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屋面半地下车库施工重点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工程实例, 对半地下车库屋面种植施工流程进行分析,进而对施工中的主要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绿化;种植屋面;车库底板;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于居住社区绿化覆盖率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同时伴随私家车拥有数量的逐渐增多,近年来许多新建小区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因素在小区景观绿化及车位设计方面采用了以地下室作为车库,地下室屋面作为小区景观绿化场地的形式,与以往地下室设计较为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种地下室面积不仅局限于建筑物首层面积,一般可达到小区占地面积的60%,建筑物可全部位于地下室上,也可全部围绕地下室周边布置,也可部分位于地下室上,部分围绕地下室布置,本文主要介绍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生活区一期住宅工程种植屋面半地下车库重点施工环节施工。
  1 工程概况:
  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生活区一期住宅工程半地下车库为一单体建筑,各个住宅楼除一栋位于车库上其余均沿车库周边设置。车库建筑面积11158.23m2,层高3.6m。该工程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车库底板下皮标高为-3.8m,地面标高为-2.55m,顶板标高为+1.05m,顶板上周边设1.1m高混凝土拦板,拦板上皮标高为+2.15m。车库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地基梁筏板基础,地基梁为上返梁,顶板结构采用密肋梁板形式。该车库地下主要用于停车及安放小区供水、供暖、供电设备,车位数量为346个,车库地面为耐磨骨料地面。地上部分顶板上设500mm厚覆土,用于绿化种植,同时顶面上还设置了景观小品及景观道路,供居民休闲散步。顶板与覆土间防水层采用1.5厚SPU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及3厚复合双面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车库平面形式及与周边建筑物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车库平面形式及与周边建筑物关系图
  2 施工程序及其主控点:
  2.1 施工程序:
  整个地下车库施工主要程序如下:
  基坑开挖—底板垫层施工—底板防水施工—底板施工—墙体施工—顶板施工—车库外墙防水施工—基槽回填—顶板周边拦板施工、地面回填土—顶板防水施工—顶板铺填覆土层、景观小品施工—绿化种植—耐磨地面施工
  2.2 主要控制点:
  2.2.1 基坑开挖:由于车库地基为天然地基,而且车库底板面积较大,同时基坑开挖正值冬季,基坑开挖过程中地基处理是否得当关系到车库主体结构沉降是否均匀,是否会出现由于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结构裂缝。
  2.2.2 地面回填土:车库地面标高为-2.55m,底板上皮标高为-3.45m,地面做法为100mm厚混凝土耐磨骨料地面,地面混凝土垫层下皮与底板上皮间为800mm厚回填土。由于耐磨地面面积较大,回填土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会导致地面出现沉降开裂,同时由于局部维修返工会出现地面色差,影响观感效果,因此车库地面回填土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2.2.3 底板混凝土浇筑:车库底板平面形式不规则,长向跨度160.35m,短向跨度124.95m,设计图纸规定混凝土中掺加抗裂防水剂CMA,该种添加剂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抗渗混凝土添加剂,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使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一次浇筑完成,不需要留置后浇带,只需留置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部位混凝土同其余部为混凝土一同浇筑,膨胀加强带与其余部为最主要的不同就是添加剂掺量不同,本工程底板膨胀加强带部位CMA掺量为12%,其余部位掺量为8%,基于上述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车库底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要保证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最主要的就是如何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接茬连续,不出现人为混凝土接茬裂缝,由于该车库底板地基梁为上返梁,底板面积大且形状不规则,混凝土浇筑机械布置、调度困难,因此如何布置混凝土浇筑机械、制定浇筑路线是保证车库底板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保证混凝土接茬连续,进而保证底板抗渗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一个最主要的矛盾。
  2.2.4顶板防水施工:车库顶板防水施工完成后,须浇筑40mm厚细石混凝土作为防水保护层,保护层完成后为500mm厚覆土层,因此如若防水有渗漏,漏点查找及维修将十分困难,因而顶板防水施工是又一关键环节。
  3 施工主要过程、方法、注意事项:
  3.1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施工采用分段开挖方式,为保证主体结构稳定,重点需保证基坑槽底土不受扰动及做好槽底钎探工作。为保证槽底土不受扰动,施工过程中机械挖槽挖至基础垫层下皮标高以上0.20m处为止,余留部采用人工进行清理和抢底,人工抢底的同时,要抄平测量,确保槽底标高准确。每段开挖完成并做完钎探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由于基坑开挖正值冬季,基槽开挖后根据热工计算采用一层塑料布及三层阻燃草帘被覆盖,塑料布主要作用是防止草帘被吸水受冻后影响草帘被保温效果。为探明槽底土质情况,同时加快施工进度,钎探采用专用钎探机进行,打破传统的人工打钎方式。
  3.2 地面回填土:
  地面回填土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层铺填,分层夯实并严格控制土的干湿程度及灰土配合比。由于基础返梁的影响,底层回填土夯实采用人工打夯,最后一层回填土由于已将返梁覆盖故采用小型道路碾压机进行碾压,保证夯实效果。回填土完成后并非即进行耐磨地面施工,而是将其闲置至少半年时间,让回填土体充分密实、稳定,以保证耐磨地面不会出现沉降开裂。
  3.3底板混凝土浇筑:
  3.3.1底板混凝土浇筑分区:本工程21#楼位于地下车库内,23#楼一侧与地下车库相连,沿21#楼周边及23#楼与地下车库相交一侧边周边设两条沉降后浇带将地下车库分为3个区域,一区为23#楼临边后浇带包含区域,二区为21#楼周边后浇带包含区域,三区为除一区、二区外剩余区域,其中三区面积占整个车库面积的90%,区域内设七条膨胀加强带将三区分为七个区域。一区和二区由于与三区采用沉降后浇带隔开,因此可单独浇筑,三区混凝土按设计要求须一次浇筑完成。地下车库底板混凝土浇筑分区示意图如下:
  
  图2地下车库底板混凝土浇筑分区图
  3.3.2底板混凝土浇筑机械布置及浇筑顺序:
  混凝土浇筑分四步进行,四个步骤之间不甩茬,按顺序一次浇筑,现场配备2台象泵和1台地泵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地泵主要用于浇筑象泵覆盖盲区范围内混凝土。浇筑路线、象泵、地泵放置位置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3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及浇筑路线示意图
  第一步混凝土浇筑将象泵1和象泵2分别布置于1号和2号放泵位置,象泵1先进行浇筑,当象泵1浇筑完其所能覆盖范围后,由象泵2和地泵接茬继续浇筑,象泵1挪至3号放泵位置接象泵2和地泵混凝土茬口,当象泵2浇筑完其所能覆盖范围后移至4号放泵位置同象泵1开始第二步混凝土浇筑,泵车放置位置、地泵泵管布置如下图所示:
  
  圖4第一步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示意图
  第二步混凝土浇筑将象泵1和象泵2分别布置于3号和4号放泵位置,为了避免第二步与第三步混凝土浇筑的两个接茬出现间歇,控制象泵1与象泵2浇筑速度,使象泵1浇筑完其所能覆盖范围后移至5号放泵位置接象泵2茬口,象泵1移动过程中混凝土茬口由地泵接茬,当象泵1置于5号位置后象泵2移至3号放泵位置接地泵浇筑茬口同象泵1开始第三步混凝土浇筑,泵车放置位置、地泵泵管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5第二步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示意图
  第三步混凝土浇筑将象泵1和象泵2分别布置于5号和3号放泵位置同地泵共同进行浇筑,当象泵1浇筑完其所能覆盖范围后移至6号放泵位置接地泵茬口,同时待象泵2浇筑完其所能覆盖范围后移至7号放泵位置同象泵1共同开始第四步混凝土浇筑,泵车放置位置、地泵泵管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6第三步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示意图
  第四步混凝土浇筑将象泵1和象泵2分别布置于6号和7号放泵位置共同完成,泵车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7第四步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示意图
  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混凝土接茬以控制最长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为原则。地基梁浇筑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随底板浇筑至底板上皮标高,第二步浇筑高度由底板上皮浇筑至地基梁上皮标高,待底板混凝土流动性不大,可以承受梁底板上部混凝土压力时,再浇筑梁底板上部混凝土,控制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3.4顶板防水施工:顶板防水做法为先涂刷1.5厚SPU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再铺设3厚复合双面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由于复合双面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施工中需要接缝,施工质量不易保证,可以说防水有无渗漏主要靠聚氨酯防水涂料,因此聚氨酯防水施工质量必须保证,由于原设计采用的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成膜厚度不易保证且抗日晒能力较差,故施工中改用了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该种防水涂料成膜厚度能够保证同时抗紫外线能力强。施工过程防水施工分段进行,每段完成后进行闭水试验,无渗漏后及时浇筑防水保护层方进行下一段防水施工。
  4 结束语:
  经过现场精心组织地下车库施工,辨别并认证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施工重点,该工程种植屋面半地下车库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为小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停车及休闲环境,该工程经过近两年的观察,车库主体未出现不均匀沉降而开裂现象,车库抗渗混凝土未出现渗水,车库地面平整坚实,车库顶板无一处渗漏。
  参考文献
  [1] 卢欣杰.一种新型种植屋面的设计与施工[J]. 施工技术. 2011(14)
  [2] 李晓菁,李晓敏.浅谈屋顶绿化的技术问题[J]. 科技资讯. 2011(18)
  [3] 黎敏瑜.居住区地下车库顶板园林景观营造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城市文化环境品质和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慢生活似乎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基于这样的现状,本文提出了户外阅读空间这个概念。通过对我国城市公众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于案例“读”花园的分析与研究,探讨户外阅读在城市空间当中独特的存在模式,对其在城市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 阅读景观;户外;存在模式;城市文
期刊
摘要:在智能楼宇发展的今天,电气自动化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解决智能楼宇电气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加强智能楼宇的电气自动化发展逐步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文章分析了智能楼宇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特点并展望了智能楼宇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楼宇;电气自动化;系统平台统一化;系统结构通用化;产业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
期刊
摘要:园林树木绿化施工主要是指对园林内植物的栽植过程,植物材料大多是移植而来,植株的长势与移植成活率又属于园林树木绿化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也表明了树木栽植技术的重要性。而在实际的园林树木绿化工程施工中,為能促进施工进度,提高绿化规模,及时满足人们的生态绿化要求,促使了反季节栽植技术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怎样通过反季节栽植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树木的存活率,促进施工质量与效益,也就成为了园林绿化人员
期刊
摘要:首先,园林绿化工程具有巨大的審美价值,能够提升城市建设的品味,充实城市的人文内涵。更重要的是,园林绿化工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通过提供美观、优雅、具有生活气息的花卉树木,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层次,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园林绿化工程责任重大,需要同时做好前期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和后期的绿化树木花卉管理。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
期刊
【摘要】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民族历史,更拥有让世人称奇的中国古建筑,从园林布置到城市规划、单体的建筑到景观设计等都在世界建筑设计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元素 园林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传承不息的优秀历史文化,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推动我国民族思想文化进一步发展的
期刊
摘要:目的 对于职业卫生管理的办法,与此同时对于职业卫生管理的效果做出细致的分析。方法 在本文之中,我们是以某个机械加工企业为对象,首先就是将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建立起来,再就是建立并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于在职的员工要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相应的还得组织职业卫生的知识讲座。对比分析采取上述职业卫生管理方法的前后效果,该企业的在职员工患病的總人数、职业病预防之后的不良人数
期刊
关键词:施工图 设计 定额 投资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摘要:工程造价总是受到设计意图的制约。本文通过对施工图内容不同角度的分析,阐述了全面理解施工图与准确做好工程造价工作的关系。    引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投资决策部门确定了建设方案及控制投资,工程造价的控制点就转移到施工图阶段了。工程施工图是表示工程项目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外部形状、内部布置、结构构造、内外装修、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建立农家书屋的必要性,分析了县级图书馆对农家书屋建设的作用,提出了县级图书馆援建农家书屋工程的方法和途径。要加强培训,提高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整合网络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走合作化办馆道路。  【关键词】 县级图书馆;农家书屋;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识码: A  2007年初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等八部委共同发起实施了一项名为“农家书屋”的工程,其目的是为
期刊
摘要:随着农村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农村户沼气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但用户沼气工程在推广、使用中存在利用率不高、技术不到位等问题。芦山地区灾后重建为新农村建设带来契机,实现“三沼”生态化利用。  关键词: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集中沼气;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作为当今能源消耗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唯有调整能源结构,制定适合我国能源需求的新能源政策,才能缓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能耗的持续增长,建筑节能工作的进行已迫在眉睫。节能住宅代表着住宅的未来,建筑节能是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阶段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措施,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建筑设计也趋向于节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