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辅导员人际信任关系建立策略研究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人际信任关系是辅导员和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处理学生和辅导员关系的关键点,更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学生工作的保障.基于此,应结合学生工作特性,充分认识大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逐步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稳步巩固辅导员工作动力,相对削弱辅导员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对称性和间接性,有效建立人际信任关系,真正确保学生工作高水平、高效率完成.
其他文献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由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构成的协同育人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以两个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课堂的协同育人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课堂有较强的关联性,但协同育人效果并未得到有效发挥.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两个课堂育人内容协同不足、育人方式协同不足、育人成效考评不足.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完善考评机制三点政策建议,以期能为两个课堂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新阶段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目标.其中建设新型智库是高职院校落实“双高计划”中关于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国际化水平等目标的重要载体,意义重大.当前推进高职院校新型智库的建设存在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发展定位不清晰、人才支持力量薄弱及与地方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针对困境,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发展定位,围绕院校特点进行建设;创新机制体制,为智库发展打好基石;规范日常管理,保障智库高效运行.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比广东省汕尾市C区城乡之间小学英语教师在英语专业教学法、英语专业教学技能两个维度共八个方面的差异,发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在情景法、英语游戏辅助教学两方面的使用情况弱于城区小学英语教师;而在听说法、全身反应法、语法-翻译法三种小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故事辅助教学、简笔画辅助教学、英语儿歌辅助教学三种小学英语专业教学技能的使用情况上则无显著性差异,并提出了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建议.
“短视频+教育”作为在线教育的一个前沿范例,表现出诸多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征.市场化的供需对接、UGC资源生成与碎片化内容、广泛的用户覆盖、多元化的师资群体、普惠教育理念的践行,为信息技术平台与教育行业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案例.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教育市场拓展、终身教育实施、经验技能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发.
通过对国内辅导员核心素养研究的梳理,发现辅导员的核心素养主要侧重于分散的能力建设.结合研究中发现的辅导员核心素养综合能力融合性、实践能力操作性与业务能力多维性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工科院校概念内涵的阐释,明确了新工科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中涉及学生人才培育、日常管理、就业指导服务方面的渐变,从学生事务、学生发展与工作“上行”上,析出了辅导员应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指引下,具备发展能力、业务能力、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对当前处在发展转型时期的新工科院校学生工作提供了参考.
构建新时代职业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职业本科院校的优化管理、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及思政教师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在遵循科学设计、问题导向、简易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围绕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四个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并通过规范考核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保障包括反馈机制、联动机制与激励机制在内的运行,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改革与建设.
“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根植于学校”是目前教育界达成的普遍共识.剖析G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现状及问题,提出更新教育观念,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基于教师发展中心构建教师校本培训机制,打造培训师队伍,助力教师职业成长;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不断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被动教课向主动教学转变,实现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师范生的教师使命感影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当前我国师范生的教师职业使命感总体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改善师范生教师职业使命感偏低的现状,培育师范生的教师使命可有效预防其入职后的教师职业倦怠,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师资保障.因此,探寻师范生教师使命的涵育路径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举措.研究参照教师使命的内涵和结构,从五个方面探讨师范生教师使命涵育路径:(1)深化专业学习,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2)加强教育实践,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3)增强内省外修,探寻教师职业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某高职院校9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30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及跟踪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职教师的科研压力现状、压力源以及高职教师面对科研压力时的应对方式和真实期待,研究结果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良性发展,以及为管理部门政策的制定和科研工作制度改革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产教融合”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要坚持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文章阐释了产教融合视角下“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在深入分析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问题的基础上,从学校、企业及教师自身三个层面提出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路径.