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构建小学教育方式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小学阶段教育必须从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小学教育方式,使培养的自然人为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正能量。为适应社会发展,让小学阶段教育紧跟时代需求,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教师必须科学构建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文章就科学构建小学教育方式的现实意义和关键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方式;科学构建
  人类作为社会的主角,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正能量的人,其社会作用的发挥与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且教育具有时代特征,不同社会时代对儿童教育的方式不尽相同。因此,研究小学阶段的教育,形成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小学教育方式的意义非同寻常。
  一、科学构建小学教育方式的现实意义
  小学阶段教育是各类教育的一个基础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因为社会进步使人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接受教育的途径正在发生变化,时代特征明显。小学教育也不例外,从二十世纪的启蒙式教育变为现在的“前初等教育”。因此,本着提高教学效率、适应时代特征的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教育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进一步明晰小学阶段教育的地位
  小学阶段教育的特殊性和具体作用不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而在于良好习惯的逐渐养成和道德修养、思维品质、文明意识的初步形成。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学阶段正是他们成长方向和健全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的公共意识、群体意识、人文意识在儿童时期初步形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一生对社会的作用十分有限,极个别可能会走向反面,给社会带来危害。因此,必须把儿童的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均要为小学阶段的教育花费更多时间,同时给予更多正面的引导,做好小学阶段的教育,把基础打扎实,使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进一步明晰小学教育“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
  “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通用于包括从低到高的各个教育阶段,但对小学阶段来讲显得更为重要。与小学教育工作有关的人员(包括小学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人员和相关管理机构人员等)均应从本着小学阶段全面打基础入手,着眼小学教育的全面发展,真正完成以小学教育为基础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任务,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在小学阶段成为中心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与小学教育工作有关的人员才能找准方向,确定教育工作的重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小学阶段教育的作用。
  (三)进一步明晰小学阶段教材内容的研究
  社会进步了,时代发展了,传统的小学教育课程内容相对单薄,时代性要求不强,无法突出时代背景下小学阶段教育的特殊性。新一代小学阶段教育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突出人文性、丰富性。人文性,不单单是学校的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和教育管理方面的指导也极为重要。社会环境具有多样性,其重在日常养成;教育管理突出方向性,注重指导,这些要求必须在小学教材中得以体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会干活的机器,而是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干事业的人才。小学阶段知识的丰富性,要围绕这一终极目标,做到广泛性和引导性兼顾。当前的语文课程内容的调整就是非常好的实践机会,相信这只是刚刚迈出的第一步。
  (四)探讨实践教育参与者的相关理论实践
  小学教育实践性极强,参与者众多,包括小学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人员和相关管理机构人员等。小学生的在校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余时间他们会与社会接触,在社会中成长。因此,家长们的言行、大人们的举止等都可以影响他们;各类新闻、媒体的语言和宣传方式都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生活态度、学校办学条件、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等方面的正面性都能引导儿童积极成长;教育管理不应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发挥“正能量”的人,作为检验其成败的标准,若培养出的行业顶尖“人才”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给社会带来危害,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言论会影响教育的发展方向,因而不能标新立异,只强调个人观点,必须注重严肃性、增加科学性。
  二、科学构建小学生教育方式的关键环节
  小学阶段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使小学生成长为心智健全的自然人,更大地发挥其潜能,使其对社会发展起正面作用,必须进一步在这三方面做功课,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全面和谐。
  (一)健康的家庭教育是基础
  家庭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也影响着人的一生。与现阶段儿童教育的需求相比,现阶段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和关注力度均远远不够,家庭教育资源也十分有限,有意识参与小学生教育的家庭比重还很少。许多家庭的家庭教育观还停留在以往:教育是教师的事,我只负责把他(她)送到学校,出现重养轻教的现象;只要成绩好就万事大吉,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儿童等等。健康的人格无法自然成长,必须精雕细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身兼“监护人”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因而家长必须修好“内功”,即加强自身修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要做到奉公守法,身体力行地关心国家、社会,关爱朋友、同事,遵守社会法纪、法规,将健康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示范给孩子;家长应经营幸福家庭,在平等的家庭中,他们将学会自尊、自信,在和谐的家庭中,他们将学会公道等等。同时孩子们也有着好问好学、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人对事真诚直率等许多优点,家长应好好学习、有效保护、积极引导,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二)科学的学校教育是关键
  小学阶段教育应着力增加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儿童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其长大后具有健康的思想、正确的观念、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关键。今天的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事业的承担者和创造者,他们是否健康、是否合格与其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教育储备和人文素养密不可分,在学校接受教育时缺少正面引导,会使他们变得慵懒、消极、自信心不足、害怕竞争,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等。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不是从“零”开始的启蒙式教育,而是专家所称的“前初等教育”。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大部分家庭已经对其进行了启蒙,有的在幼儿园完成,有的在学前教育机构完成,有的在家庭内部完成,甚至在婴儿时期就开始进行“启蒙”教育,我们应特别注意这一变化,区别于以往的小学教育,在教育的丰富性上下功夫,注重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小学生变得更文明、更幸福、更健全打基础,使他们未来的生命质量更高。
  (三)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外部条件
  除了家庭和学校外,小学阶段的成长还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孟母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一度三次搬家,择优而处,最终使孟子成才,突出的就是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消极的社会环境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行为影响显著,积极、正确的文化环境能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并通过规范的言行表现在个体的行动中,产生积极的社会导向作用。那些承载积极观念的社会群体,会通过舆论和其他社会强制力量使其他个体接受这种规范,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为了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更优秀的人才,教师必須明白:现今小学阶段教育必须从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形成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小学教育方式,使培养的自然人为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正能量。
其他文献
本文是扁丝机连续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工艺参数而进行的.在各种不同工艺参数下选取样品进行测试.从而选择比较适宜的工艺参数.rn1 实验依据rn扁丝的断裂伸长率不单单依靠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交通基础设施一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钢结构桥梁是当前非常常见的一种桥梁形式,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须
2000年8月,北国冰城哈尔滨,正值骄阳似火的夏季.3日这天的下午,哈尔滨火车站站前红军街路段,往来行人步履匆匆,熙熙攘攘.
那真的是一个黑色的星期一,是我从教几十年来从来不曾遇到的.rn上午十点半,学生大明的家长打电话来,说家里有急事,希望我转告大明,让他给家里回电话.结果我到班里一看,他昨天
期刊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的可靠稳定供给,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风险排除对电网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减少输电线路故障的发生,工作人员要对线路做好预防工作,及时进行维护检
通过骨肉相残,李世民夺得大唐政权,好在他对历史评价尚存敬畏之心,从而开创了彪炳史册的贞观之治。但许多统治者通过非法手段上台,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更不惧历史评价,甚至篡改
东晋时,有位母亲姓湛,她的故事被载入《晋书·列女传》,而这位了不起的母亲湛氏,培养了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他就是东晋时期的名将陶侃.陶侃从军30余年,多次平定战乱,为稳定东晋
期刊
近日路过一家饮食店,只见许多人围看一张启事,上面写道:“因本店厨师患流感,为使顾客免受传染,特停业几天。”顾客们纷纷称赞该店诚实坦率、对消费者负责。后来该店重新营业,更加门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许多新技术开始在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力电子技术也获得了空前的进步促使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