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语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年初九,我陪弟弟一家人去圆通山动物园游玩,时值初春,上午的阳光已将景区照耀得格外明媚,气候宜人,让人感受到春城的温暖如意。
  在景区门口的左侧,我看到游客服务中心门上挂着一块牌子“樱花邮局”,上面标注着日语和英语,只见有一盆粉红的樱花摆在服务台上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才知是个手工制品,但做工精细足可以假乱真。其实赏樱花是昆明人的一大乐趣,"圆通花潮"是昆明胜景之一,阳春三月,在一年一度的樱花节,登临圆通山,踏春赏花,也是昆明人的传统习俗。诗句“圆通满山花似海,樱和海棠在潮头”就是最美的描述。
  动物园内游人如织,那些关着飞禽走兽的笼子周围多是一些大人带着小孩子们在热闹无比的气氛中穿梭着,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笑容。对我来说此时已无暇顾及那些动物了,一直在寻找樱花和海棠区的路标。不一会就在游乐场的附近遇到了樱花园,林中游人无几,可能是花期未到的缘故,只见到几株早熟的海棠花,还一时迷惑了我的眼神,差点就被误认为是樱花开了。比起海棠花我更钟情于樱花的那份宁静和雅致,眼前的一棵樱花树暗灰色的主干上有纹理状,在光滑的枝条上有几朵暗红的花蕾上下点缀着,真是恰到好处,它们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粉嫩欲滴。不远处密集的树丫上已有几朵小花蕾躲在里面悄悄地绽放着,像刚睡醒的少女,懒洋洋地睁开了惺忪的眼睛,粉红的花瓣在透过树枝的阳光爱抚之下显得尤为鲜艳和别致,丝毫没有被我这位路人的误闯所惊动。
  其实我在云南生活了多年,但来圆通山数数也就两三回。据介绍,圆通山自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在山上种樱花、海棠。樱花、海棠已具较大规模,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以云南樱花和垂丝海棠为主,还有少量的日本樱花。云南樱花,在众多的樱花品种里也是独树一帜的,是由原生腾冲、龙陵一带的苦樱桃演变而来,3月初开花,先花后叶,花为重瓣,花径2.5厘米左右,7-9朵形成伞状花序,簇拥成团,色为深粉红。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先生在其散文《花潮》留下了“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的名句,使“圆通花潮”享誉海内外。所以每到樱花盛开的季节,圆通山的樱花园便成了“无尽花海”,自然就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沓而至,赏花踏春。
  当我盘坐在樱花树下闭目养神之时,思绪渐渐地陶醉于那一场场浪漫的樱花花语之中。记得那一年我和祉璇在樱花灿烂的季节,相约到了圆通山。我俩在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的樱花树下手牵手,一起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一棵小的樱花树,将脸颊凑近在三五成群的粉红的花簇旁,轻轻地闻着那淡淡的清香,于是我俩在烂漫的樱花树下许下了爱的承诺,我俩的爱情就像樱花语一般热烈和纯洁,不离不弃,用心来守护一生一世的幸福。
  还记得在去年的冬天,也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陪妈妈漫步在滇池星城的街道上,一路上有说有笑的。看到各种花草点缀着路旁的角角落落,我们在快乐之中品味到那怡人心扉的花香。妈妈发现不远处有一排开满粉红色花朵的树木,等我们走到树下,妈妈非常欣喜并开心地笑了,原来是被这美丽的冬樱花所迷住了。那红艳的花朵正争相开放就像妈妈的笑容一般灿烂,它们在阳光中花枝招展,妩媚多姿。偶尔一阵风吹过来,会从树上飘落下几片粉红的花瓣,轻盈地落在绿丛中,挂在金黄色的小菊花的顶上,点缀着这曼妙的樱花物语。
  在这个浪漫的季节,我陪妈妈和冬樱花不期而遇,邂逅了一场醉人的风景,不由想起来自己曾经的一首小诗,“杏叶落了,送走了秋季,只留下一排光秃秃的树丫,冬樱花开了,带着一丝傲慢,那是一袭粉红的风景,犹如一群少女撕开了风斗,在寒风萧瑟中袒胸露背,娇艳红嫩,没有丝毫犹豫,让你瞬间沦陷,猝不及防,寒冬中谁与其斗艳,唯它花枝独俏”。小时候是妈妈牵着我的小手,这时的樱花树下是我拥着妈妈的身影,有冬樱花相伴。满树的花朵正在向着路人们微笑,那是一种善良和美丽犹如母亲对我们的热爱。
  此时在我的左前方也就是在樱花园旁,竖立着一座用花岗岩建造的抗日纪念碑,显得庄严肃穆,上面刻着“缅甸战役中国阵亡将士碑”。碑座上雕刻着著名爱国抗日将领戴安澜将军英武的头像。有一束黄色的菊花摆放在下面,前方的树枝上挂着一根绳子,线上有一串黃色的风车在微风中徐徐地转动着,寄托着人们对先烈们的缅怀之情。云南的山樱花寓意纯洁和高尚,同时也代表着和平和希望。
  我和爱人约定今后一定要游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樱花胜地,因为美丽动人的樱花已在我们的心中扎根,因为浪漫的樱花语里已记录着我们的爱情和思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在当下青海文坛,就创作者数量而言,诗歌书写者的人数绝对超过了散文书写者的人数,但从创作质量去评判,青海散文的高度似乎已悄然超越了当下诗歌的高度。这样的判断基准不是说获得了什么奖项,而是出于他们的创作姿态以及赋予文字的独特内涵。  以本期“昆仑草”栏目所收“青海散文七家”作品为例——毫不夸张地讲,他们的书写保证了散文创作应有的品相——雅致、性灵、节制,小处见大,散而有神,可以从生活的细碎中翻检出生命
期刊
杂碎是青海的美食,也是青海的飲食男女。在坊间,杂碎有两个诨名,一曰舌尖霸,二曰口腹宝。  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个人》这本书里,孔子和萨特两位智者都位列其中。一中一西两个人,在相同的饮食男女这个哲学命题上认识非常相似,结论高度契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点赞称奇。孔子说,食色性也。萨特说,吃饭就是交配。中国人色上相对保守,孔子是其代表,话语表达上也能看得出,显得委婉和优雅一些。中国人
期刊
春色渐新,梨花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草薰风暖摇征辔,凭澜此地闻天音。甬城茫茫,扁舟何许,夕阳已随姚江去。碧云犹叠山河壮,足迹深深清明行。仰看良渚河姆渡,天一阁前泪眼殊?岭南苍穹,银河星辰,我自南来东海行,踏绛龙王气,天畔语相闻,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文章千古事,月涌姚江流。赋罢闻诗咏,乾坤日夜浮。遥忆三清尊,静候天音斩红尘。临海屈蟠依怪石,青笋零落点苍苔。牸牛将犊过,雄雉挟雌飞。山寺烟钟远,村墟
期刊
我要带你走进的这片森林,更接近于我少年时期的生活本真。因为我的祖辈们都是居住在这片森林里的,从幼年记事开始,我就是这片森林里的一个分子,一个自然的存在。  拉尔宁的森林,或者说是坐落在一片原始次生林里的这个村庄,叫拉尔宁。关于拉尔宁这个名称,无从考证,我所知道的,只是它的归属很有源渊,曾是宗喀十三族之一的隆奔族所辖一系,其领地主人是拉科官人桑杰尼珠,《塔尔寺志》曾记载,正是这位桑杰尼珠出资修建了塔
期刊
那时,我家刚建设了一个土夯的庄廓院,坐落在远离村庄的两个小山怀抱之中,宁静而恬然。山脚下,有一条灌溉用的水沟,从庄廓西边墙根穿过。那是一个麦苗正绿油菜飘黄的下午,当家人在劳作之后,坐在屋里小憩时,大片大片的乌云黑压压地从西边的天空翻滚而来,顷刻间布满晴朗的天空。风猛烈地吹过,一些刚长成的树叶,也在未及金色的辉煌时,便纷纷惨然落地。看得出,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了。  父亲、我和弟弟,連忙拿起铁锹,赶到院
期刊
初秋的山里静极了。  一场过山雨刚刚洗浴后的田野里,到处都弥漫着青草味的气息,风吹过,路边的小叶杨细小的树枝哗哗作响,仿佛有人轻轻地在耳畔絮语。独自一人行走在这高天厚土的旷地里,似乎能听得见自己轻浅的脚步和暗自喜悦的心跳。  阳光从云层间泼洒而来,这闪耀着七色光斑的瀑布从天幕之中倾泻到大地上,使人身上暖洋洋的。刚刚转过一个弯道,蓦然间,我看到眼前的乱石丛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走近细细一看,原来是
期刊
蜗居在钢筋混凝土狭小空间里的城里人,眼看着周围的土地被矗立的高楼据有,视线逼仄,空气污染,噪音喧嚣的处世环境,时常向往乡下清静安逸的日子。  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因饥饿到田地里生食蔬果,却不用担心有害成分的伤害,尤其联想起了和大人们一起烧野灰的情景。  青藏高原的河湟谷地,三十年前的农村,几乎所有的村庄都要靠烧野灰来弥补庄稼的肥力。每一处山坡洼地,只要有草木茂盛的草皮,都是烧野灰的最佳原料。那一堆堆
期刊
高高的越城岭,莽莽苍苍。无数个峰峦,拔地而起,直插蓝天。山与山之间的峡谷中,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向上延伸着,望不到边际。一群山里汉子,挑着锅碗瓢盆,背着行囊,行走在高高的山路上。也许是累了,也许是为了打破山中的寂静,他们中,有人忽然唱起歌谣:  为人莫当放油郎,一年四季走他乡。  赚得几个钱和米,情妹上了别人床……  这是一群放松油的男人,为了生计,他们相邀背井离乡,来到湘西南越城岭的大森林中
期刊
灵魂有了天堂,就不在乎脚下的地狱。  ——题记  出行  青海省。海北洲。刚察县。哈尔盖乡。环仓秀麻寺。  久买智华四喇嘛在一个阴风凄凄的早晨出发了。  那是一个不确定的早晨,不确定的钟点,时间被岁月的光和影分割成无数条块。他们就站在某一个条块之上,或条块之间。  他们出门便忘记了老主持的交代。他们讨厌老主持的碎舌头,除了经文,满口废话。智慧需要教导吗?  藏红色长袍和藏红色脸庞。久买智华四喇嘛像
期刊
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图的时候,会发现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崛起的青藏高原之上的青海省,怎么看都像一只大写意的“兔子”。假若我们从空中遥望地球,称为世界屋脊的美丽神秘的青藏高原,连绵高原,傲然迤逦、超凡脱俗。“动若脱兔”,这个词语便生动地在我脑海中生长起来。但我们从地质结构看,她为中国内陆竖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道屏障遮挡住了风沙,遮挡住了干旱,温和湿润了江南水乡,才会有今天这样的风光绮丽。但这道天然屏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