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注意力不能集中,或过于自信,结果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靈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常会:题目看错、抄错;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这是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表现,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一看、二想、三计算、四检查”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我所教过的孩子,出现这种错误的大有人在。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想:就是认真审题。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呢?例如:有位学生在计算4-4÷4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计算结果为0。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再算减,正确结果是。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还教他们用估算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如,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该都小于被减数等等。还可以用顺口溜提醒自己随时检查: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通过长期的训练,类似的现象已降到最低点,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例如:在《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教学时,我改变以往的做法,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搜集简便运算的题目。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了,看我编的题目能不能选上。学生在编题和选题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学生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精选的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覆盖面全,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简便运算的类型。②关注了学生易错的题目。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
最后还找了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供学生判断和一些思维拓展题供学生计算,让学生以竞赛、限时做题看谁做得又多又对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计算题枯燥无味,学生在测试中,如果做的好,应采取一些鼓励机制,如口头表扬或加星等。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四、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以两个周时间为准,可以每位同学自己进行,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一起找,两周后上交错题记录,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常会:题目看错、抄错;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这是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表现,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一看、二想、三计算、四检查”的认真计算习惯。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我所教过的孩子,出现这种错误的大有人在。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
想:就是认真审题。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呢?例如:有位学生在计算4-4÷4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计算结果为0。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再算减,正确结果是。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认真检查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还教他们用估算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如,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该都小于被减数等等。还可以用顺口溜提醒自己随时检查: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通过长期的训练,类似的现象已降到最低点,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例如:在《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教学时,我改变以往的做法,老师出题学生做,而是让学生自己自编或搜集简便运算的题目。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了,看我编的题目能不能选上。学生在编题和选题时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复习的过程。学生出的题目很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精选的题目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覆盖面全,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的简便运算的类型。②关注了学生易错的题目。我们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会还你一片精彩。
最后还找了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供学生判断和一些思维拓展题供学生计算,让学生以竞赛、限时做题看谁做得又多又对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计算题枯燥无味,学生在测试中,如果做的好,应采取一些鼓励机制,如口头表扬或加星等。整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感觉时间过得很快。
四、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该贯彻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