最大约10 mm,呈现中间大、拱顶和拱底小的“凸分布”;端墙附加压力呈“梯形”分布,拱顶压力增量极小,中部增大约60 kPa,底部增大约120 kPa.实测分析成果可为泡沫混凝盾构接收工法的井壁设计、材料优化以及盾构参数的控制提供重要技术参考,工程的成功实施也为该工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基于加筋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段分别建立单桩、群桩及全断面有限元模型,探讨几何模型、桩土接触等条件对系统变形、应力分布及荷载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路堤边界效
针对衬砌与围岩动力相互作用特点,建立了一种考虑衬砌与围岩非连续变形的动接触力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拉哇工程某跨断层地下隧洞抗震稳定计算.首先,研究了断层厚度和倾角对
由于上方堆土、邻近基坑开挖等周边工程的影响,地铁隧道结构产生较大变形已成为常见问题,粘钢加固作为控制地铁变形的常用手段,然而目前对于粘贴钢板加固效果的评价分析尚不
应力状态是评价土体变形和强度的基础,最大主应力及其方向是确定边坡、基坑等结构体滑裂面产生与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土体内部一点的真实三维应力状态,基于正应力与应
震害记录表明,隧洞结构的破坏多发生在围岩质量差和地层条件有较大变化的断层破碎带.为研究断层错动对围岩–隧洞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基于三维离散–连续耦合理论的跨断层隧
台湾高速公路匝道路堤(10 m高)工程,由于基础为软弱土层(N63.5
植物固土法易于兼顾土壤圈及生态系统功能稳定,但在植物生长初期(根系数量及长度不足)较难达到理想效果.因而提出植物–生物聚合物联合法,生物聚合物黏性溶液既可改善植物生
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深部岩体在开挖扰动作用下,洞壁附近围岩所受切向应力呈梯度分布.为探索梯度应力对岩体产生岩爆特性的影响,借助自主研发的YB-A型气液复合岩爆模拟试验装
RQD是评价岩体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传统获取方法受钻进工艺、取芯质量和回次长度影响较大,不能客观反映岩体质量.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阈值分割的钻孔图像RQD自动分析
从爆炸能量传输和爆炸应力场分布的角度,结合柱状药包爆破过程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起爆位置的影响作用机制,并开展了现场爆破试验研究,综合评价了上部、底部及中部3种传统起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